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泡腳

中藥泡腳

中藥泡腳就是利用合適的中藥配方熬成中藥水來泡腳,其中的有效中藥成分在熱水的熱力幫助下,滲透進皮膚,被足部毛細血管吸收,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從而達到改善體質、調理身體、治療疾病的效果。中藥泡腳的套用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泡腳可以減輕疲勞,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去除污垢,使身心舒暢、精神爽快。中藥泡腳對泡腳盆的要求是有講究的,既然是泡腳,就要體現出一個“泡”字來。“泡”在這裡體現是,水要多,熱量要夠,時間要長。

基本信息

原理

泡腳是通過溫度和藥物,利用皮膚的御邪、分泌、吸收、滲透、排泄、感覺等多種功能,作用於局部 皮膚、肌肉、關節,改善三者的代謝、強化其功能,並且通過皮膚對藥物的吸收,針對局部及全身的疾病進行治療。能調和周身氣血,調整臟腑功能,治療多種疾病。

足被稱為人的“第二心臟”,它是人體上一塊蘊含無限寶藏的神秘“器官”。而足掌這個狹小的空間卻匯集了身體一半經絡。足為三陰經(肝、脾、腎)之始,三陽經(胃、膽、膀胱)之終,足部有52塊骨頭、66個穴位與五臟六腑有密切聯繫。小腿 皮膚角質層薄,血管、神經、肌肉豐富,利用藥物吸收,所以我們常常選用小腿和足作為局部泡浴的部位。

泡腳盆的選擇

中藥泡腳對泡腳盆的要求是有講究的,既然是泡腳,就要體現出一個"泡"字來。"泡"在這裡體現是,水要多,熱量要夠,時間要長。不能隨便拿一個盆放點水就行。那樣是起不到養生作用的,最多也就是洗腳,而不是泡腳足療。

泡腳盆選擇要求

1、質地應無害、安全、保溫性能好。

2、高度一般泡腳盆的高度最好超過20厘米[沒過踝關節]。

3、結構可買一些具有物理治療功能的浴腳器。

··

選擇一個正確的泡腳盆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結合這些特點,建議選擇一些功能型的,如:磁性泡腳盆,它採用的是進口ABS工程塑膠一次性成型結構結合遠紅外陶瓷粉保溫效果好,有殺菌,抑菌的作用,設計採用前大後小的弧形結構,比一般的腳盆深,輕便不占地方,盆底部設計有凸起的按摩點,湧泉穴的部位有2塊強磁體,磁場的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環和組織營養,降低末梢神經的興奮性,促使致痛物質的分解和轉化,從而具有鎮痛作用;磁場可以加強局部的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的通透性,有利於炎症的消散和滲出物的吸收。同時,磁場還能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似改變病人的全身狀態,提高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抑制和防止疾病的復發;磁場可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滲出物的吸收和消散,具有消腫作用。泡腳的同時持續刺激穴位按摩,加中藥泡腳粉即可達到養生保健及治病的目的

泡腳方法

中藥水泡腳

中藥中藥

也就是用煲好的中藥水來泡腳,泡腳方式於普通泡腳差不多,不過由

於中藥泡腳都是選配藥方來針對一些疾病進行泡腳的,所以最好諮詢中醫後,讓中醫幫助調配好藥方,這樣可以針對性治療一些疾病。

泡腳片

其實使用中藥泡腳片來泡腳於直接煲中藥來泡腳的效果差不多,只是中藥泡腳片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只需要放到熱水中溶解即可,中藥泡腳片為泡騰片,溶解速度非常快。

泡腳藥方

1.溫腎壯陽

配方藥材:陽起石、菟絲子、小茴香、肉桂、熟地、蛇床子、茨實。

2.活血祛瘀

配方藥材:丹參、赤芍、澤蘭、王不留行、當歸、大黃、牛膝、川芎。

3.祛風除濕

配方藥材:老薑、肉桂、牛膝、秦艽、澤蘭、桑枝、獨活、赤芍、徐長卿、防己。

4.消除疲勞

配方藥材:黨參、北芪、茯苓、白朮、川芎、陳皮、石菖蒲。

5.袪腳氣

配方藥材:苦參、黃柏、大黃、蛇床子、紫草、赤芍、地膚子、石菖蒲、蒲公英。

6.改善睡眠

配方藥材:五味子、川芎、石菖蒲、香附、夜交藤、鬱金、百合、茯苓、柴胡。

誤區

1.中藥泡腳效果差。很多人用中藥泡腳一兩次,發現作用不明顯,就覺得中藥泡腳效果差,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大家都知道,中醫中藥療法在療程方面都是比較長的,所以中藥泡腳需要堅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明顯的效果。

2.中藥可以翻煲幾次。不少人覺得中藥比較貴,煲一兩次就丟垃圾桶太浪費,所以他們會把中藥翻煲多次,其實這樣的做法是浪費時間而已。中藥藥效一般煲兩次就已經全部釋放,如果再煲第三次,那么這些中藥水幾乎沒有什麼藥效了;而中藥泡腳片更是一次性使用的產品。

