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參

北沙參

北沙參設為傘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Schmidt ex Miq),以根入藥。主產于山東、河北、遼寧等地。北沙參味甘甜,是臨床常用的滋陰藥,養陰清肺,祛痰止咳。主治肺燥乾咳、熱病傷津、口渴等症。別名萊陽參、海沙參、銀沙參、遼沙參、蘇條參、條參、北條參。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北沙參 北沙參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毛,主根和側根區分明顯,主根圓柱形,細長,長30~40cm,直徑0.5~1.5cm,肉質緻密,外皮黃白色,鬚根細小,著生在主根上,少有側生根。基生葉卵形或寬三角狀卵形,三出式羽狀分裂或2~3回羽狀深裂,具長柄;莖上部葉卵形,邊緣具有 三角形圓鋸齒。復傘形花序頂生,密被灰褐色絨毛;傘幅10~14,不等長;小總苞片8~12,線狀披針形;花梗約30;花小,白色。雙懸果近球形,密被軟毛,棱翅狀。花期5~7月,果期6~8月。生於海邊 沙灘。北沙參分布比較集中,主要分布在山東的蓬萊和河北的安國以及內蒙的牛家營子三個地方。

多年生草本,高5-20cm。全株被白色柔毛。主根細長,圓柱菜,長達30cm,粗0.5-1.5cm,很少分枝。莖露於地上部分較短,地下部分伸長。基生葉質厚,有長柄;葉柄長5-15cm,基部寬鞘狀,邊緣膜質;葉片輪廓呈圓卵形至三角狀卵形,三出式分裂或三出式二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倒卵形至卵圓形,長1-6cm,寬1-4cm,頂端圓至漸尖,基部 楔形至截形,邊緣有缺刻狀鋸齒,齒緣白以軟骨質;葉柄和葉脈有細微硬毛;莖生葉形狀與基生葉相似,葉柄基部漸膨大成鞘狀。復傘形花序頂生,密被灰褐色長柔毛,徑3-6cm,花序梗長2-6cm;傘輻8-16,不等長,長1-3cm;無總苞片;小總苞片數片,線狀披針形,邊緣及背部必被柔毛;小傘形花序有花15-20;萼齒5,窄三角狀披針形,疏生粗毛;花瓣白色;花柱基短圓錐狀。又懸果圓球形橢圓形,長6-13mm,寬6-10mm,必被棕色長柔毛及絨毛,果棱有木栓質翅,分生果橫剖面扁橢圓形,有5個稜角,合生面平坦,油管較多,連成一圈,胚乳腹面略凹陷。花期5-7月,果期6-8月。

珊瑚菜(《江淮雜記》),又名:濱防風。

多年生草本,高5~35厘米。主根細長圓柱形。莖大部埋在沙中,一部分露出地面。葉基出,互生;葉柄長,基部鞘狀;葉片卵圓形,3出式分裂至2回羽狀分裂,最後裂片圓卵形,先端圓或漸尖,基部截形,邊緣刺刻,質厚。復傘形花序頂生,具租毛;傘梗10~20條,長1~2厘米;無總苞,小總苞由數個線狀披針形的小苞片組成;花白色,每1小傘形花序有花15~20朵;花萼5齒裂,狹三角狀披針形,疏生粗毛;花瓣5,卵狀披針形;雄蕊5,與花瓣互生;子房下位,花柱基部扁圓錐形。果實近圓球形,具絨毛,果棱有翅。花期5~7月。果期6~8月。

藥品簡述

製作成藥品的北沙參 製作成藥品的北沙參

藥名:北沙參。

漢語拼音:beishasaen。

英文名:coastalGlehniaRoot,RootofcoastalGlehni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ehnialittoralisF.SchmidtexMiq.

功效分類:補益藥;止咳藥

科屬分類:傘形科。

別名:真北沙參;海沙參;根條參;菜陽參;遼沙參;野香菜根。

性味:味甘;性涼。

歸經:歸肺經;胃經。

功能:養陰清肺;益胃生津。

主治:肺燥乾咳;虛勞嗽血;胃級不足;津傷口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膏劑。

生態環境:生於海岸沙地、沙灘,或栽培於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

資源分布:分布於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等地。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北沙參的根。

