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叢神經痛

臂叢神經痛

臂叢神經痛是臂叢由頸5至胸1的脊神經前支組成,有時胸2亦參與。主要支配肩及上肢的感覺和運動。組成臂叢神經的各部受損時,產生其支配範圍內的疼痛,總稱為臂叢神經痛(brachial plexus Reuralgia)。本病屬於中醫學“痹證”、“筋痹”、“肩臂痛”等範疇。

基本信息

病因病理

臂叢神經痛臂叢神經痛
一、西醫病因病理 臂叢神經痛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類,以後者多見。以病損部位又可分為根性臂叢神經痛和乾性臂叢神經痛。根性臂叢神經痛的原因有頸椎的各種病變、頸髓腫瘤、硬膜外轉移癌等。乾性臂叢神經痛的原因有頸胸出口區綜合徵、臂叢神經炎、頸部腫瘤、外傷、結核、肺尖部腫瘤等。病理改變的早期表現為神經問質水腫,髓鞘腫脹,晚期則以細胞浸潤和神經組織軸突變性為主,各種原因導致的臂叢神經痛的共同特點是肩部及上肢不同程度的疼痛,可呈持續性疼痛或陣發性加劇的疼痛,以夜間疼痛較為明顯。在臂叢神經支配區內可有感覺減退、肌力減退、肌肉萎縮腱反射減低、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等表現。

二、中醫病因病機中醫認為本病是由於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導致,以肌肉、筋骨、關節發生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其分證病機如下:

風濕痹阻 居處潮濕,冒雨涉水,氣候變化,冷熱交錯,以致風寒濕邪侵襲人體,注於經絡,留於關節,使氣血痹阻而加痹證。

臂叢神經痛臂叢神經痛

寒濕侵襲 素體虛弱,寒濕之邪乘虛侵襲人體,寒性收引、凝滯,濕行黏滯,故易出現筋脈拘攣,氣血阻滯以成痹證。

瘀血阻絡 氣血筋脈受損,或久病虧虛,氣血運行不暢,以致瘀血內停,以致脈絡痹阻而為痹痛。

濕熱浸淫 感受濕熱之邪,或素體陽虛或陰虛有熱,感受外邪後易從熱化,或因寒濕之邪郁久化熱,濕熱壅滯,筋脈弛緩,經氣不通,氣血阻滯而為痹證。

正氣不足是痹證的內在因素,而感受風、寒、濕、熱是引起痹證的外因,尤以風寒濕三者雜至而致病者較多。主要病機為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

辨病論治

臂叢神經痛臂叢神經
1.舒筋絡酊(莪術、五味藤、虎杖、山豆根、薄荷腦)(歐彪,葉志文,周文元.舒筋絡酊臨床療效觀察.中成藥,1997<1>:25~26)
功效: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祛風除濕,消腫止痛。 主治:風寒濕痹。
用法:每日噴塗患處6~8次,連用2天為一療效,總有效率94.4%。
2.百寶丹擦劑(孫永定,李金昆,文旭.百寶丹擦劑的臨床研究.中成藥,1997<2>:26~27)
功效:散瘀止痛
主治:寒濕阻絡證和瘀血阻絡證的痹證,總有效率94.23 %。
3.參桂再造丸(吳緝訓,張麗敏.參桂再造丸治療頸性肩臂疼痛綜合徵124例臨床觀察.中成藥,1998,<1>:25~26)
組成:人參,肉桂,黃芪,白朮,當歸,川芎,紅花,乳香,沒藥,地龍,僵蠶,烏梢蛇,桑寄生,葛根,威靈仙,防風。
功效:補氣化瘀,溫通血脈,舒筋活絡,祛風止痛。
主治:臂叢神經痛。
用法:每天早晚飯後30分鐘各服l丸,45天為一療程。治療180例,基本控制24例,顯效72例,有效66例,總有效率90%。
4.天宗穴複方注射液(許善霖.天宗穴複方注射液配合頸痹湯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實用中西醫結合雜誌,1994(10):589~560)
組成:當歸注射液2ml,維生素B1 2ml,維生素B12 1ml,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2ml,0.9%氯化鈉10ml。
主治:神經根型頸椎病。
用法:雙側天宗穴注射,部分病例配合頸痹湯治療,總有效率97.7%。

分證論治

臂叢神經痛臂叢神經痛

1.風濕痹阻

(1)治法:祛風除濕通絡。

(2)方劑:蠲痹湯化裁。

(3)組成:羌活lOg,獨活lOg,桂枝10g,秦艽15g,海風藤15g,桑枝15g,當歸15g,川芎10g,廣木香10g,乳香lOg,甘草5g。

(4)備選方:①桂枝附子湯加減:桂枝lOg,炮附子5g,生薑10g,大棗lOg。②麻黃加術湯加減:麻黃10g,桂枝10g,炙甘草6g,杏仁5g,白朮15g。③桂枝加葛根湯加減:桂枝10g,葛根10g,白芍15g,羌活15g,威靈仙20g,桑枝15g,白蒺藜10g,雞血藤20g,地龍10g,甘草5g。④防風湯加減:防風15g,麻黃lOg,當歸15g,秦艽15g,肉桂lOg,葛根10g,茯苓15g,生薑10g,大棗10g,甘草5g。

