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谷大方茶

頂谷大方茶

頂谷大方茶所屬被子植物門,五椏果亞綱,杜鵑花目。

基本信息

簡介

頂谷大方茶頂谷大方茶
大方茶產於歙縣的竹鋪、金川三陽等鄉村,尤以竹鋪鄉的老竹嶺、大方山和金川鄉的福泉山所產的品質最優,被譽稱頂谷大方。相傳,早在年間,老竹嶺山上有座古廟,住著一個叫大方的和尚。他為了招待燒香拜佛的客人,自種自製茶葉供來人飲用,大方茶就以此而得名。清代被列為“貢茶”。由於大方茶的茶園,一般都在拔千米以上,山勢險峻,峰巒攢簇,竹木遍植,雲霧縈繞,雨量充沛,形成了一個小氣候。同時,土質優良,表層烏沙,中層紅黃壤,呈酸性,非常適宜茶樹的生長。大方茶不同於一般茶葉,形似龍井,長扁成片,似竹葉,有鋒尖,色鐵黑,有油潤,含有熟粟之香氣。其內質,味濃香烈,酷似炒青,湯色綠黃明亮,葉底黃綠勻稱。大方茶不僅色香味形俱佳,是茶中珍貴飲料,而且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超過一般名茶。據說日飲五杯方茶,可與每日所吃蔬菜營養價值相等。它對幫助消化、消除疲勞、興奮神經、強心、和胃、收斂、利尿、解毒等都有顯著作用。保存方法密封后放於陰涼處或冷藏。最佳溫度在零下5度無異味處,(家庭飲用可以密封放在冰櫃的上層)

歷史淵源與當前發展

頂谷大方茶頂谷大方茶

大方創製於明代,清代已入貢茶之列。據《歙縣誌》記載:“明隆慶(公元1569~1572)年間,僧大方住休寧松蘿山,制茶精妙,群邑師其法。然其時僅西北諸山及城大涵山產茶。降至清季,銷輸國外,逐種植,有毛峰、大方、烘青等目。”大方茶相傳為比丘大方始創於歙縣老竹嶺,故稱為“老竹大方”。距今已400餘年。頂谷大方形質與浙江龍井茶相似,以扁平為其主要特色,從幾年的市場反映來看,頂谷大方較之龍井茶味更加醇厚,而且在茶味之餘還帶有一絲甜意。頂谷大方曾在1986年入選國家外交部禮茶,質量已經得到肯定。安徽農業大學茶葉專家:詹羅九教授就曾言:大方茶為中國扁形茶鼻祖,公元911年(即五代十國時期就已是貢品)距今有千年的歷史,大方茶外觀扁平挺秀,身披金毫,芽藏而不露,湯色清澈肯亮微黃,富有板粟香,且香高氣長,葉底肥厚嫩均,滋味醇厚爽口。2005年安徽農業大學楊維時教授親品了我公司生產的大方茶,連連贊口不絕,2006年安徽電視台親自來我產區進行了採訪報導,我親自參與節目的製作,並於2006年4月24日在安徽電視台超級新聞場欄目進行報導,讓安徽人了解了大方茶,也讓國人了解了大方茶,同時2006年5月20日在北京馬連道進行了黃山人首次進京宣傳的報導,收到了極好的效果。

品質特點

頂谷大方茶頂谷大方茶
“大方茶”外形挺秀光滑,色澤翠綠中微微泛黃,芽藏不露,金色茸毫披滿全身,沖泡後香氣高綿長,回味甚佳。“大方茶有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減肥建美之功效,國家禮品茶。相傳,早在宋、元年間,老竹嶺山上有座古廟,住著一個叫大方的和尚。他為了招待燒香拜佛的客人,自種自製茶葉,供來人飲用,大方茶就以此而得名,並揚名四鄉。到了清代,已被列為貢茶。由於大方茶的茶園,一般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山勢險峻,峰巒攢簇,竹木遍植,雲霧縈繞,雨量充沛,形成了一個小氣候。同時,土質優良,表層烏沙,中層紅黃壤,呈酸性,非常適宜茶樹的生長。大方茶的製作不同於一般茶葉,形似龍井,長扁成片,似竹葉,有鋒尖,色鐵黑,有油潤,含有熟栗之香氣。其內質,味濃香烈,酷似炒青,湯色綠黃明亮,葉底黃綠勻稱。大方茶不僅色香味形俱佳,是茶中珍貴飲料,而且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超過一般名茶
頂谷大方茶頂谷大方茶

