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肥螈

黑斑肥螈

黑斑肥螈(學名:Pachytriton brevipes)為蠑螈科肥螈屬的兩棲動物,俗名水和尚、狗魚、四腳魚,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多生活于山區大小溪流的石隙間,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800至17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江西南部。

基本信息

物種特徵

雄螈全長155~193毫米,雌螈160~185毫米。黑斑肥螈體形肥壯,頭部扁平,軀幹至尾基部渾圓,尾後端側扁。前肢4指,後肢5趾。全身皮膚光滑或背部略有細粒。背部和體側青灰帶黑,散布深色小圓斑點。腹面橘黃或橘紅色。

頭部略扁平,吻端鈍圓,頭側無脊棱,唇褶發達,犁骨齒列呈“∧”形。皮膚光滑,四肢較短,前後肢貼體相對時,指、趾端間距超過後足之長度;指4,趾5,第5趾顯然短小,趾側緣膜較寬。尾與頭體長几相等,尾鰭褶、顯著。體背部及兩側棕褐或青黑色,腹面橘黃或橘紅色,周身滿布棕褐色或褐黑色圓點,圓點之多少,大小、排列疏密有個體變異。

分布範圍及食性

(圖)黑斑肥螈黑斑肥螈——生活環境

黑斑肥螈分布於中國江南地區,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等地。成螈以水棲生活為主,常隱於溪內石塊或石隙間或在水底石上爬行,多棲息于山區海拔800~1700米的山溪之石隙中。主要以蜉蝣目雙翅目鞘翅目昆蟲為食。

繁殖

黑斑肥螈繁殖季節在5~8月,每一雌螈產卵50粒左右,黏附在石塊下,卵乳白色,直徑4.4毫米。

社會價值

黑斑肥螈是環境變化的指示性動物,對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特別是對水溫和水質的變化尤其敏感,是研究保護區生態環境變化的重要因子之一,對衡量評價保護區的管理質量和生態功能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黑斑肥螈屬於地質年代中的中生代生物,與恐龍同處一個時期,堪稱“活化石”。

現狀及保護

黑斑肥螈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廣東大頂山管理處轄區內的“三有”野生動物黑斑肥螈的野生種群和個體數量具有減少的趨勢。2012年9月,在福建明溪縣夏陽鄉良村五虎寨縣級自然保護小區發現100餘條黑斑肥螈。

有尾目百科

有尾目(學名Caudata)是終身有尾的兩棲動物,一共有8科60屬300多種,幼體與成體形態上差別不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