3.泡腳時間越長越好。這個想法同樣是錯誤的,中藥泡腳一般泡40分鐘即可,40分鐘可以讓足部毛細血管吸收夠有效中藥成分了,而且泡腳時間太長容易冒大汗,汗液流失過多對心臟是有損害的。

4.泡腳水越燙越好。很多人在泡腳的時候都是選用高溫度的水,他們認為溫度高,對促進中藥成分的吸收和血液循環方面有幫助。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40度左右為人們比較適應的溫度,過高的溫度,會燙傷皮膚,而且血液循環一下子太快的話,導致血液上沖,反而引起不適,甚至出現虛脫。

不適情況

儘管中藥浴足簡便易行,無副作用,但也並非對任何人都適合。

1.妊娠及月經期的婦女不宜進行足浴。

2.各種嚴重出血病或局部受傷在二十四小時以內的患者不宜進行足浴。

3.惡性腫瘤、腎衰竭、心力衰竭、敗血症等各種危重病患者不宜進行足浴。

4.急性傳染病、外科急症或中毒的患者不宜進行足浴。

5.正處於大怒、大喜、大悲之中的人不宜進行足浴。

6.身體過度疲勞,精神緊張或精神換疾患的人士不宜進行足浴。

7.飯前、飯後三十分鐘以內或過飢、過飽以及醉酒後的人士不宜進行足浴。

8.足部換開放性軟組織損傷、嚴重感染以及較重靜脈曲張者不宜進行足浴。

9.屬特意體質的人士足浴可能出現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足浴。

10.在浴足過程中,由於足部血管受熱擴張,可能會出現頭暈等現象,若出現這類現象時,應暫停足浴,平臥休息,待症狀消失後在進行足浴。

11.熱性體質。泡腳本身是一種熱性刺激,加入的中藥也大多是溫熱類藥材,對熱性體質的人弊大於利。小兒為“純陽之體”,體質本身偏熱,所以不主張長時間熱水泡腳。

12.高血壓。用活血化瘀類中藥泡腳對高血壓是有好處的,因為血管擴張會使血壓下降。但我們在臨床上遇到過多例用中藥紅花和艾葉泡腳後導致血壓上升的病例,是因

為這類患者一般是陽盛體質,在活血的同時沒有“引熱下行”所致,建議高血壓患者在藥浴中加些吳茱萸或一點鹽,以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13.中風。中藥泡腳可以改善中風患者的機體循環,促進功能恢復,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類患者由於年齡偏大,加上神經系統病變導致感覺遲鈍,泡腳可能會引起燙傷。家屬或護理人員一定要試好水溫後再讓病人浸泡。

14.糖尿病。為防止“糖尿病足”的發生,可以選擇用中藥泡腳,但糖尿病人需注意的地方很多:第一是水溫不能過燙,泡腳時間不能過長;第二要選擇藥性溫和的活血類藥物,如艾葉等,避免使用對皮膚刺激較強的藥物;第三是足浴液一定要過濾乾淨,不能有藥渣殘留,以免皮膚受傷。

15.心臟病、低血壓,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或熱性中藥泡腳,這會導致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造成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增加發病的危險。因此,這類人群用中藥泡腳的時間不宜過長,以10分鐘左右為宜。

治療信息

中藥泡腳水可調理痛經

女性月經期一般都會比較煩躁,尤其是患有痛經的人,經常會因此影響工作、學習和休息。如果您正受痛經困擾,不妨試試在家用中藥泡腳,或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有的適齡女性皆可以採用中藥泡腳的方法來調理身體。但不同體質或者不同的辨證類型,在用藥方面會有不同的選擇。

滯血瘀型其症狀表現為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經血色暗而帶有血塊。針對此類症狀的人,應調和氣血,化瘀止痛。因為“女子以肝為本”,泡腳所選藥物多以入足厥陰肝經的藥物為主,並加入適量的引經藥醋,如用青皮、烏藥、益母草各30克,川芎、紅花各10克。加入約兩升水,50毫升左右的醋,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煎煮30分鐘,等藥冷卻至50℃時連渣倒入盆中泡腳,盆中藥液量應該浸沒踝關節,如果藥液不足量,可加適量溫水。腳在藥中不停地活動,讓足底接受藥渣輕微的物理刺激,每次30分鐘以上。

陽虛寒盛型其症狀表現為下腹冷痛,熱敷痛減,手腳發冷。需用溫經散寒的原理止痛。因為中醫有這樣一種說法:“腎主一身陽”,泡腳所選藥物應該多以入足少陰腎經的藥物為主,並加入適量引經藥鹹水,比如可用肉桂、丁香、烏藥、當歸、川芎各15克,乾薑、小茴、吳茱萸各6克,食鹽少許,煎水泡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