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

苦苣

苦苣(endive)菊科菊苣屬中以嫩葉為食的栽培種,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學名Cichorium endivia L.,每100g嫩葉含水分95.1g、蛋白質1.2g、鈣77mg及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適生食、煮食或作湯。苦苣葉披針形。頭狀花序,約有小花20朵,花冠淡紫色,雌蕊柱頭雙叉狀淡藍色,雄蕊5,連成筒狀,花葯淡藍色。種子短柱狀,灰白色,千粒重1.6g。種子發芽力可保持10年,生產中多採用保存1-3年的種子播種。

基本信息

(圖)苦苣苦苣

簡介

(圖)苦苣苦苣

名稱:苦苣

學名:英名:Chjcory

分類:菊科

型態:株高50~100公分,根為淺性直根系,鬚根發達,葉片淺綠色,有皺葉和平葉兩個類型,皺葉類型葉片為披針形,葉緣有鋸齒,深裂或全裂;平葉類型葉片長倒卵形,葉緣缺刻少而淺,葉片以襉褶方式向內抱合成鬆散的花形,苦味稍重。根可以做成咖啡或無咖啡因咖啡飲用,比起蒲公英咖啡,味道更為柔和。

用途:花和嫩葉可加入色拉,或炒熟食用。

花期:進入初夏後會開藍色小花,是清晨綻放、晚上閉合的一日型香草,但能夠連續不斷的開展。

日照:需要日照充足的環境。

管理:比較適合培植在排水良好、營養豐富的鹼性土壤中。

繁殖:播種法,播種適期為9~10月;生育適溫為15~20℃,有良好的耐寒性和抗病性。

晚秋時,將已落葉的根株保存在較深的容器中,置放於10度C左右的陰暗處;一個月後,葉片就會迭成球狀,可以做為蔬菜食用。(此為遮光處理的軟化栽培法)。

藥用價值

(圖)苦苣苦苣

種中文名:苦苣

藥名:苦苣

拼音:KUJU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兔仔菜的全草。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治黃疸疔瘡癰腫

性味歸經:①《千金·食治》:“味苦,平,無毒。”②《嘉佑本草》:“味苦,平,一雲寒。”入肝、肺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煮熟或搗汁。外用:搗汁塗或研末調敷。

別名:野苣(《千金·食治》)、褊苣(《嘉佑本草》)、兔仔菜(《廣州植物志》)

藥用部位:本植物的根(苦苣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中國南部及東北各地。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春、夏季採收。

拉丁名:Lactucaversicolor(Fisch.)Sch.Bip.

考證:出自《嘉佑本草》;《嘉佑本草》:“苦苣,即野苣也,野生者,又名褊苣。今人家常食為白苣,江外、嶺南、吳人無白苣,嘗植野苣以供廚饌。”

相關藥材:苦苣苔卷絲苦苣苔苦苣、根苦苣、苦苣菜

中醫認為,苦苣性寒.味苦.無毒.有消炎解毒的作用.適用於闌尾炎腸炎子宮頸炎乳腺炎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性黃疸性肝炎、細菌性痢疾等症.可防治癌症、利膽保肝、抗潰瘍胃.外用可治療癤腫,有利於傷口癒合,減輕疼痛.其是對肝病有一定療效。由於苦苣中的鐵元素含量高,可預防貧血和促進兒童生長發育.食用苦苣菜有助於促進人體內抗體的合成,增強機體免疫力長期食用能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疾病.促進大腦機能

地理分布

苦苣菜原產歐洲,目前世界各國均有分布。在中國除氣候和土壤條件極端嚴酷的高寒草原草甸荒漠戈壁鹽漠等地區外,幾遍布中國各省區;在國外,主要分布在朝鮮日本蒙古高加索西伯利亞中亞遠東地區和東南亞南亞各國。

