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

泡腳

足浴的歷史有數千年,最早的文獻記載是晉代《肘後備急方》,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腳是人體中離心臟最遠的部位,冬天由於寒冷的刺激,腳部血管收縮,血液運行發生障礙,易誘發多種疾病。熱水泡腳就是足浴,屬於中醫足療法內容之一,也是一種常用的外治法。用熱水泡泡腳,既解乏,又利於睡眠。同時,在水中加點中藥,還可以起到其他作用。熱水泡腳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驅除寒冷,促進代謝,最終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用合適的中藥泡腳對腳氣也有一定的作用。人們常說一句話:“富人吃補藥,窮人泡泡腳”。可見泡腳的作用很大。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泡腳泡腳

腳是人體中離心臟最遠的部位,冬天由於寒冷的刺激,腳部血管收縮,血液運行發生障礙,易誘發多種疾病。熱水泡腳就是足浴,屬於中醫足療法內容之一,也是一種常用的外治法。用熱水泡泡腳,既解乏,又利於睡眠。同時,在水中加點陳香足清,還可以起到緩解腳部腳氣、腳癬等作用。熱水泡腳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驅除寒冷,促進代謝,最終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特點

陳香足清,有八味中藥,草本精華,天然藥效,殺菌止癢,祛除腳氣,修複合一。

簡便•天然•高效•無害

茵陳:味苦、性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有清熱利濕、抗菌消炎之功效。

枯礬:味酸,性寒,有小毒,入肺、脾、胃、大腸經。有燥濕、止血、解毒、殺蟲之功效。

密陀僧:味鹹、辛,性平,有毒,歸肝、脾經,有消腫殺蟲、收斂防腐、墜痰鎮驚之功效。

蛇床子:味辛、苦,性溫,有解毒,燥濕,祛風,殺蟲之功效。蛇床子,溫暴剛烈之品。

藿香:味辛,性微溫,入肺、脾、胃經,有散寒濕、暑濕、鬱熱、濕熱之功效。

香薷:味辛甘,性溫,無毒。能發汗解暑,行水散濕,祛風解表,透疹消瘡,止血。

金銀花:味甘、微苦、清香,性寒,既能宣散風熱,還善清解血毒,治療身熱、發疹、發斑、熱毒效果顯著。

紅花:味辛、性溫,歸心、肝經,有活血通經,去瘀止痛之效。活血通經藥,主治跌打瘀腫、關節疼痛、斑疹紫暗。

使用方法

1、對泡腳桶的要求。

一般要選擇天然木桶。泡腳桶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天然的木桶,這類木桶很多時候都是用來中藥泡腳的,因為木桶可以保持中藥的藥物作用;而另一類是帶加熱設備的泡腳桶,這類泡腳桶使用起來比較方便。

2.用水的選擇。

先說水溫的控制,最好控制在42度左右,不要太熱,也不要太冷,水量方面,水面要沒過腳踝,這樣泡腳片中的中藥成分可以滲透到腳底和腳踝。

3.要配合按摩。

泡腳的時候最好自己進行一些簡單的按摩,以提高中藥物成分的吸收。

1、推法:腳底板上半部“人字形”下約1厘米處,為腎反射區。雙手大拇指併攏,用力摁住該位置,往上推36次,至腳底發熱為止。此法對腎虛、中氣不足者,有一定的益處。

2、壓揉法:腳底後跟內圓上方中間的位置,為失眠反射區。雙手大拇指按住該位置,用力壓36次,壓到有酸痛感為宜;再揉3到5分鐘,至發熱為宜。此方法對頭暈眼花、嚴重失眠者有幫助。

