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國博物館

虢國博物館

虢國博物館是建立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周虢國墓地遺址上的一座專題性博物館,占地10萬平方米,是集文物陳列,遺址展示、園林景觀為一體的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景區。擁有5個基本陳列,為《虢國春秋—虢國文化史》、《虢寶擷英-虢國墓地出土文物精華》、《梁姬風韻—虢季夫人墓出土文物》、《車轔馬嘯—虢國車馬坑遺址》和《國君覓蹤—虢季墓遺址》。虢國墓地是一處規模宏大、等級齊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兩周時期大型邦國公墓。其中虢季和虢仲兩座國君大墓分別被評為1990、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1年4月,虢國墓地入選“中國二十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虢國博物館是一座集文物陳列、遺址展示、園林景觀為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的文物旅遊景點。

基本信息

陳列展示

虢國博物館的基本陳列《虢國墓地遺址與文物陳列》分為五個陳列:《虢國春秋——虢國簡史陳列》;《虢寶擷英——虢國墓地出土文物陳列》;《梁姬風韻——虢季夫人墓出土文物陳列》;《車轔馬簫——虢國車馬坑遺址陳列》;《虢君覓蹤一一虢季墓遺址陳列》。

虢國博物館虢國博物館

虢國春秋

展廳約300平方米,通過文字、圖表、照片、沙盤、壁畫、藝術造型等多種陳列形式,向觀眾介紹虢國的分封、虢國都城、虢國疆域、虢國世系及虢國墓地發掘情況。

虢寶擷英

展廳面積1336平方米,展出文物330件(套)。該陳列分為“青銅珍品”、“玉器精華”和“多種工藝”三個單元。該陳列設計新穎,運用燈箱、照片、拓片、沙盤、文物仿製件等多種輔助陳列手段,營造出一種神秘而又富麗的氣氛,特別是光導纖維照明的運用,更使玉器顯得晶瑩柔潤。

“青銅珍品”,主要展出M2009虢仲墓、M2011太子墓、M2006貴族婦人墓中出土的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工具與武器、車馬器。許多青銅器如虢仲盨、虢仲甫、獸叔盨、豐白簠、虢碩父篝、太子車斧均鑄有銘文,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玉器精華”分禮玉、佩玉和葬玉。禮玉有璧、琮、璜、圭、璋、戈、戚。展出的佩玉有玉項飾、玉手腕飾、玉耳飾及100餘件動物形玉佩,雕工精細,栩栩如生。葬玉中展出有綴玉面罩、玉晗、玉握。

“多種工藝”展出有虢國墓地出土的鐵器、陶器、玉器、骨器、象牙器等。

梁姬風韻

展廳約200平方米,集中展示虢國國君夫人梁姬墓(M2012)出土的134件精美文物。有作工精細的梁姬罐,有造型優美的鳳鳥紋盉,有瑰麗多彩的五璜組玉佩,晶瑩柔潤的項飾、腕飾和姿態各異玉佩件,以及表明其身份地位的禮器五鼎四簠。另外複製的重棺單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西周貴族的喪葬制度;利用超寫實手法製作的“梁姬梳妝”景觀,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觀眾嘖嘖稱奇。

車轔馬蕭

展廳約1344平方米,這裡按原地、原物、原狀保護,並展出已清理的車馬坑遺蹟。這裡展出了三個車馬坑,分別是為虢國國君陪葬的一號車馬坑,為國君夫人陪葬的二號車馬坑,為虢國太子陪葬的三號車馬坑。一號車馬坑是我國發現的西周時期最大的,且保存完好的車馬坑,南北長47.6米,東西寬4.16米,坑深1.4米,坑內清理出了13輛車,64匹馬和6隻狗。三座車馬坑緊密相連,形成了中國最大的車馬坑群。

虢君覓蹤

展廳約400平方米,復原陳列虢季墓及其二座貴族陪葬墓、二座馬坑。虢季墓(M2001)南北長5.3米,東西寬3.55米,墓深12米,葬具為重棺單槨阝,外加大型棺罩。墓中隨葬品極為豐富,共出土各類文物3200餘件(套),計有銅、鐵、金、玉、石、陶、竹木、皮革、麻布等9大類。

其中青銅禮器組合較全,實用器多鑄有銘文,記虢季自作用器。樂器中出土一套8件甬編鐘,鑄工精細,保存完整,有長篇銘文,音律準確,是西周樂器中之精品。銅柄鐵劍,由銅、玉、鐵三種材料複合而成,是中國發現最早的人工冶鐵實物,將我國人工冶鐵的歷史提前200多年,堪稱“中華第一鐵劍”。出土的綴玉面罩是目前西周時期墓葬發掘中所發現的結構最為完整,形制規範,工藝考究,且是專門製作的葬玉,是春秋戰國以後金縷玉衣的祖型。在室外的遺址墓園區,對己發掘的和雖已探明尚未發掘的墓葬、車馬坑或祭祀坑,通過綠化、卵石鋪砌、樹立標誌牌等手段,成組地向觀眾展示虢國貴族聚族而葬且昭穆有序的埋葬情景。

