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叢神經損傷

臂叢神經損傷

對臂從損傷(brachialplexusinjury)的認識最早是1768年Smeillie首次描述的1例臂叢產癱麻痹。此後Ducheme(1861)、Erb(1874)描述了上乾型產癱,Klumpke(1885)描述了下乾型產癱健康搜尋。1874年Flaubert首次報導成人外傷性臂叢損傷1886年Thorburn首次進行了臂叢損傷手術修復。但直至1966年SICOT巴黎會議,臂叢損傷修復的療效一直令人失望。隨著臂叢顯微外科修復技術尤其是神經移位術的開展,臂叢損傷的療效逐步提高,過去被外科醫生視為畏途、禁區的臂叢根性撕脫傷也恢復了一定功能,這一領域我國顧玉東瑞士Narakas等做出了重大貢獻。

基本信息

病因

臂叢神經損傷脊髓
臂叢損傷多為①牽拉傷:如上肢被皮帶捲入致傷;②對撞傷:如被快速汽車撞擊肩部或肩部被飛石所擊傷;③切割傷或槍彈傷④擠壓傷:如鎖骨骨折或肩鎖部被擠壓。⑤產傷:分娩時胎位異常或產程中牽拉致傷。
發病機制

引起臂叢損傷的最常見病因及病理機制是牽拉性損傷。成人臂叢損傷大多數(約80%)繼發於機車或汽車車禍。如機車與汽車相撞、機車撞擊路邊障礙物或大樹駕駛員受傷倒地,頭肩部撞擊障礙物或地面,使頭肩部呈分離趨勢,臂叢神經受到牽拉過度性損傷,輕者神經震盪、暫時性功能障礙重者神經軸突斷裂、神經根幹部斷裂,最重者可引起5個神經根自脊髓發出處斷裂,似“拔蘿蔔”樣撕脫,完全喪失功能。工人工作時不慎將上肢被機器、皮帶或運輸帶捲入後,由於人體本能反射而向外牽拉可造成臂叢損傷,向上捲入造成下乾損傷水平方向捲入則造成全臂叢損傷。礦山塌方或高處重物墜落、壓砸於肩部,高速運動時肩部受撞擊等也可損傷臂叢。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則見於母親難產時,嬰兒體重一般超過4kg,頭先露、使用頭胎吸引器或使用產鉗,致嬰兒頭與肩部分離、過度牽拉而損傷臂叢,多為不完全損傷。

臂叢損傷也見於肩頸部槍彈、彈片炸傷等火器性貫通傷或盲管傷,刀刺傷、玻璃切割傷、藥物性損傷及手術誤傷等等。此類損傷多較局限,但損傷程度較嚴重,多為神經根幹部斷裂。可伴有鎖骨下、腋動靜脈等損傷。鎖骨骨折、肩關節前脫位、頸肋前斜角肌綜合徵、原發性或轉移至臂叢附近的腫瘤也可壓迫損傷臂叢神經。

臨床表現

臂叢神經損傷電生理學
一般分為上臂叢損傷(erb損傷)、下臂叢損傷(Klumpke損傷)和全臂叢損傷1985年Leffert按臂叢損傷的機制與損傷部位作出以下分類健康搜尋:

1.開放性臂叢損傷。

2.閉合(牽拉)性臂叢損傷

(1)鎖骨上臂叢損傷:①神經節以上臂叢損傷(節前損傷);②神經節以下臂叢損傷(節後損傷)

(2)鎖骨下臂叢損傷:

3.放射性臂叢損傷。

4.產癱。

診斷

臂叢損傷的診斷,包括臨床電生理學影像學診斷,對於須行手術探查的臂叢損傷,還要作出術中診斷。根據不同神經支損傷特有的症狀、體徵,結合外傷史解剖關係和特殊檢查可以判明受傷的神經及其損傷平面、損傷程度。臂叢損傷診斷步驟如下。

1.判斷有無臂叢神經損傷有下列情況出現時應考慮臂叢損傷的存在:

(1)上肢5神經(腋、肌皮、正中、橈、尺)中任何2的聯合損傷(非同一平面的切割傷)。

(2)手部3神經(正中、橈、尺)中任何1合併肩關節或肘關節功能障礙(被動活動正常)。

(3)手部3神經(正中、橈、尺)中任何1合併前臂內側皮神經損傷(非切割傷)。

2.確定臂叢損傷部位臨床上以胸大肌鎖骨部代表頸5、6背闊肌代表頸7、胸大肌胸肋部代表頸8胸1上述肌肉萎縮說明損傷在鎖骨上,即根、幹部損傷。上述肌肉功能存在說明損傷在鎖骨下即束支部損傷。這是鑑別損傷在鎖骨上下健康搜尋的重要根據。

