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涼解表

辛涼解表

治療學術語。指用性味辛涼的藥物發散風熱,解除表證的治法。適用於外感風熱表證。適用於風熱表證或溫病初起、痘疹初起等。以發熱重,惡寒輕,咽乾口渴,苔薄黃,脈浮數等為主症。

概念

治療學術語。指用性味辛涼藥物發散風熱,解除表證的治法。適用於外感風熱表證。

適用

適用於風熱表證或溫病初起、痘疹初起等。以發熱重,惡寒輕,咽乾口渴,苔薄黃,脈浮數等為主症。

病機

邪從口鼻而入,直犯上焦,或咽喉不適,或肺失宣降;或上焦蘊熱,熱傷津液。間有疹毒外發,邪郁肌表,疹發布暢等內外合邪證。

配伍

解毒利咽、宣肺止咳、清瀉里熱、甘寒生津、解毒透疹等

各種觀點

金代劉河間,不滿於醫人墨守仲景成規成法,倡用“辛涼、甘寒解表”之法以治熱病。但劉氏之所謂“辛涼之劑”,不同於後來溫熱學家的桑菊、銀翹之類處方,而是苦寒、甘寒藥與辛溫藥配合,寒以勝熱,辛以達表,俾陽之拂郁既除,而表自解、熱自清。例如他創製的防風通聖散一方,就既有苦寒的梔子、黃芩、連翹、大黃,又有甘寒的石膏、滑石,辛溫的防風、麻黃、荊芥、川芎等。此方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晉唐方書。如冉雪峰先生在《八法效方舉隅》中論及葳蕤湯一方時指出:“葳蕤湯一方……乃麻杏石甘湯之變相,加白薇以清上,獨活以清下,皆所以助麻黃解表;玉竹合石膏能清能潤,川芎伍青木香則疏而能清……芳香則化濁,柔潤則益陰。故寒溫夾雜、熱壅氣鬱、熱中伏寒、寒中包火,悉可治之。其清涼已開後人銀翹、桑菊之漸,其芳香已開後人香蘇、神芎之漸,其方注一寒一熱已開後人啟毒、雙解之漸”。不過晉唐時不以“辛涼”名之罷了。
明初王安道《醫經溯洄集》有溫暑當用辛涼,不當用辛溫之論,論者以此說他始能“脫卻傷寒”。“脫卻傷寒”,也就是後來吳鞠通說的“跳出傷寒圈子”。陶華《傷寒六書》之說與王氏相近,謂傷寒為殺厲之氣,其性凜烈,故初起者治宜辛溫;溫病則邪熱自里發外,故首起便當用辛涼。惜乎仲景書非全書,溫暑必別有方,他補了一首“辛涼解表”的方,即張潔古的“九味羌活湯”。此方亦以羌活防風白芷蒼朮川芎等辛溫藥與苦寒的黃芩、甘寒的生地相伍,而名之為“辛涼”者。大率清代葉天士之前的所謂“辛涼解表”者,皆此類也。
葉氏治風溫初起,主張用“辛涼清上”,“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即《外感溫熱篇》所謂“在衛汗之可也”,但他反對“醫謂六經,輒投羌防,泄陽氣,劫胃汁”。《臨證指南醫案》風溫、溫熱諸案,輕清靈動,足以為後世法。無怪與之同時而稍晚的俞震讚譽他“真足超越前賢,且不蹈用重藥者一匙偶誤,覆水難收之弊也。此翁聰明誠不可及”。至吳鞠通《溫病條辨》乃大倡辛涼解表之說,力辟“以溫治溫”之非,他大聲疾呼“世人悉以羌、防、柴、葛治四時外感,竟謂天地有冬而無夏,不亦冤哉!”影響所及,醫人皆以為溫病不可用溫藥,如《溫病四字訣》說:“病以溫稱,顧名思義,熱邪傷陰,與寒迥異,要之溫病,忌用溫藥”。就連一代名醫張錫純也以為麻杏石甘湯的麻黃、杏仁皆溫,犯了以溫治溫之忌,徑以薄荷換麻黃、牛蒡子換杏仁。我們現在來看吳氏自創的銀翹散,其用藥顯然是師法葉氏《臨證指南》風溫、溫熱醫案,但也有他自己的經驗,例如葉天士治風溫初起,用連翹,卻絕不用銀花。此方對表證明顯而見身痛、惡寒、無汗者,解表之力不足,何廉臣《通俗傷寒論》按語及今人孫純一《溫病一得》於此都主張加少許麻黃,蒲輔周則嘗用蔥白,認為蔥白辛溫而不燥熱,加之原方有豆豉,合蔥白則為蔥豉湯,正是“溫病開手必用之劑”(王孟英語)。其實,吳鞠通也看到了此方存在解表之力不足的問題,但他惑於喻嘉言“微發於不發”之論,用了桂枝湯,甚至不惜捏造仲景原文。其方用得不好,其論則無中生有,所以頗遭非議。如里熱明顯而見口渴、壯熱、心煩、咽痛者,銀翹散清熱之力也嫌不足。溫病初起即見里熱,便須早用涼劑直折其熱,不必等到熱邪深入才用苦寒,等到“舌黃、渴甚、大汗、面赤、惡熱”悉具才用白虎湯。張菊人《菊人醫話》正是有見於此,才主張去荊芥、桔梗,早加黃芩、栝樓。
近20年來,又湧現出一批新型的辛涼解表方,與前述金代、明代的辛涼方相近。如羌活板藍根湯(羌活、板藍根)、羌活黃芩湯(羌活、黃芩)、羌蒡蒲薄湯(羌活、牛蒡子、蒲公英、薄荷)等。這些方,無論解表、清熱,兩方面作用都很強,也不拘於傷寒、溫病,劑量也不再是“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如羌活一般用9~15克,板藍根用15~30克。筆者治外感初起,證見惡寒、身痛,高熱不退,口渴、咽痛,無汗或汗出不暢者,嘗取敗毒散之荊芥、防風,竹葉石膏湯之竹葉、石膏,小柴胡湯之柴胡、黃芩,銀翹散之銀花、連翹,差不多1~2劑即可退熱,屢經運用,故敢為讀者告。自謂此方雖雜湊而成,但亦得金元之餘緒,名之為“辛涼解表方”亦無不可。蓋辛者,辛以解表;涼者,涼以泄熱也。

常用藥物

常用藥物有薄荷荊芥牛蒡子桑葉菊花葛根升麻蔓荊子等。

牛蒡子牛蒡子

代表方劑

桑菊飲、銀翹散、升麻葛根湯、麻杏甘石湯等。

中藥方劑(一)

中藥方劑配伍講究君臣佐使,從古至今不少中醫經典著作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經方,本任務詞條圍繞經典的中藥方劑展開,主要包括了解表劑瀉下劑和解劑三大類方劑和分類名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