藏品介紹

虢國博物館主要收藏虢國墓地出土的30000件虢國文物,按質地分有銅、玉、金、鐵、陶、骨、石、竹木、皮革、麻等十餘類。以青銅器、玉器為大宗。食器組合齊全,多鑄有銘文;酒器器形高大、種類繁多;兵器數量眾多,種類齊全;車馬器鑄造精細、美觀實用。虢國墓地出土的玉器,精美絕倫,集西周玉器之大觀,其數量之多,種類之全,技術工藝之精,都是西周罕見的。從質地上看絕大部分為軟玉,分為青玉、青白玉、碧玉等,來自新疆和闐,依用途可分為禮器、佩飾、殮用、棺飾、用具、飾件與其它等七類。從雕刻技法上看有平雕、浮雕、透雕和圓雕,雕琢細膩,藝術精湛。特別是虢國墓地出土的800餘件仿生動物玉雕,姿態多樣,造型優美,線條流暢,生動傳神。

相關著作

有關研究虢國墓地的學術著作有20世紀五十年代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上村嶺虢國墓地》、1999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三門峽虢國墓》(上下卷)、2000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虢國墓地的發現與研究》以及博物館拍攝的《震驚中外的發掘》、《走近古虢文明》電視片。

所獲榮譽

虢國博物館虢國博物館

2002年被確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03年榮獲第五屆全國十大陳列精品獎;2004年被評為河南十佳人文景觀,並在河南省“商都杯”全省講解員大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暨一個全省“十佳”講解員稱號;2006年被評為“河南十佳生態景觀”、“河南十大名勝”等。

國君覓蹤

《國君覓蹤》展廳共占地400平方米,原狀陳列2001號虢季墓及陪葬的三座侍從墓和兩座馬坑。虢季墓為長方形土

坑豎穴墓,南北長5.3米,寬3.55米,深12米。葬具為木質重棺單槨,外加大型棺罩。墓主人下葬時口中含玉,面部復蓋綴玉暝目,胸佩七璜組玉佩,雙手握玉,腳趾夾玉,頭北腳南,仰身直肢,雙手置於胸前。由於西周、春秋時期周天子大墓無一被發現,發現的一些諸侯墓多被盜擾,因此該墓是目前發現的西周春秋時期級別最高、保存完整、出土文物最為豐富的陵墓。 該墓的埋葬年代為周宣王執政的晚年, 距今2800年左右。墓中隨葬品極為豐富,達5293件(顆),依質地分為銅、金、玉、石、瑪瑙、料、骨、陶、角、牙、蚌、葦草、皮革、木、竹、麻、絲帛等19大類。這批出土文物不僅數量多、器形高大、造型別致、製作精美,且多為稀有罕見的精品,填補了西周時期考古研究的一些空白,如出土的"中華第一劍"、綴玉瞑目、七璜組玉佩、12件金器構成的黃金帶飾等,因而被評為199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虢寶擷英》展出了90年代以來虢國墓地貴族兆域區發掘的兩座國君墓、一座國君夫人墓及一座太子墓等出土的文物精品。它們分為青銅珍品、玉器精華、其它質地文物三部分,美倫的國寶重器爭奇鬥豔,蔚為大觀。尤其是展出的仿生動物玉器製作精美,惟妙惟肖,北溫帶常見的動物物種幾乎全部囊括。玉柄銅芯鐵劍更是聞名中外,把我國的冶鐵歷史向前提前了200年,被譽為"中華第一劍"。

主要玉器

玉器是我國古代與巫術信仰、審美觀念、等級禮制、倫理道德緊密相關的寶物,是虢國文明的象徵。貴族在禮聘、佩帶及殉葬時廣泛使用。本墓地出土的3000餘件組玉器,晶瑩潤澤,雕琢細膩,藝術精湛。按用途分禮玉、佩玉、葬玉等幾大類,實為虢國墓地出土文物中的精華。

虢國博物館虢國博物館

虢國墓地出土玉器達三千多件,其數量之多,種類之多,工藝之精,玉質之好,在周代考古中實屬罕見,實虢國墓地出土文物中的精華,實虢國文物中最精彩的篇章,從一個側面反應了虢國經濟的發達和文化的進步。 禮玉 虢國墓地出土的玉禮器,是虢國貴族在進行祭祀、朝聘、會盟、征戰、宴會、婚冠、喪葬等活動的禮儀用器,是少數奴隸主大貴族享用的奢侈品。大量的玉制禮器,已經脫離了實用性,成為一種財富和特權的象徵。