3.定位診斷

(1)臂叢神經根損傷:

①上臂叢(頸5~7)損傷:肌皮肩胛上神:經及肩胛背神經麻痹,橈、正中神經部分麻痹。肩關節不能外展與上舉肘關節不能屈曲腕關節雖然屈伸但肌力減弱,前臂鏇轉亦有障礙手指活動尚屬正常,上肢伸面感覺大部分缺失三角肌、岡上下肌、肩胛提肌、大小菱形肌、橈側腕屈肌、鏇前圓肌、肱橈肌、鏇後肌等出現癱瘓或部分癱瘓。

②下臂叢(頸8胸1)損傷:尺神經麻痹,臂內側皮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受損,正中、橈神經部分麻痹。手的功能喪失或發生嚴重障礙,肩、肘腕關節活動尚好患側常出現Horner征。手內肌全部萎縮,骨間肌尤其明顯,手指不能屈伸或有嚴重障礙,拇指不能掌側外展,前臂及手部尺側皮膚感覺缺失。尺側腕屈肌、指深淺屈肌、大小魚際肌群、全部蚓狀肌與骨間肌出現癱瘓。而肱三頭肌、前臂伸肌群部分癱瘓。

③全臂叢損傷:早期整個上肢呈遲緩性麻痹,各關節不能主動運動,但被動運動正常。由於斜方肌受副神經支配,聳肩運動可存在。上肢感覺除臂內側因肋間臂神經來自第2間神經尚存在外,其餘全部喪失。上肢腱反射全部消失,溫度略低,肢體遠端腫脹Horner征陽性。晚期上肢肌肉顯著萎縮,各關節常因關節囊攣縮而致被動活動受限尤以肩關節與指關節嚴重。

(2)臂叢神經乾損傷:

①上乾損傷:其臨床症狀與體徵和上臂叢神經根損傷相似。

②中乾損傷:獨立損傷極少見,但可見於健側頸7神經根移位修復術切斷頸7神經根或中乾時。僅有示、中指指腹麻木,伸肌群肌力減弱等,可在2周后逐漸恢復

③下乾損傷:其臨床症狀與體徵和下臂叢神經根損傷類同。

(3)臂叢神經束損傷:

①外側束損傷:肌皮、正中神經外側根與胸前外側神經麻痹。肘關節不能屈,或雖能屈(肱橈肌代償)但肱二頭肌麻痹;前臂能鏇前但鏇前圓肌麻痹,腕關節能屈但橈側腕屈肌麻痹,上肢的其他關節活動尚屬正常前臂橈側緣感覺缺失。肱二頭肌、橈側腕屈肌鏇前圓肌與胸大肌鎖骨部癱瘓,肩關節與手部諸關節健康搜尋的運動尚屬正常。

②內側束損傷:尺正中神經內側根與胸前內側神經麻痹。手內部肌與前臂屈肌群全部癱瘓,手指不能屈伸拇指不能掌側外展健康搜尋,不能對掌、對指手無功能。上肢內側及手部尺側感覺消失。手呈扁平手和爪形手畸形肩、肘關節功能正常。內側束損傷和頸8胸1神經根損傷表現類似,但後者常有Horner征,肱三頭肌、前臂伸肌群部分癱瘓。

③後束損傷:腋、橈、胸背、肩胛下神經麻痹,三角肌、小圓肌伸肌群、背闊肌、肩胛下肌大圓肌癱瘓肩關節不能外展,上臂不能鏇內,肘與腕關節不能背伸,掌指關節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和橈側外展,肩外側、前臂背面和手背橈側半的感覺障礙或喪失。

輔助檢查

1.神經電生理檢查肌電圖(EMG)及神經傳導速度(NCV)對有無神經損傷及損傷的程度有重要參考價值,健康搜尋一般在傷後3周進行檢查感覺神經動作電位(SNAP)和體感誘發電位(SEP)有助於節前節後損傷的鑑別。節前損傷時SNAP正常(其原因在於後根感覺神經細胞體位於脊髓外部,而損傷恰好發生在其近側即節前感覺神經無瓦勒變性,可誘發SNAP),SEP消失;節後損傷時,SNAP和SEP均消失

2.影像學檢查臂叢根性撕脫傷時,CTM(脊髓造影加計算機斷層掃描)可顯示造影劑外滲到周圍組織間隙中,硬脊膜囊撕裂脊膜膨出、脊髓移位等。一般來說,脊膜膨出多數意味著神經根的撕裂,或者雖然神經根有部分連續性存在,但內部損傷已很嚴重,並已延續到很近的平面,常提示有足夠大的力量造成蛛網膜的撕裂。同樣,MRI(磁共振成像)除能顯示神經根的撕裂以外,還能同時顯示合併存在的脊膜膨出、腦脊液外漏、脊髓出血、水腫等,血腫在T1WI和T2WI上均為高信號腦脊液及水腫在T2WI上呈高信號,而在T1WI呈低信號。MRI水成像技術對顯示蛛網膜下隙及腦脊液的外漏更為清楚,此時水(腦脊液)呈高信號而其他組織結構均為低信號。

