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腫瘤

甲狀腺腫瘤

甲狀腺腫瘤分良、惡性二種。良性腫瘤可分為甲狀腺腺瘤和囊腫。惡性腫瘤95%以上為原發性甲狀腺癌,極少數可有惡性淋巴瘤及轉移瘤。 甲狀腺癌有60%為乳頭狀癌,多發生於年青人,女性多於男性,惡性程度低,生長緩慢,主要為淋巴結轉移,手術治療後,生存期長愈後佳。另有15%為未分化癌,多發生於年齡較老病人。惡性程度高,早期即可發生淋巴和血運轉移。由於症狀明顯,患者一般都能及時就診。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甲狀腺簡介

解剖結構

甲狀腺甲狀腺

甲狀腺是位於人體頸部甲狀軟骨下方,氣管兩旁,形狀似蝴蝶,猶如盾甲,所以稱之為甲狀腺。甲狀腺分為左右兩葉和峽部。左右兩葉位於喉下部與器官上部的兩側面。上端自甲狀軟骨的中點,下端至第6氣管軟骨環,有時達胸骨上窩或胸骨後。

生理功能

甲狀腺有合成、貯存和分泌甲狀腺素的功能,其結構單位為濾泡。甲狀腺素是一種含碘酪氨酸的有機結合碘,有四碘酪氨酸(T4)和三碘酪氨酸(T3)兩種,合成完畢後便與甲狀腺球蛋白結合,貯存在甲狀腺濾泡中。釋放入血的甲狀腺素與血清蛋白結合,其中90%為T4,10%為T3。甲狀腺素的主要作用是:加快全身細胞利用氧的效能,加速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分解,全面增高人體的代謝,增加熱量產生;‚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主要在出生後影響腦和長骨。

檢查方法

甲狀腺腫瘤甲狀腺腫瘤

甲狀腺掃描術最常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跟蹤劑是碘131,這是利用甲狀腺與碘代謝的密切關係,檢測甲狀腺腫物性質的一種方法。甲狀遙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它所攝取的碘,在人體內經一系列化學反應,合成對人體發揮各種重要生理功能的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掃描術則是在病人攝入同位素碘131後,以計數器測定甲狀腺內腫埠吸取碘的能力如何,從而判斷腫塊的良惡性質。吸碘功能強時,在掃描軤呈現吸碘密集的“熱”結節,反之,吸碘功能弱時,則表現為吸碘稀疏甚至空白區,稱為“冷”結節,臨床上按吸碘功能的強弱,分為四個等級,即熱結節、溫結節、涼節結和冷結節。大量的甲狀腺掃描以及與病理切下對照檢查的結果表明,冷結節中癌所占的比例相當高,約在30-50%左右,而熱結節則無一例癌瘤。涼結節較之溫結節來說,癌的機會又明顯增加。總之從熱結節、溫結節、涼結節到冷結節,癌的發生率是遞增的。

但是甲狀腺掃描所顯示的冷熱結節雖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但也有不少例外情況,它並不十分準確,特別是冷結節和涼結節,可以考慮為癌,有時竟是一般的良性腫物。例如甲狀腺囊腫,由於是一個中空含液的囊,所謂的“腫塊”中並無腺體組織或實體癌瘤,故而不會吸碘或不能反映吸碘功能的強弱,掃描圖上便呈現一個空白區,被看做是“冷結節,”實則不過是一個良性的囊腫而已。又如少數的甲狀腺腺瘤,也會因瘤組織吸碘能力極弱而在掃描圖上呈現“冷結節”改變,極易誤診為甲狀腺癌。所以甲狀腺掃描並非最可靠的診斷依據,最權威的診斷依據仍然是活體組織病理檢查,它可以從細胞的形態、組織間的結構關係來準確地判斷出腫塊的性質。

臨床上病理學家被看做是陽後裁決者,然而,人們通常並不主張在手術前從甲狀腺上切取活體組織送病理檢查,而是在必要時進行以針穿刺的辦法,或者手術中切取活組織進行冰凍快速切片的辦法,以獲得病理診斷。

概述

甲狀腺腫瘤甲狀腺腫瘤

甲狀腺腫瘤是一常見的腫瘤,以頸前部腫塊為主要症狀,腫塊有良性與惡性之分,良性腫瘤主要是腺瘤,惡性腫瘤有癌和淋巴瘤等。此外還有很難說是腫瘤的結節性甲狀腺腫以及甲狀腺囊腫,目前也暫列入良性腫瘤,據上海普查236501名職工,發現甲狀腺有腫塊者11336人,發病率高達4.8%,但甲狀腺癌的發病數為3.9/10萬,可見以良性腫瘤居多。

