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水仙茶

武夷水仙茶

水仙茶是我國茶葉優良品種之一,是福建烏龍茶類中的一顆明珠,如今已和閩南水仙花一樣,香飄萬里,譽滿中外。

基本信息

簡介

武夷水仙茶武夷水仙茶
這種茶葉原產於閩北。早在一千年前,建陽建甌一帶就有這種茶樹,但人工栽培卻是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間(1662-1722)的事。清鹹豐年間(1857年),永春仙溪鄉人鄭世報父子從閩北引種水仙茶與仙溪鼎仙岩,其後在永春及閩南地區傳播種植永春水仙融合閩北和閩南烏龍茶製作工藝的優點,使茶葉更耐泡、香氣更顯、滋味更醇、湯色更亮,形成風味獨特的“閩南水仙”,永春成為“閩南水仙”的發源地。閩南水仙茶樹,屬半喬木型。主幹明顯,基部扁一,分枝稀疏,樹冠高大。葉片肥厚,色呈深綠,表面光亮。梢芽壯實,且多毫茸。其繁育方法,均為壓條或剪枝扦插的無性繁育。它適製成紅茶綠茶,更適製成烏龍茶。製成烏龍茶的閩南水仙,其形肥壯勻整,緊結曲卷,有如蜻蜓頭,青蛙腹,或象海蠣乾,色澤光潤,褐黃、黛綠交錯。選用煮沸
武夷水仙茶武夷水仙茶
的清水沖泡時,隨茶湯熱氣蒸騰,飄散一縷樓幽雅悅人、好似玉蘭獨有的鮮香,真令人未飲先暢。剛喝水仙茶,微覺苦澀,品飲幾口,則清香甘醇,味美濃爽,津生喉潤。茶壺裡橙黃明亮的湯色中,片片茶葉展開,中間淺黃托綠,邊緣朱紅或泛點紅,真是“綠葉紅鑲邊”。

製作工藝

武夷水仙茶烘培過程
萎凋做青揉捻初焙、包揉、足火等道工序。由於水仙葉肉肥厚,做青時必須根據葉厚水多的特點,以“輕搖薄攤,搖做結合”的方法靈活操作。在全部工藝中,包揉工序為做好水仙茶外形的重要工序,優質的水仙茶講求揉至適度,最後以文火烘焙至足乾。閩北水仙的成品茶條索緊結沉重,外形壯實勻整,葉端扭曲,色澤油潤暗砂綠,並呈現白色斑點,俗有“蜻蜓頭,青蛙腿”之稱;香氣濃郁芬芳,頗似蘭花;滋味醇厚,入口濃厚之餘有甘爽回味;湯色清澈橙黃,葉底厚軟黃亮,葉緣帶有鮮艷的硃砂紅邊或紅點,即“三紅七清”。
與閩北水仙同為水仙品種的武夷水仙和鳳凰水仙,其品質也堪稱止品。武夷水仙條索肥壯緊結勻整,葉端褶皺扭曲,好似蜻蜓頭;葉片色澤青翠黃綠,油潤而有光澤;內質香氣濃郁清長,“岩韻”特徵明顯。沖泡後,湯色橙黃,深而鮮艷,滋味濃厚而醇,具有爽口回甘的特徵,葉底肥嫩明淨,綠葉紅邊,十分美觀。
武夷水仙茶製作過程
鮮葉採摘標準及管理。水仙鮮葉原料以中開面一芽三葉為佳,據試驗對比:小開面開採的成茶香低味澀,大開面開採的吃水淡薄。採摘應嚴加管理,應輕收輕放速運薄攤,通風,防止損傷劣變。依不同採摘時間,樹齡,早晚青,雨水青,分別攤放管理。萎凋萎凋葉溫度不超過34~36℃,以25℃左右為宜。萎凋的相對濕度最高不超過85%,水仙品種葉形大,葉質厚,芽葉含水量較多。曬青減重率為14~16%,以葉態變軟,葉片伏貼,葉面失去光澤,葉色較暗,青臭氣消退,發生清香為適度。萎凋時晴天氣候採用日光萎凋。可分為涼青曬青涼青等幾個步驟。水篩攤曬,攤葉量0.6kg/篩,葉間不重迭;竹蓆攤曬,輕翻2~3次。雨水青先鼓冷風吹乾表面水而後再鼓熱風,風溫掌握在30~35℃,若用萎凋槽,攤葉厚不多於15cm。綜合做青機裝葉量為筒體的2/3左右,以防止因葉表水分多,葉片粘在一起,造成萎凋不均,悶黃,死青現象。吹冷風時,每隔5~6min開機轉5~6轉,以翻動葉子,使葉表水分均勻散發。
武夷水仙茶晾曬
做青。做青受環境條件影響很大,溫度高,濕度低可加速水分蒸發,使青葉理化變化同步進行,在短時間內達到適度要求;濕度高,則水分蒸發慢,走水困難,因而在生產中,濕度高時要加強鼓風,多設火爐,以促進青葉走水。武夷水仙製法以中搖,適攤,中涼為特點,武夷水仙分5次搖青600轉,其製法搖青轉數,每次攤葉厚度,涼青時間及葉態變化情況見表1。堆青處理,視做青的程度而定,歷時1.5~2h,厚度30~40cm至紅邊較足,香氣大起時進行殺青。做青適度:葉面黃綠,葉緣朱紅色,青帶綠腹,紅鑲邊,葉質柔軟,手摸光滑如綢,青氣消退,花香顯露,葉片突起呈龜背狀。殺青筒體溫度要求在220~240℃,手感以手背放置筒口有刺痛感為度,白天看鍋壁泛白,夜間微紅時即可。葉投入時有“噼拍”聲,投葉量25kg上下。殺青以悶殺為主,2min後,開啟排氣風扇,將水蒸汽吹出筒外。殺青達適度時,手握殺青葉成團,有粘手感,不易彈散。折梗不斷,茶香顯露、減重率36~40%,雨青殺青程度掌握要求更足些。
武夷水仙茶武夷水仙茶