治療

1.一般治療

對常見的牽拉性臂叢損傷,早期以保守治療為主觀察時期一般在3個月左右。在觀察期間應特別注意下列問題的處理:

(1)感覺喪失的保護:對頸5~7根性損傷,雖然手的功能基本存在,但拇、食指感覺存在障礙,對手的精細功能也有一定的影響。頸8胸1根性損傷雖拇、食指感覺功能基本存在但手的功能基本喪失,4~5指感覺也消失,易受進一步損傷如碰傷或燙傷,在失神經支配的皮膚損傷後修復較困難,因此必須保護失神經支配的皮膚,可穿戴防護手套,訓練用健手試探接觸物體溫度的習慣,經常塗用油脂性護膚霜。

(2)疼痛的治療:雖然臂叢損傷患者較少發生嚴重的疼痛,但一旦發生疼痛,治療也較困難,這種疼痛健康搜尋一般呈灼性痛,在槍彈傷及部分根性撕脫傷患者中較多見,取出神經中彈後切斷部分損傷的神經及神經瘤重接神經是緩解這類疼痛的主要方法,臂叢神經封閉、頸交感神經節封閉及手術切除以及針灸、各類止痛藥物的套用僅短暫緩解疼痛。

(3)腫脹的防治:臂叢損傷的患者肢體肌肉失去運動功能後同時失去對肢體靜脈的擠壓回流作用,特別是肢體處於下垂位和關節極度屈曲位,及腋部有瘢痕攣縮,加重肢體靜脈回流障礙,因此用三角巾懸吊肢體,經常進行肌肉被動活動,及改變關節位置解除腋部瘢痕攣縮(理療或手術方法),是防治肢體腫脹的主要方法。

(4)信心的樹立:大多數臂叢損傷後,對一個正處於青春活力追求理想的年輕患者是極其痛苦的。因此,應該給這類患者以高度的同情心,鼓勵他們戰勝病痛的決心;以高度的責任心在肉體上幫助他們戰勝病痛的信心;以高度的進取心去解決臂叢損傷後手功能恢復的世界難題,使他們重返勞動崗位,真正成為社會大家庭中幸福的成員。

(5)肌肉及關節囊攣縮的防治:神經損傷後肌肉失去神經營養發生肌肉萎縮隨著時間的推移,萎縮程度不斷加重,最終將發生不可逆的肌肉變性,肌組織纖維化,即使神經再生進入終板也無法支配纖維化的肌肉,失去運動功能,故在神經損傷後如何防治肌萎縮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套用被動活動電刺激理療措施雖有一定延緩作用,但無法阻止肌萎縮進程由於動力肌的麻痹相應關節失去平衡,處於非功能位,長期必然發生關節囊攣縮給神經再生後功能恢復造成障礙,為此,應注意肢體關節的功能訓練,在損傷未恢復前關節功能位的維持十分重要。

(6)神經營養藥物套用的長期性:神經損傷後發生一系列的變性及再生過程健康搜尋,其中關鍵的變化是神經元細胞在神經軸突再生過程中合成蛋白、磷脂及能量供應的增加健康搜尋為此需要供應大量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Bl、B6B12等)及擴張神經內微血管的藥物(地巴唑)。中藥的活血理氣方劑也有較好的作用由於神經再生是個緩慢過程,再生速度為1mm/d,這些藥物均應長期套用。神經生長因子(NGF)類藥物雖在實驗中有一定的促進神經再生作用,但製劑的生物性能的穩定性,套用方法的可靠性及臨床套用健康搜尋的有效性,均有待探討。

2.手術治療

(1)手術指征:

①臂叢神經開放性損傷切割傷槍彈傷手術傷及藥物性損傷:應早期探查手術修復

②臂叢神經對撞傷牽拉傷及壓砸傷:如已明確為節前損傷者應及早手術,對閉合性節後損傷者,可先經保守治療3個月在下述情況下可考慮手術探查:保守治療後功能無明顯恢復者;呈跳躍式功能恢復者如肩關節功能未恢復,而肘關節功能先恢復者;功能恢復過程中,中斷3個月無任何進展者。

③產傷者:出生後3個月至半年內無明顯功能恢復或功能僅部分恢復,即可進行手術探查。

(2)術前準備:除一般術前常規檢查外尚應做如下檢查,包括X線胸透與胸片了解膈肌活動及抬高情況、肺功能測定及斜方肌功能狀態測定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