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士鄉

門士鄉是位於西藏自治區最西部、沿森格藏布和噶爾藏布流域。總面積18083平方千米。總人口1萬人(2003年)。

基本信息

簡介

位於西藏自治區最西部、沿森格藏布和噶爾藏布流域。總面積18083平方千米。總人口1萬人(2003年)。在中國歷史上的公元五世紀以前,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曾經存在一個有自己的語言、文字,高度發達的古象雄國,最輝煌的時候,象雄國的國土西抵克什米爾,南至拉達克(今印度北部邊界),中為西藏高原大部地區,北至青海高原,東至四川盆地,是當時是青藏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據有關的歷史文獻資料記載:象雄國曾有一支九十九萬人的軍隊,按其所算,國民當有數百萬員之眾。
 

 歷史

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象雄已是一個強大的部落聯盟,並一直統治到6世紀末。到吐蕃聶赤贊普時代,隨著雅隆、蘇毗等部落的興起,象雄才逐漸削弱。
漢文史籍中,所謂的“羊同部落”,即指象雄。如《冊府元龜》載:大小羊同,東接吐蕃,北直於闐,東西千餘里,精兵八九萬……
《東釋迦方誌》中,又稱為"東女國",記載道"……東西地長,即東女國、非印度攝,又即大小羊同國,東接吐蕃,西接三波河,北接于闐。"
據藏史料《瑪法木措湖歷史》載,象雄分十八部,有十八君主。在最後一個象雄國王李迷夏被松贊乾布吞滅之前,象雄一直是一個獨立王國,還創造了獨特的象雄文。
《漫話古西藏》一書說,“象雄”一詞,在象雄語中意為鵬地,即大鵬鳥之地。根據古象雄人以大鵬鳥為圖騰的情況來看,上述解釋,完全可信。象雄在10世紀以前的眾多王臣和60個地名,均為象雄語,現代人藏文水平再高,也難解其意;阿里地區至今仍沿用象雄時代的地名,如扎達人舉例說“底”一字音就是象雄語中的“水”,臨水之地多加此字,便如,底雅、底扎、底加木、曲木底等,沿用至今。
前輩藏學家,義大利學者杜齊教授認為,岡底斯中的“底斯”為象雄語。但在10世紀以後,吐蕃王室後裔統治象雄,傳播佛教,通用藏漢文,將象雄逐步同化。
在公元7世紀初,吐蕃王松贊乾布在未創造藏文之前,象雄的苯教徒們,就用象雄文繕寫苯教經;宣道於吐蕃七赤王(公元前後)朝代,就松贊乾布時代而言,在未造藏文之前,松贊乾布派人帶書信向尼泊爾和唐朝救婚,當時很可能就用象雄文寫成書信。
現在,懂象雄文的人幾乎無存,就連阿里也是如此。不過,隨著考古學家和古文字學家的努力,相信象雄文之謎,總有一天會揭開。

阿里地區的鄉鎮

阿里地區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的西部,地處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帶。東起唐古拉山脈以西的雜美山,與那曲地區相連;西及西南抵喜瑪拉雅山西段,與印度、尼泊爾及克什米爾地區毗鄰;南連岡底斯山中段,臨日喀則地區仲巴縣、薩嘎縣;北倚崑崙山脈南麓,與中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全區面積30多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共轄7個縣,36個鄉(鎮),144個村(居)委會。人口僅6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

噶爾縣| 普蘭縣| 日土縣| 措勤縣| 革吉縣| 改則縣| 札達縣

昆莎鄉| 左左鄉| 門士鄉| 扎西崗鄉| 巴嘎鄉| 霍爾鄉| 熱幫鄉| 日松鄉| 東汝鄉| 薩讓鄉| 達巴鄉| 底雅鄉| 香孜鄉| 曲松鄉| 雄巴鄉| 亞熱鄉| 擦咔鄉| 先遣鄉| 麻米鄉| 洞措鄉| 古姆鄉| 察布鄉| 磁石鄉| 曲洛鄉| 江讓鄉| 達雄鄉| 文布當桑鄉| 多瑪鄉| 物瑪鄉
獅泉河鎮| 普蘭鎮| 措勤鎮| 革吉鎮| 改則鎮| 托林鎮| 日土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