採收儲藏:春參(二年生參)在第3年7月收,秋參(1年生參)在第2年9月收,以秋參為好,刨出根,去鬚根,洗淨,用開水燙後,剝去外皮,曬乾或烘乾。

炮製方法:除去地上莖及鬚根,洗淨泥土,放開水中燙後剝去外皮,曬乾或烘乾或揀去雜質,除去莖基,用水略洗,撈出,稍潤,切段,曬乾。

基本內容

北沙參 北沙參
【性狀】根長圓柱形,偶有分枝。表面淡黃白色,偶有外皮殘存,全體有細縱皺紋及縱溝,並有棕黃色點狀細根痕。頂端常留有黃棕

色根莖殘基,上端稍細,中部略粗,下部漸細。質脆,易折斷,斷麵皮部淺黃白色,木部黃色。氣特異,味微甘。

【功能主治】 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用於肺熱燥咳、勞嗽痰血、熱病津傷口渴。

【年需求量】北沙參為我國常用藥材,年需求量5000噸左右,是一個大宗藥材品種。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7~8月或9月下旬採挖,除去地上莖及鬚根,洗淨泥土,放開水中燙後剝去外皮,曬乾或烘乾。

【生境】生於山坡荒地,或為栽培。

物種分布:分布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台灣等地。主產山東、河北、遼寧、江蘇等地。

【性狀】乾燥根呈細圓柱形或直條狀,兩頭較細,很少有分歧,長15~30厘米,直徑3~8毫米。外表淡黃色,粗糙,具縱紋及未除盡的棕黃色栓皮,並有棕色點狀的支報痕跡,頂端往往殘留圓柱狀的根莖。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淡黃色,中央有黃色放射狀的木質部,形成層呈圓環狀,深褐色。氣微,味甘。以根條細長、均勻色白、質堅實者佳。

【炮製】揀去雜質,除去莖基,用水略洗,撈出,稍潤,切段,曬乾。

【性味】甘苦淡,涼。性微寒,味甘、微苦。

①《本經逢原》:甘淡,性寒,無毒。

②《本草從新》:甘苦味淡,微寒。

【歸經】入肺、脾經。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陰經。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經。

功能主治:養陰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熱燥咳,虛癆久咳,陰傷咽乾、口渴。

①《本草從新》:專補肺陰,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②《飲片新參》:養肺胃陰,治勞咳痰血。

③《東北藥植志》:治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肺膨脹不全,肺膿瘍等。

④《中藥志》:養肺陰,清肺熱,祛痰止咳。治虛勞發熱,陰傷燥咳,口渴咽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亦可熬膏或入丸劑。

【注意】風寒作嗽及肺胃虛寒者忌服。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採收加工

北沙參 北沙參
春播當年,10月份左右植株枯黃時收挖。秋播種的在第二年 寒露節葉子枯黃時採收。收時先在參地一端用鎬頭開一深溝,露出根部用手提出,除出地上莖,收出的參很不能曬 太陽,否則難剝皮降低產量和質量。將參根粗細分開,捆成1.5-2.5千克的把,將尾根先放入開水內順鍋轉2-3圈(6~8秒種),再把參全部放入鍋內燙烤,不斷翻動,使水沸騰,撈出剝皮曬乾作為藥用。有關材料報導,北沙參的主要成分存在於根皮之中。加工方法是:沙參收後,去掉泥土地上莖,水洗面表面無水,用 硫磺熏12小時(60千克藥材1千克硫磺),要求熏透無硬心,乾燥,分等級進行包裝。放乾燥通風處。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根細長,直徑0.2-1.5cm。表面淡黃白色,略粗糙,偶有殘留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橫棕以,有不規則縱溝及裂隙,並有橫棕色橫長皮孔及較多點狀突起的細根痕。根頭漸細,有殘留莖基。質堅脆,易折斷,斷麵皮部淺黃白色,形成層環深褐色,木部黃色,放射狀。氣微香,味微甜。以粗細均勻、長短一致、去淨栓皮、色黃白者為佳。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未去外皮者木栓層2-11列細胞。皮層為數列細胞,有扁圓形分泌道散在,有的1個分泌道並列或中間溶合成一體。韌皮部寬廣,分泌道略呈環狀排列,類圓形,直徑24-135μm,分泌細胞4-10個;韌皮射線向外擴大成喇兄弟狀,並向一側彎曲。形成層環明顯。木質部導管單個散在或數個相聚,木射線寬1-3列細胞。本品薄壁細胞含糊化演粉粒。

粉末特徵:黃白色。

① 網紋導管直徑17-86μm,網孔長而寬。

② 分泌道多碎斷,分泌細胞含黃色分泌物,有的可見節條狀金黃色分泌物,直徑約至69μm。

③ 糊化演粉粒呈不規則塊狀,未加工的可見演粉粒單粒圓形或類圓形,直徑2-22μm,臍點點狀,復粒稀少。此外,有木栓細胞及射線細胞。

套用鑑別

《本草求真》:沙參有南、北二種,均有清養肺胃之功。北沙參質堅性寒,富有脂液;南沙參空松而肥,氣味輕清。體虛力微。一則偏於養胃,一則偏於清肺。對於肺無餘熱現而發生之咳嗽,由宜北沙參,對於胃虛有餘熱而發生之咳嗽則宜南沙參。

