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溪鯢

西藏山溪鯢

西藏山溪鯢生活時體色有一定變異,一般背面為橄欖綠色、灰橄欖色或棕黃色,腹面淺紫灰色。白天隱匿在溪中石塊或朽木、樹根下;夜間外出活動,在水下或岸邊覓食昆蟲,亦食水生植物。可以其肉、腦、膽汁入藥。

基本信息


簡介

雄鯢全長175毫米~211毫米,雌鯢170毫米~197毫米。頭部較扁平,唇褶甚發達,成體頸側無鰓孔犁骨齒列短,左右間距寬,呈“/ \”形,前頜囟較大。軀幹渾圓或略扁平,皮膚光滑,肋溝一般有12條;掌、跖部腹面無角鞘,指、趾各4。體背面深灰色或橄欖灰色,無斑或有細麻斑;腹面色略淺

特性

生活于海拔1500米~4250米的高原或高山高寒地區的流溪內,或者棲息於泉水石灘及其下游溪溝內。溪內一般石塊較多。成鯢以水棲生活為主,白天多隱於溪內石塊下或倒木下。繁殖期為5~7月,雌鯢產卵鞘袋1對,固著在石塊或倒木底面,袋內有卵16~25粒。成鯢主要以蝦類為食。分布於青海(東部)、甘肅陝西(南部)、四川(西北部)、西藏(江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