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羅布人》

《最後的羅布人》

本書記述了新疆的人文地理髮現。內附60多幅珍貴歷史圖片,其中包括斯文·赫定在新疆探險考察時所畫的親筆畫。此次出版為修訂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最後的羅布人》:《最後的羅布人》

中國西部,有一支世代依羅布泊水域而居的羅布人。
100多年前,在環境惡化的重壓下,羅布人舉族撤離了“水草豐美”的伊旬國——漁村阿不旦。羅布人的歷史命運、羅布泊是否“游移”,與古國樓蘭的興衰,日益成為世人關注的熱點。身兼作家、學者、探險家三重身份的本書作者在十幾年間,沿羅布人退卻的足跡一次次深入到如今已是大漠腹地的阿不旦荒村,一步步走近歷史的死角,以牽繫古今的視野和自己的豐富經歷,講述了一個世紀以來發生在羅布荒原的真實故事,考察發現沒有羅布泊的最後的羅布人。

編輯推薦

樓蘭古城、樓蘭文明、羅布泊和羅布人,是名副其實的世紀之謎。《最後的羅布人》講述了一個世紀以來發生在羅布荒原的真實故事,探險發現失去羅布泊的最後的羅布人。身兼作家、學者、探險家三重身份的本書作者在十幾年間,沿羅布人退卻的足跡一次次深入到曾經“水草豐美”,如今已是大漠腹地的漁村“阿不旦”探險考察,發現曾經在那裡生存而最終遷移的最後的羅布人。內文附有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包括親筆畫。
和著名探險家楊鐮一起走進羅布泊,追尋新疆探險千古之謎。‘

書籍特色

1、一個世紀以來羅布人的生生死死,進入人類歷史時期羅布荒原所經歷的興衰輪替,足以讓歷史記下羅布人的特殊一筆。一個世紀以來羅布荒原發生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巨變。曾經被稱為“中亞地中海”的羅布泊已經滴水全無;羅布人曾經興旺的首府“阿不旦”最終成為羅布泊的“棄嬰”。
2、“阿不旦”不僅是羅布人最後的“伊甸園”,是羅布人歷史的終結點,也是20世紀新疆探險史的關鍵字,是銜接今天與過去的紐帶。通過走近羅布人才找到了走進羅布荒原一切歷史變遷的途徑,才開始探索羅布泊一個世紀以來的探險考察對人與自然這個宏大格局的意義。
3、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因為探險家的抵達,羅布泊和羅布人才逐漸為世人所知。而20世紀的西域探險史、如今的絲綢之路熱,很大程度上就是樓蘭熱或羅布泊熱。樓蘭古城、樓蘭文明、羅布泊和羅布人,是名副其實的世紀之謎,具有不為歲月磨滅的魅力!
4、現場紀實感,傳奇性的探險經歷真實生動、可讀性強。
5、既通俗,又高雅。
6、著名作者在探險紀實領域的強大影響力。

作者簡介

楊鐮,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過多部關於西部實地考察的專題著作,是目前國內為數極少的以“非虛構文學”方式寫作的學者型作家,1998年出版的《最後的羅布人》,多次在國內外獲獎,據其拍攝的電視專題片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和國家廣電總局專題片年度一等獎,成為“非虛構文學”中的代表作品,新作《黑戈壁》延承作者一貫的寫作方式,是一部紀實與歷史考察相結合的長篇敘事作品。作者以古絲綢之路上著名的黑戈壁和活躍在黑戈壁上的“黑喇嘛”為中心,探察實地,追索史料,再現了20世紀前期的西域風雲及活躍在這個歷史時段上的數位傳奇人物,從1968年在與黑戈壁相鄰的新疆伊吾軍馬場做“牧馬人”起,作者就和“黑喇嘛”結下了不解之緣。三十餘年間,圍繞黑戈壁和”黑喇嘛”,經過多次考察,終於在2003年找到了”黑喇嘛”的巢穴。《黑戈壁》首次披露並完整解析了“黑喇嘛”,為這個曾經長期影響西部地緣政治的神秘歷史人物畫上了句號。

目錄

引子
一、在路上
二、羅布荒原的主人
三、獨行荒漠
四、走進悲劇
五、沒帶地圖的遠行人
六、故土難離
七、古驛憂心
八、荒原“拉力賽”
九、沒有羅布泊的羅布人
十、“小河”夢幻
十一、生死相依
十二、最後的謝幕
十三、地久天長
續錄一守望綠洲——懷念羅布老人熱合曼