3、刮法:用雙手食指關節用力刮腳踝骨以下內外兩側36次,至有酸痛感為宜。對前列腺等疾病有一定幫助。

常用方法

必備條件

第一、要調整好泡腳水的溫度。

一般來說,泡腳水的溫度以38~43度為宜,但最好不要超過45度。

第二、要選對泡腳容器。

既然是泡腳,就要體現出一個"泡"字來。"泡"在這裡體現是,水要多,熱量要夠,時間要長。不能隨便拿一個盆放點水就行。那樣是起不到養生作用的,最多也就是洗腳,而不是泡腳。

泡腳容器的要求:

1、質地應無害、安全、保溫性能好。

2、高度一般泡腳盆的高度最好超過20厘米[沒過踝關節]。

3、結構可買一些微電腦浴腳器。

所以選擇一個正確的泡腳盆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解決了現有泡腳盆結構複雜,成本高,加中藥泡腳粉即可達到養生保健及治病的目的

正確的選擇是,買一個比較深的木桶,要能把小腿整個放進去的那種。為什麼要選擇木桶呢?一是比較容易保溫,二是貼近自然。

第三、要選擇加熱設備。

市場上賣的這種泡腳桶,沒有加溫設備,這樣,我們在泡腳的時候,有時感覺水涼了,不得不往裡加熱水,所以泡腳前我們可以多準備些熱水瓶,灌滿熱水備用。

第四、如何確認泡腳效果。

怎樣算是泡好腳了呢?那就是泡到你的後背感覺有點潮,或者額頭出汗了,就算是好了。注意,千萬不要出大汗。因為汗為心之液。出汗太多會傷心的。只要出微汗就OK了,說明你的經絡上下貫通了。這也是證明你經絡是否通的一個辦法。

基本方法

熱水泡腳

也就是單一的用熱水泡腳,不添加任何附加物品,所使用的器具與其他泡腳方式無異。單一的熱水泡腳,一樣可以加速血液循環、通氣血、排毒、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同樣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當然如果身體方面有疾病,那么單一的熱水泡腳對治病就沒什麼效用了。要注意用熱水泡腳的時候不要泡到大汗淋漓,因為身體失水過多容易虛,泡到後背微微出汗額頭輕微冒汗即可。

中藥泡腳

中藥泡腳又分為兩種情況:

①直接中藥煲好後用來泡腳。

也就是用煲好的中藥水來泡腳,泡腳方式於普通泡腳差不多,不過由於中藥泡腳都是選配藥方來針對一些疾病進行泡腳的,所以最好諮詢中醫後,讓中醫幫助調配好藥方,這樣可以針對性治療一些疾病。

②使用中藥泡腳片來泡腳。

其實使用中藥泡腳片來泡腳於直接煲中藥來泡腳的效果差不多,只是中藥泡腳片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只需要放到熱水中溶解即可。

泡腳泡腳

艾葉泡腳

艾葉艾葉

取乾艾葉50—100克(根據水的多少定,沒有嚴格標準),先用水煮開後加涼水或待降低溫度後泡腳,若嫌麻煩就先用部分熱水浸泡艾葉20分鐘後再加水泡腳也可。

艾葉泡腳的幾個小驗方:

① 艾草加姜可治風寒感冒、關節病、類風濕、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

② 艾草加紅花可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不好,手腳麻或瘀血。

③ 艾草加鹽適用上焦有火,經常眼紅、牙痛、咽喉痛、氣躁心煩、上火下寒、腳腿腫脹。

④ 艾草加花椒20粒,適用腳汗、腳臭、腳氣、溫疹。

醋水泡腳

醋的選擇:(米醋或老陳醋100-150克)

醋泡腳的作用:

可解決腳臭問題,用醋泡腳可以殺滅細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療腳氣;

可以緩解疲勞;

可以滋潤皮膚,軟化角質,增加皮膚彈性;

能祛除風濕,改善畏寒怕冷的症狀;

治療睡眠障礙;

醋能夠滲透足部表層皮膚,增強血液循環,清除人體血液垃圾和病變沉渣,治癒許多慢性病症。

春天泡腳,昇陽固脫;

