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形豬籠草

卵形豬籠草

卵形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ovata)是蘇門答臘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ovata”來源於拉丁語,意為“卵形的”,指其下位籠的形狀。


植物學史

卵形豬籠草的下位籠卵形豬籠草的下位籠

1840年或1841年11月,弗朗茨·威廉·容洪在盧布克拉亞火山首次採集到了卵形豬籠草。容洪在海拔1990米的區域採集了兩份標本。關於其生長習性他記錄道:“insilviscacuminissupremiscandens,repens”,意思為“在頂峰處的森林中匍匐或攀附生長”。其中編號為“H.L.B.908,155-870”的標本最初存放於萊頓萊都諾-伯特溫標本館(herbariumLugduno-Batavum),另一份編號為“H.A.R.T.000252”的標本存放於烏特勒支大學的標本館(HerbariumAcademicumRheno-Traiectinum)中。現在這兩份標本都存放於荷蘭國家植物標本館中。這兩份標本都是由雄性植株組成的。

在B·H·丹瑟1928年的開創性專著《荷屬東印度群島的豬籠草科植物》中,他認為容洪採集的這個標本就是邦蘇豬籠草(N.bongso)。此外,丹瑟也將塔藍山豬籠草(N.talangensis)歸入這個類群下。
這三個物種也在植物學家倉田重夫1973年的文章《婆羅洲、新加坡和蘇門答臘的豬籠草屬植物》(NepenthesofBorneo,SingaporeandSumatra)中互相混淆。
在勝彥近藤(KatsuhikoKondo)和正弘近藤(MasahiroKondo)1983年出版的《彩色世界的食蟲植物》(carnivorousPlantsoftheWorldinColour)一書中,一張卵形豬籠草的照片被標記為“N.pectinata”。很多學者將“N.pectinata”視為裸瓶豬籠草(N.gymnamphora)的一個同物異名。但無論如何,卵形豬籠草與這些物種的相似性都很小。
1994年,約阿希姆·那茲和安德烈亞斯·維斯圖巴正式描述了卵形豬籠草。1989年3月16日在潘丘盧保山西部山脊海拔1800米處採集到的標本被指定為模式標本,其編號為“Nerz1601”。其包括一個帶捕蟲籠的蓮座狀植株。他還在同一時間和地點採集了另兩份標本。編號為“Nerz1602”的標本包括一個帶捕蟲籠的攀援莖和雄性的花序,編號為“Nerz1603”的標本由一個帶雄性的花序的攀援莖組成。這三份標本都存放於荷蘭國家植物標本館中。
在馬修·傑布和馬丁·奇克1997年發表的專著《豬籠草屬(豬籠草科)的框架性修訂》中,他們將三份卵形豬籠草的標本鑑定為密花豬籠草(N.densiflora)。這三份標本中編號為“Frey-Wyssling43”的標本採集於潘丘盧保山海拔1800米處,實際上潘丘盧保山即是卵形豬籠草的模式產地。其由一個幼年的蓮座狀植株和下位籠組成。編號為“Frey-Wyssling13”的標本採集於巴羅斯山(Dolok"Baros")海拔1800米的地區。編號為“Opperhout27/11/1929”的標本在編號上標記的日期採集於塞非納山(DolokSempenan)頂峰海拔1600米的地區。其由一個蓮座狀植株和一個無籠蓋的下位籠組成。雖缺少籠蓋,但仍可基於唇的結構將其鑑定為卵形豬籠草。這三份標本都存放於爪哇的茂物植物園中。
此外,2003年12月16日,在一個著重於豬籠草保護的考察中(Hernawati,P.Akhriadi&I.Petra)採集到了編號為“NP373”和“NP377”的兩份標本。這兩份標本採集於潘丘盧保山海拔1500~2100米的地區。其都存放於西蘇門答臘省巴東的安達拉斯大學植物標本館(HerbariumofAndalasUniversity,ANDA)中。

形態特徵

帶下位籠的卵形豬籠草蓮座狀植株帶下位籠的卵形豬籠草蓮座狀植株

卵形豬籠草為藤本植物。其莖可長達5米,直徑可達6毫米,呈圓柱形。節間距可達15厘米。
卵形豬籠草的葉片革質,無柄至寬亞葉柄。葉片為披針形至匙形,可長達12厘米,寬至4厘米。葉片末端急尖,基部漸縮。在中脈的兩側各有2條縱脈,其發於葉片的基部。羽狀脈不明顯。籠蔓可長達18厘米。籠蔓由葉片的末端發出。
卵形豬籠草下位籠的下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為漏斗形,其餘上部為卵形;或通體呈卵形。其可高達25厘米,寬至9厘米。腹面具一對寬約15毫米的籠翼。下位籠內表面基部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覆滿了腺體。這些腺體為拱形,密度為每平方厘米400~1300個。籠口為圓形,基部拉長形成一個較寬的唇頸。唇平展,可寬達40毫米。其內緣具一系列唇齒,可長達7毫米。唇肋間距為0.5~1.5毫米。下位籠身上分布著14~18條縱脈。籠蓋為卵形,其下表面靠近唇處具有一個鉤狀的附屬物。籠蓋基部的後方具有一根分叉的籠蔓尾。

