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雪茶

紅雪茶

紅雪茶又名鹿心雪茶,金絲茶。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雪域高山苔蘚植物帶的落葉松、冷杉乾枯樹幹上。天然野生,世之奇物,珍稀罕見。開水沖泡,色澤紅亮,猶如紅葡萄酒色,葉體形如珊瑚綻開,品味純正,略帶蔭香。藏醫入藥已有幾百年歷史。經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紅雪茶富含大量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等,具有降血脂、膽固醇,清心開竅,補血養心等功效,對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症、神衰體弱等有明顯作用。系天然野生,不能人工栽培。純天然,無毒副作用,是保健及饋贈親友佳品。

基本信息

生長環境

氣溫

紅雪茶 紅雪茶

產于海拔4000—5000米海拔的雪山、草地、石面上,常年平均氣溫15℃,海拔300米以上,低於14℃,7月份平均氣溫28.2℃,1月份平均氣溫2.1℃,春秋氣溫涼爽溫和,4月和10月平均氣溫分別為15.4℃、16.7℃。年平均無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為11月5日,終霜日為3月29日,穩定通過10℃的初日為4月15日,終止於11月4-9日;≥0℃積溫為5085-5500℃;≥10℃積溫為4384-4750℃。

光照

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

年太陽輻射總量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氣溫≥0℃期間的太陽輻射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總量射量73%。年日照時數為2000-2230小時,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資源比較豐富。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間,據統計,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季占28.9%,夏季占41.1%,秋季占19.4%,冬季占10.6%。年平均降水天數為125.6天,常年相對濕度80%,乾燥度0.8以下,屬濕潤地帶。

土壤

土壤類型比較複雜。中山區(內山區)主要是黃棕壤,即普通黃棕壤與山地黃棕壤,母質多為花崗岩、花崗片麻岩、角閃片麻岩,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崗地區(外山區)屬下蜀系成土母質分化而成的黃棕壤為主,土層雖厚,但耕作層淺薄,質地黏重,底層常有不透水粘盤層,肥力和通透性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兩岸及谷地,多為沖積土類,即沙質壤土(烏沙土),土層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為高產茶園區。

分布範圍

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雪域高山苔蘚植物帶的落葉松。

主要價值

紅雪茶 紅雪茶

現代科學研究證實,陳年紅雪茶除了有其他茶類各項保健功效外,還有著更為突出的作用和效果。降脂、減肥、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紅雪茶能明顯降低血液中的三醯甘油和對人體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和超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提高對人體有益的高密度膽固醇(HDL)含量,並能促進膽固醇和脂類化合物從糞便中排除。 茶中的多糖、纖維素、咖啡鹼與磷酸等物質形成的核甘酸對脂肪具有很強的分解作用。兒茶素化合物也可促進人體中脂肪的分解,降低膽固醇和中性脂肪在血液和肝臟中積存。抗衰老、抗輻射紅雪茶中的微量元素、兒茶素、維生素能與自由基形成穩定的物質,阻斷自由基與大分子物質結合,緩解不飽和脂肪酸發生氧化反應,抑制脂質過氧化並清除自由基,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

紅雪茶中的兒茶素和多酚類化合物可吸收放射性物質,這就減少了人體吸收放射性物質的風險,起到了抗輻射的作用。防癌、抗癌紅雪茶中茶紅素、茶黃素、兒茶素及其氧化、降解、絡合產物都是重要的防癌、抗癌、抗突變的成分,有很強的殺滅癌細胞的作用;對人體致癌性亞硝基化合物的形成具有阻斷功效,能抑制某些能活化致癌原的酶系;

紅雪茶富含的多種物質,如兒茶素、β-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E等都有重要的抗癌作用。“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這是自古西藏人民對紅雪茶的評價和珍愛,千百年來生產的紅雪茶保障著生活在高寒、缺氧、強輻射、高油脂食物的雪域高原上的藏族同胞的健康。紅雪茶與眾不同的高含量的多糖、茶黃素、茶紅素、微量元素、纖維素等給人類將帶來無限的康樂。

