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豬籠草

細豬籠草

細豬籠草是蘇門答臘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在拉丁語中“tenuis”表示細的,薄的,修長的。細豬籠草是一種藤本植物。莖直徑為2~3mm,呈稜柱形。節間距長5~6.5cm。

基本信息

Nepenthes tenuis

細豬籠草是蘇門答臘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在拉丁語中“tenuis”表示細的,薄的,修長的。1957年,在蘇門答臘島的西部山區首次發現了細豬籠草。但它在1994年才被描述。2002年,再次在野放發現了它。在此之前,細豬籠草只有一張照片

細豬籠草的上位籠細豬籠草的上位籠

和一副乾燥標本。

細豬籠草的下位籠細豬籠草的下位籠

植物學史

威廉·梅哲(WillemMeijer)於1957年8月24日在蘇門答臘西部的塔拉姆(Taram)附近的天普河(riverTjampo)的砂質地區首次發現了細豬籠草。它生長於海拔1000m左右的山脊上,所以它屬於中地豬籠草。它的原生地被形容為“明亮的亞高山森林”。細豬籠草的第一張照片由威廉·梅哲(WillemMeijer)在1957

威廉·梅哲在1957年拍攝的細豬籠草的照片威廉·梅哲在1957年拍攝的細豬籠草的照片

年拍攝。在再次於野外發現它之前,這是唯一的一張關於細豬籠草的照片。照片上是一段攀援莖和一個上位籠。

約阿希姆·那茲(JoachimNerz)和安德烈亞斯·維斯圖巴(AndreasWistuba)在1994年正式對細豬籠草進行了描述,這基於存放於荷蘭國家植物標本館(NationalherbariumoftheNetherlands)的威廉·梅哲(WillemMeijer)收集的標本和一張1957年拍攝的黑白照片。經過幾次失敗後,2002年年底,安德烈亞斯·維斯圖巴(AndreasWistuba)、約阿希姆·那茲(JoachimNerz)、麥可·沙赫(MichaelSchach)和其他一些人再次發現了細豬籠草。

形態特徵

細豬籠草是一種藤本植物。莖直徑為2~3mm,呈稜柱形。節間距長5~6.5cm。

細豬籠草上位籠的籠蔓形成籠蔓圈以支撐自己細豬籠草上位籠的籠蔓形成籠蔓圈以支撐自己

葉片革質無柄,呈披針形。長5~6cm,寬1~1.5cm。葉片末端尖細,基部逐漸縮小至莖部,包住莖部周長的三分之二。葉片上的葉脈不明顯。中脈的兩側各有3條縱脈,它們從中脈的基部三分之一內發出,在葉片的外部平行延伸。網狀脈不明顯,斜向延伸,呈不規則的網狀。籠蔓約為葉片的1.5倍,可長達12cm,直徑為0.5~1mm。籠蔓偶爾會纏繞周圍的支持物形成籠蔓圈。

細豬籠草是豬籠草屬中捕蟲籠最小的物種之一,其僅次於阿根豬籠草(N.argentii)。細豬籠草的上位籠與籠蔓的銜接處會形成一個寬達10mm的彎曲。上位籠呈廣口漏斗形,籠口下部收縮。上位籠通常高2.5~4.5cm,寬1.5~2.5cm。上位籠和下位籠都缺失翼及翼須結構。取而代之的是兩個高3~5mm的隆起。捕蟲

幼年的蓮座狀植株幼年的蓮座狀植株

籠的內表面覆滿了腺體。密度為每平方厘米600~800個。籠口為卵形,幾乎水平。唇扁平,可寬至6mm,唇肋間距為0.125mm。籠蓋為窄橢圓形,無附屬物。籠蓋中線兩側各有一條側線,通常長1.5~2.5cm,寬0.5~0.8cm。籠蓋的下表面均勻的分布著蜜腺。在籠蓋基部的後方有一條不分叉的籠蔓尾,長度約1mm。

