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尾蠑螈

藍尾蠑螈

藍尾蠑螈(學名:Cynops cyanurus)為蠑螈科蠑螈屬的兩棲動物,俗名娃娃蛇,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貴州、雲南等地,常棲息於針闊葉混交次生林帶永久性靜水水域及其附近以及如雜草叢生的水塘。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1790至2400米。

基本信息

形象特徵

藍尾蠑螈藍尾蠑螈
突明顯;錐狀5趾,趾長順序孰4, 2、又1,第三,四趾幾等長,內踱突不甚顯著,外踱突明顯成錐狀。 皮膚較粗糙,頭、背、體側及尾滿布較大疣粒;枕部’∨’形隆起與背脊棱相連,直達體後端;咽喉部有頸褶及細疣粒,胸腹部較光滑,有細橫皺紋。

亞種

藍尾蠑螈指名亞種(學名:Cynops cyanurus cyanurus),Liu, Hu et Yang於1962年命名,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貴州等地。

藍尾蠑螈楚雄亞種(學名:Cynops cyanurus Chuxiongensis),Fei et Ye於1983年命名,俗名藍尾蠑螈雲南亞種,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雲南等地,常生活於高山區水溝、水塘內以及常有雜草如三棱草生長於此。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1700至2600米。

生活習性

藍尾蠑螈藍尾蠑螈
藍尾蠑螈,屬動物生活在丘陵沼澤地水坑,池塘或稻田及其附近。10月到次年3月多在水域附近的土隙或石下進入冬眠。3~9月多在山邊水草豐盛的水坑或稻田內活動。底棲,爬行緩慢,很少游泳。多在水底覓食蚯蚓、軟體動物、昆蟲幼蟲等。在尋求配偶時,雄螈經常圍繞雌螈遊動、時而觸及雌螈肛部,時而在頭前,彎曲頭部注視雌螈、同時將尾部向前彎曲急速抖動,如此反覆多次,有的可持續數小時。當雄螈排出乳白色精包(或精子團),沉入水底粘附在附著物上時,藍尾蠑螈,緊隨雄螈前進,恰好使泄殖腔孔觸及精包的尖端,徐徐將精包的精子納入泄殖腔內。精包膜遺留在附著物上。納精後的雌螈非常活躍,尾高舉與體成40~60度角,約1小時後才逐漸恢復常態。

生育繁殖

藍尾蠑螈,納精1次或數次,可多次產出受精卵,直至產卵季節終了為止。在產卵時雌螈游至水面,用後肢將水草或葉片褶合在泄殖孔部位,將卵產於其間。每次產卵多為1粒,產後游至水底,稍停片刻再游到水面繼續產卵;一般每天產3~4粒,多者27粒,平均年產220餘粒,最多可達668粒。一般經15~25天孵出。即將孵出的胚胎有3對羽狀外鰓和1對細長的平衡枝。藍尾蠑螈是較好的實驗動物和觀賞動物,也能捕食水稻田中的水生昆蟲。

物種保護

藍尾蠑螈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人工飼養

藍尾蠑螈藍尾蠑螈
捕回蠑螈後,可以放在大的玻璃魚缸內飼養,便於觀察其活動。缸底鋪些洗淨的沙礫碎石,注入30厘米深的潭水或井水,並投入少量金魚藻等水草,布置成與捕捉場所相似的生態環境。沙石有吸附污物的作用;水草能進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並供蠑螈產卵用。

飼養用水以清潔的池水為好,井水也適用。如果用自來水的話,放置3-5天后才可使用,否則自來水中殖留的氯氣會導致蠑螈中毒死亡。換水是一項經常的管理工作。保持水質新鮮清潔,有利於蠑螈正常生活。冬季每2-3周換水一次,其他季節每3-5天換水一次。

蠑螈喜食活的小動物。水蚯蚓是較理想的飼料,可隔日投入少許;也可以將水蚯蚓放入單層紗布內包裹,用繩懸掛水中,水蚯蚓會從紗布空隙中伸出部分身體,蠑螈會游去拉食。此外,小蝌蚪、孑孓、水蚤等,也是蠑螈喜愛的食物。在缺乏活動的小動物時,也可將瘦豬肉切成小塊餵飼。但應注意投食不可過多,以無殘食為宜,防止食物腐爛而影響水質。

蠑螈科的動物

蠑螈科 Salamandridae:有尾目的1科,通常全變態,偶有童體型,均有肺,睪丸分葉,肛腺三對,體內受精。前頜骨2或1,鼻突一般左右分離,均較長與額骨相連線,無間頜骨。約有24屬80種。

有尾目百科

有尾目(學名Caudata)是終身有尾的兩棲動物,一共有8科60屬300多種,幼體與成體形態上差別不大。

蠑螈科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