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成公

容成公

容成公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仙人,黃帝之臣子,是指導黃帝學習養生術的老師之一。最早見於《列子·湯問》:“唯 黃帝 與 容成子 ,居 空峒 之上,同齋三月,心死形廢。”其早期的記述與房中術的傳播直接相關。葛洪的《神仙傳》謂或稱容成子,字子黃,道東人。也有說其是四川人的,如譙秀《蜀記》:“蜀之八仙,首容成公,即鬼容區,隱於鴻蒙,今青城山也。”曾經棲自太姥山煉藥,後隱居崆峒山,壽二百歲。其聲名事跡載於《黃帝內經·素問》、《神仙傳》、《列仙傳》、《軒轅本紀》等書中。

簡介

容成公是道教興起前後傳說中的神仙,早期的記述與房中術的傳播直接相關。葛洪《神仙傳》謂或稱容成子,字子黃,道東人。曾棲太姥山煉藥,後居崆峒山。壽二百歲。《廣黃帝本行記》稱黃帝慕其道,乃造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

《列仙傳·容成公》

房中家最早多祖述容成公。《列仙傳·容成公》載稱:

"容成公者,自稱黃帝師,見於周穆王。能善補導之事,取精於玄牝。其要穀神不死,守生養氣者也。髪白更黑,齒落更生。事與老子同。亦云老子師也。""玄牝"、"穀神不死"語出《老子》第六章,本喻道,此處則成了房中家術語。《列仙傳·老子》中有"好養精氣,貴接而不施"之語,李賢在《後漢書·方術傳》注中加以引用,並解釋說,"御婦人之術,謂握固不瀉,還精補腦。"戰國諸子多托黃帝以入說,這位"自稱黃帝師"的容成公,便是那時神仙家、房中家推崇的仙人。到了漢代,又說容成公和老子均行房中術以致壽,容成公又成為老子之師。此外,他還是一位陰陽家。《漢書·藝文志》除著錄《容成陰道》二十八卷列為房中家之外,另有《容成子》十四篇歸入陰陽家,與鄒衍等人為儔。

容成公容成公

其他史料

漢晉間,盛傳房中術,容成公的聲望亦最盛。據《後漢書·方術傳》記載,漢末方士甘始、東郭延年、封君達、泠壽光等,皆行容成公御婦之術,愛嗇精氣。東晉葛洪在《神仙傳》中稱其"行玄素之道,延壽無極"。玄素之道也就是房中術。《抱朴子內篇·釋滯》稱房中十餘家,容成公居其一。

遐覽》著錄《容成經》一卷,可知漢代以後仍有依託容成公之作出世。但容成法漸有被彭祖法取代之勢,隨著上清、靈寶等新道派對房中術的反思、批評,容成公亦成為有爭議的仙人。南宋曾慥編集《道樞》,撰有《容成》一篇,獨辟其"御女之術"。道教有關容成公的傳說,很少超出《列仙傳·容成公》者。集歷代仙傳之大成的元代《歷世真仙體道通鑑》亦不例外,但該書編者趙道一認為,容成公所得"煉精於玄牝"之道實非房中。"後世不得其道,而流於傍蹊曲徑,抑末矣!又極而至於為御女之術,乃托容成公以為辭,誤也"。

相關文獻記載: 《列仙傳》則稱其為老子之師,又曾為黃帝之師,見於同穆王,擅輔導之事,居太姥山修仙,後轉徒崆峒山,年二百餘歲,善導引之術,保精鍊氣,老而轉少,面帶幼容。又《雲笈七羲·軒轅本紀》日:有窖成公善補導之術,守生養氣,穀神不死,能使自發復黑,齒落復生,黃帝幕其道,乃造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即訪。

列子·湯問》:"唯 黃帝 與 容成子 ,居 空峒 之上,同齋三月,心死形廢。"

此外,《漢書·藝文志》著錄《窖成陰道》二十六卷,《抱朴子·遺覽》載《窖成經》一卷,《後漢書·藝文志》載《甘始容成陰道》十卷。

蜀之八仙

概述蜀之八仙即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莊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等八人,道教傳說他們均在蜀中得道成仙。東晉譙秀的《蜀記》一書中稱他們為“蜀之八仙”。
容成公上古皇帝之臣(又說為皇帝師,老子師)。嘗棲太姥山煉藥,後居崆峒山。年二百歲,善補導之術(道家的雙修密法),守身養精氣,發白復黑,牙齒掉了又重新長了出來,傳說他最先創建律歷,其著作有《容成陰道》二十六卷,但未見傳世。
老子老子被道教捧為始祖這一點是公認的。《神仙傳》中說:“老子者,母懷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時割母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謂之老子。”又云: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樹曰:“此為我姓”,故姓李。唐代李冗《獨異志》記:“老君耳長七尺”,故名李耳。李耳曾為孔子師,劉向《列仙傳》記:“仲尼至周見老子,知其聖人,乃師之。後周德衰,乃乘青牛西去,入大秦過西關。”
董仲舒西漢唯心主義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廣川(今河北景縣董故莊)人,景帝時為博士,武帝時任江都縣等職。曾隱居於青城山。
張道陵一名張陵,東漢沛國(今江蘇豐縣)人,留侯張良的第八世孫,永平時拜江州(今重慶)令。永和六年作道書二十四篇,自稱“太清玄元”,創立道派,凡入道者納米五斗,故稱“五斗米道”。
莊君平又稱蜀莊,因避明帝劉莊諱而改姓嚴,又名嚴遵。四川綿竹人,漢代道學家,思想家。知天文,識星象。常卜筮於成都市,每天占卜幾人得百許文錢夠基本生活就行了,然後關門落簾讀《老子》,其著作有《老子指歸》,《道德指歸論》等。
李八百為周朝蜀人,傳說他歷夏自周活了八百歲,又說他一動能行八百里,故號李八百。
范長生西漢唯心主義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廣川(今河北景縣董故莊)人,景帝時為博士,武帝時任江都縣等職。
爾朱先生爾朱為複姓,其先祖為契丹胡人部落,世居爾朱川,因以為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