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AIC模型

DMAIC模型

DMAIC模型是實施6sigma的一套操作方法。20世紀90年代許多世界級公司開始了6sigma管理的實踐.各個企業在實施6sigma過程中都有自己的操作方法。6sigma的創立者摩托羅拉就有著名的實現6sigma的六步法。各種實施操作的方法大同小異,目標更是一致,實現6sigma質量水準。使顧客完全滿意。通用電氣公司總結了眾多公司實施6sigma的經驗,系統地提出了實施6sigma的DMAIC模型。DMAIC模型現在被廣泛認可,認為這是實施6sigma更具操作性的模式。DMAIC是6σ管理中最重要、最經典的管理模型,主要側重在已有流程的質量改善方面。所有6σ管理涉及到的專業統計工具與方法,都貫穿在每一個6σ質量改進項目的環節中。

界定

DMAIC模型DMAIC模型戰略目標
界定是識別客戶要求,確定影響客戶滿意度的關鍵因素

界定——找準要解決的問題

界定問題:與問題相結合,組建一個有力的6σ團體,在這一步,必須抓住一些關鍵問題:

你們正在做什麼?
為什麼要解決這個特別的問題
你們的顧客是誰?
你們的顧客需求是什麼?
你們過去是怎樣做這項工作的?
現在改進這些工作將獲得什麼益處?

制定DMAIC任務書

DMAIC模型6σ管理中的DMAIC模型

6σ的理念促使以新的和獨創的方式來思考過去經常忽略的問題,當抓住了一些關鍵問題之後,便容易形成一份DMAIC任務書。這份任務書不僅要呈交業務主管部門,還可作為6σ團隊解決問題的目標。各公司、各工作項目的DMAIC任務書不盡相同,但主要內容有:

為什麼選擇這個案例?
要特別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解決這個問題的限制條件是什麼?
解決這個問題涉及的範圍有多大?
團隊成員及其職責是什麼?
DMAIC的各階段的時間安排。

量測

DMAIC模型六西格瑪DMAIC模型
量測是校準Y的測量系統,收集整理數據,為量化分析做好準備

量測是6σ管理分析的基礎

通過量測來收集CTQs的基本數據,量測是6σ管理分析的基礎工作。通過量測使得量化管理成為可能,有了量測才使統計技術與方法的套用成為可能。為了獲取真實、準確、可靠的數據,需要對量測的系統進行校準。這通常是配套課程測量系統分析的內容。

數據收集還要求掌握一些數據收集的方法,如抽樣技術、檢查單檢查表方法等。

對關鍵質量指標進行量測

無論是生產製造流程還是交易流程都有輸入和輸出。通常把需要輸入的東西用x表示,把產生的結果或輸出用y表示。所以任何流程都可表示成這樣一個函式:

y=f(x)

輸入是多種多樣的,甚至輸入還包括一些影響結果的干擾因素。輸入變數x可以是一個向量,表示這個輸入是由多種因素組成。函式f(x) 可看成是一個公司或組織的運作系統。輸出y也可以是一個向量,如 y=(產品、服務、維護……)量測就是對關鍵的y與x進行數據收集和計量。

典型量測舉例

如果客戶對供貨時間不滿意,你就需要收集過去若干次收到訂單到發出貨物的天數。

如一個大型生產製造商過去一個月在訂單處理方面的DPMO是253 000

如一個冰櫃製造商過去一年的包裝清單的DPMO 是85 000

如一個大型商場過去一個月開發票的DPMO是67 000

如一個餐館過去一個月賬單的DPMO是57 000

分析

DMAIC模型DMAIC模型流程
分析是運用多種統計技術方法找出存在問題的根本原因。

影響產品質量和顧客滿意度的因素很多,運用統計方法可找出影響顧客滿意度的主要原因。

常用統計分析工具

直方圖
排列圖
魚骨圖
散點圖
控制圖

影響產品質量和顧客滿意度的原因可歸納為六大類,即上面所示的、機、法、料、環、測等。

改進

改進是確定影響y的主要原因x,尋求x與y的關係,建立x的允許變動範圍

發現y與x的關係

結果與原因呈現出一個類似函式的模型,即:y=f(x1,x2,......xp)+ε。其中y是因變數,x是自變數向量,是p個原因,稱為自變數。ε是隨機干擾項,也正是由於有這一項,此模型才真切地刻畫出y與x有著密切的關聯,但y又不能由x完全確定的這種奇特關係。模型就是一個系統,y是不可控制的隨機變數,由系統產出的,也稱為內生變數。x是一些可控制的確定性變數,也稱為外生變數。ε是不可控的隨機變數。如果x與y描述廣告投入與銷售量的關係,顯然銷售量y是不可控的,廣告費用x是可控制的,對銷售量y有影響的一些其它因素就是ε。