藥方選錄

北沙參 北沙參
1.慢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沙參12克,玉竹、 石斛、天花粉、 黨參各9克。每日1劑,水煎服。對症見口乾舌燥,舌紅少苦者有良效。

2.糖尿病:北沙參、生地各12克,石斛、麥冬、天花粉各9克。每日1劑,水煎服。適用於糖尿病,口乾口渴明顯者。如尿糖多者,加山藥12克,黃芪9克;血糖高者,配玄參、蒼朮各9克,則療效更好。

3.脾胃氣陰兩虛,食慾減退,消化不良,神疲乏力,口乾少律:北沙參15克,淮山藥15克,炒扁豆12克,蓮子10克。水煎,水沸1小時後,取湯溫服,每日1次。有一定療效。

4.肺胃陰虛,見有咳嗽咯血,咽痛口渴:北沙參20克,雞蛋1~2個,冰糖適量。加清水共煮,10多分鐘後蛋熟去殼再煮,20~30分鐘後,取湯溫服。亦治肺結核屬肺陰不足者。

5.陰虛咳血:北沙參30克,百合30克,鴨肉150克。一起煮湯,鴨肉熟後飲湯食肉。亦治肺結核咳血。

6.慢性遷延性肝炎:北沙參10克,當歸10克,麥冬10克,枸杞子12克,生地12克,川楝子9克。每日1劑,水煎服。對肝腎陰虛,兩脅作痛,口於舌燥者有較好療效。

① 治陰虛火炎,咳嗽無痰,骨蒸勞熱,肌皮枯燥,口苦煩渴等證:真北沙參、麥門冬、知母川貝母、懷熟地、鱉甲,地骨皮各四兩。或作丸,或作膏,每早服三錢,白湯下。(《衛生易簡方》)

② 治一切陰虛火炎,似虛似實,逆氣不降,消氣不升,煩渴咳嗽,脹滿不食:真北沙參五錢。水煎服。(《林仲先醫案》)

營養知識

北沙參 北沙參
北沙參知識介紹:北沙參為傘形科植物北沙參的根。北沙參多年生草本,生於海岸沙地、沙灘,或栽培於肥活疏鬆的沙質土壤,分布於山東、遼寧、 內蒙古(赤峰)、河北、江蘇、浙江、福建、 台灣、廣東等地。分春參(二年生參)和秋參(一年生參),以秋參為好,刨出根,除去地上部分及鬚根,洗淨,用開水燙後剝去外皮,當日曬乾或文火烘乾;然後再除去粗糙部分,扎把。或洗淨,直接曬乾。

北沙參根呈細長圓柱形,偶有分枝,長15至45厘米,直徑0.2至1.5厘米。表面淡黃色,略粗糙,偶有殘留外皮,不去外皮者表面黃棕色。全體有細縱皺紋及縱溝,並有棕黃色點狀細根痕。頂端常留有黃棕色根莖殘其,上端稍細,中部略粗,下部漸細。質脆易折斷,斷麵皮部淺黃白色。木部黃色。氣特異,味微甜。以粗細均勻,去淨栓皮,色黃白者為佳。

北沙參營養分析:北沙參含有揮髮油、香豆素、澱粉、生物鹼、三萜酸、豆甾醇、各甾醇,沙參素等成分。實驗證明,北沙參能提高T細胞比值,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升高白細胞,增強巨噬細胞功能,延長抗體存在時間,提高B 細胞,促進免疫功能。北沙參可增強正氣,減少疾病,預防癌症的產生。

北沙參補充信息: 南沙參與北沙參雖是不同科屬的兩種植物藥材,但一般認為兩藥功用相似,但細分起來,南沙參偏於清肺祛痰,而北沙參偏於養胃生津。在煮粥時可辨證選用。

北沙參根據炮製方法的不同分為北沙參、炒北沙參、蜜北沙參。炮製貯乾燥容器內,蜜北沙參密閉,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北沙參適合人群: 風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禁服;痰熱咳嗽者慎服。

北沙參食療作用: 北沙參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體質輕潤,可升可降

具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

主治燥傷肺陰之乾咳痰少,咽乾鼻燥,肺癆陰虛之久咳嗽血,熱傷胃陰之口渴舌乾,食欲不振。

北沙參食物相剋: 北沙參反藜蘆、惡防己。

北沙參做法指導:

