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門答臘豬籠草

蘇門答臘豬籠草

蘇門答臘豬籠草是特產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的一種熱帶食蟲植物,所以它因此而得名。其首次被採集於實武牙附近的山上。蘇門答臘豬籠草分布零散,完整的分布範圍還未確定。

基本信息

植物學史

蘇門答臘豬籠草蘇門答臘豬籠草

蘇門答臘豬籠草由約翰·埃利亞斯·特朱斯曼(JohannesEliasTeijsmann)於1856在實武牙(Sibolga)附近發現。特朱斯曼寫道:“在今天和前天(2月1日及3日),我們收集到了四種豬籠草。它們生長在海岸邊的灌木叢中,基質只是薄薄的一層腐殖質,在腐殖質下就是海砂了。它們也會生長於海岸的陡崖上,在那裡只有少量的泥炭和青苔。蘇門答臘豬籠草在這都很茂盛,上面有大量的花和果莢。但在向茂物(Buitenzorg)引種的過程中,只有種子成功發芽長出了新的植株。但這些幼苗生長得非常的慢,且只能結出很小的捕蟲籠。”

1858年,弗里德里克·米克爾(FriedrichMiquel)認為蘇門答臘豬籠草與包希豬籠草(N.boschiana)是同一個物種。1886年,奧多阿多·貝卡利(OdoardoBeccari)又認為它是蘇門答臘特有的大豬籠草(N.maxima)的一個變種。之後,岡瑟·馮·曼那哥塔·勒馳奈·貝克(GünthervonMannagettaundLërchenauBeck)才提出蘇門答臘豬籠草的一個獨立的物種。在約翰·繆爾黑德·麥克法蘭(JohnMuirheadMacfarlane)1908年的著作中,提出將其歸為紐幾內亞特產的托易布豬籠草(N.treubiana)。B·H·丹瑟(B.H.Danser)在他1928年出版的著作《荷蘭屬印度的豬籠草屬植物(TheNepenthaceaeoftheNetherlandsIndies)》中也支持這個觀點。

1986年,羅斯朱迪·塔明(RusjdiTamin)和堀田充(MitsuruHotta)注意到了蘇門答臘豬籠草與托易布豬籠草(N.treubiana)的巨大不同,而再次建議講蘇門答臘豬籠草歸為一個獨立的物種。

馬修·傑布(MatthewJebb)在1991年也認為應該將蘇門答臘豬籠草獨立出來。之後的1994年,約阿希姆·那茲(JoachimNerz)和安德烈亞斯·維斯圖巴(AndreasWistuba)發現蘇門答臘豬籠草與長葉豬籠草(N.longifolia)有著近緣關係。1997年,傑布(Jebb)和奇克(Cheek)正式修訂了豬籠草屬中關於蘇門答臘豬籠草的分類,將其歸為一個獨立的物種。儘管關於蘇門答臘豬籠草的分類有許許多多的觀點,但是現在看來這些觀點都不是建立在對一個活著的蘇門答臘豬籠草的觀察得到的。

形態特徵

蘇門答臘豬籠草的莖可長達15m,寬至0.9cm,為圓柱形。節間距可長達20cm。葉片革質帶柄。葉片為披針形至倒卵形,可長達55cm,寬至9cm。在中脈兩側各有6~8條縱脈,羽狀脈明顯。籠蔓可長達60cm。

蘇門答臘豬籠草蘇門答臘豬籠草

地面籠為卵形或下半部為卵形,上半部為圓柱形。可高達10cm,寬至4cm。每個捕蟲籠前都有一對寬至8mm的翼。唇呈圓柱型,寬4mm,唇齒不明顯。蓋子為圓形,沒有附屬物。在蓋子基部的後方有一條不長於15mm的籠蔓尾。

下位籠為完全為卵形,在唇下不遠處有一個籠肩。捕蟲籠可高達20cm,寬至10cm。在每個捕蟲籠前部都有一對可寬達6mm的翼。唇為圓柱形,寬10mm。蓋子為圓形。沒有籠蔓尾。

上位籠為漏斗狀。是蘇門答臘豬籠草可以長出的最大的籠子,可高達30cm,寬至15cm。翼縮小為兩個凸起。唇前部凸起,類似於萊佛士豬籠草(N.rafflesiana)的上位籠。蘇門答臘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雄性植株的花梗可長達20cm,花軸可長達70cm。雌性植株的花梗較長,可達30,而花軸較短,不超過40cm。小花梗帶有1~2朵花,長達15mm。萼片為卵形,長6mm。蘇門答臘豬籠草在幼苗時期覆蓋著稀疏的短毛,成熟後脫落,只在葉片邊緣還存在棕色的短毛。目前尚未發現蘇門答臘豬籠草的變種

原生地

蘇門答臘豬籠草是蘇門答臘西北部特有的物種,並首次發現於實武牙附近的一座山上。蘇門答臘豬籠草分布零散,分布範圍還未確定。蘇門答臘豬籠草生長於未被伐木和農業開發的茂密原始低地森林中。蘇門答臘豬籠草更適於生長空氣潮濕高,陰暗,土壤為砂質的環境中。它對環境的高要求可能就是導致其分布分散的原因。因此蘇門答臘豬籠草比以前面臨著更嚴重的滅絕威脅。