傳統醫學對本病早有認識,主要歸屬於“癭病”,如戰國時期《呂氏春秋》中已有“輕水所,多禿與癭人”。何謂癭?《雜病源流犀燭》謂:“其皮寬,有似癭桃,故名癭。”《說文解字》注曰:“癭、頸瘤也。”可見就是指甲狀腺腫瘤,在此尚有“癭囊”“癭瘤”之分。所謂“有核瘟疒”

甲狀腺腫瘤甲狀腺腫瘤

就可能是指結節性甲狀腺腫。在三因方中有五癭之分,其中“堅硬不可移者,可曰石癭”,更是與甲狀腺癌相近。對癭病的治療,歷代也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如金代張從正在《儒門事親》中提出用海帶、海藻、昆布防治癭病,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載有用黃藥子酒治療癭病等,至今這幾味中藥仍是治療甲狀腺腫瘤的要藥,延用不衰。

甲狀腺腫瘤在傳統醫學中稱謂不一,在中國傳統醫學中,雖統稱為“癭病”,但巢元方才區分為血癭、息肉癭、氣癭三種,孫思邈則劃分為石癭、氣癭、勞癭、土癭、憂癭,陳無擇則提出石癭、肉癭、筋癭、血癭、氣癭的五類分類法,其中息肉癭、石癭、肉癭均是甲狀腺腫瘤性質及質地的具體描述。藏醫學也統稱為“癭瘤”,在分類中,《四部醫典》所載之“肉癭堅硬體大”、“核癭堅硬深痛”,均與甲狀腺腫瘤,尤其是甲狀腺瘤之臨床表現貼切。朝醫學稱之為“嘎不尚森阿木”。

病因病機

甲狀腺腫瘤甲狀腺腫瘤

1.中國中醫學

中醫學對癭病的認識淵遠流長,歷代醫家一致認為水土因素,情志內傷是導致本病發生的重要因素。早在《呂氏春秋》中已指出“輕水所,多禿與癭人”,與地理環境有關;《諸病源候論》則明確指出:“癭者,亦有飲沙水”,“常食令人作癭病”的因素,可見對水土因素早有認識。在癭病的分類名稱中也列有泥癭、土癭之名。而情志內傷的氣鬱是癭病的又一主要因素,在《聖濟總錄》已明確“(癭病)婦女多有之,緣憂患有甚於男子也”,是女性高發的因素,這些觸發因子引起甲狀腺組織的病變,發展而成腫瘤。對癭瘤的病機,在《外科正宗》已指出“非陰陽正氣結腫,乃五臟瘀血、濁氣、痰滯而成。”是氣滯、痰凝、血瘀壅結所致。因情志內傷,肝氣疏泄失司,鬱結不化,脾氣隨之受累,運化失司,津液失去布敷,凝聚成痰,痰凝與氣鬱相互搏結,交阻於頸,遂成癭瘤,繼之氣鬱而累及血循,血行不暢,瘀阻經絡,痰凝又更阻礙血運,痰瘀交凝,癭腫更趨堅硬,所以《濟生方》一言以概之,曰:“夫癭瘤者,大抵人之氣血,循環一身,常欲無滯留之患,調攝失宜,氣凝血滯,為癭為瘤”。可見氣、痰、瘀三者壅結頸前是癭瘤的基本病理。

藏醫學認為,本病的病因與飲食因素有關,有“食物不消為固痼為果”之說,由於所攝食物未能進入血液化成營養成分,反而化做惡液並經血管進入全身各組織,在甲狀腺這一“有緣部位”被隆的結構素逆作用收縮聚積而成為堅硬難消的腫塊,似青果核樣,成為“滯癌”,發為癭瘤。

疾病診斷

甲狀腺腫瘤甲狀腺腫瘤

一、X線檢查

(一)頸部正側位軟組織X線片

觀察氣管有無移位,管腔有無狹窄。正位片注意前上縱隔是否增寬,以便判斷胸骨後擴展;側位片觀察椎前間隙寬度,如有增寬表示腫瘤向氣管後、食管擴展。甲狀腺腫瘤有時出現鈣化,可作為診斷參考。大塊、緻密、邊界清楚的鈣化多屬良性;顯影淡、邊界模糊、外形不規則、小絮片狀鈣化,常為惡性指征。

(二)胸部及骨骼X線片

常規胸片觀察有無肺轉移。一側或雙側肺野多發片塊或棉絮狀,粟粒狀陰影多考慮轉移,偶可表現孤立陰影。骨轉移常發生在顱骨、胸骨柄、鎖骨、肋骨、脊椎骨等,一般表現為溶骨破壞,無骨膜反應。