植物形態

(圖)苦苣苦苣

一二年生草本,有紡錘狀根。莖中空,直立高50—100厘米,下部無毛,中上部及頂端有稀疏腺毛。葉片柔軟無毛,長橢圓狀廣倒披針形,長15—20厘米,寬3—8厘米,深羽裂或提琴狀羽裂,裂片邊緣有不整齊的短刺狀齒至小尖齒;莖生葉片基部常為尖耳廓狀抱莖,基生葉片基部下延成翼柄。頭狀花序直徑約2厘米,花序梗常有腺毛或初期有蛛絲狀毛;總苞鐘形或圓筒形,長1.2—1.5厘米;舌狀花黃色,長約1.3厘米,舌片長約0.5厘米。瘦果倒卵狀橢圓形,成熟後紅褐色;每面有3縱肋,肋間有粗糙細橫紋,有長約6毫米的白色細軟冠毛。花果期3—10月。

種植

(圖)苦苣苦苣
埋於土壤中的種子,春、夏、秋三季均可發芽出苗,其物候期進程一般為3—4月份出苗,6—7月開花、7一8月成熟,生育期為120開。秋季萌出的苗一般難以綠色體越冬,呈現一年生性狀。而在亞熱帶以南地區,一般四季均可出苗,並能以綠色葉滾越冬。在中亞熱帶以南地區,冬季也能開花結實。以安徽合肥地區為例,越冬的綠色葉叢,一般於2月底返青,3月中旬以後抽莖,4月中旬以後孕蕾,5月上旬開花,5月上旬至6月上旬結實並成熟,生育期為104天,生長期可達8—10個月(表88一1)。在合肥地區,越冬種子於3月中旬以後出苗,7—8月份成熟,生育期約120天。夏末、秋初生出的苗,初冬也能開花結實,但莖稈低矮,種子難以完全成熟。處於蓮座狀的苗株可以順利越冬,凡已抽莖開花者,地上部分不能越冬。

苦苣菜種子繁殖。種子產量高,每一頭狀花序可產種子30粒,每株可產種子300—1200粒。種子發芽率一般可達95%,既便未完全成熟的種子也具有發芽力。種子邊成熟邊脫落,藉助冠毛隨風或地表徑流傳播,當遇到濕潤而疏鬆”的土壤,溫度達到10℃以上時,即可萌發出苗。苦苣某種子的休眠期很短,一般為7—15天,成熟的種子,當年即可發芽出苗。埋入深土層不能發芽的種子,發芽力能保持兩年,一般以當年的種子發芽率最高。苦苣菜的根頸部具有較多的潛伏芽,當地上部受畜禽採食或刈割,殘茬能繼續再生,尤其在根系發育良好的葉叢期,再生力最強,每20天刈割1次,不會影響其再生,但在花枝形成後,再生力顯著下降,往往刈割2–3次,則難以再生。因此,放牧或對割利用,最好在抽莖之前進行。苦苣菜是一種伴生植物,生態幅相當寬,凡人類從事大農業生產活動的地區都有生長。它一般喜生於耕地、田邊、路旁、堆肥場、居民點周圍的隙地、果園、疏林下及各種棄耕地或撂荒地上。常成片生長,形成單優種小群聚。

苦苣菜是一種中生陽性植物,喜水、嗜肥、不耐乾旱。喜潮濕、肥沃而疏鬆的土壤,從沙土到粘土、PH4.5–8.9之間的土壤上均能生長,但以微酸至中性沙堆土上生長最好。對乾旱、土壤板結而貧瘠、原生草群密集或郁蔽度大於0.4的林地等環境,難以適應。苦定菜的耐寒性比較強。在溫帶地區,秋季能長出根系發育良好的苗株,其地下部分能夠順利越冬;在亞熱帶以南地區,苗株均能以綠色葉叢越冬。當氣溫達5℃時能緩慢生長,即便遇到–10℃的短期低溫,苗株仍能保持青綠;而在中亞熱帶以南地區,冬季仍能生長,甚至可以開花結實。

