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天名精

高原天名精

高原天名精(Carpesium lipskyi Winkl.),菊科,天名精屬的一種植物。產甘肅、青海東部,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亦有少量分布。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高原天名精高原天名精

種中文名:高原天名精
海拔:2000-3500
命名來源:[1.C.:69.1895]
中國植物志:75:300
組中文名:葉苞組
組拉丁名:Sect.Carpesium
亞族中文名:旋覆花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InulinaeO.Hoffm.
族中文名:旋覆花族
族拉丁名:Trib.InuleaeCass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短,橫生,根頸常有褐色殘存的老葉柄。莖直立,高35—70厘米,與葉柄及葉片中肋均常帶紫色,具縱條紋,初被較密的長柔毛,後漸稀疏,基部直徑2.5—4毫米,上部分枝。基葉於開花前凋萎或有時宿存,莖下部葉較大,具長1.5-6厘米的柄,葉片橢圓形或匙狀橢圓形,長7—1.5厘米,寬3—7厘米,先端鈍或銳尖,基部長漸狹,下延至葉柄,邊緣近全緣僅有腺體狀突出的胼胝或具小齒,上面綠色,被基部膨大的倒伏柔毛,常脫落稀疏而留下膨大的基部,下面淡綠色,被白色疏長柔毛,沿中肋及葉柄較密,略呈絨毛狀,兩面均有腺點,上部葉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無柄,上部及枝上葉小,披針形。頭狀花序單生莖、枝端或腋生而具較長的花序梗,開花時下垂;苞葉5-7枚,披針形,大小近相等,長8—16毫米,寬2—3毫米,反折,被疏長柔毛,沿中脈較密,側脈不明顯。總苞盤狀,直徑1—1.5厘米;苞片4層,外層與苞葉相似,披針形,長約7毫米,上半部草質,下部乾膜質,背面被柔毛,常反折,中層乾膜質,披針形,先端漸尖,最內層條狀披針形,頂端有不規整的小齒。兩性花長3—3.5毫米,筒部細窄,被白色柔毛,冠檐擴大開張,呈漏斗狀,5齒裂,裂深約1.5毫米,雌花狹漏斗狀,長約2.5毫米,冠檐5齒裂。瘦果長3.5—4毫米。

用 途

青海藏民用全草治咽喉腫痛、瘡腫、胃痛、蟲蛇咬傷等。

生存環境

生於林緣及山坡灌叢中,海拔2000—3500米。模式標本采自青海大通河谷。

本種提示

根據對青海、四川大量標本的觀察,本種花序梗的長短變異甚大,具有長花序梗的標本其瘦果仍較花冠為長。因此C.Winkler在發表var.Hotonense這一變種時描述的“瘦果短於花冠”這一主要特徵亦不穩定。至於var·przewalskyi和var.Potaninii,我們研究了副模式標本,其毛被及花冠形狀與原種無區別,故將上述三變種均予以歸併。

菊科·天名精屬植物

天名精屬(Carpesium L. ),菊科,近20種以上,分布於歐洲南部和亞洲,我國有10餘種,廣布於各省,其中天名精C.abrotanoides L.入藥,治喉炎、支氣管炎及肋膜炎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