夏天泡腳,暑濕可祛;

秋天泡腳,肺潤腸濡;

冬天泡腳,丹田溫灼。

藥方

●失眠泡腳方

五味子20g、香附20g、夜交藤30g、都金30g、百台30g、石菖蒲30g。

用法:用紗布裹好水煮50分鐘,待水溫下降至40℃左右,用蒸汽足浴盆浸泡30分鐘,每日一次,每劑重複2~3天。

●腳氣、腳臭、汗腳泡腳方外用,取一小包藥粉加沸水1000-1200毫升,並滴入5ml中藥油,攪拌,溶解。待溫度適中,用藥液泡洗患足15-25分鐘,每日1次。如足部特別乾裂者,可於淨腳後取適量中藥油塗抹乾裂處,按摩至吸收。

●溫經散寒方

可用老薑30g、牛藤30g、秦艽30g、肉桂20g、獨活30g、徐長卿30g、川椒30g、紅花15g。

用法:用紗布裹好水煮50分鐘,待水溫下降至40℃左右,用蒸汽足浴盆侵泡30分鐘。

主要功效

助睡眠

睡眠煩惱是很痛苦的事情,不僅白天無精打采,還會導致身體狀況下降,推薦一個泡腳的方式,有助提高睡眠質量。

加入鵝卵石磨腳可提高足浴的效果,促進人體脈絡貫通,達到交通心腎、疏肝理氣、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更好地改善睡眠。泡腳盆里加入鵝卵石,能起到類似針灸的作用

睡前泡腳的好處,大家都知道,但是如果在泡腳的熱水裡加入鵝卵石,燙腳的同時用鵝卵石磨磨腳,能起到類似於針灸的效果,可以很好地促進睡眠,這恐怕你就不知道了吧。

泡腳與穴位

熱水泡腳,如同用艾條“溫灸”腳上的穴位,而在泡腳盆里加入鵝卵石,高低不平的石頭表面可以刺激腳底的穴位(湧泉、然谷、太溪等)或腳底反應區,起到類似足底按摩和針刺穴位的作用,從而提高足浴的效果,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在泡腳盆里加入鵝卵石,可起到“針”與“灸”雙效合一的作用,比起單純用熱水泡腳效果要好很多。

泡腳用的鵝卵石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選擇圓滑、大小相近的為佳。建材裝飾市場上都能買到。

另外,泡腳用的水應該保持在45℃左右,水深至少要超過踝關節,腳在卵石上均衡地踩踏,浸泡20~30分鐘左右為宜。有心腦血管病和糖尿病的患者,以及老年人,用熱水泡腳時,要特別注意水溫和時間的控制,若出現頭暈、頭痛、乏力、心慌等情況,應暫時停止泡腳,馬上躺在床上休息。

腳部皮膚感覺下降的人,使用鵝卵石揉搓雙腳時要注意力度和水溫,以免擦破或燙傷皮膚。腳部有損傷(包括關節脹痛、拉傷、扭傷等)、炎症還未痊癒的人,不宜進行鵝卵石熱水泡腳。

泡腳與疾病

冬天許多人會感覺到手腳冰冷,其實是血液循環不暢通的關係,用熱水泡腳可以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可以舒緩疲勞,改善睡眠,也難怪熱水泡腳成了民間延續至今的家庭保健方式。另外,在中醫理論中,泡腳還有益於其他全身性的疾病,比如說風濕、關節炎、感冒等常見疾病,只要堅持每天泡腳,可以起到減緩症狀的保健作用。

俗話說得好:“養樹需護根,養人需護腳”,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保護它要講究科學。用熱水泡腳,不但可以促進腳部血液循環,降低局部肌張力,而且對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大有裨益。中醫認為,足部是足三陰經、足三陽經的起止點,與全身所有臟腑經絡均有密切關係,用熱水泡腳,可以起到調整臟腑功能、增強體質的作用。對於健康人來說,一般用清水或用鹽水、醋水泡腳就可以了,不僅簡單而且還方便更主要的是不花錢。