改進是實現目標的關鍵步驟

相關分析、回歸分析、試驗設計方差分析等都是改進步驟中的統計工具。當用統計方法找到了要改進的環節和方案之後,重要的是去實施它。這一過程中的困難往往是員工長期的習慣不會輕易轉變。假如公司欲在各部門之間和部門內部跟蹤節約資金,這時就要將實際花費與預算聯繫起來,或跟蹤淨節約資金、項目範圍、項目結束時間等變數。通過正確跟蹤數據,建立起回歸模型,用回歸模型進行預測和控制,使公司收益和顧客滿意度達到最大。改進這一步驟是實現目標的關鍵,它類似於六步法中的“最佳化你的工作流程”。

控制

控制是將主要變數的偏差控制在許可範圍。

沒有工作描述和過程程式就談不上控制

對流程進行一定的改進之後,下來的問題就是堅持避免“突然”回到舊的習慣和流程是控制的主要目的。6σ項目的成功依賴於那些始終堅持如一的人,控制過程中,流程中的每個環節的每個人都必須要有工作描述。沒有工作描述和過程程式,就談不上控制,任何流程的初期階段都是至關重要的。在生產周期中糾正缺陷的成本

在初期發現一個缺陷,花費1美元
在設計中發現一個缺陷,花費10美元
在實驗中發現一個缺陷,花費100美元
在現場發現一個缺陷,花費1000美元

過程

DMAIC模型6σ中的DMAIC模型
DMAIC模型作為實施6σ的操作方法,它的運作程式與6σ項目的周期及工作階段緊密結合。

DMAIC模型從界定到控制不是一次性的直線過程,在運用當中有些技術與方法被反覆使用。

DMAIC模型的套用是實現水準的一個循環過程

只有不滿足現狀,勇於創新,不斷改進,才能在6σ管理中取得卓越成就。
1.界定階段

(1)確認項目CTQs(Critical to Quality)關鍵品質因素。即確認顧客群,並對其作分類評估資料、分析顧客的聲音(VOC,客戶的具體想法、需求),並將顧客需求轉換為CTQ,同時和企業策略結合,使用的工具有普查、焦點團體、Dashboard 或訪談,以及柏拉圖、流程圖、Kano 要因分析矩陣等項目選擇工具。

(2)建立項目小組的共識。包括問題陳述、評估項目範圍、建立目標、選擇項目小組、角色定義和發展共識等。

(3)定義流程圖。即連結客戶端至每一流程,試著重組企業流程並藉由企業內各流程重要成員的同意來確認流程圖,常用SIPOC 方法來制定。

2.衡量階段

(1)選取CTQ的特性:即藉助QFD、Process Mapping、FMEA 等工具來確認可衡量的CTQ 將能夠被具體改善。

(2)定義評量標準:即決定值(最終結果)並確認其上下限規格。

(3)量測系統分析:藉由連續和屬性的Gage R&R 的檢測、再檢測來決定適合衡量Y 的量測系統

3.分析階段

(1)建立流程的產能:可藉由基礎統計,抽樣或圖形方式,常態檢定和標準差值(Z value)來確認基準線(baseline)的現有流程。

(2)定義績效目標:可用標竿學習法或統計手法來定義項目目標。

(3)確立變異來源:可利用流程分析、圖形分析、假設檢定、回歸分析等方法,列出統計上顯著的原因(X’s),然後,根據歷史資料分析做選擇。

4.改進階段

(1)審視可能的原因:即審視實驗設計的各種方法,來確認影響Y 值變化的關鍵Xs 個數。

(2)發掘變數間的關係:使用因子實用在Y 與少數關鍵X 之間,建立轉換功用,同時決定少數X's 的最適合設計和執行確認測試。

(3)建立作業面的容忍程度:運用仿真分析方法來對少數關鍵X 確認其容忍區間

5.管制階段

(1)定義並確認實際套用時對X's 的量測系統:即確定此評測系統對衡量X's 是適當的。

(2)決定流程產能:即決定改善後的產能與績效,並確認欲改善的目標已經實現。

(3)導入流程控制:可使用SPCFMEA、錯誤證實等工具來發展與施行流程控制計畫。

經濟知識(一)

管理學是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管理學是適應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產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