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漢內斯·哈恰圖羅維奇·巴格拉米揚

霍夫漢內斯·哈恰圖羅維奇·巴格拉米揚

伊萬·赫里斯托福羅維奇·巴格拉米揚 (1897.11.20-1982.12.2),蘇聯元帥(1955),生於伊莉莎白波爾(今亞塞拜然基洛瓦巴德)。1915年參加俄軍,1920年參加紅軍,1941年加入聯共(布),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和總參軍事學院。1923年起歷任騎兵團團長、騎兵師參謀長、集團軍司令部作戰處處長、軍區司令部作戰部部長。蘇德戰爭期間,歷任方面軍副參謀長兼作戰部部長、參謀長、西南方向總指揮部參謀長、集團軍司令、方面軍司令。因在白俄羅斯戰役中指揮有方,獲蘇聯英雄稱號。戰後,歷任軍區司令、國防部總監察長、國防部副部長、總參軍事學院院長、國防部副部長兼武裝力量後勤部部長、國防部總監組總監。獲列寧勳章6枚。著有《戰爭是這樣開始的》等。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伊萬·赫里斯托福羅維奇·巴格拉米揚(ИванХристофоровичБаграмян)(1897.11.20-1982.12.2),蘇聯元帥(1955),兩次蘇聯英雄(1944,1977),蘇共黨員(1941),蘇聯軍事統帥,蘇聯軍事家。

巴格拉米揚元帥是蘇聯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陸軍總司令,蘇聯元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他是第一位非斯拉夫裔將軍成為蘇聯防線戰區司令員,也是數位亞美尼亞裔蘇聯將軍里擔任歷練最多指揮官職位將官也是當時15位蘇聯亞美尼亞將軍里唯一一位紅軍蘇聯元帥。

主要生平

霍夫漢內斯·哈恰圖羅維奇·巴格拉米揚 霍夫漢內斯·哈恰圖羅維奇·巴格拉米揚

出生於伊莉莎白波爾(今亞塞拜然基洛瓦巴德),巴格拉米揚於1915年參加沙皇軍隊。1917年畢業於準尉學校。參加過建立亞美尼亞和喬治亞蘇維埃政權的工作。1920年12月志願參加蘇軍。

1923—1931年,巴格拉米揚任亞美尼亞步兵師所屬騎兵團團長。1934—1936年任基輔軍區騎兵師參謀長。期間畢業於騎兵指揮人員進修班(1925)、高級首長進修班(1931)、伏龍芝軍事學院(1934)和總參軍事學院(1938)。總參軍事學院畢業後,留院擔任高級兵團戰術教研室主任教員。

巴格拉米揚元帥可以說是一個幸運兒。戰爭開始前,他在總參軍事學院當教員。1940年末才通過老同學朱可夫的關係調到基輔特別軍區的一個集團軍當作戰部部長,不久升任軍區作戰部部長。當時他只是個上校,而當年的同班同學朱可夫則已經是大將了(他們在列寧格勒高級騎兵學校在一個班,羅科索夫斯基元帥和葉廖緬科元帥也是這個班的〕不過很快就時來運轉了,由於戰爭初期表現突出,兩個月後他就被升為少將,兼任西南方面軍(由基輔特別軍區改編〕副參謀長,作戰部部長。

