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針法

蜂針法

蜂針法主要刺激區四肢關節處經穴及背俞穴。如肩髃、肩井、曲池、少海、外關、中渚、風市、陽關、犢鼻、委中、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解溪、崑崙及膈俞、關元俞、小腸俞、膀胱俞等。

器具

活蜂若干,或蜂毒注射液、0.25%普魯卡因注射液、注射器及消毒物品、鑷子等用具。
 

【適應症及主要刺激區】

一、適應證
蜂針法蜂針法

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二、主要刺激區
四肢關節處經穴及背俞穴。如肩髃、肩井、曲池、少海、外關、中渚、風市、陽關、犢鼻、委中、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解溪、崑崙及膈俞、關元俞、小腸俞、膀胱俞等。

操作方法

一、蜂螫法

(一)過敏試驗:於治前一天進行。上午在病人腰椎一側的皮膚上用一隻蜜蜂螫刺,10秒鐘後拔出,如無反應,可於下午在另一側再以一隻蜜蜂螫刺,15秒鐘後拔出。再觀察局部及全身反應:如半小時內僅有輕度局部反應(紅腫範圍在直徑5厘米之內)、體溫及血壓均無變化,尿糖及尿蛋白均為陰性,則為過敏試驗陰性。如呈中度過敏反應,應進行脫敏後再作治療。
(二)螫刺方法:對過敏試驗陰性者,局部常規消毒,用鑷子輕輕夾住蜜蜂的頭部,使其腹部未端接觸所選穴皮膚,蜜蜂即彎曲腹部將尾部的鉤針刺入。30秒鐘後,用鑷子拔出螫針,再行局部消毒。每日治療1次,蜜蜂只數可逐漸增多,最多1次可用20隻左右蜜蜂。穴位宜不斷換,30~50天為一療程,蜜蜂總量在400~1000隻左右。病程長者,中間可休息一周。

二、穴位注射法

本法屬穴位注射法的範疇。
(一)過敏試驗:先作皮內試驗。然後再作試驗性治療,首次劑量為0.25%普魯卡因1毫升加蜂毒3個單位,第2次用0.25%普魯卡因2毫升加蜂毒6單位,注入預定穴位中,如無反應,可行正式治療。
(二)正式治療:每次用2~4毫升之0.25%普魯卡因加蜂毒10單位。每日或隔日1次,2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2周。

注意事項

一、在套用活蜂螫刺之前應充分向患者作解釋,消除恐懼心理。
二、應先作過敏試驗,對出現過敏反應陽性者不宜使用本法。
三、有藥物過敏史者,以及小兒、孕婦及年老體弱者不宜用本法。

中醫針灸

中醫針灸: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2010年11月16日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