1. 肺燥陰虛,乾咳痰少,咽乾鼻燥者,可與麥冬、玉竹、貝母、杏仁等配伍,以潤肺止咳。

2.常用於熱病後期胃陽不足之口渴舌乾、食欲不振等症,臨床多與生地、石斛、麥冬等配伍,以清熱養胃生津。

3. 若胃陰不足,脘部酌痛,嘈雜似飢者,則可與麥冬、白芍、甘草等同用,以養陰生津止痛。

4. 胃陰虛兼見肝腎陰虛,肝氣不舒,症見脅痛脘脹,吞酸吐苦,咽乾口燥,舌紅少津者,可與麥冬、生地、枸杞子等並施。

化學成分

根含生物鹼、豐富的澱粉。果實含珊瑚菜素。含歐前胡素(imperatorin)、補骨脂內酯(psoralen)。佛手內酯、圓當歸內酯-7-0-β-龍膽二糖甙(oosthenol-7-0-β-gentio-bioside)等多種香豆素,並含生物鹼、澱粉、微量揮髮油等。根、根莖含多種香豆精類化合物:補骨脂素(psoralen),香柑內酯(bergapten),花椒毒素(xanthotoxin),異歐前胡內酯(isoimperatorin),歐前胡內酯(imperatorin),香柑素(bergaptin),9-牻牛兒醇基補骨脂素(9-geranyloxypsoralen),9-甲氧基異歐前胡內酯(cnidiline),花椒毒酚(xanthotoxol),別異歐前胡內酯(alloisoimperatorin),9-(1,1-二甲基烯丙基)-4-羥基補骨脂素[9-(1,1-dimethylallyl)-4-hydroxypsoralen),印度榲桲素(marmesin),東莨菪素(scopoletin),7-O-(3,3-二甲基烯丙基)-東莨菪素[7-O-(3,3-dimethylallyl)-scopoletin]及歐芹酚-7-O-β-龍膽二糖甙(ostheol-7-O-β-gentiobioside)。還含北沙參多糖(GLP),磷脂(phospholipid)約140-150mg/100g,其中卵磷脂(lecithin)約占51%,腦磷脂(cephalin)xq hk 18%。

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北沙參 北沙參

北沙參為草本植物,適應性較強,喜溫暖濕潤氣候,抗旱耐寒,喜砂質土壤。忌水浸,忌連作,忌強烈陽光。除苗期及留種田留種需充足的水外,生長後期不易多澆水。前茬作物以薯類為最好。忌大豆、花生作物,隔年種子發芽率顯著降低,放到第三年喪失發芽能力。北沙參與年種子冬播發芽率高,出苗齊。冬播的第二年穀雨前後出苗,一般不開花結果,第三年才開花結果。次年春播發芽率顯著降低,第二年才開花結果,小滿後抽薹,一個星期開花,花期半個月,頭伏前後種子成熟。

選地整地

選擇比較潮濕、排水良好、含有豐富腐殖質的沙壤土,每公頃施廄肥60000千克、餅肥750~1500千克作基肥,敵百蟲7.5千克,翻入土中40-50厘米深,整細把平,做平畦或高畔,畦寬3-6厘米。

繁殖方法

北沙參 北沙參

(1)種子處理

北沙參是深根系植物,播種前要深翻地,耙平,下種前接上種子果翅放到25度的溫水中浸泡4小時撈出稍涼,混拌2/3濕沙,放入箱內冷凍,春天解凍後下種,秋播宜在上凍前播種。春播種子不宜沙藏處理,否則當年不能出苗。

(2)播種方法

秋播按行距5-6厘米劃半厘米深的淺溝,種子與種子相隔4~5厘米復土澆水,上蓋稻草,上凍前再澆一次大水,蓋上一層圈肥。春播在清明至穀雨前後,方法同上。種子不用低溫冷凍處理,種後不出苗,若不處理,最好採下即播種。沙質壤上每公頃播種量75千克,純沙地每公頃90-112.5千克,有灌溉條件的肥沃土壤每公頃可播種52.5-60千克,播後純沙地用黃泥或小酥石鎮壓,免風吹沙土移動造成損失,澇窪地封凍時應壓沙。秋播種子第二年3月出苗。

(3)田間管理

解凍後,地板結要鬆土,保墒,見草即拔,苗有3片左右真葉,要間苗,要成三角形留形,株距0.7厘米左右,不能過稀,否則根分義,過密生長不良。春季乾旱酌情澆水,保持地面濕潤。生長後期地面忌積水,苗期現蕾及時摘除。兩年生沙參春天連農家肥,五月份結合灌溉追施化肥一次。

