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南小鯢

楚南小鯢

雄鯢全長98-129毫米,雌鯢90-105毫米。頭前半部較扁平,無唇褶,犁骨齒列長,呈γ形;無鹵門。軀幹肥壯,肋溝13條;前後肢貼體相對時,指、趾端相距2條肋溝;指4,指長順序3、2、4、1,趾5。尾長小於頭體長,基部圓,後部稍側扁,末端鈍。體背面黃褐色,有黑褐色斑紋。生活在海拔2750米-3000米的高山區。成鯢多棲於森林茂密、雜草叢生的石縫中或山溪邊石下,以及環境較為陰濕的地方。雌鯢產卵鞘袋1對,長約160毫米,每條有卵16粒,卵粒黃白色略顯綠色,在水溫7℃-9℃度時,歷時91天左右孵化。分布於台灣台中地區。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名稱:楚南小鯢 Hynobius sonani(Maki)

楚南小鯢楚南小鯢

英文名:Soan's hynobius

拉丁學名:Hynobiussonani

地理分布:湖北

繁殖方式:卵生

簡介

雄鯢全長98-129毫米,雌鯢90-105毫米。頭前半部較扁平,無唇褶,犁骨齒列長,呈γ形;無鹵門。軀幹肥壯,肋溝13條;前後肢貼體相對時,指、趾端相距2條肋溝;指4,指長順序3、2、4、1,趾5。尾長小於頭體長,基部圓,後部稍側扁,末端鈍。體背面黃褐色,有黑褐色斑紋。

特性

生活在海拔2750米-3000米的高山區。成鯢多棲於森林茂密、雜草叢生的石縫中或山溪邊石下,以及環境較為陰濕的地方。雌鯢產卵鞘袋1對,長約160毫米,每條有卵16粒,卵粒黃白色略顯綠色,在水溫7℃-9℃度時,歷時91天左右孵化。分布於台灣台中地區(即台中和花蓮港之間,中央山脈的能高山和玉山附近)。

開放分類

兩棲動物,動物,小鯢科

有尾目百科

有尾目(學名Caudata)是終身有尾的兩棲動物,一共有8科60屬300多種,幼體與成體形態上差別不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