(一)頸部CT檢查

觀察腫瘤部位(甲狀腺內或外,一側或雙側)、範圍(特別是胸骨後侵犯情況)、氣管受累情況(移位,狹窄,受累部位,範圍,狹窄程度)及頸總動脈受累情況。

(二)胸部CT檢查

胸X線片難以確診的影像,需行CT檢查,因為胸部X線片難以發現早期小轉移灶。如有條件,胸部CT應作為常規檢查。

甲狀腺組織能特異性攝取131I及99mTcO4,可根據顯像情況判斷甲狀腺位置,形態大小及甲狀腺內的占位病變。可根據吸收鎝或碘的功能差異,分成熱結節、溫結節、冷結節。熱結節絕大多數為良性,如功能自主性腺瘤;溫結節亦多為良性,如甲狀腺瘤、結節性甲狀腺腫等;冷結節約l/4為惡性,亦可能為囊腺瘤、亞急性甲狀腺炎、橋本病。

四、B超檢查

根據B超聲圖像可判斷病變發生的部位、大小、物理性質(實性或囊性),亦可為定性提供參考。甲狀腺腺瘤多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形狀規則,包膜完整,薄厚不一,厚壁多為強回聲反射。瘤內以低回聲為主,少數為等回聲。惡性腫瘤邊界不清,內回聲不均勻,多呈實質性低弱回聲,後方回聲減弱,瘤體內常見鈣化強回聲。

本法對定性診斷有一定參考價值,臨床已廣泛套用。但診斷可靠性取決於穿刺取材技術及閱片經驗。甲狀腺腺瘤的細胞學表現為瘤細胞較小,其形態一致,排列成濾泡狀,核染色質緻密,胞漿少,偶見小核仁。乳頭狀癌,瘤細胞成乳頭狀排列,核明顯畸形,核內可見圓形、大而空亮的包涵體,也可出現酸性合體細胞、砂粒體泡沫細胞,偶見核大小不一,染色質深染,核仁大。濾泡癌與濾泡腺瘤很難鑑別。未分化癌常出現大量瘤巨細胞,核圓或不規則,染色質緻密,胞漿嗜酸性多空泡。

六、其他檢查

(一)降鈣素的檢測

對診斷甲狀腺髓樣癌,觀察術後動態變化,確定其復發及轉移具有重要參考

(二)甲狀腺球蛋白的檢測

在很多甲狀腺腫瘤中都可升高,因此不能作為特異性的腫瘤標誌物用於定性診斷。但甲狀腺癌行全甲狀腺切除後,隨診過程中發現甲狀腺球蛋白升高,表明癌復發或轉移,作為術後監測有一定價值。

甲狀腺惡性腫瘤

甲狀腺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是甲狀腺癌(Thyroid carcinoma),極少數可有惡性淋巴瘤及轉移瘤,甲狀腺癌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除髓樣癌外,絕大部分甲狀腺癌起源於濾泡上皮細胞。甲狀腺癌的發病率與地區、種族、性別有一定關係。美國的甲狀腺癌發病率較高,根據統計,1973-2002年間,美國甲狀腺癌的年發生率由十萬分之3.6增加到十萬分之8.7,大約增加了2.4倍(P<0.001),而且這種趨勢仍然在逐年增長。國內的甲狀腺癌發病率較低,據統計,其中男性約0.8-0.9/10萬,女性約2.0-2.2/10萬。

發病機制

甲狀腺惡性腫瘤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但是其相關因素包括許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類:

1、癌基因及生長因子:近代研究表明,許多動物及人類腫瘤的發生與原癌基因序列的過度表達、突變或缺失有關。

2、電離輻射:目前已查明,頭頸部的外放射是甲狀腺的重要致癌因素。

3、遺傳因素:部分甲狀腺髓樣癌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在一些甲狀腺癌患者中,常可詢及家族史

4、缺碘:早在20世紀初,即已有人提出有關缺碘可導致甲狀腺腫瘤的觀點

5、雌激素:近些年的研究提示,雌激素可影響甲狀腺的生長主要是通過促使垂體釋放TSH而作用於甲狀腺,因為當血漿中雌激素水平升高時,TSH水平也升高。至於雌激素是否直接作用甲狀腺,尚不明確。