產品功能

紅雪茶 紅雪茶

紅雪茶,清香回甘,微苦,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成份,消除體內垃圾,排除毒素。富含雪茶素、鱗片酸、羊角衣酸、甘露醇、D-阿糖醇多種有益於人體維生素等微量元素。紅雪茶性涼、味甘,富含雪茶酸、鱗片酸、羊角衣酸、D-阿糖醇、甘露醇、胺基酸,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平肝降火、滋陰潤肺降壓等藥用價值,麗江飲用紅雪茶歷史久遠,早在明代,紅雪茶已成為木氏土司朝貢珍品。紅雪茶在中國藥典中位置不菲《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紅雪茶本非茶類,乃天生一種草芽,土人採得炒焙,以代茶飲烹食之,入腹溫暖,味苦凜香美”。清熱,消暑,生津止渴,清肝明目。能降血脂、減肥、醒腦、清熱解暑、生津、潤肺、止咳,對高血壓、神經衰弱,咽喉炎等有顯著療效。

紅雪茶主要生長在四千米的雪山域裡,數量相當稀少。在下雪的時候,它開始發芽,待雪蓋住它時,它便長出嫩葉,便是紅雪茶,它是紅雪茶的葉子,紅雪茶耐沖泡,可以單獨泡飲,也可以作為配茶,飲後回味甘甜、清香、長久不絕,它具有清熱、消署、生津止渴、清肝明目等功效,是飲之佳品。清熱解渴、醒腦安神、平肝降火、降脂減肥、治虛勞骨蒸、肺炎咳嗽、癲狂躁,常飲有預防消化道癌症的作用;對高血壓、神經衰弱、陰虛潮熱、中暑等有很好的功效。

製作方法

萎凋

萎凋是紅雪茶的第一道工序,紅雪茶萎凋著重講講目的,方法及程度標準,以抻指導實際生產.

萎凋目的鮮葉在一定的條件下,均勻地散失適量的水分,使細胞脹力減小,葉質變軟,便於揉捲成條,為揉捻創造物理條件。伴隨水分的散失,葉細胞逐漸濃縮,酶的活性增強,引起內含物質發生一定程度的化學變化,為發酵創造化學條件,並使青草氣散失。目前紅雪茶萎凋方法有三種類型,一是自然萎凋包括室內自然萎凋,日光萎凋.二是人工加溫萎凋,包括萎凋槽,加溫萎凋萎凋(極少).三是萎凋機萎凋。其中萎凋槽萎凋結構簡單,工效高,萎凋質量尚好,是改變手工操作的落後面貌,實現半機械化生產比較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深受茶區人民的歡迎。

揉捻

揉捻 揉捻

揉捻是紅雪茶初制的第二道工序.是形成工夫紅雪茶緊結細長的外形,樣進內質的重要環節.揉捻的目的在機械力的作用下,使萎凋葉操捲成條,充分破壞葉細胞組織,茶汁溢出,使葉內多酚氧化酶與多酚類化合物接觸,藉助空氣中氧的作用,促進發酵作用的進行,由於揉出的茶汁凝於葉表,在茶葉沖泡時,可溶性物質溶於茶湯,增進茶湯的濃度。1、 揉捻技術

目前,採用的揉捻機以中小型揉捻機為主10型、45型、5型國營初制廠則以65型、90型比動揉捻機等大型揉捻機為主。

2, 揉捻時溫度和濕度

揉捻室要求室溫保持在20~24度,溫度85~90%較為理想,在夏秋季節,高溫低濕的情況下,需要採用灑水,噴霧,掛窗簾,搭陰棚等措施,以便降低室溫,提高濕度,防止揉捻篩分過程中失水過多,保持捻揉葉有一定含水量,同時揉捻室經常保持清潔衛生,每天揉捻篩分之後,必須用清,洗刷機器和地面,防止縮葉,茶汁等發生酸餿,霉現象,影響茶葉品質。

紅雪茶

3, 投葉量

揉捻機投葉量主要決定兩個因素:一是揉桶直徑大小;二是原料老嫩度.