細豬籠草植株的大部分無毛被,部分可能覆蓋著稀疏的毛被。捕蟲籠為黃綠色,通常帶有深淺不一的紅褐色斑點。唇為黃色至深棕色。乾燥標本為黑褐色。

分類學

馬修·傑布(MatthewJebb)和馬丁·奇克(MartinCheek)在他們1997年發表的專著中,將細豬籠草歸入疑惑豬籠草(N.dubia)時,是有一些猶豫的。並且無刺豬籠草(N.inermis)與塔藍山豬籠草(N.talangensis)的自然雜交種——梨形豬籠草(N.×pyriformis)也被歸入了疑惑豬籠草(N.dubia)中。但查爾斯·克拉克(CharlesClarke)並不同意這個觀點,他不認為這三個類群是同一個物種。

疑惑豬籠草(N.dubia)很容易就能與細豬籠草區分開來。細豬籠草的籠蓋短且寬,展開的角度不會像疑惑豬籠草(N.dubia)那樣達到180°。細豬籠草捕蟲籠的顏色通常有紅色的斑點,而疑惑豬籠草(N.dubia)通體為黃色或橙色。細豬籠草的唇也比疑惑豬籠草(N.dubia)的窄。

細豬籠草與賈桂琳豬籠草(N.jacquelineae)的區別在於,細豬籠草的葉片為披針形至線形,而賈桂琳豬籠草(N.jacquelineae)的為卵形至匙形。細豬籠草也沒有類似賈桂琳豬籠草(N.jacquelineae)籠蓋下表面的巨大蜜腺。賈桂琳豬籠草(N.jacquelineae)的籠蓋不同之處還在於其基部顯著的收縮。此外,賈桂琳豬籠草(N.jacquelineae)的體型要比細豬籠草大,其唇也更發達更寬且水平。

在約阿希姆·那茲(JoachimNerz)和安德烈亞斯·維斯圖巴(AndreasWistuba)在對細豬籠草和與之有近緣關係的物種的形態特徵進行了對比。

特徵邦蘇豬籠草疑惑豬籠草塔藍山豬籠草細豬籠草
上位籠的形態圓柱形至漏斗形下半部為圓柱形,上半部為漏斗形下半部為細長的圓柱形,上半部為卵形寬漏斗形,在唇下略微縮小
籠蓋圓形窄楔形寬卵形非常窄的橢圓形
上位籠的長寬比3.31.92.31.75

查爾斯·克拉克(CharlesClarke)寫道:“細豬籠草、塔藍山豬籠草(N.talangensis)和賈桂琳豬籠草(N.jacquelineae)之間具有明顯的相似特徵,這進一步證實了巴里桑山(BukitBarisan)是蘇門答臘島豬籠草形態特徵多樣性的源頭。”

2001年,查爾斯·克拉克(CharlesClarke)對來自蘇門答臘島和馬來半島的豬籠草進行了70個形態特徵的對比。其中細豬籠草與第一進化分支有51%的相關性。

進化樹的第一進化分支進化樹的第一進化分支

生態學

細豬籠草生長於長滿青苔的森林中,或明亮的砂質山脊頂部的明亮山林中。已知的細豬籠草種群分布於海拔1000~1200m的地區。細豬籠草是蘇門答臘西部

細豬籠草的原生地,生長於苔蘚中細豬籠草的原生地,生長於苔蘚中

塔拉姆(Taram)的天普河(Tjampo)東部山脊上特有的物種。

細豬籠草的地面籠常常正在於苔蘚中。莖的下部也常常覆蓋著厚重的苔蘚,以至於很難發現它。

細豬籠草已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06IUCNRedListofThreatenedSpecies)》中,等級為數據缺乏。它的原生地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會遭受到農業開墾、放火燒山的威脅。