佩玉 佩玉是隨身佩戴的裝飾玉器。"古之君子,必佩玉",所以佩玉已成為當時社會的一種習俗和顯示身份、地位的標誌。虢國墓地出土的佩玉可分為髮飾、耳飾、腕飾、佩飾等幾大類。不僅包括大量用於佩戴的璧、璜等,也還有不少取材於鳥、獸及人物的裝飾玉雕,而且發現了由許多件玉器組成的"組玉佩",它反映了虢國人的審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殮玉 殮玉是古代專為保存屍體而製作的殮葬玉器,即所謂"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虢國墓地出土的大量殮葬玉器,有玉含、玉握、足趾夾玉,足下踏玉及綴玉面罩。

多種工藝

一、兵器說明 冶鐵兵器和用具的出現,在當時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說明了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人的用具是多方面的,各種各

樣的,除前面所展青銅珍品和玉器精華外,陶器、石器、骨器、象牙器和麻織品等,也在不同的禮制需要和生活要求下,各有不同的功用。既反映了多種工藝的技巧,也描繪了豐富多彩的古虢文明。

二、鐵器說明 虢國墓地出土的幾件鐵器,經冶金專家鑑定分為人工冶鐵製品與隕鐵製品兩大類。隕鐵與人工冶鐵共同使用數百年以上是世界各文明古國的共性,虢國墓地這一重大發現,為我們提供了極有說服力的實物證據。特別是人工冶鐵製品的出現,將我國人工冶鐵的歷史向前推進了近兩個世紀,反映了虢國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生產水平。

馬坑說明

一號車馬坑(M2003)說明

M2001虢季墓陪葬車馬坑(一號車馬坑)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47.6,東西最寬處達4.16 米,最窄處3.7米,距現地表深1.1-1.4米,是目前虢國墓地發掘最大的一座車馬坑。除被近代墓和現代溝所損毀的車輛與馬匹外,整個坑內共清理出車13輛,馬64匹,狗6隻。車輛位於坑北半部,而且每輛車下疊壓兩匹馬,大多數馬位於坑南半部。所有車輛排列有序,即頭朝北,車輿朝南,依次錯列擺放。車輛全為木質結構,表面髹黑漆,屬於作戰用的戰車,馬是被殺死後或毒死後埋入的,殉葬的狗可能是用於軍事的最早實物例證。

二號車馬坑說明

M2012梁姬墓陪葬車馬坑(二號車馬坑),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0.3米,東西殘寬5.02-5.36米,坑深1.6米。坑內共埋有19輛車子,均為木質結構,由西向東分為三排,西排8輛車,中排7輛車,東排僅有4輛車,每輛車下都壓有馬。因博物館展出和對坑內車輛進行保護的需要,車下部分未作清理。若按一輛車配方二馬來推算,此坑內19輛車應埋有38匹馬。

三號車馬坑(2005)說明

M2011太子墓陪葬車馬坑(三號車馬坑),南北長21米,東西寬3.51米,坑深1.5-1.6米,僅清理坑內東測部分車輪遺蹟,有待今後發掘。

旅行指南

虢國博物館虢國博物館

館服務項目:

講解服務:國語 、英語講解;

停車服務:停車場位於館大門前,停車便利;

購物服務:售虢國墓地出土文物仿製品為主的各種旅遊紀念品。

參觀優惠政策:

未成年人團體(本市)、現役軍人、殘疾軍人、離休人員、新聞記者、旅行社導遊免票;持老年證的老年人、學生、虢(郭)姓半價優惠。

開館時間:夏、春季8:30-18:30秋、冬季9:00-17:30

票價:40元/人

自助游提示:

火車:隴海線三門峽站或三門峽西下車進入市區;

自駕車:連霍高速從三門峽入口進入市區,大運高速過三門峽黃河大橋進入市區;

公交:三門峽火車站乘1路、高速路三門峽入口乘6路、三門峽西火車站乘5路、陝1路;

三門峽及周邊主要景點:

寶塔苑(3A)三門峽大壩 、函谷關(3A) 、甘山森林公園 、豫西大峽谷

陝西華山(4A)、山西運城關帝廟、永樂宮、普救寺(4A)、中國死海

三門峽市主要賓館:

☆☆☆☆:靈寶紫金宮國際大酒店;

☆☆☆:明珠賓館、鴻志大酒店、金泉賓館、菸草大廈、金玫瑰大酒店;

☆☆:黃金大酒店、三門峽賓館、金鐮賓館;

聯繫方式:

電話:0398——2955760 2955688—8008

傳真:0398——2955760

三門峽市景區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