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馬扎斯普·哈恰圖羅維奇·巴巴賈尼揚

阿馬扎斯普·哈恰圖羅維奇·巴巴賈尼揚

阿馬扎斯普·哈恰圖羅維奇·巴巴賈尼揚(Амазасп Хачатурович Бабаджанян,1906.-1977)蘇聯軍事首長,二戰時的英雄坦克兵旅長。1944年蘇聯英雄,近衛第11坦克軍軍長。1975年在蘇聯裝甲兵主任任上,因所屬坦克部隊全面超過北約,成為世界最強大的裝甲力量,而成為蘇聯第二個裝甲坦克兵主帥。

基本信息

簡介

阿馬扎斯普·哈恰圖羅維奇·巴巴賈尼揚(Амазасп Хачатурович Бабаджанян,1906-1977)蘇聯軍事首長,二戰時的英雄坦克兵旅長。1944年蘇聯英雄,近衛第11坦克軍軍長。1975年成為蘇聯第二個裝甲坦克兵主帥。

生平

蘇聯坦克兵主帥阿馬扎斯普·哈恰圖羅維奇·巴巴賈尼揚,亞美尼亞人,1906年生於亞塞拜然恰爾達赫雷鎮,出身於農民家庭。由於比鄰亞塞拜然人的阿依普盧村與俄羅斯人的斯拉夫揚卡村,巴巴賈尼揚自幼能說流利亞塞拜然語,但不太會說俄語。蘇聯元帥巴格拉米揚也是恰爾達赫雷村人。不過巴格拉米揚在1910年就離開家鄉去讀書,隨後又在外當鐵路工人,與巴巴賈尼揚沒有接觸。恰爾達赫雷村在衛國戰爭時有1250人參軍,其中半數人獲得各種勳章獎章,12人成為將軍,7人榮獲蘇聯英雄稱號。在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民族衝突中,該村所有的亞美尼亞人於1988年11月被亞塞拜然政府驅逐出境。巴巴賈尼揚出身於一個極端貧困的農民家庭,共有兄弟姐妹8人。僅讀了5年農村國小。1923年,蘇聯元帥巴格拉米揚的七個弟弟之一的阿列克塞·巴格拉米揚成為恰爾達赫雷村團支部書記,組織起時為團員的巴巴賈尼揚辦識字夜校、村俱樂部。1924年新年後,巴格拉米揚升為區團委書記,巴巴賈尼揚繼任村團支部書記。此後巴巴賈尼揚在不同就學、就職的單位多次任團委書記等政治職務。

1925年夏天,時任去團委書記的阿列克塞·巴格拉米揚通過亞美尼亞共青團中央推薦巴巴賈尼揚去讀設在葉里溫的亞美尼亞步兵學校,一年後該軍校併入了設在提比里西的外高加索聯合步兵學校,並擔任學校團委書記。1927年冬天在軍校入黨。1929年9月從步兵學校畢業後,在駐亞塞拜然的外高加索步兵第4團任排長。參加了剿滅當地富農反集體化的叛亂。後歷任獨立營黨委書記,連長、營長、團副參謀長和巴庫防空要地司令部科長。1938年10月起在列寧格勒軍區任機槍團副團長,擔任此職時參加了1939—1940年蘇芬戰爭。1940年秋,以少校身份調任北高加索軍區的步兵團任團長。因為與上級師長不睦,後調任北高加索軍區司令部作戰處副處長。

坦克兵少將巴巴賈尼揚 坦克兵少將巴巴賈尼揚

衛國戰爭時期,1941年6月就在前線作戰,任蘇聯紅軍第19集團軍作戰處副處長,隨部隊從北高加索開拔到基輔。不久,第19集團軍緊急用鐵路輸送到斯摩棱斯克-維捷布斯克地域,填補在白俄羅斯的蘇軍被殲滅後的巨大戰役缺口。巴巴賈尼揚於7月12日在明斯克公路通向維捷布斯克的岔路口首次參加戰鬥,消滅了遭遇的德軍機車前哨。1941年8月中旬,在斯摩棱斯克戰役結束後,主動要求下部隊,被任命為步兵第127師395團團長。9月上旬率第395團參加了葉利尼亞突出部戰役。9月18日所在的步兵第127師因在斯摩棱斯克戰役的英勇表現改編為近衛步兵第2師,調入布良斯克方面軍葉爾馬科夫集群。莫斯科會戰最初幾天,該團在格盧霍夫以東的克列文河(現在是俄烏界河)堅守登入場,牽制德軍裝甲第2集群的右翼,團政委在戰鬥中犧牲。10月3日以後一直向東撤退到庫爾斯克州季姆。12月調到羅斯托夫戰場,隸屬於第56集團軍,參加了羅斯托夫進攻戰役,以及1942年4月的塔甘羅格進攻戰役。

