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甲膠

龜甲膠

龜甲膠為龜甲經煎煮、濃縮製成的固體膠。為長方形或方形的扁塊,深褐色。質硬而脆,斷面光亮,對光照視時呈透明狀;氣微腥,味淡。炮製方法取漂泡後的淨龜甲,分次水煎,濾過,合併濾液(可加入少許明礬細粉),靜置,濾取膠液,用文火濃縮(可加適量的黃酒)至稠膏狀,冷凝,切塊,陰乾。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拼音名】GuīJiǎJiāo

龜甲膠龜甲膠

【來源】為龜甲經煎煮、濃縮製成的固體膠。

本品為長方形或方形的扁塊,深褐色。質硬而脆,斷面光亮,對光照視,透明。氣微腥,味淡。

本品為龜科動物烏龜Chinemysreevesii(Gray)的背甲及腹甲。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為多,捕捉後殺死,剝取背甲及腹甲,除去殘肉,稱為血板。或用沸水燙死,剝取背甲腹甲,除去殘肉,曬乾者,稱為燙板。

形態描述

龜甲膠龜甲膠
形態描述:體呈扁圓形,腹背均有堅硬的甲,甲長約12厘米,寬8.5厘米,高5.5厘米。頭形略方,頭部光滑,後端具小,鼓膜明顯。吻端尖圓,頜無齒而形成角質喙;頸能伸縮。甲由真皮形成的骨板組成,骨板外被鱗甲,亦稱角板;背面鱗甲棕褐色,頂鱗甲後端寬於前端;中央為5枚脊鱗甲,兩側各有4枚肋鱗甲,緣鱗甲每側11枚,肛鱗甲2枚。腹面鱗甲12枚,淡黃色。背腹鱗甲在體側相連。尾短而尖細。四肢較扁平,指、趾間具蹼,後肢第5趾無爪,余皆有爪。

生態環境:多群居,常棲息在川澤湖池中,肉食性,常以蠕蟲及小魚等為食。生活力很強,數月斷食,可以不死。分布河北河南江蘇山東安徽廣東廣西湖北四川雲南陝西等地。

性狀

本品背甲及腹甲由甲橋相連,背甲稍長於腹甲,與腹甲常分離。背甲呈長橢圓形拱狀,長7.5~22cm,寬6~18cm;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脊棱3條;頸盾1塊,前窄後寬;椎盾5塊,第1椎盾長大於寬或近相等,第2~4椎盾寬大於長;肋盾兩側對稱,各4塊,緣盾每側11塊,臀盾2塊。腹甲呈板片狀,近長方橢圓形,長6.4~21cm,寬5.5~17cm;外表面淡黃棕色至棕黑色盾片12塊,每塊常具紫褐色放射狀紋理,腹盾、胸盾和股盾中縫均長,喉盾、肛盾次之,肱盾中縫最短;內表面黃白色至灰白色,有的略帶血跡或殘肉,除淨後可見骨板9塊,呈鋸齒狀嵌接;前端鈍圓或平截,後端具三角形缺刻,兩側殘存呈翼狀向斜上方彎曲的甲橋。質堅硬。氣微腥,味微鹹。

功能與主治

龜甲膠龜甲膠
滋陰,養血,止血。用於陰虛潮熱,骨蒸盜汗,腰膝酸軟,血虛萎黃,崩漏帶下。

除濕痹,補陰虛,滋腎水,止血,解毒。主治:龜肉治濕痹,風痹,筋骨疼痛,久年寒咳,夜多小便,小兒遺尿,痔瘡下血,血痢,子宮脫垂;龜板治陰虛不足,骨蒸勞熱,筋骨疼痛,小兒囟門不合及頭瘡、婦女胎前產後痢疾,女子赤白帶下,陰癢。

(1)滋陰潛陽:用於陰虛陽亢及陰虛火旺之頭暈目眩、潮熱盜汗以及熱病後津液不足之咽乾口渴。配熟地、知母、黃柏治潮熱、盜汗。

(2)益壯骨:用於腎陰不足之腰膝無力及小兒囟門不合。

藥用價值

【炮製】
龜甲:置蒸鍋內,沸水蒸45分鐘,取出,放入熱水中,立即用硬刷除淨皮肉,洗淨,曬乾。
醋龜甲:取淨龜甲,照燙法(附錄ⅡD)用沙子炒至表面淡黃色,取出,醋淬,乾燥。用時搗碎。每100kg龜甲,用醋20kg。

【性味】鹹、甘,微寒。

【歸經】歸肝、腎、心經。

【功能主治】滋,益腎強骨,養血補心。用於陰虛潮熱,骨蒸盜汗,頭暈目眩,虛風內動,筋骨痿軟,心虛健忘。

【用法用量】9~24g,先煎。

【貯藏】置乾燥處,防蛀。

【摘錄】《中國藥典》

化學成份

海龜背、腹甲所製成的龜膠主要成分為蛋白質,有15種胺基酸,如賴氨酸(lysine),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天冬氨酸(asparticacid),蘇氨酸(threonine),絲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acid),脯氨酸(prol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纈氨酸(val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其中脯氨酸的含量最高。此外,還含鉀、鈉、鈣、鎂、磷等金屬元素。
棱皮龜的背、腹甲含大量骨膠原(collagen),由多種胺基酸組成,尚含大量鈣及磷。

臨床套用

龜甲膠龜甲膠
1.大定風珠(《溫病條辨》)。治陰虛動風證。溫病後期,脈氣虛弱,舌絳苔少,有時時欲脫之勢者。生白芍18g,阿膠9g,生龜板12g,乾地黃18g,麻仁6g,五味子6g,生牡蠣12g,麥冬18g,炙甘草12g,雞子黃2個,鱉甲12g。上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渣,入阿膠烊化,再入雞子黃,分三次服。方中龜甲滋陰潛陽,為臣藥。

