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叢神經

臂叢神經

臂叢由第臂叢由第5~8頸神經前支和第一胸神經前支大部分組成。經 斜角肌間隙穿出,行與 鎖骨下動脈後上方,經鎖骨後方進入腋窩。臂叢五個根的纖維先合成上、中、下三乾,由三乾發支圍繞 腋動脈形成內側束、外側束和後束,由束髮出分支主要分布於 上肢和部分胸、背淺層肌。

主要分支

臂叢在鎖骨中點後方分支較集中且位置淺表,臨床上常在此處做臂叢阻滯麻醉。臂叢的主要分支有:

肌皮神經

自外側束髮出向外下斜穿喙肱肌,經肱二頭肌和肱肌之間下行,發出分支支配此三肌。終支在 肘關節稍上方的外側,穿深筋膜至皮下,改稱 前臂外側皮神經,分布於前臂外側皮膚。

正中神經

以兩根分別起於內、外側束,兩根夾持 腋動脈。向下成銳角匯合成正中神經,沿 肱二頭肌內側緣伴肱動脈下行至 肘窩,穿 鏇前圓肌於 前臂指淺、深屈肌之間下行,經腕管至手掌。先發出正中神經反支進入 魚際,繼而發出3條指掌側總神經,再各分為2支掌側固有神經至1~4指相對緣。

正中神經在 臂部無分支,在 肘部、前臂和手掌發出肌支,支配除 肱橈肌、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側半以外的所有前臂肌。在 手掌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 魚際肌和第1、2蚓狀肌。其皮支管理手掌橈側2/3、橈側三個半指的掌面以及背面中、遠節皮膚的感覺。

正中神經損傷多發生於前臂和腕部,損傷後主要出現:① 運動障礙,表現為前臂不能鏇前,屈腕力減弱,拇指、食指及中指不能屈,拇指不能做 對掌運動;②感覺障礙,表現為皮支分布區感覺障礙,尤以拇指、食指、中指遠節最明顯;③手畸形。 魚際肌萎縮,手掌變平坦,形成“猿手”。

尺神經

發自臂叢內側束,在腋動、靜脈之間出自腋窩,沿 肱二頭肌內側緣伴肱動脈下行,至 臂中份穿內側肌間隔至臂後面,再下行穿過內上髁後面的尺神經溝,在此處,其位置表淺。尺神經在 前臂尺側腕屈肌深面伴尺動脈下行,至 橈腕關節上方發出尺神經手背支,本乾下行經豌豆骨橈側分為淺支、深支入 手掌。

尺神經在 前臂發出肌支支配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側半;在 手掌發出深支支配 小魚際肌、拇收肌、骨間肌及第3、4蚓狀肌。 尺神經的皮支在手掌分布於 小魚際、尺側一個半指的皮膚;在手背分布於手背尺側1/2、尺側一個半指及無名指近節的橈側半和中指近節尺側半的皮膚。

肱骨髁上骨折時易損傷 尺神經。 尺神經受損後主要表現為屈腕力弱,無名指和小指的遠節不能屈; 小魚際肌萎縮變平坦,拇指不能內收;骨間肌萎縮,掌骨間出現深溝,各指不能相互靠攏;各掌指關節過身,第4、5指的指間關節彎曲,形成“ 爪形手”。手掌、手背內側緣感覺喪失。

橈神經

是後束髮出的一條粗大的神經,初在 腋動脈的後方,繼而伴肱深動脈向後,在 肱三頭肌深面緊貼 橈神經溝向下外行,至 肱骨外上髁前方分為淺支和深支。橈神經淺支在 肱橈肌深面伴橈動脈下行,至前臂中、下1/3交界處轉向手背,分布於手背橈側1/2以及橈側2個半手指近節背麵皮膚。橈神經深支至前臂後面深淺層肌之間下降,分數支,其長支可達腕部。

橈神經肌支支配肱三頭肌、肱橈肌和所有前臂後群肌。皮支除上述外,還分布於臂和前臂後面的皮膚。

肱骨幹骨折易損傷橈神經。損傷後 運動障礙主要表現為前臂伸肌癱瘓,不能伸腕、伸指,抬前臂時呈“垂腕征”;感覺障礙以第1、2掌骨間隙背面的“虎口區”皮膚最為明顯。

腋神經

發自臂叢後束,伴鏇肱後動脈繞肱骨 外科頸的後方至三角肌深面。

發肌支支配三角肌和 小圓肌。

皮支由三角肌後緣穿出,分布於 肩部和 臂部上1/3外側麵皮膚。

肱骨外科頸骨折, 肩關節脫位或腋杖的壓迫都可致腋 神經損傷,損傷後主要表現為 三角肌癱瘓,肩關節外展幅度變小或不能外展,三角肌區皮膚 感覺障礙,倘三角肌萎縮, 肩部失去圓隆外觀,肩峰突出,形成“ 方肩”畸形。

胸長神經

於 鎖骨上方發自臂叢,沿前鋸肌外側面下降,並支配該肌。損傷此神經可引起前鋸肌癱瘓,表現為“翼狀肩”, 上肢上舉困難,不能做梳頭動作。

胸背神經

起自後束,沿 肩胛骨外側緣伴肩胛下血管下行,分布於 背闊肌。 乳腺癌根治術清除淋巴結時,注意勿損傷此神經。損傷後不能做背手動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