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道德經幢

邢台道德經幢

邢台道德經幢,位於邢台市舊城內東北部,現南長街辦事處後院內。經幢高約七米,以亭覆庇,由頂、身、座三部分組成,八面棱形,分為三截。一至七面,陰刻楷書《道德經》原文及玄宗皇帝對《道德經》的逐句注釋。據說,道德經幢在中國現僅存三座,邢台市此幢實彌珍貴。但在“十年動亂”中,這座千年古幢被用炸藥摧毀。現尚存的兩塊幢體,字跡清晰可辨,已重新妥加保護。一九八二年,河北省文物局確定此幢為省重點保護文物。此文物見證過很多的歷史文人,是一個十分有價值的歷史文物。上面有著不用的經文,以及各種文人的詩作。在參觀的時候,能感受到很深刻的歷史。

簡介

邢台道德經幢道德經幢
邢台道德經幢,是在開元寺其中的一個經幢,經幢高約7米,上面有以亭覆庇,由頂、身、座三部分組成,在周圍有八面棱形,這樣把亭身分為三截。在下面的亭身上面寫有《道德經》,《道德經》幢在邢台老城中心清風樓後一小院內,院額“清風閣”。唐《道德經》幢,據說中國今存三座,此其一。經幢八面棱形,陰刻楷書《道德經》原文及玄宗皇帝注文。“文革”中被炸藥炸毀,現僅存兩塊幢體,字跡依稀可辨。經幢第八面上部,“大開元二十七年,歲在單閼月中南呂五日乙丑,皇五從弟中散大夫使持節邢州諸軍事守邢州刺史上柱國質建”字跡尚可辨識。經幢旁有棄置的斷碑殘石。三塊六面體經幢,為《大佛頂尊勝陀羅尼咒》,有“至元二十六年二月……”款。立於其側的也是一塊元碑,至元十五年八月立。
由於邢台道德經幢是處於開元寺的,而且是其中的一個經幢,要重點分析開元寺的歷史。開元寺又是被並稱做外八廟的邢台有名的寺廟的歷史文物,它是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北面的山麓的,是寺廟的集中所在,下面也有其相關的介紹。

道德經

邢台道德經幢道德經經文
《道德經》為老子所著。老子,姓李、名耳,世傳其為道教始祖,唐玄宗甚尊崇之。開元二十一年(七三三年),玄宗皇帝(李隆基)親注《道德經》。開元二十三年(七三五年),玄宗用道門威儀司馬秀言,令天下諸州皆於一大觀內立石刊刻。公元二十七年(七九三年)八月五日,邢州刺史李質遂於邢州龍興觀(現眼科醫院附近)內,立此經幢。
第一面開頭陽刻篆書“大唐開元聖文神武皇帝注道德經一部”十六個大字,每個字高十點三公分,寬十一點二公分。第八面上部,書寫“大唐開元二十七年,歲在單閼月中南呂五日乙丑,皇五從弟中散大夫使持節邢州諸軍事守邢州刺史上柱國質建”句。第八面的中部,為大宋端拱元年(九八八年)邢州軍事柱國何撰文、盧華書撰、李思順鐫刻的“重修邢州龍興觀道德經台記”。第八面的下部,為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年)十月師段圻觀所寫之《記》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邢台縣縣長苗作新為募資修台建亭事所寫之《記》。
邢台道德經幢《道德經》
道德經三個字,最早見於伏羲時代的《簡易道德經》:“,道之根。,經之本。,事物之行徑。,事物之步法。無簡之道則曲,無易之經則荒。簡生道,道法於自然,失道無恆,循道而長。易生經,經治於萬物,有經旺生,無經衰亡。舍簡易執道經者障,舍道經執簡易者空。無簡不易,何況道德經!”可見《道德經》是以自然的簡易之道為前提,更精闢地運用了道德經三個字的真諦,對自然的有為現象和無為現象有了更精確的論述。《簡易道德經》里有:“無為之簡易,有為之道經。經之易之子,觀簡勢道固德,生華於易”。《道德經》的有為、無為更有新義。《簡易道德經》里對德的說法有:“德之,行之表,性中來,常行成德行,常性定德性。德行有高低,德性分美醜。德行靠修,德性靠養。無德不美醜德醜,無情不善惡意惡。”還有“道從簡來,執易成經生德。”這是對德的論述

《簡易道德經》的整理者認為,《道德經》是《簡易道德經》中的精華部分。主要是對道德經的意義延伸。研究《道德經》且莫誤解“經”字,不要把“經”字只當成一種附帶的書名詞。“經”字是道德經的重要級成部分。 它是一部三字書

外八廟

邢台道德經幢外八廟
場館名稱
外八廟
場館位置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北面的山麓
省份
河北省
簡介
外八廟分布在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北面的山麓。這些金碧輝煌的寺廟眾星拱月般圍繞著山莊,龐大多樣、瑰麗多姿的藝術建築象徵著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這裡原有寺廟十一座,因其中八座是朝廷派駐喇嘛之所,由理藩院發放銀餉,地處塞外,故稱“外八廟”。目前尚存七座。是一組氣勢雄偉,集漢、蒙、藏三民族多彩藝術風格為一體的大型古寺建築群。
在其中有:普寧寺、安遠廟、普樂寺、須彌福壽之廟、殊像寺、溥仁寺、開元寺、隆興寺等寺廟。
其他
在其實的開元寺是擁有邢台道德經幢的祠廟,下面將分析下。

