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自由》

《生而自由》

《生而自由》作者(奧)亞當森,京華出版社於2008年1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圖)《生而自由》《生而自由》

編輯推薦

一個感動、震撼了數千萬人心靈的人與動物的真實故事,一部無與倫比的國際暢銷書
令人感動、難以置信,還有這么多從未見過的最非同尋常的照片。
——《紐約時報》

內容簡介

這是一頭野生獅子——愛爾莎——與作者之間生動而感人的真實故事。
非洲的原始荒原上,由於一次意外的誤殺,三頭失去了母親的小獅子闖入了作者喬伊?亞當森的生命。就在這片荒原上,喬伊精心撫養著它們,並根據她們不同的個性為她們起了名字,其中最小的那隻便是愛爾莎。等小獅子們稍大一些的時候,喬伊把那兩隻大的送到了荷蘭動物園,留下了最小的愛爾莎,因為獅群中最弱小的那隻往往活不下來。自此,愛爾莎成了喬伊生活中的一部分,她們同吃、同住、同玩兒,同在非洲荒原的荊棘叢和高山的大森林中漫步徜徉,同在大海的浪花中嬉戲,形同母女又似朋友,由此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愛爾莎極其喜歡同叢林裡的其他野生動物玩耍,她搞惡作劇一般地追逐著斑馬群,她喜歡在厚皮食草動物的糞便中打滾,她也曾失魂落魄地在叢林中尋找另一頭公獅的吼聲……轉眼間,愛爾莎到了自立的年齡,喬伊決定讓她重返大自然去過獨立自由的生活,於是對愛爾莎進行了野化訓練,通過多次努力,愛爾莎終於一步三回頭地向荒原深處走去……心有不捨的喬伊望著遠去的愛爾莎,淚眼模糊,但對於愛爾莎來說,這應該是最好的結局,因為她天生就是自由的。
書中難得一見的照片令人震撼,有可愛的獅子、大象、其他動物以及東部非洲原生態的風光,在這裡,人與動物那自然淳樸的感情超越了一切,全然沒有了人獸之分。
本書出版以後,立即引起了轟動,成為了國際暢銷書,被翻譯成至少35種語言暢銷世界各地,讀者被其令人感動的震撼情節所深深打動,銷量達千萬冊以上,並被好萊塢拍成同名電影和電視連續劇,同名電影獲當年奧斯卡金像獎。本書中大部分故事的發生地現已被開闢為肯亞梅魯國家公園,其中那家 愛爾莎紀念園。

作者簡介
喬伊·亞當森於1910年生於奧地利,在維也納接受教育。在她26歲那一年到肯亞去看望朋友,從此就留在了肯亞,直到她於1980年去世。
她是著名畫家攝影家,受肯亞政府委託為非洲部族畫像並拍攝當地原野風光,並因此而獲得了英國皇家園藝學會的金獎。《生而自由——野生母獅愛爾莎傳奇》一書的出版使她蜚聲國際,並因而創辦了“愛爾莎野生動物協會”。本書同名電視連續劇的男女主演弗吉妮亞?麥克納及其同是電影明星的丈夫比爾?特拉弗斯被喬伊?亞當森所感動,加入了喬伊保護野生動物的工作,並在倫敦創建了“生而自由基金會”支持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目前,該基金會在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我國也有重要項目。1980年,喬伊?亞當森在肯亞被一名對她心懷不滿的當地雇員殺害。

目錄

序(一)
序(二)
幼獅的生活
愛爾莎遇到其他野生動物
愛爾莎去印度洋
吃人的獅子
魯道夫湖遠征
愛爾莎和野生獅子
第一次放生
第二次放生
最後的實驗
附記
後記