我國有一句古話:“中藥洗腳,勝吃補藥。” 每天若泡腳15分鐘就能發揮保健作用,如把雙腳浸入到4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中,約15~20分鐘後頭痛會明顯緩解。這是因為雙腳血管擴張,血液從頭部流向腳部,可相對減少腦充血,從而緩解頭痛。對於感冒發熱病引起的頭痛,熱水泡腳還有助於退熱。如果在泡腳同時能不斷用手按摩湧泉穴及按壓大腳趾後方偏外側足背的太沖穴,還有助於降低血壓。並且,經常堅持中藥泡腳足療的套用範圍很廣,風濕病、脾胃病、失眠、頭痛、感冒等全身性疾病,截癱、腦外傷、中風、腰椎間盤突出症、腎病、糖尿病等大病、重病後的康復治療等等都包括在內。因此,堅持科學的足療,尤其對於緩解現代城市人群易發的各種職業病,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配方與功效

1、足癬足癢汗腳臭腳

配方:黃柏、煅龍骨、明礬、槐花、五倍子、鬱金、丁香、苦參、大黃、地膚子、地榆。

功效:清熱解毒,收斂除濕,適用於足癬和汗腳所致的癢和臭,殺蟲止癢。

2、中老年腰腿痛

配方:防風、金毛狗脊、丹參、黃芪、當歸。

功效:益肝腎、補氣血、祛風濕、通經絡,適用於中老年的肝腎虛損,氣血不足、腰腿疼痛。

3、婦科養血滋陰

配方:丹參、炒酸棗仁、炒麥芽、炒谷芽、熟地黃、全當歸、山茱蓃、遠志、五味子、附子、白芍、枸杞子、菟絲子。

功效:養血滋陰,調補肝腎,適用於體弱身瘦,血虛不孕。

4、疏肝理氣 和胃健脾

配方:當歸、陳皮、青皮、砂仁、紅曲、丁香、麥芽、枳殼、梔子、厚朴、藿香、木香。

功效:適用於中老年人肝鬱氣滯、脾胃不和所致消化不良、脅肋脹痛、大便溏薄。

5、緩解壓力 舒緩疲勞

配方:桂皮、刺五加、甘草、人參葉、川芎、何首烏、益智仁、菟絲子。

功效: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適用於劇烈運動、長時間工作或體力勞動後、睡眠不足、思想壓力大。注意力不集中、全身疲乏無力肌肉酸痛、無食慾等慢性疲勞綜合症。

6、滋陰壯陽 延年益壽

配方:韭子、巴戟天、杜仲、黨參、黃芪、枸杞子、牛鞭、肉蓯蓉、熟地黃、菟絲子、生薑。

功效:溫腎補陽、強精壯陽。適用於腎陽虛引起的腰痛、脛骨無力、早泄、陽痿。

7、慢性支氣管炎

主要症狀:反覆慢性咳嗽、咯痰、伴有氣喘等。且早咳嗽加重,痰多呈白色,稀薄或粘稠痰。

配方:枇杷葉、桑白皮、浙貝母、陳皮、半夏、魚腥草、桔梗、蘇子。

功效:主治慢性支氣管炎

8、失眠

主要症狀:不能正常入睡或醒後難以入睡。常見頭暈、心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定等症。

配方:黃芪、白朮、陂皮、黨參、當歸、甘草、升麻、柴胡。

功效:補中益氣,疏肝解郁。主治失眠症。

9、慢性胃病

主要症狀:慢性胃病一般包括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和胃神經官能症。慢性胃炎主要症狀為上腹痛,規律性不明顯,食後上腹不適、噯氣、噁心等。胃潰瘍多在食後2小時痛。十二指胃潰瘍多在夜間痛,食後緩解。胃神經官能症是一種胃神經功能性疾病,以胃痙攣疼痛突然劇烈為主症。

