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侯墓

邢侯墓

邢侯墓地的發現解決了學術界爭論多年的邢國地望問題,邢侯都城就在當今的邢台市區或附近的郊區。邢侯墓地中先商遺址的發現,為先商文化的深入研究及商族起源提供了考古新資料。中商遺址的發掘,為佐證商祖乙遷邢之地即為今天的邢台提供了一批實物資料,推動了商代歷史的研究。


景點簡介

邢侯墓景區

邢侯墓遺址公園,位於邢台市西南郊輪胎廠內南側,10.0公頃,東西長2000米,南北寬500米,是一處由商代遺址與周代墓葬共存的文化遺存。1993年該遺址進行了大面積考古勘探和發掘,截至1999年已發掘墓葬200餘座,車馬坑30餘座。其中大型墓葬6座,推測4座為邢侯墓,1座為邢侯夫人與邢侯並穴墓葬,1座是春秋時期的趙襄子墓。在墓地中南部還發掘先商、中商遺址4200平方米。

紀念戳

邢侯墓“邢姓發祥地”紀念戳

邢台市於2007年7月21日啟用“邢姓發祥地”紀念戳一枚,主圖為邢侯墓出土的“邢侯鉞”,為本年度邢台啟用的第一枚連體戳,由楊文忠策劃,李建輝設計。戳為膠質,規格30×60mm。

邢姓的起源

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成王封周公四子姬苴為邢侯,設定邢國。公元前661年,狄人犯邢,邢國遷都於夷儀(今邢台縣西漿水村附近),邢侯在此建行台一座,才有了以後的“邢台”。

“邢”這個姓氏為周公的後代,發源於今河北邢台。周公四子姬苴被封食采於邢而得姓。關於邢氏的這段源流,《姓纂》一書指出:“周公第四子封於邢,後為衛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儘管邢國國祚不是很長,然而,卻為後世留下了一個聲名響亮的姓氏——邢姓,堪稱永垂不朽邢國在被衛國並滅之後,周公的這一支子孫紛紛“以國為氏”而姓了邢,有的安土重遷,仍然在家鄉過老日子,有的則不甘忍受亡國之恥,陸續出奔到其他各地,開創新的天地,所以,邢氏的先人是很早便從河北播遷到了別的地方的。另一支以邢為姓的人出自春秋時期的晉國,,晉大夫韓宣子的族人封於邢丘(在今河南溫縣東),則他們的子孫由於食采於邢丘之地而以地為氏,發展成為邢氏之族的第二支組成分子,而韓宣子源自周文王的後裔唐叔虞。就實質而言,兩地邢姓實在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因為較早出現於河北的第一支邢氏,是源自周文王之子周公,則兩支邢氏的得姓儘管在時間和地點上有所不同,而追本溯源實際上根本就是血緣相同的一家人。

邢台簡介

邢台位於河北省南部,西依太行,北接石家莊,南臨邯鄲,東與山東毗鄰,距北京38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境內京廣鐵路京九鐵路、京深高速、308和108國道貫穿南北,溝通東西,還有冀南惟一的航空港-邢台飛機場。邢台市下轄20個縣(市、區),總面積1.25萬平方公里,人口660萬。