栽培要點

苦苣菜的種子小而輕(千粒重0.8—1.2g)頂上力弱。因此,土地理整平耙勻。有翻耕前,應施足底肥,僅墒商好,以保證出苗整齊,苗全、苗壯。在北方地區,以春播為宜;在南方地區,春、秋季播種均可。但為了利用冬閒田,以解決冬、春青綠飼草不足,則以秋播為好;在中熱帶以南地區,四季均可播種。播種方法以條播為好,亦可撒播或穴播。因為某部分枝較少,應適當加大播種量,一般播量為11.25—15kg/ha,行距20—30cm,播深2—3cm。在保墒不良的地區,播種後應及時填壓。凡春播者一定要加強滅雜工作;秋季播種,雜草少,苗期一般不用除雜,來年春季返青後,雜草大量滋生,除雜兩遍即可。春播草地以利用3—4茬為好;秋播者以利用5—6茬為宜。秋播者冬季可刈割1—2次,返青後可刈割3—4次。若葉叢期利用,必須在根系發育良好、形成大葉叢後方可。留茬高度為1—2cm;抽莖後刈割,留茬不應低於3cm;曬制乾草或用作青貯原料,以花蕾期刈割較好。每次刈割後,最好能適量追施化肥。採種應在植株頂端果實的冠毛露出時為宜。種子的壽命較短,一般為二年,隔年的種子發芽率將大大降低,以當年的種子發芽率最高。苦苣菜病蟲害較少,有時有蚜蟲危害,如發生,可用40%的樂果乳劑稀釋1000—2000溶液噴施。

飼用價值

(圖)苦苣苦苣

苦苣菜的莖葉柔嫩多汁,嫩莖葉含水量高達90%,無刺、無毛、稍有苦味,是一種良好的青綠飼料。最喜 食;喜食;山羊綿羊樂食;少量採食。據試驗,開花期以前切碎生餵或煮熟飼喂,每日用650g苦魯菜飼餵家兔,其採食率可達77%,切碎餵、鴨也有良好的效果。另據青海省鐵卜加草原站調查,苦苦菜的乾草是馬、牛、羊的好飼草,其適口性均可定為喜食級。其化學成分見表88–2。苦苣菜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100g鮮草中,葉含維生素C11一68.2mg,莖中含維生素C11mg、含胡蘿蔔素14.5mg。秋季,維生素C、胡蘿蔔素含量比春、夏季高。

苦苣菜的能量價值可評為中等。從結實相的分析資料看,其總能,對豬、牛和羊的消化能、代謝能、各種淨能及可消化蛋白質的含量均屬中等(88–3)。與同屬植物苣蕒菜(S.brachyotus)相比並不遜色。苦苣菜的莖葉繁茂,葉量大,在抽莖之前全為茂密的葉叢。至開花期,其莖枝仍比較脆嫩,還可飼用。莖葉比為1:1.55)果期莖枝逐趨老化,飼用價值下降。在野生條件下,以苦苣菜占優勢的草。鮮草產量一般可達30000一45000kg/ha;單株重為150一250g.在栽培條件下,鮮草產量可達37500–60000kg/ha,k的可達75000kg/ha。飼料基地。苦苣菜的莖葉脆嫩,不耐畜禽踐踏,耐熱性差,以刈割利用為好。尤以開花期之前利用為宜。除青飼外,還可曬制青乾草,製成草粉;也可青貯利用。青草以餵豬、鵝、兔、山羊、鴨為好;千草以馬、牛、羊等利用最為適宜。此外,嫩莖葉可作蔬菜食用,有降血壓作用,亦可漚制綠肥。結合農田滅雜,可收集起來用作飼料或漚制綠肥。