媒體評論

令人難以置信地感動,還有這么多從未見過的最非同尋常的照片
——《紐約時報》
這本書深深打動了我,一個女人居然能和我們稱之為野獸的一個動物有這么親密的關係。一個女人具有的同情心足以改變你對我們生活方式的認識。而且,在你讀這本書的時候,不要忘記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看到喬伊充滿愛心地為動物做的事情之後,你會相信任何夢想都會成真。
——一讀者
動物是我始終喜歡的一個話題,但當我在39年前作為一個年輕人偶然發現了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這是我一生中最偉大的發現之一。當時是夏天,我就要上7年級了。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之前,我並不喜歡讀書。愛爾莎和亞當森夫婦的故事完全把我帶入了另一個世界。由於這本書的影響,我現在成了一個如饑似渴的讀書狂。這是個溫暖人心的故事,這就是我堅持讓我上7年級的兒子以這本書作為他寫讀書報告的讀本的原因。
無論你是9歲還是99歲,我保證,愛爾莎和她與亞當森夫婦之間的情感都會俘獲你的心。
——R. McRae
這本書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它講述了人和一頭母獅之間情感的故事。這是一本偉大的書,讓你了解到野生動物不同尋常的另一面以及它們的生活方式。在讀的過程中,你會感覺到自己在和書中的人物和動物一起在非洲進行遠征。
——bubbles21791
一本絕妙好書!愛爾莎絕對會俘獲你的心。通過這本書,我了解了非洲以及亞當森夫婦在遠征中遇到的挑戰。書里的100多幅圖片非常棒。這本書確實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和情感。喬伊?亞當森將整個故事講得很美。她讓讀者感覺到你就在現場。讀者會被愛爾莎對亞當森夫婦的忠誠所深深打動。強烈推薦!
——一讀者
這是一個適合各個年齡的人的美妙故事。使我們對動物以及野生動物保護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讀者
讀這本書是一個愉悅的經歷,而且,書中的照片也讓人很震撼。看到愛爾莎在與別的動物待了一天之後,還能在晚上回到人類的家裡,真令人激動。這是一本拿起就放不下的書,強烈推薦給熱愛動物的人。
——Jamie Marshall