病蟲害防治

(1)根結線蟲病

該病在5月份易發生蟲侵入根端,吸取汁液形成根瘤,使幼苗發黃死亡。

防治萬法:忌連作,選用無病地。土壤用滴滴混劑消毒,用量每公頃450~750千克。方法:播前20天地溫15℃以上,將地開寬30厘米左右,深6~7厘米的溝,把藥施入溝內後復土鎮壓。

(2)鏽病

又叫黃疸病,在7月中旬至下旬開始發生,莖葉上產生紅褐色病斑,末期病斑表面破裂,植物早期枯死。防治方法:發病後用敵銹鈉300倍液(加0.2%洗衣粉),每10天1次。

選留良種

選株形一致的一年生參根作種,在10月上旬栽植,施好基肥37500~45000千克/公頃,加過磷酸鈣225~375千克/公頃,行距25~30厘米,溝深6~7厘米,株距6厘米斜放溝內蓋土1-1.5厘米踏實,乾旱澆水利於成活,次年長出後,抽薹,只留主莖上的果盤,其餘全部摘除。7月後果實呈黃褐色採種,隨熟隨采。種子出施好肥,收子3000~4500千克/公頃,種子田管理好,施肥,能連續收6~10年。種子收好後,放乾燥通風處備播種用。

偽品鑑別

偽品1迷果芹

呈長圓柱形,長8~20cm,直徑O.5~2cm。表面黃白色,或見殘留的深黃棕色外皮,根頭頂端鈍圓,可見莖殘基,其四周有紫色鱗葉殘基環繞。頸部具密環紋,體部有明顯縱皺和橫長皮孔樣突起,質硬易折斷,斷面乳白色,氣微,具胡蘿蔔樣香氣,昧淡,微甜。

偽品2硬阿魏

呈長圓柱形,長8~20cm直徑O.5~2Cm,未除去外皮者表面淡黃棕色,除去外皮者呈黃白色,體部有細縱皺和橫長皮孔樣突起。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乳白色,氣微,味淡。

偽品3石生蠅子草

為多數細長圓柱形根簇生在根莖上,有的根已與根莖分離,根莖頂端膨大,有數個莖基痕。根長10~l5Cm,直徑O.2~O.8cm。未除去外皮者表面深棕色,已除去外皮者表面呈類白色或淡黃白色,光潔細膩,有的有灰棕色栓皮殘存,有點狀皮孔樣突起及縱溝。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或淡黃白色,皮部薄,有的已與木部分離,氣微,嚼之微有香味。

藥用栽培

北沙參 北沙參
喜溫暖濕潤氣候,能抗寒,耐 乾旱,忌 水澇,忌連作和花生茬。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油砂土,砂壤土和沖積砂土栽種,不宜在粘土和低洼積水地種植。

用當年種子繁殖,秋季和春季均可播種。秋播在11月上旬,播前20多日濕潤種了,常翻動檢查,至種仁發軟。春播在早春開凍後,但必須在冬季將滾滾的種子放在室外潮濕處,埋於土中經受低溫冷凍處理,使種胚發育成熟。如春播乾種子,當年不能出苗。播種分寬幅條播和窄幅條播。寬幅條播:播同寬15cm左右,行距25cm開溝,深4cm左右,種子與種子相隔4-5cm,開第2溝時溢土復蓋前溝,復土約3cm。窄幅條播:播幅寬6cm,行距15cm左右,方法與寬幅條播相同,播種量沙質壤土每1hm275kg,純沙地每1hm290-112.5kg。

小苗有2-3片真葉時間苗,三角形留苗,株距3cm左右,在間苗時,需進行除草。由於是密植作物,且莖葉脆嫩易斷,不宜中耕除草,草多可拔除。春季如遇乾旱需酌情澆水,保持地面濕潤。生長後期地面積水應及時排水,發現小參苗現蕾,須及時摘除。生長後期可追施磷、鉀肥。

根結線蟲害,5月份開始發生,忌連作和花生茬,選用無病地。北沙參病毒病,徹底防治蚜蟲,紅蜘蛛等病毒傳播者,選無病株留種。鏽病,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1000倍液噴霧,每10d1次,連續數次。大灰象甲(象鼻蟲—),清晨或傍晚進行人工捕殺,每1hm2用75-120kg,鮮蘿蔔條功其他盥菜;國90%敵百蟲100g,用少量水攔均作毒餌,於傍晚撒於地誘殺。鑽心蟲,在卵期及幼蟲初孵未鑽入前用90%敵百蟲噴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