(5)加減:惡寒無汗加麻黃;局部畏冷明顯者加細辛4g、制附片3g;疼痛較甚者加全蠍3g、蜈蚣6g、露蜂房6g;麻木者加雞血藤12g;兼有發熱者,加金銀花15g、連翹20g。

(6)臨證事宜:風濕痹阻不解,蘊久可以化熱,若化熱可參同濕熱浸淫證候治療。

2.寒濕侵襲

(1)治法:散寒除濕,疏筋通絡。

(2)方劑:烏頭湯化裁。

(3)組成:川烏15g,生麻黃6g,蒼朮15g,白朮15g,生甘草5g,羌活10g,薑黃10g,當歸15g,生白芍15g。

(4)備選方:薏苡仁湯加減。薏苡仁30g,蒼朮10g,麻黃6g,桂枝10g,羌活10g,制附片9g,威靈仙15g,全蠍5g,蜈蚣2條,甘草3g。

(5)加減:疼痛較重者,加制草烏6g、附子4g、乳香6g、沒藥8g;手指腫脹明顯者,加茯苓12g、防己12g、萆薢20g;肌膚麻木者,加稀薟草15g、路路通15g;關節酸脹者,加晚蠶砂10g、海風藤12g。

(6)臨證事宜:烏頭有一定毒性,套用時應該注意,一般劑量在9~15g之間,並且要先煎20~30分鐘,以解其毒性,如用量需再加大,則先煎時間要延長至2小時,最大用量以不超過30g為宜,如出現舌麻、頭暈或脈結代等症狀,即應減量或停用。

3.瘀血阻絡

(1)治法:理氣活血,通絡止痛。

(2)方劑:身痛逐瘀湯加減。

(3)組成:桃仁10g,紅花10g,當歸20g,川芎10g,秦艽15g,羌活15g,沒藥lOg,牛膝15g,地龍10g,桑枝15g,薑黃15g,甘草5g。

(4)備選方:活絡效靈丹加減。當歸15g,丹參10g,乳香10g,沒藥10g,連翹10g。

(5)加減:寒凝氣滯所致之血瘀者,可加附片3g、桂枝6g;氣虛所致者,可加炙黃芪20g、人參10g;陰虛者,可加生地黃12g、玄參12g、知母10g;兼有濕熱徵象者,可加蒼朮、黃柏各12g;疼痛劇烈者,可加全蠍5g、蜈蚣5g、露峰房10g、蜣螂蟲6g;患肢冷者,加桂枝10g。

(6)臨證事宜:瘀血痹阻的證候多因久病不愈所致,邪入於絡而致氣血凝澀不通,經治療後,一旦瘀血徵象好轉或消除,應及時調整處方,以免久服耗傷正氣。

4.濕熱浸淫

(1)治法:清熱利濕通絡。

(2)方劑:四妙丸加減。

(3)組成:蒼朮10g,黃柏lOg,牛膝15g,薏苡仁20g,澤瀉15g,車前子10g,獨活10g,秦艽10g,地龍10g,伸筋草15g。

(4)備選方:①白虎桂枝湯加味:知母15g,甘草5g,石膏30g,粳米15g,桂枝10g。②宣痹湯合當歸拈痛湯化裁:防己10g,晚蠶砂10g,薏苡仁20g,赤小豆10g,黃芩10g,連翹10g,梔子15g,滑石10g,綿茵陳10g,當歸15g,知母lOg,羌活10g。③桑絡湯加味:桑枝15g,絡石藤15g,忍冬藤15g,赤芍lOg,木瓜10g,旆薟草15g,薏苡仁30g,全蠍5g,白芍15g,甘草5g。

(5)加減:高熱口渴,汗出煩悶,脈數者,加生石膏、寒水石各30g;壯熱不退,大便秘結者,加大黃3g,芒硝10g;關節肌肉拘攣疼痛者,加忍冬藤、絡石藤各15g,稀薟草12g,威靈仙15g;陰虛內熱者,加生地黃、丹皮、地骨皮各12g;痛甚者,加海桐皮12g、薑黃15g;口苦明顯,急躁易怒者,加龍膽草8g。