書摘插圖

多年來,我的家一直在肯亞的北邊疆省,這是一片遍布乾旱荊棘叢的廣袤土地,面積約十二萬平方英里,從肯亞山一直綿延到阿比西尼亞①的邊境。
文明對非洲的這個地區幾乎沒有影響:這裡沒有移民;當地部族的生活跟他們祖輩的差不了多少;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隨處可見。
我的丈夫喬治是這片廣袤大地的野生動物高級監察官,我們的家位於該省的南部邊境地區,靠近伊西奧洛。伊西奧洛是一個小鎮,住著大約30個白人,他們都是政府派來管理這個地區的官員。
 喬治有很多職責,例如強制執行狩獵法、阻止偷獵,以及處理騷擾部落居民的危險動物。這使得他經常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我們把這些旅程稱為遠征。只要可能,我都會陪丈夫一起去。因此,我有得天獨厚的機會直接面對這片蠻荒的原始土地,在這裡,生活是嚴酷的,大自然有它自己的法則。
 這個故事就始於這樣的一次遠征。博蘭部族的一個人被一頭公獅咬死了。喬治得到報告,這頭公獅和兩頭母獅就生活在博蘭部族附近的山裡,因此,追查到這三頭獅子就成了喬治的責任。就是因為這件事,我們才把營地安扎在了伊西奧洛北面很遠的地方,和博蘭部族的人生活在一起。
1956年2月1日一大早,我發現營地里只剩下我和帕蒂了。帕蒂是一隻蹄兔,是我們的寵物,已經和我們一起生活了六年半了。她看上去很像土撥鼠或豚鼠,不過動物學家會根據其腳和牙齒的骨結構說蹄兔與犀牛或大象的關係最近。
帕蒂用她柔軟的皮毛依偎著我的脖子,從這個安全的位置觀察著周圍的一切。我們周圍是裸露著花崗岩的乾旱土地,只有稀稀拉拉的一些植物。不過可以看到很多動物,因為有很多長頸羚以及其他瞪羚,這些動物已經適應了這裡乾燥的氣候,幾乎不喝水。
突然,我聽到了汽車的聲音,這說明喬治提前回來了。很快,我們的路虎車穿過荊棘叢,停在了帳篷前。我聽見喬治喊道: “喬伊,你在哪兒?快,我有東西給你……”
我帶著趴在我肩上的帕蒂就跑了出去,看到了一張獅子皮。但我還沒來得及問追查獅子的事,喬治就指向了汽車的後面。車廂里有三隻獅子幼崽,就像三團帶斑點的小毛球,每一隻都在試圖把臉藏起來以躲開周圍的一切。它們才幾天大,眼睛上還蒙著一層淡藍色的膜它們幾乎還不會爬,但仍在努力地爬開。我把三隻幼崽放
到我的腿上安撫它們。喬治非常難過,告訴了我事情的經過。黎明前,他和另一位野生動物監察官肯恩被帶到據說是咬死了人的獅子藏身的地方。破曉時,一頭母獅從岩石後面衝出來攻擊他們。儘管他們沒想要殺死她,但她離得太近了,後退太危險,因此喬治示意肯恩開槍,肯恩射傷了她。母獅逃走了。當他們繼續向前走的時候,發現了通向山上的濃重血跡。他們小心地一步一步往上走,爬過山頂,來到一塊巨大的平頂岩石前。為了視野更開闊,喬治爬到了這塊大石頭上,而肯恩則在下面繞著岩石察看。他看到肯恩在岩石下面凝神觀察並猶豫了一下,然後舉起了來復槍,連開兩槍。隨著一聲咆哮,那頭母獅出現了,徑直衝向肯恩。喬治沒法開槍,因為肯恩正好處在他的射擊線上。幸運的是,一個巡查員的位置較好,他開了槍,母獅調轉了方向,喬治這才射殺了她。這是一頭正值壯年的母獅,乳頭因為飽含乳汁而脹得很大。看到這種情況,喬治才意識到她為什麼發怒,為什麼如此勇敢地面對他們。他責怪自己沒有早一點看出來母獅的行為顯示出她是在保護自己的幼崽。
他讓大家尋找幼崽,不一會兒,他和肯恩聽到岩石縫裡傳來輕微的響聲。他們把手臂伸進岩石縫裡,盡力往裡夠,裡面傳來大聲但稚嫩的咆哮和怒吼,這種方法失敗了。接下來,他們砍了根帶鉤的樹枝,經過多次努力之後,終於把幼崽拖了出來。這幾隻幼崽還不超過兩三天大。他們把幼崽抱到車上,在回營地的途中,兩隻大
一些的一直在吼叫,揮動著爪子,但最小的那隻一點也沒有反抗,看起來似乎毫不在意。現在,這三隻幼獅就在我的腿上,叫我怎能不寵愛她們呢?
 讓我驚訝的是帕蒂,她通常對任何對手都會嫉妒,但她很快就躺到了幼獅中間,顯然是接受了這三隻小獅子,並把她們當成了稱心如意的夥伴。從那天起,她們四個就形影不離了。起初,六歲的帕蒂是其中最大的,與三隻走起路來東倒西歪、毛絨絨的笨拙小東西比起來,帕蒂也是最有威嚴的。
  我花了兩天時間才讓幼獅接受牛奶。在此之前,無論我用什麼方法讓她們喝下無糖罐裝的稀釋牛奶,結果她們總是抬起小鼻子抗議: “昂——昂,昂——昂。”就像我們小時候還未學會禮貌,還未學會說“不要,謝謝你”之前一樣。