配方:藿香、佩蘭、雞蛋殼、當歸、陳皮、紅曲、砂仁、丁香。

功效:疏肝理氣,和胃止痛,行滯化濕。用治脾胃不和所致的消化不良,胃部脹痛等症。也適用於慢性胃炎。

10、高血脂症

配方:金櫻子、決明子、制首烏、生薏仁、茵陳、澤瀉、生山楂、柴胡、鬱金、酒大黃。

功效:滋陰降火,行滯通脈。主治高血脂症。

11、高血壓

清熱益氣 平肝潛陽 滋補肝腎 降壓熄風

功能:滋肝補腎,降壓熄風。主治原發性高血壓病引起的頭暈頭痛,煩躁易怒,腰膝酸痛等症。

配方:石決明,羅布麻藥,冢希薟草,桑寄生,丹參,白芍,漢防。

12、糖尿病

溫陽益血 活血通絡 清熱解毒 祛風除濕

功能:溫陽通絡,活血化瘀,發表散熱,止痛生肌。適用於糖尿病症狀。

配方:桂枝,生附片,丹參,忍冬藤,生黃芪,乳香,沒藥。

13、肥胖症

消水利腫 清熱除濕 降脂減肥 延年益壽

功能:利水消腫,降脂減肥,主治單純性肥胖症,高血脂,動脈硬化。

配方:黃精,乾薑,肉桂,冬瓜皮,普烏,槐角。

14、風濕性關節炎

溫陽散寒 祛風通絡 活血止痛 強筋健骨

溫陽散寒,祛風通絡,活血化瘀,適用於風濕性腰腿痛

功能:祛風散寒,活血通絡,除濕止痛,適用於風寒侵襲所致的筋骨疼痛及軟組織損傷後腫脹疼痛,慢性腰疼。

配方:苦參,蒼朮,川椒,黃柏,防風,荊芥,甘草,當歸,牡丹皮。

15、更年期綜合症

滋補肝腎 平肝降火 滋陰潛陽 養血安神

滋補肝腎,平肝降火。主治更年期綜合症。

功能:清心,平肝,主治更年期綜合症;烘熱汗出,心煩易怒,口乾,失眠,心悸心慌。

配方:黃連,棗仁,麥冬,白芍,白薇,丹參,龍骨。

16、神經衰弱

滋腎養肝 益智安神 疏肝健脾 益氣補中

健脾養心,益智安神。適用於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疲乏無力。

功能:健脾養心,益智安神。適用於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疲乏無力以及腦功能減退等症狀。

17、神奇姜療

配方:乾薑,野菊花,蒼朮,艾葉,當歸,川芎,丁香,蒼耳子,薄荷。

功效:祛風驅寒,活絡通脈,溫中散寒,益氣養血,等凍瘡、血液循環不暢造成的四肢冰冷有特效。

注意事項

泡腳時,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時間不能太長,最好控制在15--20分鐘。時間過長,雙腳的局部血液循環長時間過快,體內血液也會更多地流向下肢,會造成心血管超負荷。而且冬季氣候本來就乾燥,皮膚在熱水中浸泡時間過長,還會導致皮膚過於乾燥,容易得皮膚瘙癢症,因此不論是哪個年齡段的人士泡腳,結束以後最好使用一定的潤膚產品,讓皮膚保持一定的水分。

2、水溫不能太高。許多人覺得只要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水溫自然是越高越好,其實並不然。泡腳的最佳水溫在50℃以下,要求熱而不燙,感受水溫不要用手去測量,最好就是用腳去感受。假如水溫過高的話,腳上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反而容易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對身體不利。

3、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它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長期下來會使人營養不良。

