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閣

清風閣

清風閣位於合肥包河南岸,是為紀念合肥名人包拯,現已成為合肥市弘揚包公精神、宣傳安徽悠久歷史文明的一個標誌性建築。

基本信息

景點介紹

清風閣是1999年為紀念包拯誕辰1000周年,弘揚包公精神,宣傳安徽悠久歷史文化而建造的。
清風閣園區占地33畝,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包公文化旅遊區”東側,東鄰包公墓園,西接包公祠,是一組集紀念、展示、遊覽、休閒為一體的大型仿宋綜合性建築群。

遊覽過程

清風閣清風閣

清風閣景區主要有功德廣場、清風閣、陳列館區三個部分。

功德廣場區由大門、引路燈柱、功德廣場、明月亭、魚沼飛梁幾部分組成。大門的層頂四角分別是馬、牛、羊、仙人帶路,平台四角為四角獸。主道兩側各有三根引路燈柱,燈柱為天然石料雕刻而成,高度1.76米,造型用料都經過考證並符合歷史的文化氛圍。燈柱上有蓮花寶座和花瓣燈托,方形石柱,方形燈籠,四面洞開,中間安燈,頂部為四角小亭。我國許多古建築上採用蓮花刻飾多與觀音菩薩聯繫較多,而用在這裡則更有它的特殊寓意,那就是願清廉之風長明於世。明月亭是一座長寬各4米的重檐碑亭,亭高8.4米,亭內置石碑一座,碑高2.3米。碑文記載了為紀念包拯1000周年誕辰設計、建造清風閣的過程。

過明月亭,前行十數步,便來到魚沼飛梁景點。立於石橋,只見橋下池水清澈見底,四周一派宋式十字架梁建築。這種石雕建築形式,在宋代就叫做魚沼飛梁。

景區的主體建築清風閣坐西朝東,與包公墓遙對呼應。閣高42米,明五暗四,共九層,登頂可俯視城市風光及整個包公文化旅遊區的秀麗景色。清風閣外檐柱間設有格子門,每面為九扇,門為方格花心。頂層為彩繪藻井,門、楞、柱都為栗殼色,陪以白色牆面,色彩素淡凱瑞。

各層組成

清風閣清風閣

一層為耿光日月廳。亭內鑲嵌有一幅長5.4米,寬5米,名為《清風贊》的大型椴木浮雕。浮雕由兩個部分組成,中心為包公浮雕像。背景展示的是包公生平事跡,有《回鄉敬孝》、《審牛舌案》、《陳州放糧》、《彈劾三魁》等片段,兩側分別是《運糧戍邊》和《西辦鹽務》。

二樓為江淮奇葩廳。展示的是《古廬州市井圖》的古絹彩繪壁畫,它較完整地反映了宋代廬州一片歌舞昇平、市井繁榮的景象。
三樓為江山明月廳。介紹的是安徽概況和江淮風情。
四層為廬州夜話廳。出的內容是“三山(黃山、九華山、齊雲山)披錦繡,二水(長江與淮河)競風流”。
五層為梨園攬勝廳。這兒可了解合肥地方傳統文化,認識合肥的人文環境。
這六樓為廬州宋韻廳。這裡也是清風閣的最高層,遠眺合肥,風光盡收眼底,近觀包河勝景一覽無餘。
清風閣以它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古樸宏偉的建築現已成為合肥市弘揚包公精神、宣傳安徽悠久歷史文明的一個標誌性建築。

其他相關景點

包公墓包公墓

包公文化旅遊區內除包公祠、包公墓、清風閣三處主體景點建築外,還有與包公有關的腳印塘、浮莊兩處開放式景點。

腳印塘原是包河中一座小島上的一個池塘,它與包河呈丁字形,攔腰橫臥在包河當中。腳印塘長近20米,寬約8米,頗似巨人留下的一個深深腳印。傳說,包拯幼年在香花墩讀書時,常到此地遊玩。那時島北並沒有“玉帶橋”,有一天,包拯在這裡玩得高興想到對岸去看看,水面雖不寬,但無橋無船,於是,只好猛地向前一跳。由於傳說包拯原為天上文曲星下凡投的胎,所以這一跳便在小島上留下了一個又深又大的腳印,天長日久形成一個小塘,所以人們稱它為“腳印塘”。這個傳說,有點神話色彩,出於合肥老百姓對包拯的敬仰。

浮莊原為包公書院,重建於1983年,2000年8月,又進行修建,占地20餘畝。它南與包公墓、清風閣相鄰,西與包公祠遙相呼應,是一組由茶樓、蓮塘、亭榭、曲橋等景組成的依水而建的古典園林。它黛瓦粉牆,色彩素雅,黑白分明,具有江南園林與徽派建築藝術特色。浮莊四周綠水瀠洄,猶如浮在水面上的古代村莊,所以前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為它取名“浮莊”。

合肥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