卵形豬籠草的中位籠卵形豬籠草的中位籠

卵形豬籠草上位籠與籠蔓的連線處形成一個寬20~30毫米的彎曲。其下半部為圓柱形,上半部為漏斗形,可高達20厘米,寬至6厘米。籠翼退化為一對隆起。唇為寬圓柱形,可寬達10毫米,具小型但明顯的唇齒。唇肋間距為0.5~1毫米。上位籠身上分布著14~18條縱脈。籠口水平,靠近籠蓋處形成一個短唇頸。
卵形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雌性花序通常比雄性花序大型。總花梗可長達7厘米,花序軸可長達10厘米。花梗具小苞片,可長達5毫米。萼片為披針形,可長達3毫米。
卵形豬籠草的莖部、葉片和捕蟲籠具有稀疏的毛被。花序上覆蓋這密集的毛被。
卵形豬籠草的下位籠通常為綠色至紅色,唇為暗紅色。上位籠為黃綠色,唇往往有條紋。

生態關係

附生狀的卵形豬籠草的蓮座狀植株附生狀的卵形豬籠草的蓮座狀植株

卵形豬籠草為北蘇門答臘省,特別是多巴湖地區附近的許多山脈上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生長於矮小的苔蘚森林和山脊頂部的植被中,其往往為水苔。在潘丘盧保山,卵形豬籠草通常陸生,而在盧布克拉亞火山通常附生。其被發現存在於MountSimanukmanuk之上。卵形豬籠草生長於海拔1700~2100米。

在潘丘盧保山,卵形豬籠草與裸瓶豬籠草(N.gymnamphora)、邁克豬籠草(N.mikei)、菱莖豬籠草(N.rhombicaulis)、顯目豬籠草(N.spectabilis)和多巴豬籠草(N.tobaica)同域分布。在另一個原生地其還與杏黃豬籠草(N.flava)同域分布。除了多巴豬籠草外,已發現了卵形豬籠草與這些物種的自然雜交種。
由於分布範圍的局限,卵形豬籠草已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06IUCNRedListofThreatenedSpecies)中,其保護狀況為易危。

相關物種

卵形豬籠草上位籠籠蓋下的鉤狀附屬物,為區別於其他的物種的特徵卵形豬籠草上位籠籠蓋下的鉤狀附屬物,為區別於其他的物種的特徵

卵形豬籠草與蘇門答臘的很多高地豬籠草之間都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包括邦蘇豬籠草(N.bongso)、密花豬籠草(N.densiflora)和欣佳浪山豬籠草(N.singalana)。其顯著的特徵就是其籠蓋下表面的附屬物,這個結構通常為鉤狀。
卵形豬籠草曾被鑑定為邦蘇豬籠草。卵形豬籠草特徵性的鉤狀附屬物也可能出現於邦蘇豬籠草的一些變型中。查爾斯·克拉克寫道:“(我)並不想僅依靠這個特徵而將卵形豬籠草從邦蘇豬籠草中分出,其實並沒有其他任何特徵可以支持這種分類法。”但是,查爾斯·克拉克仍將卵形豬籠草保留為一個獨立的物種,並指出雖然這樣的附屬物也可能出現在邦蘇豬籠草上,但這畢竟是極少見的情況,即使是有,通常也沒有卵形豬籠草的發達。
卵形豬籠草也與密花豬籠草很相似,它們曾相互混淆。因鉤狀的附屬物不會出現於密花豬籠草身上,所以這兩個物種能可靠的基於附屬物而區分開來。同時,密花豬籠草的下位籠具比卵形豬籠草長很多的唇頸。此外,密花豬籠草雄性花序和雌性花序的萼片形狀並不相同,而卵形豬籠草的萼片形狀相同。
在卵形豬籠草的描述中,約阿希姆·那茲和安德烈亞斯·維斯圖巴將其與欣佳浪山豬籠草進行了對比。他們指出卵形豬籠草的葉片末端漸尖,而欣佳浪山豬籠草的葉片末端圓整。這兩個物種籠蓋下表面的蜜腺分布狀況也不同。卵形豬籠草的蜜腺聚集於中線處和鉤狀附屬物附近。相比之下,欣佳浪山豬籠草僅在於中線附近存在稀疏的蜜腺,且在籠蓋末端附近無蜜腺。
硬葉豬籠草(N.rigidifolia)也與卵形豬籠草具有一些相似之處,但硬葉豬籠草的葉片更厚,籠蔓不由葉片末端發出且上位籠大多為卵形。
在蘇門答臘特有物種——龍豬籠草(N.naga)的描述中,也與卵形豬籠草進行了對比。可基於龍豬籠草具有兩個附屬物且邊緣呈波浪狀的籠蓋而區分開來。

