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金挖耳

小花金挖耳

小花金挖耳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產雲南、四川、湖北及江西井岡山。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小花金挖耳小花金挖耳

種中文名:小花金挖耳
種拉丁名:CarpesiumminumHemsl.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拉丁名:Carpesium
海拔:800-1000
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Journ.Linn.Soc.Bot.23:431.1888]
中國植物志:75:306
最低海拔:800
生境:溝邊

小花金挖耳小花金挖耳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10-30厘米,基部常帶紫褐色,密被捲曲柔毛,後漸稀疏,露出腺點狀突起,節間長5-16毫米。葉稍厚,下部的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4-9厘米,寬1-2.2厘米,先端銳尖或鈍,基部漸狹,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初被柔毛,後漸脫落,幾無毛或沿葉脈有稀疏柔毛,兩面均有腺點狀突起,觸之有粗糙感覺,邊緣中上部有不明顯的疏鋸齒,齒端有腺體狀胼胝;葉柄長1-3厘米,與葉片中肋通常均帶紫色,被毛與莖相似;上部葉較小,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近全緣,具短柄或無柄。頭狀花序單生莖、枝端,直立或下垂;苞葉2-4枚,2枚較大,條狀披針形,長6-15毫米,密被短柔毛。總苞鍾狀,長約5毫米,直徑4-6毫米;苞片3-4層,外層較短,卵形至卵狀披針形,乾膜質,先端銳尖,少數上部帶綠色,背面被極稀疏的柔毛,內層條狀披針形,先端鈍,有不規整的細齒。雌花狹筒狀,長1-1.5毫米,冠檐5齒裂,兩性花筒狀,長約2毫米,向上稍寬,冠檐5齒裂。瘦果長約1.8毫米。

產地分布

雲南四川、湖北及江西井岡山。生於山坡草叢中及水溝邊,海拔800-10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峨眉山。

醫藥用途

藥用部位:全草
藥用功能:用於蛇傷

菊科·天名精屬植物

天名精屬(Carpesium L. ),菊科,近20種以上,分布於歐洲南部和亞洲,我國有10餘種,廣布於各省,其中天名精C.abrotanoides L.入藥,治喉炎、支氣管炎及肋膜炎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