揉桶直徑與投葉量關係

揉桶直徑(厘米

40

55

65

90

每桶投葉(斤)

14~16

60~70

110~120

280~300

原料老嫩對投葉量有一定的影響,嫩葉投葉量多些,較粗老葉投葉量少些.投葉量過多,葉子揉桶內翻轉困難,揉捻不均勻,扁條多,揉捻時間延長,投葉量過少,葉子在揉捻時翻轉不規則,也易形成扁條,揉捻效果差。

4, 揉捻次數和加壓技術根據鮮葉老嫩度不同,揉捻次數和時也不同。特級,一級原料,分三次揉捻,每次揉30分鐘。二級以下原料,分兩次揉捻,每次45分鐘。五級以下原料:一次揉捻不篩分,篩45%加壓,後45分鐘加減壓交替進行,共揉90分鐘。

發酵

發酵是紅雪茶初制的第三道工序,發酵在正常的萎凋,揉捻的基礎上,是形成紅雪茶色香味的關鍵,是綠葉紅變的主要過程,增強酶的活化程度,促進多酚類化合物的氧化縮合,形成紅雪茶特有的色澤和滋味,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使葉子發酵充分,減少青澀氣味,並發生濃郁的香氣。發酵過程要有適宜的環境條件,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揉捻葉的發酵要具備的條件為:設當用的發酵室,大小要合適,門窗要適當設定,便於通風,避免陽光直通射,最好水泥地面,四周開溝排便於沖洗,室內裝置溫增濕的設備。 發酵時間:

發酵時間與葉子老嫩,整碎,揉捻程度和季節,發酵室溫度,濕度都有密切的關係,發酵時間從揉捻算起,春茶氣溫較低,需2.5-3.5小時,夏秋季溫度較高,發酵時間縮短,在揉捻結束時揉捻葉已經泛紅,發酵基本完成,就不需要再經發酵室發酵可直接進行烘乾.。

發酵程度:

從發酵葉的表征變化規律,來判斷發酵程度比較困難,必須在生產實踐中,不斷積累豐富的經驗,適時地掌握髮酵適度表征,才能能獲得優良品質的紅雪茶,發酵適度,葉色顯紅色,並發出濃厚的蘋果香味,不同原料的色澤也有所不同1-2級發酵葉,對光透視呈黃色,3-4級呈銅色,葉面及基脈,凝於表面的葉液均是紅色.發酵不足:香氣不純,帶香氣,沖泡後,湯色欠紅,泛青色,味青澀,葉底花青。發酵過度,香氣低悶,沖泡後,湯色紅暗而渾濁,滋味平淡,葉底紅暗多烏條。

乾燥

四、乾燥: 一): 乾燥方法:

目前普遍使用的毛茶烘乾機械,有自動烘乾機,手拉百葉烘乾機和烘籠烘乾。

二類紅雪茶烘乾分兩次進行,第一次烘乾稱毛火,中間適當攤晾,第二次烘乾稱足火.。

乾燥 乾燥

毛火掌握高溫快速的原則,抑制酶的活性,散失葉內水分,中間適當攤晾,使葉內水分。

重新分布,避免外乾內濕,但攤放不宜太厚,時間不能太長,否則對品質產生不良影響,足火掌握低溫慢烤的原則,斷續蒸發水分,發展香氣。

二): 乾燥程度:

毛火適度的葉子,手捏稍有刺手,但葉面軟有強性折梗不斷,含水量為20-25%左右,足火適度的葉子,索緊結,手捻成米,色澤烏潤,香氣濃烈,含水量6%左右,烘乾程度要掌握適當,特別是含水量要符合要求,如果烘乾過度,產生火茶,甚至把茶葉烘焦,造成品質下降,烘乾不足,含水量較高,香氣不高,滋味不醇,在毛茶貯運過程中容易產生霉變,嚴重影響品質。

中國名茶3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