1942年4月20日調總參軍事學院學習,但學校後遷造成的混亂所以未入學,由總幹部部分配到駐加里寧的機械化第3軍,出任機械化第3旅旅長。由於巴巴賈尼揚對坦克機械化部隊的戰術、技術了解很少,在部隊組建的幾個月里大量學習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1942年11月1日,機械化第3軍編入加里寧方面軍第22集團軍,12月參加了“火星”進攻戰役。1943年1月3日,機械化第3軍編入新組建的米哈伊爾·葉菲莫維奇·卡圖科夫的坦克第1集團軍,2月中旬在西北方面軍編成內參加了德米揚斯克進攻戰役,但由於春季解凍提前來臨,坦克難以調動,未取得戰果。3月初,由於德軍在哈爾科夫的反攻,坦克第1集團軍鐵路輸送到庫爾斯克、奧博揚。

1943年8月在的坦克第一集團軍編成內,參加了庫爾斯克交戰。在奧博揚方向占領近衛第6集團軍第二防禦地區。機械化第3旅在防禦第一梯隊,跨庫爾斯克-別爾哥羅德公路的雅科夫列沃附近。7月6日全天堅守住陣地,在奧博揚以南狙擊德國第48坦克軍成功,打退了黨衛隊希特勒警衛裝甲師、德軍“大日爾曼”第3摩步師的進攻。但左鄰近衛坦克第5軍的防禦被希特勒警衛裝甲師與“帝國”裝甲師突破,7月7日在波克羅夫卡方向突入蘇軍防線6公里。7月8日,德軍利用有利態勢對蘇軍坦克第1集團軍的左側後突擊。7月9日,巴巴賈尼揚被炮彈爆炸重傷了左腿。8月中旬,在哈爾科夫會戰反攻階段在博格杜霍夫與阿赫特爾卡地帶抗擊德軍反突擊。此戰後,坦克第一集團軍已經耗盡了戰鬥車輛,在蘇梅轉入休整。

10月反攻一開始,該旅就參加粉碎當面德軍,攻占托馬羅夫卡地域德軍堅固防禦樞紐,並在博戈杜霍夫方向繼續擴大突破口的戰鬥。 因此戰功機械化第3軍改編為近衛機械化第8軍,巴巴賈尼揚指揮的機械化第3旅改編為改稱近衛機械化第20旅。12月10日,坦克第一集團軍部隊鐵路輸送到基輔。參加了12月24日開始的日托米爾-別爾季切夫戰役。

巴巴賈尼揚主帥 巴巴賈尼揚主帥

1944年3月在坦克集團軍編成內積極參加了解放右岸烏克蘭的戰鬥。4月因在普羅斯庫羅夫—切爾諾維策戰役中所屬旅首先用漁船強渡德涅斯特河成功,攻克由德軍堅固防守的河對岸是高聳的陡崖,攻克扎列希基,為表彰這一英勇戰鬥,該旅獲得“扎列希基”稱號,並有包括旅長等4人榮獲“蘇聯英雄”稱號。但隨後坦克第一集團軍在德涅斯特河右岸陷入孤軍苦戰,直到4月20日第38集團軍、第18集團軍趕來增援。從而包圍了德國坦克第一集團軍。

1944年7-8月,近衛坦克第一集團軍參加參加了消滅北烏克蘭集團軍群的利沃夫—桑多梅日戰役,巴巴賈尼揚由於腿傷復發住院,到7月底才返回部隊趕上了在桑多梅日登入場持續整個八月份的爭奪戰。8月19日,受炮擊喉部氣管炸傷不能說話,用寫字方式指揮友鄰幾個坦克旅、機械化旅戰鬥。由於此戰的英勇堅定地作戰指揮,8月25日被提拔為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的近衛坦克第11軍軍長。該坦克軍是1942年10月坦克第1集團軍組建時就在簡直內的坦克第6軍,由於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的出色戰績而於1943年10月23日改編為近衛坦克軍。而後隨集團軍轉隸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在朱可夫指揮下參加了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東波美拉尼亞戰役和柏林戰役,徹底消滅了納粹德國。

