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矮小的他是繼張自忠後殉國的第二位高級將領

我們都知道張自忠是國民黨在抗日戰爭期間犧牲的最高將領,張自忠的名字也多次在中學歷史課本上出現。殊不知,還有一位與張自忠同級別、同軍銜、同待遇的高級將領也在抗戰期間英勇犧牲。他就是時任第36集團軍司總令,在八年抗戰中繼張自忠後第二個戰死的集團軍司令官,被國民黨政府追封為二級陸軍上將,準入忠烈祠的李家鈺。

李家鈺李家鈺

李家鈺1892年出生於四川省蒲江縣,身材矮小、其貌不揚被人稱為“李矮子”。1915年,畢業於四川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早年間在川軍鄧錫侯部服役並參加了護國戰爭。之後又在四川地區進行了多年的軍閥混戰,並在蔣介石的領導下參加了“圍剿”的戰鬥。多年的國內戰爭讓李家鈺感到十分的悲痛,尤其是當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國土上日日緊逼之後。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大舉入侵,國勢垂危。同日,李家鈺被晉升為陸軍第47軍軍長。李家鈺通電請纓殺敵:“男兒仗劍出四川,不滅倭寇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到處是青山。”蔣介石同年8月令李家鈺等部出川抗戰。李家鈺在抗日前線,深受全民團結救亡高潮和共產黨抗日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和鼓舞,對過去積極從事內戰的罪愆有所悔悟,幡然致力於國共合作,奮戰殺敵。

1938年春,隸屬於國共合組“第二戰區”的李家鈺部在山西長治一帶布防。在長治保衛戰中,李家鈺部624團據城死守兩晝夜,在日軍飛機、大炮輪番轟擊下,北門陷落,官兵奮勇對敵展開肉搏巷戰,斃傷敵寇一千餘人。1938年3至5月,李家鈺奉命率四十七軍,在八路軍和抗日游擊隊配合下,連續猛攻並收復了被日軍侵占的晉南平陸、芮城、安邑等縣城及原八路軍據點多處,戰績卓著。

1939年冬,李家鈺出任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統轄十四軍、十七軍、四十七等三個軍七個師兵力。1940年4月,李家鈺指揮四十七軍及三支抗日游擊隊,在晉城以南天井關一線,予進犯日、偽軍以重大殺傷,斃傷敵一千多人。

1944年4月18日,日軍內山英太郎第十二軍第三十七師團在位於鄭州與開封之間的中牟一帶渡過黃河,向此處的中國國民革命軍隊發起猛攻, “豫中會戰”打響。日軍首先擊破了湯恩伯的的4個集團軍,接著山西的日本第一軍派出部隊突破黃河,計畫形成對洛陽的包圍網,時任第一戰區總司令的蔣鼎文即率先棄守洛陽,不見蹤影。原集結在洛陽附近待命的李家鈺、高樹勛、孫蔚如等四個集團軍外加三個軍總計二十萬人的部隊群龍無首,頓失指揮。三十萬國民革命軍在十萬日軍面前一觸即潰,國民黨部隊緊急向豫西撤退。在一個臨時會議上,將領們一致認為大隊人馬爭先恐後搶路走不是辦法,如遇日軍襲擊,將損失慘重,並推李家鈺作總指揮。1944年5月18日早晨各路大軍分道揚鑣、皆向西行之後,李家鈺的部隊就擔負起了掩護友軍撤退的任務。1944年5月21日,李家鈺集團軍總部官兵在撤退過程中陷入日軍伏擊圈。在敵寇密集火力射擊下,總部官兵200餘人全部殉難,李家鈺頭額及左腋被子彈和槍榴彈破片擊中終因流血過多而犧牲。

1

1944年6月22日民國政府追贈他為陸軍上將,準入祀忠烈祠,並頒布對他的褒揚令。1984年4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追認在抗日前線英勇犧牲的李家鈺將軍為革命烈士。 1984年5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給李家鈺夫人王明德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明書》。2014年9月,李家鈺將軍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