揉捻。將適度的殺青葉略為散熱後,隨即裝入揉捻機,裝葉適量快速,壓力以輕→略重→重為度,至條索緊結,捲曲率達90%以上,下機歷時約10~16min。烘乾。通過熱化學作用,發展品質。要求進風口溫度150℃,攤葉厚2~3cm,轉速快盤,烘至七、八成乾,手觸略有刺手感時下機,攤放2~3h,梗乾滋味更醇和;足火溫度100~115℃,慢盤烘至手摺梗脆斷為適度,下機稍攤涼,密封保存。武夷水仙製作工藝,可視綜合閩北、閩南的傳統工藝“中曬中搖”為特色;其成茶品質穩定,具有閩南製法的清香而又具有閩北製法的醇厚。

功效

武夷水仙茶武夷水仙茶
1、興奮作用:茶葉的咖啡鹼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幫助人們振奮精神、增進思維、消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2、利尿作用:茶葉中的咖啡鹼和茶鹼具有利尿作用,用於治療水腫、水滯瘤。利用紅茶糖水的解毒、利尿作用能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3、強心解痙作用:咖啡鹼具有強心、解痙、鬆弛平滑肌的功效,能解除支氣管痙攣,促進血液循環,是治療支氣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輔助藥物。4、抑制動脈硬化作用茶葉中的茶多酚維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所以經常飲茶的人當中,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較低。5、抗菌、抑菌作用: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於細菌,能凝固細菌的蛋白質,將細菌殺死。可用於治療腸道疾病,如霍亂、傷寒、痢疾、腸炎等。皮膚生瘡、潰爛流膿,外傷破了皮,用濃茶沖洗患處,有消炎殺菌作用。口腔發炎、潰爛、咽喉腫痛,用茶葉來治療,也有一定療效。
6、減肥作用:茶中的咖啡鹼、肌醇葉酸泛酸芳香類物質等多種化合物,能調節脂肪代謝,特別是烏龍茶對蛋白質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茶多酚和維生素C能降低膽固醇和血脂,所以飲茶能減肥。7、防齲齒作用:茶中含有離子與牙齒的鈣質有很大的親和力,能變成一種較為難溶於酸的“氟磷灰石”,就象給牙齒加上一個保護層,提高了牙齒防酸抗齲能力。8、抑制癌細胞作用:據報導,茶葉中的黃酮類物質有不同程度的體外抗癌作用,作用較強的有牡荊鹼桑色素兒茶素

傳說

武夷水仙茶武夷水仙茶
相傳有一年武夷山熱得出奇,有個建甌的窮漢子靠砍柴為生,大熱天沒砍幾刀就熱得頭昏腦脹,唇焦口燥,胸悶疲累,於是到附近的祝仙洞找個陰涼的地方歇息。剛坐下,只覺一陣涼風帶著清香撲面吹來,遠遠望去原來是一棵小樹上開滿了小白花,綠葉卻又厚又大。他走過去摘了幾片含在嘴裡,涼絲絲的,嚼著嚼著,頭也不昏胸也不悶了,精神頓時爽快起來,於是從樹上折了一根小枝,挑起柴下山回家。這天夜裡突然風雨交加,在雷雨打擊下,他家一堵牆倒塌了。第二天清早,一看那根樹枝正壓在牆土下,枝頭卻伸了出來,很快爆了芽,發了葉,長成了小樹,那新發芽葉泡水喝了同樣清香甘甜,解渴提神,小伙子長得更加壯實。這事很快在村里傳開了,問他吃了什麼仙丹妙藥,他把事情緣由說了一遍。大家都紛紛來采葉子泡水治病,向他打聽那棵樹的來歷小伙子說是從祝仙洞折來的。因為建甌人說“祝”和崇安話的“水”字發音一模一樣,崇安人都以為是“水仙”,也就把這棵樹叫做水仙茶了。大家仿效建甌人插枝種樹的辦法,水仙茶很快就繁殖開來,長得滿山遍野都是,從此水仙茶成為名品而傳播四方。“水仙”一名的得來,傳說是在清朝康熙年間,有個福建人發現了一株寺廟邊的大茶樹,因為受到該寺廟土壁的壓制而分出幾條扭曲變形的樹幹。這個人覺得樹幹虬曲的樣子非常有趣,就把它挖了出來帶回家裡種植。他巧妙地利用了樹的變形,培育出了清香的好茶。因為閩南話里“水”就是美,所以從美麗的仙山採得的茶,便取名叫做“水仙”,這不由也會讓人聯想到早春時分盛開的水仙花。

中國名茶3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