紀念郵票 紀念郵票

戰後,巴巴賈尼揚進總參軍事學院學習,而後歷任集團軍參謀長(1949—1950)、集團軍司令和喀爾巴阡軍區第一副司令(1950—1959)、1959年成為敖德薩軍區司令、1967年成為馬利諾夫斯基裝甲兵學院院長,10月成為蘇聯第7個坦克兵元帥,1965年5月為蘇軍坦克兵主任。在任坦克兵主任期間,蘇軍坦克在質量和數量上都明顯超過北約,為表彰他為捍衛社會主義陣營做出的突出貢獻,於1975年晉升裝甲坦克兵主帥。他還是蘇聯第六、七屆最高蘇維埃代表。1977年11月1日死去。被安葬在莫斯科新處女公墓。

榮譽

榮譽 榮譽

獲列寧勳章3枚,十月革命勳章1枚,紅旗勳章4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1枚,一級庫圖佐夫勳章1枚,二級蘇沃洛夫勳章1枚,一級衛國戰爭勳章1枚,紅星勳章2枚,三級“在蘇聯武裝力量中為祖國服務”勳章1枚,外國勳章、獎章多枚。

元帥

蘇聯軍中的亞美尼亞族元帥

編號 姓名 軍種
01 伊萬·赫里斯托福羅維奇·巴格拉米揚 蘇聯元帥
02 伊萬·斯捷潘諾維奇·伊薩科夫 蘇聯海軍元帥
03 阿馬扎斯普·哈恰圖羅維奇·巴巴賈尼揚 坦克兵主帥
04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胡佳科夫 空軍元帥
05 謝爾蓋·克里斯多福羅維奇·阿加諾夫 工程兵元帥

二戰蘇軍名將

蘇聯元帥大搜羅

蘇聯,作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二戰時期戰功赫赫,冷戰時期又是唯一能與超級大國美國相抗衡的另一個超級大國,其從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到1991年解體,歷經了75年,中間湧現了許多傑出的元帥。

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華西列夫斯基
格奧爾基·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
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
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崔可夫
伊萬·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
瓦西里·康斯坦丁諾維奇·布柳赫爾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謝爾蓋·格奧爾基耶維奇·戈爾什科夫
羅季翁·雅可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
費多爾·伊萬諾維奇·托爾布欣
拉夫連季·巴甫洛維奇·貝利亞
瓦西里·丹尼洛維奇·索科洛夫斯基
霍夫漢內斯·哈恰圖羅維奇·巴格拉米揚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
基里爾·謝苗諾維奇·莫斯卡連科
菲力普·伊萬諾維奇·戈利科夫
亞歷山大·伊里奇·葉戈羅夫
謝苗·米哈伊洛維奇·布瓊尼
安德烈·伊萬諾維奇·葉廖緬科
克里門特·葉夫列莫維奇·伏羅希洛夫
謝爾蓋·謝苗諾維奇·比留佐夫
鮑里斯·米哈伊洛維奇·沙波什尼科夫
馬特維·瓦西里耶維奇·扎哈羅夫
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布爾加寧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克雷洛夫
伊萬·伊格納季耶維奇·雅庫鮑夫斯基
帕維爾·費多羅維奇·巴季茨基

彼得·基里洛維奇·科舍沃伊
基里爾·阿法納西耶維奇·梅列茨科夫
德米特里·費多羅維奇·烏斯季諾夫
尼古拉·瓦西里耶維奇·奧加爾科夫
維克托·格奧爾基耶維奇·庫利科夫
謝爾蓋·列昂尼多維奇·索科洛夫
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彼得羅夫
謝爾蓋·費多羅維奇·阿赫羅梅耶夫
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庫爾科特金
伊萬·斯捷潘諾維奇·伊薩科夫
安德烈·安東諾維奇·格列奇科
康斯坦丁·安德烈耶維奇·韋爾希寧
鮑里斯·巴甫洛維奇·布加耶夫
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沃羅諾夫
米特羅凡·伊萬諾維奇·涅傑林
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瓦連佐夫
弗拉基米爾·費多羅維奇·托盧布科
阿馬扎斯普·哈恰圖羅維奇·巴巴賈尼揚
亞歷山大·葉夫根尼耶維奇·戈洛瓦諾夫
帕維爾·費多羅維奇·日加列夫
格里戈里·伊萬諾維奇·庫利克
德米特里·季莫費耶維奇·亞佐夫
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科爾杜諾夫
列昂尼德·亞歷山德羅維奇·戈沃羅夫
帕維爾·斯捷潘諾維奇·庫塔霍夫
帕維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羅特米斯特羅夫
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諾維科夫
尼古拉·格拉西莫維奇·庫茲涅佐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