據說日飲五杯大方茶,可與每日所吃蔬菜營養價值相等。它對幫助消化、消除疲勞、興奮神經、強心、和胃、收斂、利尿、解毒等都有顯著作用。如果長飲大方茶,對改善血液循環、防止人體膽固醇升高,血管硬化和心肌梗塞有顯著效果。日本茶葉專家對烏龍茶(台灣產)、鐵觀音(福建產)和大方茶作過比較實驗,結果認為大方茶對降低游離脂肪酸和中性脂肪,優於烏龍茶和鐵觀音:顏色鮮綠,香氣濃郁,口味醇正,回甘較好。比較適合老茶客的口味。“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尤其徽州“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的自然環境獨宜茶葉生長。雲霧多則漫射光、紫外光豐富,有利於茶葉胺基酸葉綠素芳香類物質的合成,茶葉鮮醇香濃。徽州氣候溫和,四季有序,雨水充沛,常年降雨量1600毫米以上,空氣濕度80%以上。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徽州山多土沃,無山不宜茶也無山不產茶。徽州人無不與茶結緣。

製作方法

頂谷大方茶製作工藝
大方茶的炒制分:殺青、揉捻、做坯、拷扁、煇鍋五道工序。殺青:殺青與制手工炒青基本相同,每鍋投葉量1公斤左右,殺青程度要求稍嫩。揉捻:多用手揉,現在也有用小型機揉的,揉捻時間較短,壓力宜輕,初步形成勻直的條形即可。做坯:鍋炒做坯用桶鍋,鍋120~140℃,每鍋投葉1.5~2公斤。下鍋後雙手勤翻快抖,促使水分散失。炒到葉不粘手時,在鍋壁上塗抹少量菜油或豆油,使鍋壁光滑,開始拷拍。用雙手沿鍋壁拷拍茶葉,結合整直茶條,使外形逐漸扁平緊直。當水分散失到可基本定型時,起鍋攤放。待葉質回軟後,開始拷扁整形。拷扁:鍋溫90~100℃,每鍋投葉約1公斤。先在鍋壁上塗油,葉子下鍋後,伸直手掌帶動茶坯在鍋壁上下扳拷搭炒,並用手掌在鍋壁上拍打茶坯,結合理順茶條。當茶坯緊直平扁定型(似韭菜邊),即可出鍋。攤放後煇鍋。煇鍋:煇鍋溫度60~70℃,方法與拷扁基本相同,但動作宜輕,手掌隨茶拷盪,促進表面光滑,防止斷碎。當茶葉含水量減少到5%左右時,出鍋冷卻裝罐密封貯。

沖泡方法

頂谷大方茶頂谷大方茶

(一)用水水質能直接影響茶湯的品質,古人曾雲“茶性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水質對茶湯的滋味非常重要,色香倒還在其次了。用稍差的水,即使沖泡烏龍茶,亦覺不堪一飲。古人的茶書,大多論及用水。所謂“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等等,終不過是要求水甘而潔,活而新。水的硬度直接影響茶湯的色澤和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硬度高,則色黃褐而味淡,嚴重的會味澀以致味苦。此外,劣質水不僅無法沏出好茶,長期使用生成嚴重水垢,還會損壞茶具。所以泡茶用水,應是軟水或暫時硬水。一般來說,以泉水為佳,潔淨的溪水江水河水亦可,井水則要視地下水源而論。至於雨水雪水,以當今環境污染之重,恐怕沒人敢喝。茶藝館的水,也多用礦泉水或蒸餾水,那些依山傍水的地方,則可汲取山上泉水,如杭州虎跑水,廣州白雲山的泉水。一般家庭使用濾水器過濾後的水,也勉強可用。