自然雜交種

在原生地中,細豬籠草通常與寬葉豬籠草(N.adnata)、白環豬籠草(N.albomarginata)、蘋果豬籠草(N.ampullaria)、真穗豬籠草(N.eustachya)、小豬籠草(N.gracilis)、長葉豬籠草(N.longifolia)和兩眼豬籠草(N.reinwardtiana)生存於同一個地區。儘管如此,卻仍沒有發現細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

食肉植物(三)

食肉植物也稱食蟲植物,能捕取昆蟲或其他小動物,並靠消化酶、細菌或兩者的作用將其分解的植物。已知約有400種,親緣關係可能甚遠。這類植物雖多為綠色植物,但某些微小的真菌也能捕捉和消化動物。食肉植物能將捕獲的動物分解,這過程類似動物的消化過程。分解的最終產物,尤其是含氮的化合物及鹽類為植物所吸收。
弓形狸藻
附物狸藻
有角狸藻
安東狸藻
圓切捕蟲堇
可里馬捕蟲堇
藍白狸藻
白花狸藻
匍匐狸藻
丘基薩卡捕蟲堇
高冠捕蟲堇
南極洲捕蟲堇
托易布豬籠草
白花捕蟲堇
純真捕蟲堇
尖葉捕蟲堇
多摩利豬籠草
鳳梨食蟲榖精
扎克里豬籠草
似刃豬籠草
東巴豬籠草
堅韌豬籠草
撒迦捕蟲堇
維耶亞豬籠草
長毛捕蟲堇
異色捕蟲堇
苦草葉捕蟲堇
狸藻捕蟲堇
托爾頓捕蟲堇
高木氏捕蟲堇
沙氏捕蟲堇
圓花捕蟲堇
網紋捕蟲堇
立葉捕蟲堇
分枝捕蟲堇
迷你捕蟲堇
報春花捕蟲堇
波多西捕蟲堇
波爾蒂尼捕蟲堇
寬葉捕蟲堇
毛捕蟲堇
小葉捕蟲堇
蘭花捕蟲堇
橢瓣捕蟲堇
內華達山捕蟲堇
蒙地捕蟲堇
葫蘆豬籠草
墨克提馬捕蟲堇
米蘭達捕蟲堇
中生捕蟲堇
馬丁尼茲捕蟲堇
大葉捕蟲堇
大角捕蟲堇
黃花捕蟲堇
葡萄牙捕蟲堇
長葉捕蟲堇
維奇豬籠草
利波爾德捕蟲堇
紫丁香捕蟲堇
細角捕蟲堇
疏葉捕蟲堇
勞氏捕蟲堇
近藤捕蟲堇
豪瑪維捕蟲堇
傑克捕蟲堇
紫羅蘭捕蟲堇
內卷捕蟲堇
無斑捕蟲堇
伊巴拉捕蟲堇
異葉捕蟲堇
半著生捕蟲堇
石灰岩捕蟲堇
格林伍德捕蟲堇
寶特瓶豬籠草
纖細捕蟲堇
巨大捕蟲堇
絲葉捕蟲堇
愛瑟氏捕蟲堇
凹瓣捕蟲堇
伊莉莎白捕蟲堇
愛勒氏捕蟲堇
鋸齒捕蠅幌
著生捕蟲堇
紫水晶狸藻
大花捕蟲堇
盾籽穗葉藤
光輝古貉藻
蛇發捕蠅幌
高山狸藻
撒克遜薩州花粉
紅瓶子草
薔薇瓶子草
高棉豬籠草
鸚鵡瓶子草
細豬籠草
小瓶子草
白網紋瓶子草
毛蓋豬籠草
翼狀瓶子草
野捕蟲堇
塔藍山豬籠草
蘇門答臘豬籠草
佛氏豬籠草
窄葉豬籠草
紫瓶子草
山地瓶子草
高山捕蟲堇
顯目豬籠草
黃瓶子草
墨蘭捕蟲堇
長毛豬籠草
匙葉豬籠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