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蓋·費多羅維奇·阿赫羅梅耶夫

謝爾蓋·費多羅維奇·阿赫羅梅耶夫

謝爾蓋·費多羅維奇·阿赫羅梅耶夫(Сергей Фёдорович Ахромеев 1923年一1991年)1983年蘇聯元帥,總參謀長。他是80年代仍在服役的最後幾位二次大戰時的軍人之一,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滿頭銀髮、又瘦又小、神情剛毅。他曾宿命的對美國後輩軍人科林·鮑威爾說:“我是最後的莫西乾人,是的,我這一代蘇聯人都讀過庫珀、傑克·倫敦、馬克·吐溫的作品,你們的所有優秀作家的作品都讀過。”他死後,美國人說他的自殺是一個悲劇,他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一個偉大的愛國者和一名士兵。

基本信息

戰士

阿赫羅梅耶夫1923年生於坦波夫, 17歲離開農莊參加紅軍。在海軍學院畢業。在偉大衛國戰爭期間作為陸戰佇列兵和基層軍官轉戰於列寧格勒、史達林格勒、南烏克蘭,1942年在列寧格勒擔任連長時入黨,這是陣亡率最高的崗位。他說:“當時入黨不是為了去司令部或後方找個工作乾,而是為了留在前線,為了讓戰士、軍士們更信任我。”

阿赫羅梅耶夫元帥 阿赫羅梅耶夫元帥

他的部隊駐紮在離列寧格勒大約35英里的地方。那次包圍持續了890天,單是被炸死和餓死的列寧格勒平民就有83萬之多。“整整18個月,”阿赫羅梅耶夫說,“我沒進過屋子,即使在氣溫低至零下50℃的時候也是如此。我兩個冬天都露宿在外,從沒過過一天暖和日子。老是打仗,老是挨餓。”他說話時,屋子裡沒有半點聲響。“而且,死人那么多。像我這種年紀的男孩10個裡有8個都死了。我的32名中學同班同學中,只有我和另一個同學活了下來。” 戰爭結束的時候他是坦克營的營長。

統帥

總參謀長阿赫羅梅耶夫 總參謀長阿赫羅梅耶夫

戰後,歷任坦克團參謀長、坦克團團長、副師長兼參謀長、師長、1952年,畢業於裝甲和機械化部隊軍校,1967年畢業於總參軍事學院。後任集團軍參謀長、副司令兼參謀長、集團軍司令。他的軍銜平均五年晉升一次,到1975年時已經是上將,並最終進入高級司令部任職,1979年4月任蘇軍第一副總參謀長,晉升大將。當時總參謀長、以推動電子科技改革聞名的蘇聯元帥尼古拉·瓦西里耶維奇·奧加爾科夫在給他做鑑定時指出,阿赫羅梅耶夫作為他的副手,“對蘇聯武裝力量及潛在的敵人的現狀和發展前景研究深入,了解透徹。他意志堅定、果敢,在工作中勇於承擔責任,不畏艱險。”

青年時代的阿赫羅梅耶夫 青年時代的阿赫羅梅耶夫

1979年他制定了入侵阿富汗的全面計畫,這個計畫得到完美的執行,阿富汗哈菲佐拉·阿明政權立刻倒台。阿赫羅梅耶夫認為占領阿富汗後,本來蘇軍應該乘勝前進,一鼓作氣占據巴基斯坦西部,使蘇聯得到印度洋的出海口,這樣就可以剷除後來阿富汗游擊隊的後勤基地,當時正值蘇聯國力鼎盛時期的時候,美國和國際反蘇勢力無力干涉,可勃列日涅夫保守了,蘇軍少壯派將領主張這么做,老帥里持此觀點的有崔可夫、莫斯卡連科等人。在當副總參謀長期間,他幾乎放棄了一起休息時間,全心撲在工作上。1982年獲得蘇聯英雄稱號,1983年任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和武裝力量總參謀長,晉升元帥。參加了結束冷戰的談判,當年的白宮實習生康多莉扎·賴斯問他蘇聯在美國的間諜有多少,是不是和五角大樓的工作人員一樣多,他笑著回答是。當戈巴契夫批評蘇聯70年代的坦克造的太多了的時候,他憤怒的反駁,你打算下次戰爭來臨的時候讓軍隊赤手空拳去打仗嗎,我們不想再死人了。退役後擔任蘇聯總統戈巴契夫的軍事顧問。 蘇聯解體前自殺殉國。

動盪

面對國家局勢動盪下反動勢力掀起的反軍運動,他堅決同“民主”派做鬥爭,點名批評“民主”派的《星火》雜誌製造民眾的反軍心理。在《蘇維埃俄羅斯報》上著文抨擊反軍運動,點名抨擊阿爾巴托夫和雷諾夫院士公然詆毀海陸軍“珍惜自己的種種特權和不受法律限制的無限權力的將軍們”。他舉出蘇軍的將軍們一般都來自工農家庭,沒有任何“特權”,其中160人租用國家別墅,全部付費。他說:“我公開說明自己的立場,我擁護社會主義的生活方式,如果有人企圖用武力或者其他違憲行為分裂國家或改變它的社會制度,總統和蘇維埃可以決定使用武力來確保我們的祖國的統一和維護它符合憲法的社會制度。”他把捍衛蘇聯工農紅軍和捍衛蘇聯共產黨、捍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面對以葉爾欽為代表的“民主”派的瘋狂進攻,他當面指責葉爾欽說:“ 您對待我國的憲法太輕率了。對於您來說,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句話,而對於我,它是我國人民70年的生活和鬥爭。”“當事情涉及到祖國的命運和軍隊本身命運時,軍隊該怎么辦?當然,對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一事,軍隊不會袖手旁觀。”

