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仙傳》

《列仙傳》

《列仙傳》2卷,原題西漢劉向撰,但後人多認為不是。《列仙傳》以極簡的文字記述了從遠古時期到兩漢的七十多位神仙的事跡,反映出兩漢時期神仙方士文化的盛行,本書是研究中國兩漢時期歷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重要參考資料。

基本信息

簡介

《列仙傳》2卷,原題西漢劉向撰。收於《道藏》與《說郛》。
《列仙傳》的著作朝代和撰人,歷來聚訟頗多,但一般都認為,非為西漢劉向所撰。陳振孫書錄解題》謂不似西漢文

列仙傳列仙傳

字,必非向撰。黃伯思東觀餘論》謂是書雖非向筆,而“事詳語約,詞旨明潤”,疑為東漢之作。《四庫提要》其為魏晉間文士所為。余嘉錫四庫提要辯證》對本傳有較詳考證,謂“此書已盛行於東漢”。“蓋明帝以後,順帝以前人之所作”。而本書托於劉向,《漢志》無著錄,但晉葛洪抱朴子》及《神仙傳》序均曾方及此書。
本傳歷代版本較多,或有載72傳者,或有無贊文者,各種版本在文字上亦有異同。《道藏》本載仙傳達室70則,自神農時雨師赤松子至漢為河間王治瘕之玄欲止。傳後各系一贊,編末又為總贊一道,與《四庫》本同。《四庫提要》疑贊乃晉郭元祖撰。劉師培讀《道藏》記稱此本王子升傳“桓良”,作“栢良”,必系據用作“栢”之本,則共源亦出宋刊。
藝文類聚》、《太平卸覽》等均引錄傳文。《雲笈七籤》卷108收錄此傳,亦自赤松子到玄俗,但僅48人,乃為其節本。
《道藏》本《列仙傳》收入三皇五帝到漢代神仙70位。

列仙傳列仙傳

目錄

卷上40位如下:
(1)赤松子(神農時)(2)寧封子(黃帝時)(3)馬師皇(黃帝時)(4)赤將子輿(黃帝時)(5)黃帝(6)屋全(堯時)(7)容成公(黃帝時)(8)方回(堯時)(9)老子(周)(10)關令尹(周)(11)涓子(齊人)(12)呂尚(周)(13)嘯父(西周)(14)師門(西周)(15)務光(夏)(16)仇生(湯)(17)彭祖()(18)邛疏(周)(19)介子推(晉)(20)馬丹(晉)(21)平常生(谷城鄉人)(22)陸通(楚)(23)葛由(周成王時)(24)江妃二女(江漢之湄)(25)范蠡(越勾踐)(26)琴高(宋)(27)寇先(宋)(28)王子喬(周)(29)幼伯子(周)(30)安期先生(秦始皇時)(31)桂父(象林人)(32)瑕丘仲(西寧人)(33)酒客(梁人)(34)任光(趙簡子時)(35)蕭史(秦穆公時)(36)祝雞翁(洛人)(37)朱仲(漢)(38)修羊公(漢)(39)稷丘君(漢)(40)崔文子(太山人)
卷下30位如下:
(41)赤須子(秦穆公時)(42)東方朔(漢)(43)鉤翼夫人(漢)(44)犢子(鄴人)(45)騎龍嗚(46)主柱(47)園客(48)鹿皮公(49)昌容(50)溪父(51)山圖(52)谷春(漢)(53)陰長生(54)毛女(秦始皇時)(55)子英(56)服閭(57)文賓(58)商丘子胥(59)子主(60)陶安公(61)赤斧(62)呼子先(63)負局先生(64)朱璜(漢)(65)黃阮丘(66)女丸(67)陵陽子明(68)邗子(69)木羽(70)玄俗
《列仙傳》簡述每位神仙之形跡,並有贊語,所述事跡,幾乎皆與長生仙去、神通變化諸方術有關,反映出兩漢時期神仙方士活躍情況。作者認為神仙實有,不過被後代人“因跡托虛,寄空為實”,才使人疑惑。經書不載神仙事,是因為神仙不是常有的,然而不常有並非就等於沒有,故不可棄,這就是作者著書的目的。書中不少仙傳為道教徒和文人墨客傳誦、引用和鋪陳,為後世道教神仙故事的重要來源之一。尤其黃帝等故事,多被引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