邢侯墓邢台市
邢台擁有3500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因邢侯漿水建"邢侯行台"而得名,素有“鴛水濱國故都,依山憑險,地腴民豐”之譽。古邢是商族之源,祖乙之都,邢侯之國。歷史上多次成為立國建都之地,商祖乙九祀遷都於邢,周封邢侯之國,漢初為趙王居地,末有石勒定鼎,唐宋為州郡治所,明清稱畿南要府,是河北歷史上第一座“城市”。
歷史上邢台英賢輩出,發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以此為內涵的人文景點,可以使您領略邢襄文化的獨特意蘊。這裡有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故居,元代傑出的科學家郭守敬紀念館,元“邢州五傑”就讀的紫金山書院,唐朝賢相宋碑和乾隆御筆"梅花賦"書畫,邢氏宗墓邢侯墓,老子修身廣陽山,中醫聖祖鵲山祠,殷商帝王“酒池肉林”,秦始皇“平台晾屍”,趙武靈王困死的“沙丘平台”遺址,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的大本營黃巾軍寨,威縣義和團紀念館,神奇柏鄉漢牡丹,清河武松公園,前南峪抗大陳列館等等。
邢台自然風光綺麗多姿,“世界奇峽”邢台峽谷群、“北方奇觀”"崆山白雲洞、“太行山最綠的地方”前南峪、“太行翡翠”小天池等美不勝收。
邢台,中國著名的臥牛城,三朝古都,簡稱為“邢”,歷史上曾稱邢侯國、襄國郡、邢州和順德府。邢台歷史悠久,素有“依山憑險、形勝之地”的美稱。
邢台歷史悠久,禹貢記為冀州之域,商祖乙曾遷都於邢,為京畿地。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封周公量四子姬苴為邢
邢侯墓邢台學院
侯,建立邢國,統轄邢地。春秋為晉國領地。戰國為趙國信都,墨守成規區屬趙,因“趙襄子食采於引,故有襄國之名”,邢稱襄國始於此。公元前372年趙成侯據邢,改邢為信都,秦統一六國後,廢封建,行郡縣,置信都縣,轄區屬邯鄲郡(一說屬巨鹿郡)。秦末漢初,項羽攻占趙地,“立張耳為常山王,理信都,更名襄國”。東漢屬魏郡,三國時屬廣平郡、巨鹿郡。西晉末年,羯人石勒建後趙都襄國,置襄國郡,邢地屬之。隋開皇十六年廢襄國郡置邢州。唐天寶元年改為巨鹿郡,至德二年復邢州。宋宣和元年改邢州為信德府,金復改為邢州。元中統三年改邢州主順德府,金復改為邢州。元中統三年改邢州為順德府,至元二年改府為順德路。明洪武元年改順德路為順德府,清因明制。中華民國初期廢府留縣,屬直隸省。1914年設大名道,轄區屬之。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道廢,各縣均直隸於省。1936年在邢設第十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37年“七`七”事變,10月15日日軍侵占邢台,設冀南道,不處改順德道。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深入華北敵後建立晉冀魯豫邊區抗日府,轄區公屬晉冀魯豫邊區的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建立邢台市。1949年8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成立並恢復河北省建制,撤銷冀南署和太行行署,成立邢台專員公署,轄邢台、沙河、臨城、內丘、威縣、南宮、任縣、隆堯、柏鄉、寧晉等縣,撤邢台市為邢台鎮。1952年清河縣劃歸邢台專區,1953年邢鎮復升格為邢台市。1958年,邢台專區撤銷,寧晉、新河劃入石家莊專區。其它各縣併入邯鄲專區。1961年邢台專區復置。1964年,臨西縣歸屬邢台專區,轄區為1市17縣。1984年,邢台市升格為省轄市,轄兩面三刀區與邢台地區分設,1986年,邢台縣劃歸邢台市領轄。1986年、1987年,南宮、沙河先後改建為縣級市。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邢台地區,實行地、市合併,將所屬縣工歸邢台市管轄。至此,邢台市下轄2區、15縣、2個縣級市。
邢台是仰韶文化發源地之一,在3000年的文明史中曾四代建國,五次定都〔商祖乙九祀甲辰圮於耿,遷都於邢;周成王四年,周公子姬苴在建邢國;漢高帝元年,項羽立張耳為常山王治襄國;東晉鹹和五年九月,石勒建都襄國;永和六年三月.後趙新興王石祗即帝位於襄國;永和七年七月,劉顯在襄國稱帝〕。商周以來,邢襄大地幾曾演出過威武雄壯的活劇,產生了一大批對中國乃至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英賢和事件,地上地下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
元代世界級科學家郭守敬是邢台人,有17項科學成就領先世界幾十到幾百年,郭守敬大都(北京)治水設計了白浮堰24道閘壩和斗閘,創造了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蹟,至今北京水系結構依然是當年郭守敬治水時的框架,通過郭守敬博覽城。展現其在天文水利上的不朽業績;邢台西部的凌霄山經考證是當年黃巾起義的大本營,黃巾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組織、有目的、有綱領的農民起義。史學家給予很高評價,其領導人張角是邢台人,現凌霄山遺存頗豐,名人名事名山三位一體,開發古兵山寨得天獨厚,義和團運動在近代三大革命太平天國、義和團、辛亥革命中承先啟後,給辛亥革命起了示範作用.經國內外專家學者考證其發源地在邢台威縣。流行在山東、河北、河南的梅花拳就是義和團前身,現在邢台平鄉每年二月都要舉辦梅花拳祭祖大會,拳友來自海內外,人數達數萬之眾;平鄉的沙丘平台,是當年商紂王“酒池肉林”、趙惠文王“沙丘宮——囚龍之地”、秦始皇“平台涼屍”之處;邢台的“太平道樂”源自張角所創的太平道教,是世界道教界、音樂界的一朵奇葩。柏鄉漢牡丹不僅與洛陽牡丹、菏澤牡丹齊名,而且被譽為“柏鄉牡丹先天下”。此外邢台還有僧一行、扁鵲廟、宋璄碑、道德經幢、唐陵石獅等。自然資源豐富多彩,“奇洞、險寨、古林、雲海”。臨城崆山白雲洞,被中科院專家稱為“中國首次發現,世界未見此類報導”的“世界奇觀”,“小天池”被專家譽為太行山中段的一塊翡翠;前南峪農業生態觀光區被評為“全球環保五百佳”之一,被林業部專家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極富特色的生態農業溝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中央和國家級新聞媒介多次報導,此地還是1942年抗大舊址,老一輩革命家朱德、彭德懷、徐向前、何長工都在此學習過。這些獨具地方特色的歷史人文和名洞古林形成了多層次、廣內涵、高品位的邢台旅遊資源。