1991年6月19日,在紀念衛國戰爭50周年的記者招待會上,一開始就尖銳的提出:蘇聯在1941年和1991年的形勢有點相似。他在1990年就已經相信國家正走向毀滅,當年蘇聯軍民以2700萬人犧牲所捍衛的社會主義大廈今天即將崩塌;當年希特勒幾千萬大軍未能達到的意圖,今天卻有可能實現。

殉國

共產黨、愛國者,戰士元帥之墓 共產黨、愛國者,戰士元帥之墓

8.19事件爆發後,阿赫羅梅耶夫立場傾向於“緊急狀態委員會”,但他經過兩天的觀察之後得出結論,這場政變將會以失敗告終。於1991年8月22日決定自殺,他的遺言寫道:“ 當祖國即將滅亡,我生命的全部意義遭到毀滅時,我無法再活下去,我的年齡和所走過的生命歷程給我權利去死,我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了。國家正陷入一場災難之中,國家分裂,經濟崩潰,社會道德淪喪,這就是事實。然而沒有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我想,這一點對你們來說也是顯而易見的。儘管大家都明白做些什麼,我還是要強調一下,遲早要有人對蘇聯的分裂負責。這並非什麼叛亂的邏輯,這是嚴酷的必然代價。”

8月下旬,在青年人紛紛上街的一片喧囂中,只有幾個胸前掛著舊日勳章的老人為自殺的“謝·費·阿赫羅梅耶夫元帥”舉行了葬禮。合棺之前,元帥的妻子在丈夫冰冷的額頭上最後吻了一下,痛心地講道:“他從18歲起便參加了同德國法西斯的戰鬥,可是如今我們的國家被民主派從內部攻克了。”幾天后,他在莫斯科的Troekurov公墓的墓地遭到毀壞,因此不得不進行第二次葬禮。

蘇聯元帥大搜羅

蘇聯,作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二戰時期戰功赫赫,冷戰時期又是唯一能與超級大國美國相抗衡的另一個超級大國,其從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到1991年解體,歷經了75年,中間湧現了許多傑出的元帥。

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華西列夫斯基
格奧爾基·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
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
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崔可夫
伊萬·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
瓦西里·康斯坦丁諾維奇·布柳赫爾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謝爾蓋·格奧爾基耶維奇·戈爾什科夫
羅季翁·雅可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
費多爾·伊萬諾維奇·托爾布欣
拉夫連季·巴甫洛維奇·貝利亞
瓦西里·丹尼洛維奇·索科洛夫斯基
霍夫漢內斯·哈恰圖羅維奇·巴格拉米揚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
基里爾·謝苗諾維奇·莫斯卡連科
菲力普·伊萬諾維奇·戈利科夫
亞歷山大·伊里奇·葉戈羅夫
謝苗·米哈伊洛維奇·布瓊尼
安德烈·伊萬諾維奇·葉廖緬科
克里門特·葉夫列莫維奇·伏羅希洛夫
謝爾蓋·謝苗諾維奇·比留佐夫
鮑里斯·米哈伊洛維奇·沙波什尼科夫
馬特維·瓦西里耶維奇·扎哈羅夫
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布爾加寧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克雷洛夫
伊萬·伊格納季耶維奇·雅庫鮑夫斯基
帕維爾·費多羅維奇·巴季茨基

彼得·基里洛維奇·科舍沃伊
基里爾·阿法納西耶維奇·梅列茨科夫
德米特里·費多羅維奇·烏斯季諾夫
尼古拉·瓦西里耶維奇·奧加爾科夫
維克托·格奧爾基耶維奇·庫利科夫
謝爾蓋·列昂尼多維奇·索科洛夫
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彼得羅夫
謝爾蓋·費多羅維奇·阿赫羅梅耶夫
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庫爾科特金
伊萬·斯捷潘諾維奇·伊薩科夫
安德烈·安東諾維奇·格列奇科
康斯坦丁·安德烈耶維奇·韋爾希寧
鮑里斯·巴甫洛維奇·布加耶夫
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沃羅諾夫
米特羅凡·伊萬諾維奇·涅傑林
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瓦連佐夫
弗拉基米爾·費多羅維奇·托盧布科
阿馬扎斯普·哈恰圖羅維奇·巴巴賈尼揚
亞歷山大·葉夫根尼耶維奇·戈洛瓦諾夫
帕維爾·費多羅維奇·日加列夫
格里戈里·伊萬諾維奇·庫利克
德米特里·季莫費耶維奇·亞佐夫
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科爾杜諾夫
列昂尼德·亞歷山德羅維奇·戈沃羅夫
帕維爾·斯捷潘諾維奇·庫塔霍夫
帕維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羅特米斯特羅夫
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諾維科夫
尼古拉·格拉西莫維奇·庫茲涅佐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