4、泡腳後不能馬上睡覺。趁著雙腳發熱的時候揉揉腳底,及時穿好襪子保暖,待全身熱度緩緩降低後再入睡效果最好。

5、泡腳最好用較深、底部面積較大的木質桶或搪瓷盆,能讓雙腳舒服地平放進去,而且最好讓水一直浸泡到小腿。水溫在40攝氏度左右比較適宜,要隨時添加熱水以保持這個溫度均勻。

水應有一定的熱度,以40~50攝氏度為宜。以腳能忍受為度,才能起到刺激穴位、治病、養生、強身的作用。

水量不可過少,一般應以淹過踝關節為度。每次浸泡時間以5~10分鐘為宜。

做泡腳時不要看書、看電視,這樣容易達到“引火歸元”的效果。

如泡腳桶不清潔徹底或者桶壁內沒有進行抗菌處理,腳上細菌就容易殘留在桶壁內,造成對腳部的反覆 感染,因此選擇好的泡腳桶十分重要。

另外,泡腳時如在水中適當加些藥物,效果更佳,以下是幾種常用的藥物及其作用。

香榧樹葉l把,用水煎煮,外洗可治腳氣。

11。大黃、黃連、黃芩、黃柏、野菊花各15克,水煎取汁,泡腳可治春夏癤病。

老鸛草熬水泡腳,可治療膝踝關節麻木痙攣。

白果樹葉煎水洗腳,可防治小兒腹瀉。

經常用芹菜葉煎水泡腳,對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有益。

生薑熬水泡腳,可治療感冒鼻塞。

安全泡腳有禁忌

第一,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泡腳時血液會流向下肢,腦部易供血不足。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果感到胸悶、頭暈,應暫時停止泡腳,休息一下。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覺能力差,應由家人先試水溫,防止發生燙傷。

第二,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它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長期下來會使人營養不良。。吃完飯後,體內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後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最好飯後半小時再泡腳。

第三,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銅盆等金屬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第四,兒童不宜用過熱的水長時間泡腳。因為足弓是從兒童時期開始形成的,因此要從小注意保護。如果常用熱水給小兒洗腳,足底的韌帶就會變得鬆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容易形成扁平足。

第五,女性經期別自己亂用中藥泡腳。女性經期出現的問題比較複雜,如果不能辨清原因就用中藥泡腳,不但不會起到舒緩的作用,還可能會加重痛經等症狀。因此,如果女性希望用中藥泡腳的方法來達到治療痛經等經期健康問題的目的,最好能夠諮詢醫生,根據自身情況對症用藥。

老年人

其一,皮膚是人體的器官之一,有屏障和吸收、分泌與排泄、體溫調節、感覺、呼吸等作用。由於它本身就能夠吸收藥物,如藉助熱水,則更利於藥效在人體發揮作用。

其二,腳是人體經脈會聚處之一。人體12條正經中有足三陽經終止於足,足三陰經起始於足,分布於腳部的經絡穴位多達60多個。通過中藥浸泡,刺激這些穴位,就可以調節經絡、疏通氣血、調整臟腑功能,從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故有人說“天天泡足,等於吃藥”。

一般來說,有慢性病的老人更適合於採用中藥足浴。如高血壓的頭痛眩暈、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中風后遺症、慢性前列腺炎、慢性脈管炎、更年期綜合徵、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腸炎、神經官能症、凍瘡、皸裂等多種疾病症狀都可以通過這種泡腳方式得到緩解。

泡腳時,可以加一些中藥製劑,如含有紅松精華素,苦參,五味子、老薑、黨參、北芪、丹參,百部,蛇床子,紅花,薄荷等純中藥的產品。對祛腳氣、改善睡眠、風濕關節痛、改善疲勞、改善血液循環、頭昏眼花,心悸失眠,眼目乾澀,腰膝酸軟,大便秘結者,有療效。

如因高血壓常出現頭痛眩暈感,可加夏枯草、桑葉、菊花、鉤藤等;腰腿冷痛的,可加威靈仙、當歸、桂枝、川芎等;凍瘡加當歸、桂枝、生薑、麻黃等;皸裂則可加白芨、甘草、地骨皮、劉寄奴等。

