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郛

說郛

《說郛》是元末明初的學者陶宗儀所編纂,多選錄漢魏至宋元的各種筆記匯集而成。書名取揚子語“天地萬物郭也,五經眾說郛也”,《說郛》意思就是五經眾說。共100卷,條目數萬,匯集秦漢至宋元名家作品,包括諸子百家、各種筆記、詩話、文論;內容包羅萬象,有經史傳記、百氏雜書、考古博物、山川風土、蟲魚草木、詩詞評論、古文奇字、奇聞怪事、問卜星象等。為歷代私家編集大型叢書中較重要的一種。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楊維楨為之作序,說:“學者得是書,開所聞擴所見者多矣。

書名

《說郛》

說郛說郛

簡介

共100卷,條目數萬。這100卷的煌煌巨編,匯集秦漢至宋元名家作品,包括諸子百家、各種筆記詩話文論,為歷代私家編集大型叢書中較重要的一種。內容包羅萬象,有經史傳記、百氏雜書、考古博物、山川風土、蟲魚草木、詩詞評論、古文奇字、奇聞怪事、問卜星象等。楊維楨作序說:“學者得是書,開所聞擴所見者多矣。”

書名來歷

書名取揚子語“天地萬物郭也,五經眾說郛也”,《說郛》意思就是五經眾說。

《說郛》序

《說郛》一百卷,明陶宗儀纂。今世通行本為一百二十卷,乃清順治丁亥姚安陶珽編次。其中錯誤指不勝屈,如《四庫目錄》所載。《春秋緯》九種之後別出一《春秋緯》,《青瑣高議》之外別出一《珩璜新論》;周密之《武林舊事》分題九部,段成式《酉陽雜俎》別立三名,陳世崇之《隨隱筆記》詭標二目。又王逵《蠡海集》,其人於宗儀為後輩,《雜事秘辛》出楊慎而其書並列集中。各條已足證明非南村原本,而揉雜竄亂之可笑矣。乾嘉前輩往往嘆息於《說郛》之亡,亡於剞劂,豈不諒哉!
自民國八年冬,主京師圖書館事,得見館中殘本明抄《說郛》。持校刊本,則《雲谷雜記》一種刊本亦標三名:一標《雲谷雜記》,一以《壽山艮岳》,一條標《艮岳記》,一則以聯句所始等二十五條別為《東齋記事》而雲宋許觀撰。杜撰書名,偽標作者,則其他更何足言?由是發願,欲還南村之舊。
然非明抄本則不足據,明抄又不可多覯。既遇之矣,又皆非全帙,且錯簡脫文,不一而足。私心以為必無望矣。然遇明抄,則缺者必借鈔,重者必借校。閱今六年,竟成全書。其中字句,不敢臆改,非據善本,則必以抄本校抄本,擇其善者而從之。今已竣事,敢舉其大者,以告世之同好者。《事始》、《續事始》,世無傳本,一善也。(此二種舉其大者,其餘小者甚多。)《雲谷雜記》雖非全本,然較武英殿本已多二十餘條。《意林》世所傳皆五卷本,此書所收為六卷本。二善也。《老學菴續筆記》有目無書久矣,《四庫》各閣皆無,此獨有之,三善也。至於各子,佳字尤多。
既還南村之舊,奚敢秘為己物?爰付剞劂,用補先輩之憾雲。海寧張宗祥記。

作者簡介

陶宗儀(1321~1407年),字九成,號南村,浙江台州黃岩人。相傳是東晉陶淵明的後代。父陶煜,字明元,號逍岙山人。他不慕榮利,清貧執教,唯以著書為樂事。其一生著書10餘部數百卷。除了《輟耕錄》、《書史會要》外,還有《說郛》、《南村詩集》、《國風尊經》、《四書備遺》、《古唐類苑》、《草莽私乘》、《游志續編》、《古刻叢鈔》、《元代掖庭記》、《金丹密語》、《滄浪棹歌》、《淳化帖考》等。陶宗儀是台州人的著作收入《四庫全書》中最多的一位學問家。

書的歷史

陶宗儀編成《說郛》不久病卒,抄本被松江文士數家收藏。七十年後,官居湖廣副使、六十五歲的郁文博罷官歸松江,在龔某家借《說郛》細閱,覺得“是書蒐集萬事萬物,備載無遺,有益後人。”但又發覺抄錄者馬虎了草,字多訛缺,於是每日端坐“萬卷樓”,逐一校勘,費時近十年,重新編成100卷。可見陶宗儀原書工程之巨大。
明末清初,雲南姚安人陶珽又對《說郛》加以增補,編成120卷。陶珽自署黃岩,是宗儀的遠孫。
1914年,學者張宗祥任北京教育部視學,開始接觸古籍;1919年,教育部長傅增湘請張籌辦京師圖書館,併兼主任,時魯迅亦在教育部任職,對張宗祥說,館中藏有明代《說郛》120卷抄本,要他抄錄出來供大家研究。從此,“鐵如意館主”張宗祥走上古籍校勘之路,先後費時6年。
商務印書館張元濟得到訊息,向張宗祥要去抄校本,以“涵芬樓”為名,於1927年11月出版,初版很快售完,連英國牛津大學也訂購兩套。
1990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將陶宗儀、陶珽120卷本和《續說郛》46卷本,匯集影印出版,定名《說郛》三種,這是中國當代出版最大的從書之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