《紀事2007》

《紀事2007》

本書為該精品欄目的書面表現形式。該欄目以文化的、多元的視角回顧了曾經發生的新聞事件,還歷史以應有的厚度。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紀事2007》:《紀事2007

“紀事”是《北京日報》於2007年新開闢的精品欄目。目前,每月出刊兩至三期,出版時間為周二,頻率並不高,因為每篇故事的背後是不少於40天的選題論證和采寫周期。
一分心血,一分收穫。一年中,有近三分之一的“紀事”篇目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被網站、其他報刊轉載的數量無法統計。
在信息高度重複、浮泛、易碎的今天,“紀事”或許算得上是個異類。

編輯推薦

“紀事”是《北京日報》於2007年新開闢的精品欄目,每月出刊兩至三期。
以文化的、多元的視角回顧,曾經發生的新聞事件,還歷史以應有的厚度。

目錄

:《紀事2007》:《紀事2007》


上篇紅色解碼
 碧血春花——李大釗就義前後
 西行漫記·續
 蘆盪火種——《沙家浜》背後的真實歷史
 山城暗夜·鐵獄丹心——《紅岩》背後的真實故事(上)
 拂曉悲歌·血淚囑託——《紅岩》背後的真實故事(下)
 84份未發出的“陣亡通知書”
 鐵色成昆
 一世恩情——27位解放軍烈士和一座特殊的廟宇
 火燒圓明園——一個英國記者的目擊和記述
 北平1949:危城抉擇
 北京捷運誕生記
 380天建起大會堂
 1963:水漫京城

媒體評論

周恩來總理曾一語道破:“北京修建捷運,完全是為了備戰。如果為了交通,只要買200輛公共汽車,就能解決。”
——《北京捷運誕生記》
“從所有叛徒、烈士中加以比較,經濟問題,戀愛問題,私生活,這三個個人問題處理得好壞,必然地決定了他的工作態度,和對革命的是否忠貞。”報告中的這段話一針見血,在今天看來仍值得回味再三。
——《紅岩》背後的真實故事
一個地下黨學生曾對胡適說,前一天夜裡延安廣播電台曾對胡專線廣播,希望他不要走,北平解放後,將任命他為北大校長兼北京圖書館的館長。胡聽了以後,卻含笑對那個學生說:“他們會用我嗎?”
——《北平1949:危城抉擇》
寫紀事就像剝洋蔥,總有一片會讓你流淚。
——黃加佳
探尋往事。讓我對今天增加了理解。
——王鴻良
能夠記錄的太少,應該銘記的太多。
——趙耕
歷史褶皺里藏著人心向背和命運抉擇。
——李硯洪
不是新聞,但更值得書寫。
——侯健美
回望不只是重現,細節中隱藏著新的發現。
——董少東
細微記錄,輕省回望。
——唐錚
當我們面對歷史時,必須恪守一種敬畏的態度去聆聽和思考,而不應急於懷疑或否定。
——周健森

紀實文學書籍(一)

紀實文學是一種迅速反映客觀真實的現實生活的新興文學樣式。亦稱“報告小說”,是報告文學化的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報告文學。它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可以有一定的虛構性,是值得大家關注和研究的一種類型。
《在德黑蘭讀<洛麗塔>》
《三日長過百年》
《絕地重生》
《禍起東京》
《生而自由》
《上有老》
《親歷聯合國高層》
《最草根生活》
《紅牆深處》
《反走私前沿地帶》
《貪官流浪記》
《走近周恩來》
《糧民》
《亂世浮生》
《問題富豪》
《大江北去》
《出沒風波里》
《千古一夢》
《大國之魂》
《女監檔案》
《民國教授往事》
《我愛女排》
《死囚》
《親歷航天》
《中國二十年重案追蹤·走私案》
《我經歷的北平地下黨》
《烈火中的青春》
《單身群落》
《千古大運河》
《納西人的最後殉情》
《我心有歌》
《沈浩日記》
《犯罪一線》
《隨訪連戰的日子》
《袁庚傳·改革現場》
《紀事2007》
《北大百年:1898-2008》
《如煙如火話周揚》
《開國大閱兵》
《莎拉的禮物》
《開國大土改》
《狙擊佳士得》
《我在北京當記者》
《我的北川故事》
《拉貝日記》[傳記文學]
《命根》
《新安江大移民》
《西藏一年》
《我要活著》
《中國,漫長的一年》
《抗美援朝戰地日記》
《西藏和平解放親歷往事》
《光輝歲月》
《士者長歌》
《中國式寂寞》
《誰更了解中國》
《中國,少了一味藥》
《抗戰飛行日記》
《映像美利堅》
《跟著美軍上戰場》
《安源實錄》
《京城十案》
《尋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最後的羅布人》
《雪冷血熱》
《高官的良心》
《慾壑難填》
《藍衣社》
《尋找巴金的黛莉》
《大地有多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