中藥足浴雖好,但也有幾點必須要注意。

1.藥物需在煎好後,加入熱水中,為防燙傷皮膚,溫度應以42―45攝氏度,時間以半小時為宜。

2.為保持水溫恆定,宜用木桶。而金屬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因此,不推薦使用。

3.飯後不宜馬上足浴,易影響消化。

4.對藥物過敏者不宜。

5.有足癬者宜單獨使用浴具。

6.中藥足浴經皮膚吸收的藥物畢竟有限,且吸收速度慢,只能用於疾病的輔助治療,病情重者一定要去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好處

一,促進血液循環。中藥泡腳是一個極好的方法。

二,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區和經絡。泡腳也等於刺激了這六條最主要的經絡。

養生原理

祖國醫學的經絡理論認為,五臟六腑自足三陰經(脾、肝、腎)始,踝部以下有66個穴位。在中醫看來,熱水泡腳如同用艾條灸這些穴位一樣,有推動血運、溫煦臟腑、健身防病的功效。現代醫學測定,人腳的溫度保持在28到33℃時感到最舒服。老年人動脈硬化,供給腳的血量減少,比年輕人怕冷,腳底受寒發涼,會使機體抵抗力下降,罹患疾病。因此,經常保持雙足溫暖,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可使全身血脈流通,有利於身心健康。

腳養生的科學依據來自以下四大原理 :

(1)全息原理:生物全息理論指出:在人體的雙足都客觀存在著與人體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區域,即反射區。通過刺激這些反射區就能調節人體各臟腑器官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和自我保健的目的。雙足有62個基本反射區,像人體的一個縮影,它時時刻刻關注著人體各部的健康情況。經常性地通過中草藥足浴來刺激反射區,能提高藥物的吸收,加快藥物的輸布,在反射區刺激感應和藥物的雙重作用下,促使全身血液的通暢、調節各組織器官的功能,改善臟腑器官的病理變化,提高肌體的免疫力。

(2)經絡原理:早在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記載:陰脈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所謂經脈之行,三經皆起於足。既足部是三條陰經的起點,三條陽經的終點,足部六條經脈的井、滎、俞、原等穴位均位於足部。在這些經脈上雙足部共有66個穴位,這些穴位對各種刺激都非常敏感,穴位又與全身各臟腑器官密切相連,通過中草藥足浴可起到促進氣血運行,溫煦臟腑的作用,從而達到內病外治,上病下治的效果。

(3)循環原理:大家都知道,我們的下肢體由於離心臟最遠,血液循環不是很好,而內臟器的血液循環多是細小的血管,因此血液的回流就更不好。採用中草藥足浴時,一方面由於溫熱效應、藥物作用可以加快血液循環使下肢及內臟中的血液也加入到體循環中來,使人體中毒素及廢物通過新陳代謝的作用排出體外。另一方面足部的毛細血管及末梢神經都非常豐富,通過刺激這些穴位擴張足部血管,加快血液循環,增強神經敏感程度促使藥物離子的進入,使藥性能快速地通過經絡傳導有效的輸布全身,再結合足部反射區的刺激效應,共同調節臟腑功能,從而起到治療和保健的作用。

(4)物理原理:在中草藥足浴過程中,通過熱能作用、水壓作用、藥物離子運動等物理因子共同作用,刺激足部,以激發機體自身調節作用,促進機體產生抵抗功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抑制或減少生物活性物質的釋放,達到調節臟腑代謝和防病治病的功效。同時在生物負離子能量作用下,使腦垂體的神經細胞、腦腺和淋巴細胞至最大限度地被激活,進而提高抗體物質對病菌、病毒的鑑別和殺滅功能,促進體內毒素隨汗腺、泌尿系統等排泄器官排除體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