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天名精

貴州天名精

貴州天名精,菊目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莖高30-75厘米,通常帶紫褐色,有不明顯的縱條紋,產湖北、四川、貴州、廣西、台灣。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貴州天名精
種拉丁名:CarpesiumfaberiWinkl.
種別名: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天名精屬
屬拉丁名:Carpesium
海拔:700-1900
命名來源:[Act.Phyt.EtGeob.3:98.1934]
中國植物志:75:308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
最低海拔:700
最高海拔:2000
生境:山坡,林緣,路旁草叢中
模式采自:四川峨眉山
湖北分布:來鳳,鶴峰,恩施,建始,巴東,神農架,保康,竹山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高30-75厘米,通常帶紫褐色,有不明顯的縱條紋,下部被開展的白色長柔毛,上部毛較短而稍密,後漸脫落稀疏,中上部具多數分枝。基葉於開花前枯萎,莖下部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7厘米,寬2-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稍下延,邊緣具稍不規整具胼胝尖的疏齒,上面深綠色,被倒伏的硬毛狀毛,下面淡綠色,被白色疏長柔毛,沿葉脈較密;葉柄長1-5厘米,被稀疏的白色長柔毛,上部由於葉基下延而具狹翅;中部葉披針形,長5-9厘米,寬1-2.5厘米,具短柄,邊緣具稀疏鋸齒或近全緣,上部葉漸變小,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近全緣。頭狀花序多數,生莖、枝端及生於下部枝條的葉腋,幾無梗,常呈穗狀花序式排列;苞片2-3枚,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6-15毫米,先端鈍或具短尖頭,基部漸狹,具短柄,兩面被柔毛。總苞鍾狀,長約5毫米,直徑3-5毫米;苞片4層,乾膜質,外層較短,卵形,先端銳尖,背面被微毛,中層狹矩圓形先端鈍或有細齒,內層條形。雌花狹筒狀,長1.2-1.5毫米,冠檐4-5齒裂,兩性筒狀,長約2毫米,向上稍增寬,冠檐5齒裂。瘦果長2-2.5毫米。

產地分布

產湖北、四川、貴州、廣西、台灣。生於路邊曠地及林緣,海拔700-1900米。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峨眉山。

本種提示

本種系1895年C.Winkler根據Faber采自四川峨眉山的396號標本所創立。Handel-Mazzetti(1937)發現藏於英國邱園標本室的Faber396號標本非本屬植物,而是秋分草RhynchospermumvertieillatumReinw.。但這種植物的形態與C.Winkler的描述不符,因此他認為同號標本中存在兩種不同的植物,並認為本種即小花金挖耳C.minusHemsl.。我們研究了采自峨眉山的大量標本,認為本種是一個成立的種,其與小花天名精不同處在植株較高,莖下部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兩面被柔毛,腋生頭狀花序幾無梗,常成穗狀花序式排列,極易區別。以上特點亦與原始文獻記載符合。

菊科·天名精屬植物

天名精屬(Carpesium L. ),菊科,近20種以上,分布於歐洲南部和亞洲,我國有10餘種,廣布於各省,其中天名精C.abrotanoides L.入藥,治喉炎、支氣管炎及肋膜炎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