2.三甲復脈湯(《溫病條辨》)。治溫病熱邪久羈下焦,熱深厥甚,脈細促,心中痛者。炙甘草、乾地黃、生白芍18,麥冬、生牡蠣15,阿膠9,麻仁9,生鱉甲24,生龜板30。水煎服。方中龜甲滋陰潛陽。

3.大補陰丸(《丹溪心法》)。治陰虛火旺證。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咳嗽咯血,心煩易怒,足膝疼熱,舌紅少苔,尺脈數而有力。熟地黃18g,龜板18g,黃柏12g,知母12g。上為細末,豬脊髓蒸熟,連蜜為丸,每服70丸,空心鹽白湯送下。方中龜甲滋陰潛陽,狀水制火,為君藥。

選方

1、龜肉配土茯苓熬膏服食,解楊梅瘡毒,治一切癤腫濕疹

2、龜肉,加適量水煮爛,食鹽調味食之,一日兩次,治小兒遺尿。

3、龜肉500克,小公雞肉適量,共燉熟食之,治老人尿多。

4、龜板及龜殼烤焦存性,研細末,每日兩次,每次服3克,兩個月為一療程,治骨結核

龜甲膠龜甲膠
5、烏龜頭五個,石菖蒲10克,水煎服;或用烏龜頭一個,焙乾研末,一日兩次,用黃酒送服,治腦震盪後遺症、頭痛、頭昏。

6、龜板、骨碎補、黨參各10克,水煎服,治軟骨病,小兒囟門不合。

7、龜肉250克,核桃仁30克,杜仲10克,同煮湯食用,可治神經衰弱,腎虛腰疼。

8、龜肉、狗肉各250克,加水燉爛食用。治小兒遺尿。

9、龜肉250克,百合30克,大棗10枚,同煮湯食用。可治煩躁不安,心悸失眠。

10、龜肉250克,胎盤一具(洗淨切塊),同煮湯食用。適用於陰虛潮熱,盜汗,手足心熱,氣短,乏力等症。

11、玉米須龜肉湯:烏龜1~2隻(燙死去皮、腸雜),玉米須100-200克(乾品50-100克),同煮湯食用。有養陰,利水,消腫,止渴作用。適用於精神疲乏,糖尿病,口渴等症。

12、蟲草金龜湯金錢龜1000克,開水燙兩分鐘,去頭、爪、殼和內臟,刮淨黃皮,切大塊;豬瘦肉100克,溫水洗淨;薑片、蔥,略炒後倒入龜肉同炒片刻,烹入料酒,倒入開水,燒沸後撈出;先將北沙參6克放於底部,放入龜肉、冬蟲草5克、火腿肉25克、瘦豬肉、雞湯食鹽、姜、蔥,同蒸熟,用胡椒粉、味素調味食用。有滋陰補血作用。適用於久病體虛,久咳咯血,肺虛燥咳,肺癌等症。

13、紅燒龜肉:烏龜肉250-500克,先用植物油煸炒,加姜、蔥、花椒、冰糖、醬油、水,小火燉熟食用,有益陰補血作用。適用於低熱,咯血、便血等症。

14、沙參蟲草龜肉湯:龜肉適量,北沙參60克,冬蟲草10克,同煮湯,用油鹽調味食用。有滋陰養血,補肺益腎作用。適用於肺結核吐血,咳嗽痰中帶血,陰虛潮熱,盜汗,腎虛遺精等症。

15、龜肉豬肚湯:龜肉200克,豬肚200克同煮湯,用食鹽調味食用。有補中益氣,健脾胃,滋陰作用。適用於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16、龜血燉冰糖:烏龜三隻取血,加清水和冰糖適量蒸熟食用,有養血、通脈作用,適用於腰脊陳舊性損傷,中風后遺半身不遂,肢體麻痹等症。

【備註】烏龜滋陰力比鱉強,但鮮味不如鱉肉好,一般以加少許鹽清蒸食之效果甚佳。

龜甲膠顆粒

龜甲膠龜甲膠
龜甲膠顆粒 拼音名:GuijiajiaoKel

本品為龜甲經水煎、濃縮、於燥製成的顆粒。

【性狀】本品為黃白色至黃棕色顆粒;氣微腥,味微甜。

【鑑別】取本品1g,加水10ml使溶解,濾過,濾液照下述方法試驗:(1)取濾液1ml,加茚三酮試液0.5ml,置水浴中加熱數分鐘,顯藍紫色。(2)取濾液2ml,加新制的1%硫酸酮和40%氫氧化鈉(1:1)的混合液數滴,振搖,溶液顯紫紅色。

【檢查】水分不得過8.0%(中國藥典1995年版一部附錄ⅨH)。其他應符合顆粒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中國藥典1995年版一部附錄ⅠC)。

【含量測定】取本品約0.2g研細,精密稱定,照氮測定法依法測定(中國藥典1995年版一部附錄ⅨL第一法)每1ml的硫酸液(0.05mol/L)相當於1.40lmg的N。本品含氮量(以N計)不得低於12.0%。

【功能與主治】滋陰,養血,止血。用於陰虛潮熱,骨蒸盜汗,腰膝酸軟,血虛痿黃,崩漏帶下。

【用法與用量】開水沖服,一次3~9g,一日1~2次。

【規格】每袋裝3g

【貯藏】密封,置陰涼乾燥處。

禁忌

孕婦禁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