精選

一、在路上
我又開始連續做著奇怪、病態的夢。啊!有一年多沒有感受到大漠戈壁的氣息,沒有與孤芳自賞的胡楊做伴,沒有追隨綠洲的炊煙,沒有踏上西部坎坷長途了……
幾乎每天的後半夜都會“湮沒”在這樣的狀態里:我又一次踏上了顛沛困頓的長途,但我總是趕不上應該乘坐的那一班交通工具。不管事先怎么安排,如何在意,打了多少“提前量”,可是凡我必須趕乘的那趟汽車、火車,甚至飛機,一定會在關鍵的時刻“逃脫”,而只剩下我自己在旅客散盡的停車坪、站台或機場手足失措地茫然四顧。
當然,每次在急得痛不欲生時,總是早起要趕班車上班的妻子,把我從噩夢中搭救出來。
我知道,這時就我的精神狀態而言,又回到1984年的夏天——平生第一次環遊新疆塔克拉瑪乾大沙漠的旅途中。
關於幾次環繞塔克拉瑪乾的考察旅行,我準備另寫一本書。但1984年8月中旬,是我步入羅布人生活軌跡的關鍵時刻,所以在這本書里它是不能略去不讀的一章。事實上我就是從1984年乾燥炎熱的夏天起,才開始走進100年來的羅布荒原探險考察史,才為最後的羅布人的歷史命運所吸引,使羅布泊和羅布人成了我平庸生活的一個不同凡響的組成部分,成為我精神空間的一個充分拓展的段落。
……8月初,我滯留在塔里木東端寂寞的民豐縣城。那時民豐縣是塔里木諸綠洲交通最不方便、最偏遠的一個。民豐,當地人叫做“尼雅”,這是來歷久遠的地名。我本應稍作停留就啟程前往且末,但民豐與且末分屬和田與巴州,在一周之內,沒有任何車輛可以搭乘。
在花園般幽靜的民豐縣招待所,我有幸與一位在縣安迪爾牧場工作的漢族技術員同屋居住。長夜苦寂,卻又難以安眠,那個祖籍陝西的中年知識分子給我這北京來的“遊方僧”談他的安迪爾,就成了我們唯一的消遣。

紀實文學書籍(一)

紀實文學是一種迅速反映客觀真實的現實生活的新興文學樣式。亦稱“報告小說”,是報告文學化的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報告文學。它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可以有一定的虛構性,是值得大家關注和研究的一種類型。
《在德黑蘭讀<洛麗塔>》
《三日長過百年》
《絕地重生》
《禍起東京》
《生而自由》
《上有老》
《親歷聯合國高層》
《最草根生活》
《紅牆深處》
《反走私前沿地帶》
《貪官流浪記》
《走近周恩來》
《糧民》
《亂世浮生》
《問題富豪》
《大江北去》
《出沒風波里》
《千古一夢》
《大國之魂》
《女監檔案》
《民國教授往事》
《我愛女排》
《死囚》
《親歷航天》
《中國二十年重案追蹤·走私案》
《我經歷的北平地下黨》
《烈火中的青春》
《單身群落》
《千古大運河》
《納西人的最後殉情》
《我心有歌》
《沈浩日記》
《犯罪一線》
《隨訪連戰的日子》
《袁庚傳·改革現場》
《紀事2007》
《北大百年:1898-2008》
《如煙如火話周揚》
《開國大閱兵》
《莎拉的禮物》
《開國大土改》
《狙擊佳士得》
《我在北京當記者》
《我的北川故事》
《拉貝日記》[傳記文學]
《命根》
《新安江大移民》
《西藏一年》
《我要活著》
《中國,漫長的一年》
《抗美援朝戰地日記》
《西藏和平解放親歷往事》
《光輝歲月》
《士者長歌》
《中國式寂寞》
《誰更了解中國》
《中國,少了一味藥》
《抗戰飛行日記》
《映像美利堅》
《跟著美軍上戰場》
《安源實錄》
《京城十案》
《尋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最後的羅布人》
《雪冷血熱》
《高官的良心》
《慾壑難填》
《藍衣社》
《尋找巴金的黛莉》
《大地有多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