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針法

火針法是我國針灸的一種方法,是將特製的針具用火燒紅以後刺人一定的部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概述

火針法,古代又稱為焠刺,是將特製的針具用火燒紅以後刺人一定的部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這一治法,在我國秦漢時代已經套用。

器具藥物

火針針具針體較粗,現代多採用不鏽鋼製成。分為兩種。一種用於單針刺,即為26號或27號毫針,長2~3寸,直徑0.5~1毫米。其針柄上多用竹或骨質包裹,以避免燒灼時燙手。另一種用於多針淺刺,針身比較細短,外形像皮膚針,頭部裝有3~9枚針,另有一根木質的柄。

操作方法

先根據病情選定穴位或部位,用2%碘酒消毒後,再用75%乙醇棉球脫碘。有兩種針刺方法。
(1)深刺:須用長針,以右手持針,左手固定穴位,將針在酒精燈上自針身向針尖逐漸燒紅,對準穴位,迅速刺人,稍停,隨即退出,然後用消毒棉球按揉針孔。針刺時,須細心謹慎,動作要敏捷,一刺即達到所需深度。深刺的深度在0.3~0.5寸(1~1.7厘米)之間。
(2)淺刺:多用裝有木柄的多針針具,在酒精燈上燒紅,輕輕地叩刺皮膚表面。主要用於治療面積較大的頑固性皮膚病,如神經性皮炎及牛皮癬等。
病變範圍較小的,可用單針針具點刺。

適應病症

目前火針用得較多的病症為:風濕痛、淋巴結核、象度腫、神經性皮炎、等。

注意事項

使用火針深刺時,必須避開血管與內臟,以防發生不良後果。淺刺時,叩刺力量不能太猛,不可忽輕忽重,須均勻、稀疏,這樣才不致於發生隨針剝脫表皮等事故。

資料來源

http://zhongyi.yiwangtong.com/index.asp

中醫針灸

中醫針灸: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2010年11月16日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