蘇門答臘豬籠草經常生長於陡峭的斜坡上。常在開闊的懸崖上發現蘇門答臘豬籠草的小苗,這些小苗也許已經是成年的了,因為只有在森林中才能看到巨大的植株。它的莖可以支持它們攀爬至樹冠。蘇門答臘豬籠草在海拔0~800m的地區都有發現。

保護現狀

蘇門答臘豬籠草已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瀕危物種名錄(2006IUCNRedListofThreatenedSpecies)》中,等級為無危(LeastConcern)。

蘇門答臘豬籠草蘇門答臘豬籠草

2001年,根據對野生分布的第一手觀察,查爾斯·克拉克(CharlesClarke)依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標準建議將蘇門答臘豬籠草列為瀕危(Endangered)。克拉克認為蘇門答臘豬籠草不能在人類打擾的原生地中生存。因此,實武牙的快速發展對蘇門答臘豬籠草的野外分別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相比之下,蘇門答臘豬籠草受到過度採集的威脅較小,因為它常常生長於不可觸及的陡峭懸崖上。對於蘇門答臘豬籠草和與它有著近緣關係的貝卡利豬籠草(N.beccariana)和長葉豬籠草(N.longifolia)之間的分類十分的混亂,導致了新的保護項目無法正常的開展。

食肉植物(三)

食肉植物也稱食蟲植物,能捕取昆蟲或其他小動物,並靠消化酶、細菌或兩者的作用將其分解的植物。已知約有400種,親緣關係可能甚遠。這類植物雖多為綠色植物,但某些微小的真菌也能捕捉和消化動物。食肉植物能將捕獲的動物分解,這過程類似動物的消化過程。分解的最終產物,尤其是含氮的化合物及鹽類為植物所吸收。
弓形狸藻
附物狸藻
有角狸藻
安東狸藻
圓切捕蟲堇
可里馬捕蟲堇
藍白狸藻
白花狸藻
匍匐狸藻
丘基薩卡捕蟲堇
高冠捕蟲堇
南極洲捕蟲堇
托易布豬籠草
白花捕蟲堇
純真捕蟲堇
尖葉捕蟲堇
多摩利豬籠草
鳳梨食蟲榖精
扎克里豬籠草
似刃豬籠草
東巴豬籠草
堅韌豬籠草
撒迦捕蟲堇
維耶亞豬籠草
長毛捕蟲堇
異色捕蟲堇
苦草葉捕蟲堇
狸藻捕蟲堇
托爾頓捕蟲堇
高木氏捕蟲堇
沙氏捕蟲堇
圓花捕蟲堇
網紋捕蟲堇
立葉捕蟲堇
分枝捕蟲堇
迷你捕蟲堇
報春花捕蟲堇
波多西捕蟲堇
波爾蒂尼捕蟲堇
寬葉捕蟲堇
毛捕蟲堇
小葉捕蟲堇
蘭花捕蟲堇
橢瓣捕蟲堇
內華達山捕蟲堇
蒙地捕蟲堇
葫蘆豬籠草
墨克提馬捕蟲堇
米蘭達捕蟲堇
中生捕蟲堇
馬丁尼茲捕蟲堇
大葉捕蟲堇
大角捕蟲堇
黃花捕蟲堇
葡萄牙捕蟲堇
長葉捕蟲堇
維奇豬籠草
利波爾德捕蟲堇
紫丁香捕蟲堇
細角捕蟲堇
疏葉捕蟲堇
勞氏捕蟲堇
近藤捕蟲堇
豪瑪維捕蟲堇
傑克捕蟲堇
紫羅蘭捕蟲堇
內卷捕蟲堇
無斑捕蟲堇
伊巴拉捕蟲堇
異葉捕蟲堇
半著生捕蟲堇
石灰岩捕蟲堇
格林伍德捕蟲堇
寶特瓶豬籠草
纖細捕蟲堇
巨大捕蟲堇
絲葉捕蟲堇
愛瑟氏捕蟲堇
凹瓣捕蟲堇
伊莉莎白捕蟲堇
愛勒氏捕蟲堇
鋸齒捕蠅幌
著生捕蟲堇
紫水晶狸藻
大花捕蟲堇
盾籽穗葉藤
光輝古貉藻
蛇發捕蠅幌
高山狸藻
撒克遜薩州花粉
紅瓶子草
薔薇瓶子草
高棉豬籠草
鸚鵡瓶子草
細豬籠草
小瓶子草
白網紋瓶子草
毛蓋豬籠草
翼狀瓶子草
野捕蟲堇
塔藍山豬籠草
蘇門答臘豬籠草
佛氏豬籠草
窄葉豬籠草
紫瓶子草
山地瓶子草
高山捕蟲堇
顯目豬籠草
黃瓶子草
墨蘭捕蟲堇
長毛豬籠草
匙葉豬籠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