歷史淵源

據史料記載,邢侯名姬苴,是周武王之弟周公旦的第四個兒子。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成王封周公旦四子姬苴為邢侯,建立邢國統轄邢地,公元前661年,強狄犯邢,侯遷都夷儀,外藉齊兵,內聚士氣,幾經爭戰大勝,為慶功建邢侯之台。邢台之稱,原源於此。
邢台建都述略邢台是以古都聞名的老城市,但邢台為都情況,一般人不清楚,故略述之。邢台是伴隨著商王“祖已遷於邢”(《史記·殷本紀》)而載入史冊的。祖乙從相(河南內黃)遷邢,邢台第一次為都是祖乙都邢。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夏的第二個奴隸制王朝,盛時東達黃海,西至青海,南到洞庭湖,北達渤海。祖乙是有為君主,遷邢後迅速強大。祖乙

邢侯墓邢台黃巾軍寨
遷邢至今3400年。祖乙遷邢是邢台歷史上一件大事,研究祖乙遷邢意義重大。邢台第二次為都是邢國都邢,西周初年,周開國功臣周公姬旦第四子姬苴封於邢。西周邢國強盛,春秋時衰落,前635年,為衛國所滅,邢國都邢距今2900年。內邱冢圪塔村曾發現邢侯墓。邢國為封國,但立國400年,在邢台歷史上影響深遠。戰國、秦末和漢初,曾在邢台短暫建都的有趙襄子、趙歇和張耳。《漢書·地理志》河南中牟條云:繼承趙襄子王位的“趙獻侯自耿(古代耿邢同)徙此”,說明趙襄子曾都邢。趙襄子都邢至今2400年。趙王後裔趙歇,前208年春,為張耳、陳余立為“趙王,居信都(今邢台市)”(《資治通鑑》)。巨鹿之戰前後,張耳、陳余的傀儡趙歇都邢一年左右。巨鹿之戰後,項羽封趙歇為代王,立張耳為常山王……治襄國(今邢台市)”(《資治通鑑》)。後陳余把張耳從襄國趕走,迎趙歇回襄國,前204年十月,韓信、張耳在井陘背水一戰,擊殺陳余,又殺趙歇。同年十一月,劉邦“立張耳為趙王,王趙地,治襄國”(《資治通鑑》)。都襄國一年半,張耳死,其子張敖繼為趙王,初都襄國,後遷柏人(今隆堯雙碑一帶)。張耳是秦漢之際一個有影響的人物,他在邢台留下不少遺蹟,筆者曾寫過《張耳溝人說張耳》(見2004年4月10日《邢台日報》)。最後一次在邢台建都的是後趙皇帝石勒,羯族人石勒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312年七月,石勒在中丘(今河北內邱)人張賓的建議下,進據襄國,333年,石勒死,石勒在襄國二十餘年。石勒崛起於襄國,定都襄國,幾年中,消滅北方割據勢力,滅前趙,統一北方。後趙“境土所居”,同於魏世“(《十六回春秋》)。大致同三國曹魏相當,占有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五省全部和遼寧、內蒙、寧夏、甘肅、湖北、安徽、江蘇之局部。當時襄國是北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後趙留下大量遺蹟:後趙高僧佛圖澄曾開發達活泉、龍岡(今營頭岡)。《晉書》、《順德府志》、《十六國春秋》、《高僧傳》及達活泉公園《重建廣源廟記碑》均有記載;內邱縣鐵頂墓村有後趙相張賓墓;南和張相村(張賓封地)也有張賓墓;內邱有李陽村及李陽河,皆與後趙將領李陽有關。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導吳榮曾教授強調指出:”從歷史家的角度,只憑邢台曾是後趙都城這一史實,申請全國文化名城已足矣。”

邢台旅遊景點

邢台又稱牛城,位於河北省南部,地處京津外圍,環渤海經濟圈腹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是一座旅遊資源大市。作為一座新興的旅遊城市,邢台旅遊資源類型齊全、特色突出,太行山的水華雲天、大氣磅礡,和邢襄大地的風俗民情構成了冀南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