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林鎮

托林鎮

西藏自治區西部象泉河流域札達縣縣人民政府駐地距,拉薩1760公里。“托林”的意思就是飛翔空中、永不墜落。是藏、印、尼三地建築和佛像藝術的結晶。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西藏自治區西部象泉河流域札達縣縣人民政府駐地距,拉薩1760公里。

交通

1965年修通了札達托林鎮至獅泉河的第一條公路,全長279公里。1984年又修通了至獅泉河的第二條公路,全長380公里。

旅遊

托林寺

托林鎮托林鎮

“托林”的意思就是飛翔空中、永不墜落。是藏、印、尼三地建築和佛像藝術的結晶。幾座大殿內的壁畫仍栩栩如生。寺旁的象泉河谷里有上百座佛塔遺蹟。
位置:札達縣托林鎮西北角,徒步可到。
門票:30元。
托林寺原規模較大,有3座大殿、10座小殿,雖其周圍僧舍已盡為民用,但存留的城埂仍可窺見當年的雄偉。寺院現存殿宇還有白殿和果康,果康內保存有千年鹿角,相傳為古格故妃之坐騎遺留,為稀世珍品;另外各殿頂部保留有大量的象形圖紋,成為考古、文字學家的考究園地。

據記載,當時西藏戰事頻繁,佛教衰落。益西沃為弘揚佛法,修建該寺並迎請仁青桑布達摩波羅等著名佛教大師來此著書說法,對西藏佛教後宏期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後,益西沃想請孟加拉高僧阿底峽來阿里傳教。為籌集聘金,益西沃四處征戰,搜刮黃金,當他率兵到噶洛國去掠奪時,戰敗被俘,噶洛國國王聲稱要用益西沃等身重量黃金才能贖回。益西沃拒絕被贖,並囑咐其子孫將黃金省下來迎請阿底峽。阿底峽聽說後深受感動,決定進藏弘揚佛法。公元1036年,印度高僧阿底峽及其24名弟子來阿里講學,他在托林寺居住長達6年,他在這裡講習佛法、精修理論,最終寫成了《菩提道燈論》等許多著作。6年的傳經授法推動了阿里地區佛教的發展。據載,阿底峽來到阿里入住托林寺,於是托林寺名聲大作,地位陡升,吸引了前後藏數以萬計的學僧。1076年宗教界在托林寺舉行紀念阿底峽圓寂大法會,西藏以及西康地區的僧侶們萬里跋涉前往參加,史稱"火龍年大法會",並由此推波助瀾,形成一場佛教復興。

古格王國遺址

為一組龐大的古建築群,是繁榮的古格王朝的都城,占地180000米2,從山麓到山頂高300多米,共有房屋、佛塔、洞窟等600餘處,外圍有城牆,城角有碉堡。遺址中保留最完整、數量最多的是它的壁畫。
位置:札達縣托林鎮扎不讓村,縣城西郊18千米。最好包車前往,也可以碰運氣在縣城南面路口等車。
門票:40元。

札達土林是非常壯美的地貌,縣城周圍到處可見,札達新路沿途的“土林溝”景色更好。土林在高原迷幻光影的襯托下,宛若神話世界。
位置:札達縣境內,遍布全縣,古格王國遺址位於其間。

東嘎石窟石窟壁畫遺址,是中國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遺址。現存洞穴接近200個,延綿2千米,如峰巢。集中在半山腰的3個洞窟中的東嘎壁畫保存得較好。
位置:札達縣東嘎鄉東嘎村。最好包車前往。
門票:100元,要在縣文化局裡買。

皮央石窟群

是一處由寺院、城堡、石窟和塔林組成的大型遺址。山上散布約1000個洞窟,其中一些雖已塌毀,但總的規模比東嘎還要大。石窟中最精美的是壁畫,題材多為飛天。
位置:札達縣東嘎鄉皮央村,東嘎村以北約2千米。

阿里地區的鄉鎮

阿里地區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的西部,地處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帶。東起唐古拉山脈以西的雜美山,與那曲地區相連;西及西南抵喜瑪拉雅山西段,與印度、尼泊爾及克什米爾地區毗鄰;南連岡底斯山中段,臨日喀則地區仲巴縣、薩嘎縣;北倚崑崙山脈南麓,與中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全區面積30多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共轄7個縣,36個鄉(鎮),144個村(居)委會。人口僅6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

噶爾縣| 普蘭縣| 日土縣| 措勤縣| 革吉縣| 改則縣| 札達縣

昆莎鄉| 左左鄉| 門士鄉| 扎西崗鄉| 巴嘎鄉| 霍爾鄉| 熱幫鄉| 日松鄉| 東汝鄉| 薩讓鄉| 達巴鄉| 底雅鄉| 香孜鄉| 曲松鄉| 雄巴鄉| 亞熱鄉| 擦咔鄉| 先遣鄉| 麻米鄉| 洞措鄉| 古姆鄉| 察布鄉| 磁石鄉| 曲洛鄉| 江讓鄉| 達雄鄉| 文布當桑鄉| 多瑪鄉| 物瑪鄉
獅泉河鎮| 普蘭鎮| 措勤鎮| 革吉鎮| 改則鎮| 托林鎮| 日土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