基輔會戰中,西南方面軍幾乎被德軍全殲,方面軍司令員,政委,參謀長全部犧牲。巴格拉米揚成了突圍出來的極少幾個高級將領之一。這是極其偶然的。當時方面軍司令部正在突圍之中,司令員基爾波諾斯上將命令巴格拉米揚帶領一個連向交通要地先恰突擊,為司令部打開突破口。巴格拉米揚執行了命令,成功的突破了德軍的包圍圈,可是方面軍司令部卻沒有跟上來。巴格拉米揚只得帶領部隊離開。一個星期之後,從其他突圍者那裡他才得知,方面軍司令部根本就沒有跟著他突圍。基爾波諾斯只是想讓他吸引德軍的注意而自己卻向另一個方向突圍,為了讓巴格拉米揚扮演的更真實些,他竟然沒有把這個意圖告訴巴格拉米揚。然而,沒想到巴格拉米揚突圍的方向正好是德軍的弱點,而方面軍司令卻鑽進了德軍的口袋,真是造化弄人。可在西方的歷史學家們的筆下這成了另一副景象,方面軍副參謀長巴格拉米揚帶領3000人突圍,只有120人突出去,方面軍司令部帶領800人突圍,全軍覆沒。這簡直是笑話。難道基爾波諾斯是瘋子嗎?讓副參謀長帶3000人,只給司令部留下800人?那些歷史學家們編瞎話的時候連腦子都不動一下。巴格拉米揚分隊是只有120人突出去,但那是因為他就帶了一個連。

基輔會戰後,巴格拉米揚擔任西南方向副參謀長兼西南方面軍副參謀長,參與指揮了羅斯托夫和葉列茨反攻,戰果輝煌。但在1942年的哈爾科夫戰役中,西南方面軍卻遭到了慘敗。原西南方向將領自鐵木辛哥元帥以下都被處分,巴格拉米揚被降為集團軍參謀長。

1942年7月,巴格拉米揚任任西方面軍第16集團軍司令,指揮該集團軍於1942年8月擊退了德軍集團的突擊,1943年2—3月又實施進攻戰役,突破了德軍在日茲德拉以北的縱深梯次防禦。因作戰勝利,該集團軍被命名為近衛第11集團軍,在巴格拉米揚的領導下,集團軍於1943年奧廖爾進攻戰役中,向德軍奧廖爾集團翼側實施了深遠突擊,對布良斯克登入場之敵實施了有效突擊,殲滅了敵大量兵力,並強渡傑斯納河。

1943年11月,巴格拉米揚任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司令。任職伊始,即實施了殲滅威脅其方面軍右翼的敵戈羅多克集團的戰役,圍殲了敵人數個兵團,改善了方面軍部隊對維捷布斯克德軍集團的戰役態勢。後在進行1944年白俄羅斯戰役時,方面軍利用這一戰果,突破德軍防禦,從行進間強渡西德維納河,協同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所屬兵團圍殲了德軍維捷布斯克集團。因方面軍部隊在白俄羅斯戰役中的輝煌戰果和表現的勇敢精神,巴格拉米揚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在爾後的繼續進攻中,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又進抵波羅的海沿岸地區,以強擊攻占了德軍重要支撐點希奧利艾城,同時方面軍右翼兵團前出至里加灣沿岸地帶。1944年10月,方面軍向梅梅爾方向突擊,進抵波羅的海沿岸一帶,切斷了德軍“北方”集團軍群30多個師與東普魯士的聯繫。

在1945年1—4月的東普魯士戰役中,巴格拉米揚發揮了顯著作用。他參加該戰役時,先後任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司令、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副司令兼澤姆蘭德軍隊集群司令(因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1945年2月24日改編為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澤姆蘭德軍隊集群)。1945年4月19日任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司令。

戰後,巴格拉米揚先後任波羅的海沿岸軍區司令(1945—1954)、國防部總監察長(1954—1955)、國防部副部長(1955—1956)、總參軍事學院院長(1956—1958)、蘇聯國防部副部長兼武裝力量後勤部長(1958—1968)。工作中,他廣泛而全面地運用所積累的指揮工作和司令部工作的經驗。1968年起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總監,從事大量的軍事科學工作。撰有不少著作。1952年起為蘇共中央候補委員,1961年起為中央委員。是蘇聯第二——九屆最高蘇維埃代表。