營養分析

每百克鮮苦苣菜中含蛋白質1.8克,糖類4.0克,食物纖維5.8克,120毫克,52毫克及等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B1、B2(0.2mg)、C(88mg)、胡蘿蔔素(3.22mg)、煙酸等。此外,還含有臘醇膽鹼酒石酸苦味素等化學物質。苦苣中含有維生素C88毫克,胡蘿蔔素3.22毫克,分別是菠菜中含量的2.1和2.3倍。苦苣嫩葉中胺基酸種類齊全,且各種胺基酸之間比例適當。

食用價值

(圖)苦苣苦苣

苦菜不僅在中國廣為人知,在歐洲也有不少知音。據介紹,歐洲常見的苦苣菜其形狀與中國苦菜十分相似,亦開 黃花,莖中空,折之有白色漿液流出。故歐洲民眾俗稱其為"牛奶菜"。歐洲農夫們普遍稱苦苣菜為“豬婆菜”。據說母豬在產仔後只要經常餵給它新鮮苦苣菜就能增加其奶水,確保仔豬的健康成長。此外,苦苣菜在歐洲也是一種食用蔬菜,歐洲民眾常採集嫩葉做色拉

苦苣菜又名苦菜,莖呈黃白色;葉片為圓狀披針形,表面綠色,背面灰綠色;花鮮黃色。苦菜中含有豐富的、等元素,能清熱、消腫、化淤解毒、涼血止血。苦菜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都有抑制作用。苦菜嫩葉可採食,生吃略帶苦味,用開水燙一下制熟,苦味可除。苦菜可炒肉、做湯,或加些大豆粉做成小豆腐吃,亦可沸水燙後蘸面醬食用。或做麻醬拌苦菜苦菜粥等。

國際保健食品界的高度重視。研究表明:苦苣菜是一種出色的保健食品。苦苣菜的白漿中含“苦苣菜精”、樹脂、大量維生素C以及各種類黃酮成分。據說常食含苦苣菜的食品可防治多種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症以及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國外也開發出多種苦苣菜保健食品,其中包括含苦苣菜汁飲料苦苣菜營養餅乾苦苣菜色拉醬等等。

原料:苦菜400克,麻醬紅椒、鹽、糖、味素
做法:
1、苦菜焯水備用。麻醬用鹽、糖、味素、涼開水調勻備用。
2、將調好的麻醬淋在苦菜上,用紅椒點綴。

生日花語

(圖)苦苣苦苣

生日花:苦苣

創立“貧窮的克拉拉”修道院的聖克拉拉之花

自古以來,基督教里就有將聖人與特定花朵連結在一起的習慣,這因循於教會在紀念聖人時,常以盛開的花朵點綴祭壇所致!而在中世紀天主教修道院內,更是有如園藝中心般的種植著各式各樣的花朵,久而久之,教會便將366天的聖人分別和不同的花朵合在一起,形成所謂的花歷。當時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在南歐地區,而南歐屬地中海型氣候,極適合栽種花草。苦苣屬於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地在瑞典南部、義大利北部和科西嘉島等整個歐洲。它就是被選來祭祀13世紀遵從聖法蘭西斯科的教義,創立“貧窮的克拉拉”修道院的聖克拉拉。

花語:武裝

古時候的植物學家認為,這種植物受到羅馬軍神馬爾斯的控制,才會長出渾身的刺,看起來好象武裝的士兵,因此苦苣菜的花語是“武裝”。凡是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對自己缺乏自信,並且善用瑰麗的辭彙武裝自己,隱藏內心真正的情感。其實,人很難以耍嘴皮子獲得一分真摯的愛情,心理有什麼話儘管直說吧!緣分是不會等人的!

參考資料

[1] 中醫世家 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k/kuju.html

[2] 百科知識 http://www.know.oq.cn/38/37255.htm

[3] 星座秀 http://x.sheup.com/peidui/Flowers/8-12.htm

[3] 中國農業網 http://www.zgny.com.cn/ifm/tech/show.asp?n_tec_id=2056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