一旦接受了牛奶,她們就怎么也喝不夠了,我不得不每隔兩小時就熱一次牛奶並清洗橡膠管,這根管子是我們從無線收音機上取下來的,在找到合適的嬰兒奶瓶前,暫且拿它充當奶嘴用。我們不得不馬上派人去最近的市場——離我們的營地大概50英里——不僅要買奶嘴,還要買魚肝油、葡萄糖以及若干箱無糖牛奶;同時,我們向150英里之外的伊西奧洛地區行政官發了緊急信息,告訴他兩星期之內將會有“三個高貴寶寶”到達,請他及時做一個舒適的小木屋,等我們回去。
沒過幾天,小獅子就安頓了下來,成了每個人的寵兒。帕蒂這個最盡責的、自命的保姆依然負責一切,她全心全意地照顧她們,從不介意被三隻長得很快的小霸王拉扯、踩踏。三隻小獅子都是母的,儘管才這么點大,但每一隻都有了鮮明的個性。 “大個子”寬宏大量,對其他幾隻很大度。老二是個小丑,喝奶的時候總是大笑,用前爪拍打奶瓶,陶醉地閉上眼睛。我把她叫做魯斯蒂卡,意思是“快活的小傢伙”。
第三隻小獅子體型弱小,但膽子最大。她四處冒險,當她們覺得什麼東西很可疑時,其他幾隻總是派她去偵察。我叫她愛爾莎,因為她使我想起了一個叫這個名字的人。
 在自然進程中,愛爾莎很可能會被獅群拋棄。一窩獅子幼崽平均有四隻,通常有一隻出生後不久就會死去,還有一隻常常因為太弱小而無法養大。因此,人們通常看到母獅只帶著兩隻幼獅。母獅會照顧幼獅到兩歲。第一年,母獅給幼獅提供食物,她將食物反芻出來,好讓幼獅吃。第二年,幼獅可以參與捕獵,但如果失去自控就會受到嚴格的管教。這時,幼獅還不能自己捕殺獵物,因此只好吃獅群中成年公獅捕殺並吃剩下的獵物。通常,留給幼獅吃的已經極少了,因此,這個年紀的幼獅通常都瘦骨嶙峋的。有時候,幼獅忍受不了飢餓,要么突破成年獅子的防線去搶東西吃,結果很可能是被咬死;要么幾隻幼獅結隊離開獅群,而因為還不知道如何捕殺獵物,幼獅常常陷入困境。自然法則是殘酷的,獅子必須從很小開始就要學習艱苦的生存之道。
四重奏小組——帕蒂和_二隻小獅子——一天中的大多數時間都待在帳篷里我的行軍床底下,她們顯然覺得這裡是個安全的地方,也是能找到的最接近自然的小窩。她們生來就不在窩裡大小便,總是很注意地拉到外面的沙地里。最初的日子裡也有過幾次意外,但是後來,偶爾有幾次,當小水灘玷污了她們的家時,她們喵喵叫著,作出一副表示厭惡的滑稽怪相。她們在各方面都非常乾淨,沒有臭味,而且還有一股非常好聞的氣味,像蜂蜜——或者魚肝油?她們的舌頭已經像砂紙一樣粗糙了,隨著逐漸長大,當她們舔我們時,哪怕隔著卡其布的衣服,我們也能感覺到她們粗糙的舌頭。
兩個星期後,當我們回到伊西奧洛時,一所宮殿在等著我們高貴的寶寶,每一個人都來看她們,她們受到了隆重的歡迎。她們喜歡歐洲人,特別是小孩子,但看上去不喜歡非洲人,惟一的例外是一個叫奴魯的索馬里年輕人,他是我們的園丁,現在我們讓他照料並看護小獅子。這份工作讓他很高興,因為這提升了他的社會地位,也意味著當小獅子在屋裡屋外奔跑嬉戲玩累了,而寧願在某處陰涼的灌木叢下面睡大覺時,他能長時間坐在她們身邊,小心看著,不讓蛇或者狒狒騷擾她們。
  我們讓幼獅吃了十二個星期混合了魚肝油、葡萄糖、骨粉和少量鹽的無糖牛奶。很快,她們就只需要每隔三小時餵一次了,後來兩餐間隔的時間越來越長。
現在,她們的眼睛已經完全睜開了,但還不能判斷距離,常常錯過目標。為了幫助她們克服這個困難,我們給她們皮球和舊汽車內胎玩兒——後者非常適合拔河遊戲。事實上,任何橡膠製品或者柔軟而有彈性的東西都會讓她們著迷。她們會互相爭搶內胎,進攻者會從側面滾到擁有內胎的那隻小獅子身上,把整個身體壓在持有者和內胎的一端之間。如果這個方法不奏效,那么競爭雙方會全力拉扯。贏得戰爭後,勝利者會帶著戰利品在其他幾隻面前耀武揚威地走過,試圖挑起另一場攻擊。如果這種挑釁不被理睬,她會把內胎放在另兩隻小獅子的鼻子前面,假裝不知道它可能會被偷走。
在她們所有的遊戲中,出其不意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她們很小潛行跟蹤的最後階段就開始潛行跟蹤彼此——以及我們——本能地知道如何正確地跟蹤。
  她們總是從背後發起攻擊;保持隱蔽,匍匐在地,慢慢地爬向毫無戒備的受害者,直到最後飛速衝過去,一下子落在獵物的背上,把獵物掀翻在地。當我們成為她們攻擊的目標時,我們總是裝作不知道怎么回事,還自動蹲下來,眼睛看向另一邊,直到最後的猛攻。這讓小獅子們開心不已。
  帕蒂一直想參加遊戲,然而,幼獅的身軀很快就有她的三倍大了,她必須小心翼翼地躲開沉重的拍打,並避免被小獅子們壓扁。在其他情況下,帕蒂純粹靠其個性保持著她的權威:當小獅子們過分好鬥時,她會轉過身去面對她們,讓她們安守本分。我欣賞她的精神,因為她那么小,需要很多的勇氣才能讓小獅子相信她不害怕,更重要的是,她惟一能夠自衛的武器是其尖利的牙齒、迅捷的反應以及才智和勇氣。