開元寺

邢台道德經幢開元寺
開元寺位於河北省邢台市東北部,又稱“東大寺”。建於唐朝開元年間(713一741年),歷代又有修葺。開元寺坐北面南,占地45畝,氣勢宏偉。寺門前有一座大型影壁,影壁上有彩色琉璃瓦拼砌而成的滾龍團花,飛龍姿態雄健、造型優美,且凸出影壁之外,活靈活現。跨越雄偉的山門,便是頭殿,即彌勒佛殿。此殿除有造型獨特的偶像外,四壁皆字型剛勁的名人詩詞。二殿為毗盧殿,三殿為釋迦牟尼殿釋迦牟尼殿為硬山式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巍峨壯觀,結構精巧。前檐是石雕蟠龍柱,為明朝正德十三年(l518年)製作。高達4.5米,柱圍2.5米。上有游龍或盤荷戲水,或騰雲凌空,龍體龍首凸出石柱外,生動逼真。石柱兩側均系工藝精巧的石版雕花。第四殿是大雄寶殿(又稱三世佛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布瓦頂。規模宏大,別具風格。現存殿宇多為明清時期建築。

開元寺為中國古代北方名。唐開元年間該寺初建時,香火旺盛,為中國北方之最。五代時天竺(印度)高僧空本於後梁乾化年間曾在造里翻譯佛經,對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貢獻。元朝時世祖忽必烈曾數次駕幸開元寺,故該寺更為昌盛。明正德年間該寺又重加修。據史料記載,自唐至明初,開元寺有數千,良田數頃,游僧佛徒更是不可勝數。

開元寺內第三殿前有一巨型鐵,鑄成於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該鐘高2.7米,下沿圍長7.2米,厚l5厘米,重約1.5萬多公斤,鐘頂有紐,呈二獸扭斗狀,鐘壁鑄有八卦圖,日、月、人、獸、牛、魚等十二種圖案和文字數百,其線條清晰筆劃剛勁,充分展示了當時高超的鑄造工藝水平,堪稱稀世巨鍾。該鐘原在開元寺三殿前東側鐘樓內的鐵架上,作課時用以報時,每當巨木撞擊時,鐘聲粗獷沉鳴,聲震遠近。聽到鐘聲,信徒、僧眾雙手合十,異地同拜。因此,“野寺鐘聲”為人稱道。現在,該鐘仍然完好無損,保存於達活泉公園內。

寺內西側有經幢二座,一為唐代建造的“道德經幢”,石質,通高七米,呈六面形,分為三截,共十八面,上刻有老子《道德經》。據《邢台縣誌》載,經幢文字系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所書,為國內僅存的三座同類經幢之一,極具歷史價值,另一座建於後梁乾化年間(911一915年),刻《陀羅尼經》一部,並題有“印度副使李逢書“等字樣。

開元寺雖歷經滄桑,但雄姿猶存。1982年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風樓

邢台道德經幢清風樓
清風樓座落於邢台市橋東區仿古街北端(原舊城中心,府衙前)。邢台,元代時屬順德路(先為府),明、清時屬順德府。清風樓原坐落於府衙前,為府衙的組成部分。清風樓始建年代不詳,據《順德府志》記載,清風樓“建自唐、宋”,後因戰亂等故被毀壞。明朝憲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邢台知府黎光亨不惜巨資重新修建。重建後的清風樓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清風樓幾百年來,歷閱風雨滄桑,至今雄姿猶存,被河北省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風樓為重歇山式結構,樓高七丈余,分三層,下有台,斗拱飛檐,莊嚴雄偉,具有民族風格,一層為磚石築台,中間有拱形圈門,門內既可通車,又能行人,還是夏日消暑納涼的好地方。二層四周用青磚圍成花欄,中間為正廳,前後兩門對開。廳內西南角的牆壁上鑲嵌有春夏秋冬四季詩畫石刻一組,相傳為唐代詩人王維所作,具有一定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可惜春景逸失,現只存夏、秋、冬三塊。另有清風樓題記石刻十塊存於室內。三層為木質結構,四面開門,頂檐下有一巨匾,上書“清風樓”三個大字,蒼勁秀雅,細鐫精剔,原為明代一宰相所書。如果登臨其上,站在最高層,憑欄遠眺,市肆鱗次櫛比,太行遠山青黛,邢州全景盡收眼底,故有“郡樓遠眺”之稱,為舊時“邢台八景”之一。

老子

邢台道德經幢老子
老子(傳說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時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陽《史記》載為楚國苦縣,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漢族人,與孔子同時期而年稍長於孔子。有人說又稱老聃。在傳說中,老子一生下來時,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鬍子,所以被後來稱為老子。相傳生活在春秋時期。老子著有《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始祖,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史載孔子曾學於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個很主要的神仙,被稱為太上老君,尊為道祖。從《列仙傳》開始,把老子列為神仙,還說老子重視房中術。東漢時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聖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為一,視老子為化生天地的神靈。成為了道教創世說的雛形。而在漢桓帝時,漢桓帝更是親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為仙道之祖。

邢台旅遊景點

邢台又稱牛城,位於河北省南部,地處京津外圍,環渤海經濟圈腹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是一座旅遊資源大市。作為一座新興的旅遊城市,邢台旅遊資源類型齊全、特色突出,太行山的水華雲天、大氣磅礡,和邢襄大地的風俗民情構成了冀南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