主要榮譽

巴格拉米揚獲列寧勳章6枚,十月革命勳章1枚,紅旗勳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2枚,一級庫圖佐夫勳章和三級“在蘇聯武裝力量中為祖國服務”勳章各1枚,獎章多枚,鐫名榮譽武器1件,外國勳章、獎章多枚。

軍銜晉升

1941.8.12,少將;

1941.12.27,中將;

1943.8.27上將;

1943.11.17,大將;

1955.3.11,蘇聯元帥。

主要著作

霍夫漢內斯·哈恰圖羅維奇·巴格拉米揚 霍夫漢內斯·哈恰圖羅維奇·巴格拉米揚

《蘇聯武裝力量的戰鬥傳統是教育勞動者的強大工具》,莫斯科1965年版;

《第聶伯河上的軍人城》,莫斯科1965年版;

《蘇聯人民的偉大勝利》,莫斯科1970年版;

《戰爭是這樣開始的》,莫斯科1971年版;

《在偉大勝利的道路上》,莫斯科1975年版。

蘇聯元帥大搜羅

蘇聯,作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二戰時期戰功赫赫,冷戰時期又是唯一能與超級大國美國相抗衡的另一個超級大國,其從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到1991年解體,歷經了75年,中間湧現了許多傑出的元帥。

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華西列夫斯基
格奧爾基·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
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
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崔可夫
伊萬·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
瓦西里·康斯坦丁諾維奇·布柳赫爾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謝爾蓋·格奧爾基耶維奇·戈爾什科夫
羅季翁·雅可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
費多爾·伊萬諾維奇·托爾布欣
拉夫連季·巴甫洛維奇·貝利亞
瓦西里·丹尼洛維奇·索科洛夫斯基
霍夫漢內斯·哈恰圖羅維奇·巴格拉米揚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
基里爾·謝苗諾維奇·莫斯卡連科
菲力普·伊萬諾維奇·戈利科夫
亞歷山大·伊里奇·葉戈羅夫
謝苗·米哈伊洛維奇·布瓊尼
安德烈·伊萬諾維奇·葉廖緬科
克里門特·葉夫列莫維奇·伏羅希洛夫
謝爾蓋·謝苗諾維奇·比留佐夫
鮑里斯·米哈伊洛維奇·沙波什尼科夫
馬特維·瓦西里耶維奇·扎哈羅夫
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布爾加寧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克雷洛夫
伊萬·伊格納季耶維奇·雅庫鮑夫斯基
帕維爾·費多羅維奇·巴季茨基

彼得·基里洛維奇·科舍沃伊
基里爾·阿法納西耶維奇·梅列茨科夫
德米特里·費多羅維奇·烏斯季諾夫
尼古拉·瓦西里耶維奇·奧加爾科夫
維克托·格奧爾基耶維奇·庫利科夫
謝爾蓋·列昂尼多維奇·索科洛夫
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彼得羅夫
謝爾蓋·費多羅維奇·阿赫羅梅耶夫
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庫爾科特金
伊萬·斯捷潘諾維奇·伊薩科夫
安德烈·安東諾維奇·格列奇科
康斯坦丁·安德烈耶維奇·韋爾希寧
鮑里斯·巴甫洛維奇·布加耶夫
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沃羅諾夫
米特羅凡·伊萬諾維奇·涅傑林
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瓦連佐夫
弗拉基米爾·費多羅維奇·托盧布科
阿馬扎斯普·哈恰圖羅維奇·巴巴賈尼揚
亞歷山大·葉夫根尼耶維奇·戈洛瓦諾夫
帕維爾·費多羅維奇·日加列夫
格里戈里·伊萬諾維奇·庫利克
德米特里·季莫費耶維奇·亞佐夫
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科爾杜諾夫
列昂尼德·亞歷山德羅維奇·戈沃羅夫
帕維爾·斯捷潘諾維奇·庫塔霍夫
帕維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羅特米斯特羅夫
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諾維科夫
尼古拉·格拉西莫維奇·庫茲涅佐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