帕蒂剛出生就來到我們身邊了,完全適應了我們的生活。跟她的近親樹蹄兔不同,她不是夜間活動的動物,晚上她會繞著我的脖子睡覺,就像一條毛皮圍脖。她是食草動物,但非常喜歡喝酒,而且是最烈的酒,只要一有機會,她就會拿過瓶子,拔掉瓶塞,痛飲一番。因為這對帕蒂的健康很不好,更不要說對她的士氣的影響了,因此,我們處處小心,不給她任何沉迷於威士忌或杜松子酒的機會。
她的排泄習慣很特別。蹄兔總是會在同一個地方排泄,通常喜歡在岩石邊緣。而帕蒂總是蹲在馬桶座的邊上,那樣子看上去非常好笑。在沒有這種優雅條件的遠征中,她變得不知所措,我們最後只好給她搭個小馬桶。
我從未在帕蒂身上發現過跳蚤或虱子,因此,起初我對她不停地撓自己感到不解。她腳掌上的肉墊很厚,上面有像微型犀牛的趾甲一樣的圓趾甲;前足四趾,後足j趾。後腿內趾上有一個爪於,就是所謂的理毛爪了。帕蒂用它來保持皮毛光滑,這就是她為什麼不停地撓自己的原因。
帕蒂沒有明顯的尾巴,她的脊柱中間有一個腺體,看上去就像其暗色條紋的灰色皮毛上打了塊白色補丁。這個腺體會分泌一種液體,當她因高興或警覺而變得興奮時,腺體周圍的毛會豎起來。隨著小獅子逐漸長大,帕蒂的毛頻頻豎起,因為小獅子頑皮但粗野的動作讓她害怕。事實上,要不是她總是飛快地跑到窗台、樓梯或者其他高東西上避難,就會經常遇到被小獅子錯當成皮球的危險。在小獅子到來之前,帕蒂一直是我們寵物中的老大。因此,儘管客人們的注意力從她身上轉移到了小獅子身上,但她依然熱愛她們,這讓我非常感動。
 隨著小獅子越來越意識到自身的力量,她們開始在能發現的一切東西上檢驗自己的實力。例如,鋪在地上的防潮布不管有多大,一定會被拖來拖去,她們會用貓科動物特有的方式,把布夾在兩條前腿之間的身體下面拖著走,就像她們以後要拖獵物那樣。她們喜歡的另一個遊戲是“占山為王”。一隻小獅子會跳到裝土豆的
大袋子上,阻擋攻擊者,直到另一隻小獅子從後面突然跳上來,將她廢黜。勝利者通常是愛爾莎,她總是看著兩個姐姐爭鬥,並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機會。
我們不多的幾棵香蕉樹也被當作了開心玩具,很快,茂盛的樹葉就支離破碎地垂了下來。爬樹是她們喜歡的又一個遊戲。小獅子是天生的雜技演員,但她們常常爬得太高而無法下來,我們只好去救她們。
黎明時,奴魯放她們出來,她們帶著憋了一整夜的能量箭也似地衝出門,這個時刻可以跟灰狗比賽時的起跑相比。有一次,她們發現了一個帳篷,裡面住著兩個來拜訪我們的男人。不到五分鐘,帳篷就變成了一堆破布,我們被客人的叫喊聲驚醒,他們正徒勞地試圖搶救自己的物品,而小獅子興奮地衝進破帳篷里,再次出現時,帶著各種各樣的戰利品——拖鞋、睡衣、蚊帳碎片。那一次,我們不得不用一根小棍子來實施紀律。 讓她們上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想像一下,三個淘氣的小女孩,像所有孩子一樣討J犬就寢,但跑得比照料她們的人快兩倍,而且還有另外一個優勢——能在黑暗中視物。
  我們經常要被迫耍一點手段。一個非常管用的方法是把一個舊袋子系在一根繩子上,慢慢拖向關小獅子的圍欄,最後拖進去,她們通常都會忍不住追逐它。
  戶外遊戲都非常順利,但小獅子們還喜歡上了書和座墊。所以,為了拯救我們的圖書館和其他東西,最後我們不得不禁止她們進屋。為此,我們用粗鐵絲纏在木框上做了一扇齊肩高的門,橫在通往走廊的人口處。小獅子們非常討厭它,因此,為了彌補她們失去玩耍場地的損失,我們在樹上吊了個輪胎,結果證明這是極好的玩具,既可以咬著玩兒,還可以做鞦韆。我們還給了她們一個空蜂蜜木桶當玩具,推動的時候會發出響亮的隆隆聲。但最好的玩具是一個粗麻袋。我們把汽車內胎裝在麻袋裡,系在一根樹枝上,誘人地晃來晃去。麻袋上還繫著一根繩子,當小獅子吊在麻袋上時,我們拉起繩子,把她們盪到高空中,我們笑得越厲害,她們就玩得越高興。
  不過,這些玩具都無法使她們忘記走廊前面始終有一個障礙,她們經常來到門前,用柔軟的鼻子蹭上面的鐵絲。
一天傍晚,幾個朋友來喝日落酒。屋裡歡樂的聲音激起了小獅子們的好奇,她們很快就出現了,不過那天晚上她們很規矩,沒有用鼻子蹭門前木框上的鐵絲,而是全都待在離門一英尺遠的地方。這種模範行為引起了我的懷疑,於是我起身去查看原因。我驚恐地發現,在小獅子和門之問有一條紅色的粗皮大眼鏡蛇。眼鏡蛇全然
不顧門那邊的三隻獅子和門這邊的我們,毅然爬上了走廊的台階,當我們拿來獵槍時,它已經消失不見了。
無論是路障眼鏡蛇還是禁令,都不能使魯斯蒂卡打消進入屋裡的念頭,她在所有的門上反覆嘗試。壓下門把手對她來說太容易了’,她甚至會轉動球形門把手上的鏇鈕,只有當我們把所有的門都裝上插銷以後,她才不再得逞,即使這樣,我有一次還是看到她試圖用牙齒把插銷撥向一邊。受到挫折後,她報復了我們,把衣服從……