甲狀腺癌

病理分類

1、乳頭狀癌(papillary carcinoma) 約占成人甲狀腺癌總數的70%,而兒童甲狀腺癌常常都是乳頭狀癌。乳頭狀癌常見於中青年女性,以21-40歲的婦女最多見。該類型分化好,生長緩慢,惡性程度低。該病有多中心性發生傾向,且可能較早出現頸部淋巴結轉移,需爭取早期發現和積極治療,預後現對較好。

2、濾泡狀癌(follicular carcinoma) 約占15%,多見於50歲左右的婦女。此型發展較快,屬中度惡性,且有侵犯血管傾向。頸淋巴結轉移僅占10%,因此預後不如乳頭狀癌。

3、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 約占5%-10%,多見於老年人,發展迅速,高度惡性,且約50%便有頸部淋巴結轉移,或侵犯喉返神經、氣管或食管,常經血運向遠處轉移。預後很差,平均存活3-6個月,一年存活率僅5%-10%。

4、髓樣癌(medullary thyroidcarcinoma) 少見。發生於濾泡旁細胞(C細胞),可分泌降鈣素(calcitonin)。細胞排列呈巢狀或束狀,無乳頭或濾泡結構,其間質內有澱粉樣沉著,呈未分化狀,但其生物學特性與未分化癌不同,。惡性程度中等,可有頸淋巴結轉移和血運轉移。

總之,不同類型的甲狀腺癌,其生物學特性、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及預後均有所不同。

臨床表現

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的初期多無明顯症狀,前者有時可因頸淋巴結腫大而就醫。隨著病情進展,腫塊逐漸增大,質硬,吞咽時腫塊移動度減低。未分化癌上述症狀發展迅速,並侵犯周圍組織。晚期可產生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吞咽困難。頸交感神經節受壓,可產生Horner綜合徵。頸叢淺支受侵犯時,病人可有耳、枕、肩等處的疼痛。可有頸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臟器轉移(肺、骨、中樞神經系統等)。

髓樣癌除有頸部腫塊外,由於癌腫產生5-羥色胺和降鈣素,病人可出現腹瀉、心悸、臉面潮紅和血鈣降低等症狀。對合併家族史者,應注意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綜合徵II型(MEN-II)的可能。

診斷鑑別

輔助檢查

1、甲狀腺功能化驗:主要是促甲狀腺激素(TSH)的測定。TSH降低的高功能性熱結節,較少為惡性,故對其甲亢進行治療更為重要。TSH正常或升高的甲狀腺結節,以及TSH降低情況下的冷結節或溫結節,應對其進行進一步的評估(如穿刺活檢等)。

2、核素掃描:放射性碘或鎝的同位素掃描檢查(ECT)是判斷甲狀腺結節的功能大小的重要手段。美國甲狀腺學會指出:“ECT檢查的結果包括高功能性(比周圍正常甲狀腺組織的攝取率高)、等功能性或溫結節(與周圍組織攝取率相同)或無功能性結節(比周圍甲狀腺組織攝取率低)。高功能結節惡變率很低,如果患者有明顯或亞臨床甲亢,則需對結節進行評估。如果血清TSH水平較高,即使是僅在參考值的最高限也應對結節進行評估,因為這時結節的惡變率較高”。但是ECT對於小於1cm的結節或微小癌常不能顯示,故對此類結節不宜使用ECT檢查。

3、B超檢查:超聲是發現甲狀腺結節、並初步判斷其良惡性的重要手段,是細針穿刺活檢(FNA)實施可能性的判斷標準,也是效益比最高的檢查手段。歐美指南中均提及超聲下可疑惡變指征,包括:低回聲結節、微鈣化灶、豐富的血流信號、邊界不清晰、結節高度大於寬度、實性結節、以及暈圈缺如。國內有人曾將結節形態、邊界、縱橫比、周邊聲暈、內部回聲、鈣化、頸部淋巴結情況等方面對結節進行分析和評價,對比術後的病理結果,統計得出結節形態、鈣化、內部回聲情況在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鑑別中更具相關性,可著重觀察這方面特徵(僅針對乳頭狀癌)。

4、針吸塗片細胞學檢查:針吸活檢包括細針穿刺活檢及粗針穿刺活檢兩種,前者是細胞學檢查,後者是組織學檢查。對於B超發現的可疑惡變的甲狀腺結節,可採用該方法明確診斷。目前一般採用細針活檢,操作時病人仰臥,呈頸部過伸位。宜採用局部麻醉。強調多方向穿刺的重要性,至少應穿刺6次,以保證取得足夠標本。穿刺時以左手示指中指固定結節,以右手持針筒,回抽針栓以產生負壓,同時緩慢向外將針頭拔出2mm,再刺入,重複數次後見針內細胞碎屑後停止抽吸,去除負壓,拔出針頭,脫開針筒,針筒內吸入數毫升空氣,接上針頭,並將針頭內標本排到玻片上,要求能有1-2滴橘紅色液體,內有細胞碎屑。然後塗片檢查。