自然雜交種

邁克豬籠草與卵形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的下位籠(左)和卵形豬籠草與顯目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的下位籠(右)邁克豬籠草與卵形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的下位籠(左)和卵形豬籠草與顯目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的下位籠(右)

在原生地,卵形豬籠草與許多不同的豬籠草屬物種同域分布。至少已發現了五種關於卵形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其中四種存在於潘丘盧保山。
卵形豬籠草與顯目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N.ovata×N.spectabilis)僅存在於潘丘盧保山的山頂處。這種自然雜交種的捕蟲籠呈現出親本的中間型。其唇平展,寬大,但不如卵形豬籠草的發達。捕蟲籠上的斑點類似於顯目豬籠草,但顏色淡得多。該自然雜交種大多陸生,少數可攀爬至林冠。卵形豬籠草與菱莖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N.ovata×N.rhombicaulis)也發現於此。
此外,布魯斯·薩蒙(BruceSalmon)和里基·毛德(RickyMaulder)在潘丘盧保山上發現了邁克豬籠草與卵形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N.mikei×N.ovata)和裸瓶豬籠草與卵形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N.gymnamphora×N.ovata)。部分學者認為似刃豬籠草(N.xiphioides)是裸瓶豬籠草的一個同物異名,所以這個自然雜交種有時被標記為卵形豬籠草與似刃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N.ovata×N.xiphioides)。
安德烈亞斯·維斯圖巴觀察到了多個關於杏黃豬籠草(N.flava)的自然雜交種,包括杏黃豬籠草與卵形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N.flava×N.ovata)。大部分標本為幼年的蓮座狀植株。

食肉植物(二)

食肉植物也稱食蟲植物,能捕取昆蟲或其他小動物,並靠消化酶、細菌或兩者的作用將其分解的植物。 已知約有400種,親緣關係可能甚遠。這類植物雖多為綠色植物,但某些微小的真菌也能捕捉和消化動物 。食肉植物能將捕獲的動物分解,這過程類似動物的消化過程。分解的最終產物,尤其是含氮的化合物 及鹽類為植物所吸收。
史麥斯豬籠草
安南豬籠草
庸忽豬籠草
沙禮哈普豬籠草
不純豬籠草
似瓶太陽瓶子草
羅威那豬籠草
民答那峨島豬籠草
麥可豬籠草
兩眼豬籠草
布凱豬籠草
美麗太陽瓶子草
艾俄那太陽瓶子草
邦蘇山豬籠草
曼特琳嘎杭山豬籠草
亞德利安豬籠草
便史東豬籠草
內布利納太陽瓶子草
模傲單角胡麻
果膠豬籠草
迪恩豬籠草
丹舍豬籠草
球狀豬籠草
黃花單角胡麻
阿根豬籠草
納奎友丁豬籠草
泰特太陽瓶子草
柔毛豬籠草
垂花太陽瓶子草
寬唇豬籠草
剛毛豬籠草
圓錐豬籠草
血紅豬籠草
小豬籠草
裸瓶豬籠草
盾葉毛豬籠草
馬來王豬籠草
萊佛士豬籠草
欣佳浪山豬籠草
貝卡利豬籠草
薩蘭加尼豬籠草
上位豬籠草
菱莖豬籠草
岔刺豬籠草
細毛豬籠草
密花豬籠草
有柄豬籠草
伯威爾豬籠草
柯普蘭豬籠草
圓盾豬籠草
陳氏豬籠草
紐幾內亞豬籠草
毛律山豬籠草
有腺豬籠草
奇異豬籠草
驚奇豬籠草
美林豬籠草
大豬籠草
馬索亞拉半島豬籠草
無毛豬籠草
馬達加斯加豬籠草
盾葉豬籠草
風鈴豬籠草
翼狀豬籠草
艾瑪豬籠草
昂嘎桑豬籠草
鞍型豬籠草
熔岩豬籠草
藍姆豬籠草
蘋果豬籠草
印度豬籠草
小太陽瓶子草
賈桂琳豬籠草
泉氏豬籠草
辛布亞島豬籠草
貝里豬籠草
菲律賓豬籠草
巴布亞豬籠草
卵形豬籠草
諾斯豬籠草
姆魯山豬籠草
馬普魯岩山豬籠草
大型平庸豬籠草
愛德華豬籠草
麥克法蘭豬籠草
馬兜鈴豬籠草
滴液豬籠草
白環豬籠草
克羅斯豬籠草
包希豬籠草
卓越豬籠草
無刺豬籠草
寬葉豬籠草
粗毛豬籠草
鉤唇豬籠草
瘦小豬籠草
暗色豬籠草
杏黃豬籠草
法薩豬籠草
疑惑豬籠草
大葉豬籠草
豹斑豬籠草
長葉豬籠草
小舌豬籠草
馬桶豬籠草
胡瑞爾豬籠草
真穗豬籠草
硬葉豬籠草
勞氏豬籠草
二齒豬籠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