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根》

《命根》

本書是作者李冉根據多年在農村和民營企業深厚的生活和工作經歷,用3年時間,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的變化為著眼點,在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等省實地與農民、工人、學生等社會大眾零距離訪談,通過30年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從農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思維方式等方面的變化回顧改革開放30年的輝煌歷程,探索改革開放還存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基本信息

簡介

《命根》《命根》

《命根》通過反映農村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的變化來見證改革開放30年,用農民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憨厚樸實的話語來解讀科學發展觀,讀來親切生動,受到農民、學生、打工者等廣大讀者的歡迎。

作者

《命根》《命根》

34歲的李冉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於黃河口地區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上學、賣菜、養蝦、打工……李冉的人生軌跡和別的農村青年並沒有太多的不同,然而對於農村生活中的人和事,李冉卻多了一份觀察和思考。
“我出生在農村,我能看見農村往前跨越一步所得到的收穫與喜悅,也能看到農村在此歷史進程中所遭受的磨難與痛苦。”李冉說,自己就是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和受益者。孩提時農村物質生活的匱乏,八十年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給鄉親生活帶來的深刻變化,九十年代畢業遭遇的教育體制改革,在南方打工時相識的打工仔、打工妹……2005年開始,李冉把這些親身經歷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

現在,李冉正準備寫第二部長篇紀實文學《命脈》,農村經濟、教育、村政、醫療、法治都將成為這本書關注的焦點。

出書經過

到2007年,李冉手中的日記已經有了20多萬字,一個大膽的想法冒了出來,“何不把它出成一本書,用一個農民30年的記憶反映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的變化,寫一本給農民看的書?”說乾就乾,經過幾次精心修改後,李冉將初稿寄給了中國青年出版社。現在寫書難,出書難,公費出書更難,周圍的人都認為李冉是異想天開,而就在書稿寄出去不久,李冉接到了中國青年出版社打來的電話:他散發著泥土芬芳的原生態文字打動了副總編韓亞君,將他的書列入了出版計畫。
近半箇中國的走訪增添了書的厚度和重量
在出版社編輯林棟的指導下,李冉決定選幾個有代表意義的村去實地調查,了解更廣大地區農民生產、生活的真實變化。
2008年開始,李冉辭掉了工作,自費背著手提電腦、照相機等重達30多斤的裝備開始了近半箇中國的走訪,在擁擠的火車上、在田間地頭旁、在炕頭飯桌上,李冉和農民拉呱聊天兒,促膝長談,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等地的廣大農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現在農村修個路、蓋個新房不叫變化,要想過小康富裕的日子,關鍵是要解放思想。”李冉認為,單純講科學發展觀農民理解不了,最好的辦法就是用現實的例子來說明。
在被周恩來總理樹立為“棉區的一面紅旗”的山東濱州市楊柳雪村,在殘留著“農業學大寨”字樣的舊大會堂里,李冉看到了一個現代化的刺繡廠正呈現蓬勃生機;在山東壽光市三元朱村,李冉記錄下村委會主任徐國華的感慨:“咱農民不要老是老婆孩子熱炕頭看電視看廣告,咱農民也要學會經營自己,闖市場,打品牌,做廣告,農產品要廣而告之,農民也要做名人。”
這些調查和走訪寫成了《記憶楊柳雪》、《尋根小崗村》和《走進三元朱》,成為書中“與時俱進”章節中厚重精彩的一筆。“現代化的農民應該有思想、有文化、有市場意識、有大局觀念,如果我的書能給農民思想深處帶來一點啟示,我就滿足了。”李冉說。

本書特點

翻開《命根》一書,裡面沒有波瀾壯闊的場景,也沒有驚天動地的人物,都是些過日子和生產勞動的零零碎碎。文字寫的是普普通通的農民,書中的照片也全都是淳樸農民的真實生活景象,而這也是李冉的立意和初衷。
在書中,最讓李冉感到榮耀的是,50位農民自發自願用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民謠的方式來給這本書題詞:被譽為“中國冬棗第一村”的濱州市霑化縣下窪鎮東平村村黨支部書記王榮凱等4位農民寫下“窮則思乾乾則能變”。廣饒縣大王鎮延集村的延頂才等8位農民寫下“三十年以前,農民大鍋飯。社員把活乾,人群一大片。喝的玉米粥,吃的薯乾麵。年終把賬算,工日一毛錢。改革開放後,農民笑開顏。分得責任田,自己把活乾。糧食存滿倉,食用大白面。農業加副業,年終存幾萬。科學發展觀,政策暖人心。免去農業稅,種地直補款。義教九年制,學費全都免。強國又富民,日子比蜜甜!”這些題詞也被放在了書的第一頁,李冉說:“中國改革開放的這30年到底變化如何,今天還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農民最有發言權。”

紀實文學書籍(一)

紀實文學是一種迅速反映客觀真實的現實生活的新興文學樣式。亦稱“報告小說”,是報告文學化的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報告文學。它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可以有一定的虛構性,是值得大家關注和研究的一種類型。
《在德黑蘭讀<洛麗塔>》
《三日長過百年》
《絕地重生》
《禍起東京》
《生而自由》
《上有老》
《親歷聯合國高層》
《最草根生活》
《紅牆深處》
《反走私前沿地帶》
《貪官流浪記》
《走近周恩來》
《糧民》
《亂世浮生》
《問題富豪》
《大江北去》
《出沒風波里》
《千古一夢》
《大國之魂》
《女監檔案》
《民國教授往事》
《我愛女排》
《死囚》
《親歷航天》
《中國二十年重案追蹤·走私案》
《我經歷的北平地下黨》
《烈火中的青春》
《單身群落》
《千古大運河》
《納西人的最後殉情》
《我心有歌》
《沈浩日記》
《犯罪一線》
《隨訪連戰的日子》
《袁庚傳·改革現場》
《紀事2007》
《北大百年:1898-2008》
《如煙如火話周揚》
《開國大閱兵》
《莎拉的禮物》
《開國大土改》
《狙擊佳士得》
《我在北京當記者》
《我的北川故事》
《拉貝日記》[傳記文學]
《命根》
《新安江大移民》
《西藏一年》
《我要活著》
《中國,漫長的一年》
《抗美援朝戰地日記》
《西藏和平解放親歷往事》
《光輝歲月》
《士者長歌》
《中國式寂寞》
《誰更了解中國》
《中國,少了一味藥》
《抗戰飛行日記》
《映像美利堅》
《跟著美軍上戰場》
《安源實錄》
《京城十案》
《尋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最後的羅布人》
《雪冷血熱》
《高官的良心》
《慾壑難填》
《藍衣社》
《尋找巴金的黛莉》
《大地有多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