頂谷大方茶頂谷大方茶
(二)水溫。古人對泡茶水溫十分講究,特別是在餅茶團茶時期,控制水溫似乎是泡茶的關鍵。概括起來,燒水要大火急沸,剛煮沸起泡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忌。水溫通過對茶葉成份溶解程度的作用來影響茶湯滋味和茶香。頂谷大方茶用水溫度,應視茶葉質量而定。高級頂谷大方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頂谷大方茶,以80C左右為宜。茶葉愈嫩綠,水溫愈低。水溫過高,易燙熟茶葉,茶湯變黃,滋味較苦;水溫過低,則香味低淡。至於中低檔頂谷大方茶,則要用100C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味淡薄。此外需說明的是,高級頂谷大方茶用80C的水溫,通常是指講水燒開後再冷卻至該溫度;若是處理過的無菌生水,只需燒到所需溫度即可。
頂谷大方茶頂谷大方茶
(三)茶的用量。茶葉用量,並沒有統一標準,視茶具大小、茶葉種類和各人喜好而定。一般來說,沖泡頂谷大方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嚴格的茶葉評審,頂谷大方茶是用150ml的水沖泡3g茶葉。茶葉用量主要影響滋味的濃淡,這完全決定於各人的習慣。初學者可嘗試不同的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茶湯濃度。(四)茶具。沖泡頂谷大方茶,比較講究的可用玻璃杯白瓷蓋碗。普通人家使用的大瓷杯茶壺,只適於沖泡中低檔頂谷大方茶。玻璃杯比較適合於沖泡名茶,一般茶藝館,多使用玻璃杯沖泡頂谷大方茶古人使用的是蓋碗。相比於玻璃杯,蓋碗保溫性好一些。一般來說,沖泡條索比較緊結的頂谷大方茶,如珠茶眉茶。好的白瓷,可充分襯托出茶湯的嫩綠明亮,且蓋碗比較雅致,手感觸覺是玻璃杯無法可比的。此外,由於好的頂谷大方茶不是用沸水沖泡,茶葉多浮在水面,飲茶時易吃進茶葉,如用蓋碗,則可用蓋子將茶葉拂至一邊。總的來說,無論玻璃杯或是蓋碗,均宜小不宜大。大則水多,茶葉易老。
頂谷大方茶頂谷大方茶
(五)沖泡方法。頂谷大方茶的沖泡,相比於烏龍茶,程式非常簡單。根據條索的緊結程度,應分為兩種。然而,無論使用何種方法,第一步均需燙杯,以利茶葉色香味的發揮。1.外形緊結重實的茶1)燙杯之後,先將合適溫度的水沖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不加蓋。此時茶葉徐徐下沉,乾茶吸收水分,葉片展開,現出芽葉的生葉本色,芽似槍葉如旗;2)一段時間之後,茶湯涼至適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茶葉評審中,以5分鐘為標準,茶湯飲用和聞香的溫度均為45-55C。若高於60C,則燙嘴也燙鼻;低於40C,香氣較低沉,味較澀。這個時間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我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覺溫度合適即飲;如用蓋碗,則稍稍倒出一點茶湯至手背以查其溫度。完全依靠經驗,所以實踐是最重要的。3)第一泡的茶湯,尚餘三分之一,則可續水。此乃二泡。如若茶葉肥壯的茶,二泡茶湯正濃,飲後舌本回甘,齒頰生香,餘味無窮。採用如下方法:1)燙杯後,取茶入杯。此時較高的杯溫已隱隱烘出茶香。2)沖入適溫的
頂谷大方茶頂谷大方茶
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蓋茶葉)此時需注意的是注水方法。茶藝館中,普遍是直接將水衝擊茶葉,這種方法不妥。這種茶本身比較舒展,無需利用水的衝力,反而易燙傷嫩葉。如用玻璃杯,則沿杯邊注水,蓋碗則將蓋子反過來貼在茶杯的一邊,將水注入蓋子,使其沿杯邊而下。然後微微搖晃茶杯,使茶葉充分浸潤。此時茶香高郁,不能品飲,然恰是聞香最好時候。3)稍停約兩分鐘,待乾茶吸水伸展,再沖水至滿。沖水方法如前。此時茶葉或徘徊飄舞,或游移於沉浮之間,別具茶趣。

製作方法

頂谷大方茶頂谷大方茶

產品特點:攜帶方便,用開水沖泡後當茶飲,可作為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飲品。健康人夏天沖泡當茶飲,清熱解暑,甘苦適中,清爽可口。(1)殺青。殺青對品質起著決定性作用。通過高溫,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類物質氧化,以防止葉子紅變;同時蒸發葉內的部分水份,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造條件。隨著水分的蒸發,鮮葉中具有青草氣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消失,從而是茶葉香氣得到改善。除特種茶外,該過程均在殺青機中進行。影響殺青質量的因素有殺青溫度投葉量、殺青機種類、時間、殺青方式等。它們是一個整體,互相牽連制約。(2)揉捻。揉捻是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過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於沖泡。同時部分茶汁擠溢附著在葉表面,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製作的揉捻工序有冷揉熱揉之分。所謂冷揉,即殺青葉經過攤涼後揉捻;熱揉則是殺青葉不經攤涼而趁熱進行的揉捻。嫩葉宜冷揉以保持黃綠明亮之湯色於嫩綠的葉底,老葉宜熱揉以利於條索緊結,減少碎末。目前,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大宗的揉捻作業已實現機械化。(3)乾燥。乾燥的目的,蒸發水分,並整理外形,充分發揮茶香。乾燥方法,有烘乾炒乾曬乾三種形式。乾燥工序,一般先經過烘乾,然後再進行炒乾。因揉捻後的茶葉,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乾,會在炒乾機的鍋內很快結成團塊,茶汁易粘結鍋壁。故此,茶葉先進行烘乾,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鍋炒的要求。

中國名茶3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