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法

①針灸治法。②中藥炮製法之一。

概念

1、指針灸手法。2、指中藥炮製法的水飛法。

解讀

1、指促使針身顫動的手法。或指將針向前推進。《醫學入門》:“以大指次(食)指捻針,連搓三下,如手顫之狀,謂之飛。”故稱飛法。

2、即為水飛法,取藥材極細末的方法。

中醫套用

1、針灸手法—飛法

(1)入針後,以拇食兩指連捻針柄數下,突然鬆開手指,使針顫動,如飛鳥展翅之狀,故名。與其它手法配合,有促使得氣的作用。

(2)指將針向前推進。如《金針賦》:“補者一退三飛,真氣自歸;瀉者一飛三退,邪氣自避。”

2、水飛法

將不溶於水的藥材與水共研細,加入多量的水,攪拌,較粗粉粒即下沉,細粉懸混於水中,傾出的混懸液沉澱後,分出,乾燥,即成極細的粉末。多用於礦物藥,如飛爐甘石等。水飛的目的,使藥物更加細膩和純淨,並能出去水溶性的毒性成分,便於內服和外用,還能防止藥物在研磨時飛揚。

中醫針灸

中醫針灸: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2010年11月16日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