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國貴族墓地

虢國貴族墓地

虢國貴族墓地位於三門峽市區北上村嶺,總面積58萬平方米,在經文物部門鑽探的14萬平方米內,共有各種貴族墓葬142座。其中,大中型墓葬19座,車馬坑12座,其它種類的祭祀坑50餘座。在已發掘清理的9座墓葬中,有國君墓2座,太子墓1座,姬妃墓1座,車馬坑2座。共出土銅、鐵、玉、石、金、陶、木、皮革、麻布等九大類文物17000多件。其中出土的大型青銅禮器200餘件,大部分鑄有銘文。綴玉面罩被確認為春秋戰國"瞑目"的祖型。

基本信息

簡介

虢國貴族墓地虢國貴族墓地

虢國貴族墓地位於三門峽市區北上村嶺,總面積58萬平方米,在經文物部門鑽探的14萬平方米內,共有各種貴族墓葬142座。其中,大中型墓葬19座,車馬坑12座,其它種類的祭祀坑50餘座。在已發掘清理的9座墓葬中,有國君墓2座,太子墓1座,姬妃墓1座,車馬坑2座。共出土銅、鐵、玉、石、金、陶、木、皮革、麻布等九大類文物17000多件。其中出土的大型青銅禮器200餘件,大部分鑄有銘文。綴玉面罩被確認為春秋戰國"瞑目"的祖型。玉組串飾為漢代金縷玉衣的前身。出土的八件甬鍾是西周晚期墓葬發掘中唯一完整的一套。由十二件金器組成的黃金帶飾為周代考古中所罕見。大量珍貴兵器,尤其是玉柄銅芯鐵劍的出土,被確認為我國最早的人工冶鐵實物,它的發現將中國冶鐵的年代上溯了一個多世紀,堪稱"中華第一劍"。

意義

虢國貴族墓地虢國貴族墓地

虢國貴族墓地的重大發現,對研究虢國乃至西周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制度以及冶金、交通、紡織、古代戰爭等各個方面,都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虢國貴族墓地出土文物在1990年、1991年連續兩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十大考古重大發現之一。199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故事

西周春秋時期,三門峽地區屬虢國,虢國是西周王朝建立時,周文王分封給他的弟弟虢仲和虢叔的諸侯國,最初的封地位於陝西寶雞附近的雍,後隨周平王東遷,移至現三門峽一帶。虢國從東遷三門峽立國到公元前655年被晉國所滅,先後有八位國君在位,歷時近200年,期間為後人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神醫扁鵲救太子、虢公拜神、假虞滅虢等。虢國在當時是一個重要的諸侯封國,開創虢國的國君為虢仲,他把虢國治理得很強盛,可是到了虢國的最後一位國君虢公醜執政時,竟把虢國搞得一團糟。

公元前661年秋,一道流星白光落至虢國莘原,虢公忙問史官是何緣故,史官為取悅國君,便編造說:“是先主虢仲的神。

靈自天而降,保佑您治理國家。”虢公一聽,又驚又喜,便組織工匠建造了“社稷壇”,將虢仲在世時所批閱的卷宗放置於虢仲塑像前的香案上,奉為至聖天書,每遇重要事情,便來此燒香禱告,然後打開聖書,上面怎么寫,他就怎么做,沒寫就不做。此事傳到東都洛陽周惠王連連嘆息。兩年後,晉國出兵占領了虢國重鎮下陽。又過了幾年,晉國借道虞國,攻破虢都上陽,虢公倉惶出逃。虢國就這么匆匆地退出了歷史舞台,但它也為後人留下了一筆財富。

三門峽市景區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