書摘與插圖

(圖)《生而自由》《生而自由》
(圖)《生而自由》《生而自由》

相關詞條

文學 小說 書籍 青春文學

紀實文學書籍(一)

紀實文學是一種迅速反映客觀真實的現實生活的新興文學樣式。亦稱“報告小說”,是報告文學化的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報告文學。它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可以有一定的虛構性,是值得大家關注和研究的一種類型。
《在德黑蘭讀<洛麗塔>》
《三日長過百年》
《絕地重生》
《禍起東京》
《生而自由》
《上有老》
《親歷聯合國高層》
《最草根生活》
《紅牆深處》
《反走私前沿地帶》
《貪官流浪記》
《走近周恩來》
《糧民》
《亂世浮生》
《問題富豪》
《大江北去》
《出沒風波里》
《千古一夢》
《大國之魂》
《女監檔案》
《民國教授往事》
《我愛女排》
《死囚》
《親歷航天》
《中國二十年重案追蹤·走私案》
《我經歷的北平地下黨》
《烈火中的青春》
《單身群落》
《千古大運河》
《納西人的最後殉情》
《我心有歌》
《沈浩日記》
《犯罪一線》
《隨訪連戰的日子》
《袁庚傳·改革現場》
《紀事2007》
《北大百年:1898-2008》
《如煙如火話周揚》
《開國大閱兵》
《莎拉的禮物》
《開國大土改》
《狙擊佳士得》
《我在北京當記者》
《我的北川故事》
《拉貝日記》[傳記文學]
《命根》
《新安江大移民》
《西藏一年》
《我要活著》
《中國,漫長的一年》
《抗美援朝戰地日記》
《西藏和平解放親歷往事》
《光輝歲月》
《士者長歌》
《中國式寂寞》
《誰更了解中國》
《中國,少了一味藥》
《抗戰飛行日記》
《映像美利堅》
《跟著美軍上戰場》
《安源實錄》
《京城十案》
《尋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最後的羅布人》
《雪冷血熱》
《高官的良心》
《慾壑難填》
《藍衣社》
《尋找巴金的黛莉》
《大地有多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