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管頭草

煙管頭草

煙管頭草(學名:Carpesium cernuum)為菊科天名精屬的植物。分布在日本、朝鮮、歐洲以及中國大陸的華中、西南、東北、華南、華東、甘肅、陝西、華北等地,生長於海拔60米至3,3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山坡、路邊荒地及溝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全草入藥,發汗、解毒、散瘀。可提芳香油,作調製香精原料。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高50-100厘米,下部密被白色長柔毛及捲曲的短柔毛,基部及葉腋尤密,常成棉毛狀,上部被疏柔毛,後漸脫落稀疏,有明顯的縱條紋,多分枝。基葉於開花前凋萎,稀宿存,莖下部葉較大,具長柄,柄長約為葉片的2/3或近等長,下部具狹翅,向葉基漸寬,葉片長橢圓形或匙狀長橢圓形,長6-12厘米,寬4-6厘米,先端銳尖或鈍,基部長漸狹下延,上面綠色,被稍密的倒伏柔毛,下面淡綠色,被白色長柔毛,沿葉脈較密,在中肋及葉柄上常密集成絨毛狀,兩面均有腺點,邊緣具稍不規整具胼胝尖的鋸齒,中部葉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8-11厘米,寬3-4厘米,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楔形,具短柄,上部葉漸小,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近全緣。頭狀花序單生莖端及枝端,開花時下垂;苞葉多枚,大小不等,其中2-3枚較大,橢圓狀披針形,長2-5厘米,兩端漸狹,具短柄,密被柔毛及腺點,其餘較小,條狀披針形或條狀匙形,稍長於總苞。總苞殼斗狀,直徑1-2厘米,長7-8毫米;苞片4層,外層苞片葉狀,披針形,與內層苞片等長或稍長,草質或基部乾膜質,密被長柔毛,先端鈍,通常反折,中層及內層乾膜質,狹矩圓形至條形,先端鈍,有不規整的微齒。雌花狹筒狀,長約1.5毫米,中部較寬,兩端稍收縮,兩性花筒狀,向上增寬,冠檐5齒裂。瘦果長4-4.5毫米。

煙管頭草 煙管頭草
煙管頭草 煙管頭草
煙管頭草 煙管頭草

生長環境

生於路邊荒地及山坡、溝邊等處。

分布範圍

產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華南、西南各省及西北陝西、甘肅等地。歐洲至朝鮮和日本也有。模式標本采自義大利。

主要價值

全草入藥。民間把本種與金挖耳當作同一種使用。

醫藥:

【彝藥】阿疋瑪諾可糯:全株治感冒,頭痛,咽喉腫痛,牙痛,腮腺炎,支氣管炎,哮喘,泌尿道感染,乳腺炎,帶狀皰疹,毒蛇咬傷;果實治蛔蟲病,蟯蟲病,絛蟲病,蟲積腹痛;鮮葉治中耳炎,瘡癤;根治胃寒痞痛,痢疾,感冒,自汗,脫肛,子宮脫垂《滇省志》。娃勒波:全草用於婦人濕熱帶下,淋病《大理資志》。阿匹馬糯可諾:全草用於小便不通《滇藥錄》。諾巴梯介朵:全草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牙痛,急性腸炎,痢疾,尿路感染,淋巴結結核《楚彝本草》。

【白藥】煙鉤北脂:全草治痢疾,濕熱內盛,肺炎,咽喉炎,腹瀉,中耳炎,瘡癰腫毒,消化不良,瘧疾《大理資志》。

【僳僳藥】木哭公莫:全草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牙痛,急性腸炎,痢疾,尿路感染,淋巴結結核,瘡疔腫毒,乳腺炎,毒蛇咬傷《怒江藥》。

【苗藥】Reib bad yul(銳巴欲),Vobyenb(窩英),Uab yentdlierb(蛙應光),Traob lait(調乃):全草治口錄慕經和銅療,治療面風症,治淋症,各種炎症《苗醫藥》。野煙,黑秧:全草治感冒,腹痛,急性腸炎,淋巴結核,疝氣,瘧疾,喉痹《湘藍考》。

【侗藥】金卻卡,Jeml jods kap:全草主治耿甚(癤腫) 、獨玀串珠(九子羊) 《侗醫學》。

醫藥:全草(挖耳草):苦、辛,涼。有小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感冒發熱,咽喉痛,牙痛,泄瀉,小便淋痛,瘰癧,瘡癤腫毒,乳癰,痄腮,毒蛇咬傷。 根(挖耳草根):苦,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牙痛,陰挺,泄瀉,喉蛾。

本種提示

本種與尼泊爾天名精 C. nepalense Less. 近似,不同點在後一種苞片先端銳尖,下部莖葉基部圓形或心形,驟然漸狹下延。本種在我國分布極廣,而尼泊爾天名精僅見於西藏、雲南和台灣。Hiro Hara 在其1966年出版的《The Flora of Eastern Himalaya》一書中認為本種僅產於南歐、蘇聯高加索及遠東地區,中國無分布,顯然錯誤。

菊科·天名精屬植物

天名精屬(Carpesium L. ),菊科,近20種以上,分布於歐洲南部和亞洲,我國有10餘種,廣布於各省,其中天名精C.abrotanoides L.入藥,治喉炎、支氣管炎及肋膜炎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