(6)臨證事宜:如有表熱證存在,如惡風、發熱、咽痛等,可加用清熱解表之品,如荊芥、防風、牛蒡子、桑葉金銀花、連翹等以取微汗為佳。

鑑別診斷

臂叢神經痛臂叢的組成

一、西醫病症鑑別

1.肩關節周圍炎 本病為慢性發病,發病過程較長,初起症狀為經常性肩部疼痛,活動不利,有僵硬感,局部畏寒,夜間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手部放射,但無感覺障礙,後期常有肩峰突起,肩關節各個方向的活動受限,以外展上舉更為嚴重,x線檢查常無異常,後期可見肱骨頭輕度骨質疏鬆及肱骨頭上移,肩關節造影可見關節囊腔明顯變窄,腋窩部的囊腔皺褶部分消失。
2.肩峰下滑囊炎 肩部外側疼痛和壓痛,尤以肩峰下及三角肌有廣泛壓痛,疼痛逐漸加重,急性期可見肩部及三角肌前緣腫脹,隨著病情的遷移和滑囊壁的增厚及粘連,肩關節活動範圍逐漸縮小,甚至完全消失,可有岡上肌、岡下肌與三角肌的萎縮,X線檢查常為陽性,在化性滑囊炎時,可呈現鈣化表現。
3.肩肱關節脫位 多有肩部外傷史。前脫位者,疼痛明顯,常不願活動肩關節,肩部成為平坦方肩,肩峰下空虛,可在喙突下及鎖骨下觸及肱骨頭,Duga征陽性。後脫位者,臨床表現不明顯,肩胛岡下部可觸到肱骨頭,X線攝片有助於對肩肱關節脫位的診斷。
二、中醫病證鑑別

痿證以肢體痿軟無力為主症,以肢體痿弱不用、肌肉瘦削為特點,少有疼痛的臨床表現。而痹證是由於正氣虛弱,氣血失調,營衛不固,以致風、寒、濕、熱諸邪乘虛而人,阻滯氣血經絡而致脈絡失養,不榮而痛,大多表現為肌肉關節的疼痛。

調攝護理

臂叢神經痛臂叢神經痛

急性期宜減少活動和提重物,使肢體適當的休息,可以用三角巾或繃帶將患肢懸吊於胸前,使肌肉緊張得以緩和,有助於減輕疼痛,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精神緊張,減輕精神壓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注意保暖,防止寒邪侵襲,居住環境應通風,空氣新鮮,陽光要充足,室內溫度濕度不宜過高,防止受涼感冒。囑咐病人多休息,適當增強身體鍛鍊,如太極拳廣播操等,鍛鍊須因人、因病而異,適可而止,量力而行。飲食宜富有營養,多進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飲食,忌食辛辣刺激、生冷以及肥甘厚膩之品,以提高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床鋪要整潔,皮膚要乾燥,勤換內衣,疼痛時可以熱敷、熏洗、艾灸、穴位封閉、理療等,同時可以配合各種綜合性的輔助治療如推拿針刺、水療、蠟療、泥療、藥浴等。

疾病護理

急性期宜減少活動和提重物,使肢體適當的休息,可以用三角巾或繃帶將患肢懸吊於胸前,使肌肉緊張得以緩和,有助於減輕疼痛,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精神緊張,減輕精神壓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注意保暖,防止寒邪侵襲,居住環境應通風,空氣新鮮,陽光要充足,室內溫度,濕度不宜過高,防止受涼感冒。囑咐病人多休息,適當增強身體鍛鍊,如太極拳、廣播操等,鍛鍊須因人、因病而異,適可而止,量力而行。飲食宜富有營養,多進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飲食,忌食辛辣刺激、生冷以及肥甘厚膩之品,以提高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床鋪要整潔,皮膚要乾燥,勤換內衣,疼痛時可以熱敷、熏洗、艾灸、穴位封閉、理療等,同時可以配合各種綜合性的輔助治療如推拿、針刺、水療、蠟療、泥療、藥浴等。

治療用藥

首先明確病因然後做相關治療。
臂叢神經炎於急性期應使肢體適當休息,減少病肢活動前臂屈曲,並以懸帶掛於胸前避免提重物局部,可予理療針灸疼痛、劇烈,病者可給地塞米松靜滴數天后改用口服治療。確診頸椎病狀者以保守治療為主首選頸椎牽引,可結合套用針灸推拿理療消炎止痛藥物等。
對於頸胸出口綜合徵患者可用懸帶,將上肢肘關節屈曲吊於胸前,以減輕對神經乾的壓迫避免使症狀加重的各種活動,對於已發現有頸胸出口區結構畸形或保守治療無效且症狀嚴重的病例,可考慮手術治療以探查臂叢神經解除病變對臂叢的壓迫。

預防

臂叢神經痛應該如何預防?應使肢體適當地休息,減少病肢活動,前臂屈曲並以懸帶於胸前。若是頸椎病引起時,注意頭位不宜固定太久,臥枕不宜過厚,避免頸部過屈。

併發症

可有頸胸出口區結構畸形的併發症。繼發性臂叢神經痛可合併頸椎病發病。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