鑑別診斷

甲狀腺癌常以甲狀腺結節(thyroid nodules)為其明顯表現,因此,當臨床上遇到有結節性甲狀腺腫時候,區別結節性質的良惡性具有重要意義。引起甲狀腺結節的常見病如下:

1、單純性甲狀腺腫:為引起結節性甲狀腺腫的最常見病因。病史一般較長,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漸漸長大,而由於體檢時偶然發現。結節是腺體在增生和代償過程中發展而成的,大多數呈多結節性甲狀腺腫,少數為單個結節性。大部分結節為膠性,其中有因發生出血、壞死而形成囊腫;久病者部分區域內可有較多纖維化或者鈣化、甚至骨化。由於結節的病理性質不同,他們的大小、堅硬程度、外形不一。甲狀腺出血往往有驟發腫痛史,腺體內有囊腫樣腫塊;有膠性結節者,質地較硬;有鈣化及骨化者,質地堅硬。

2、甲狀腺炎:亞急性甲狀腺炎:結節的大小視病變範圍而定,質地常常較堅硬。有典型病史,包括起病急、發熱、咽痛及顯著甲狀腺區疼痛和壓痛等表現。急性期,甲狀腺攝I率降低,顯像多呈“冷結節”,血清T3和T4升高,呈“分離”現象,有助於診斷。‚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為對稱瀰漫性甲狀腺腫,無結節;有時由於腫大不對稱和表面有分葉,可狀似結節,硬如橡皮,無壓痛。此病起病緩慢,呈慢性發展過程,但是與甲狀腺癌可同時發生,臨床上不易鑑別,須引起注意。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及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滴度常升高。ƒ侵襲性纖維性甲狀腺炎:結節堅硬,且與腺體外鄰近組織粘連固定。騎兵和發展過程緩慢,可有局部隱痛和壓痛,伴以明顯壓迫症狀,其臨床表現似甲狀腺癌,但是局部淋巴結不大,攝I率正常或偏低。

3、甲狀腺腺瘤:由甲狀腺腺瘤或多發的膠性結節所致。單個或多個,可與甲狀腺腫同時並存或單獨出現。腺瘤一般呈圓或橢圓形,質地大多比周圍甲狀腺組織硬,無壓痛。在掃描圖上顯示攝I功能為正常、增加或減低;甲狀腺顯像分別為“溫結節”“熱結節”“冷結節”。甲狀腺攝I率可正常或偏高。腫瘤發展緩慢,臨床上大多無症狀,但是部分病人發生功能亢進症狀。

4、甲狀腺囊腫:囊腫內含血液或清澈液體、與周圍甲狀腺組織分界清楚,可相當堅硬,B超常有助於診斷,臨床上除甲狀腺腫大和結節外,大多無功能方面改變。

疾病治療

手術治療是除未分化癌以外各種類型甲狀腺癌的基本治療方法,並輔助套用碘131治療、甲狀腺激素及外照射等治療。

1、手術治療:甲狀腺癌的手術治療包括甲狀腺本身的手術,以及頸淋巴結的清掃。甲狀腺的切除範圍目前仍有分歧,尚缺乏前瞻性隨即對照試驗結果的依據。但是完全切除腫瘤十分重要,薈萃分析資料提示腫瘤是否完全切除是一項獨立預後因素。因此即使是分化型甲狀腺癌,小於腺葉的切除也是不適當的。範圍最小的是腺葉加峽部的切除。最大至甲狀腺全切除。甲狀腺切除範圍的趨勢是比較廣泛的切除。有證據顯示甲狀腺近全切或全切除術後復發率較低。低危組病例腺葉切除後30年復發率為14%,而全切除術為4%,一般對高危組的病人,首次手術的範圍並無太多爭論,有報告TNM III期的病例腺葉切除後局部復發率為26%,全切除後局部復發率為10%,而甲狀腺全切除和近全切除之間並無區別。廣泛範圍手術的優點是降低局部復發率,主要缺點是手術後近期或長期併發症增加,而腺葉切除很少導致喉返神經損傷,且幾乎不發生嚴重甲狀旁腺功能減退。

近來不少學者認為年齡是劃分低危和高危的重要因素,並根據低危、高危分組選擇治療原則。對低危組病人採用腺葉及峽部切除,若切緣無腫瘤,即可達到治療目的。對高危組病人採取患側腺葉、對側近全切或次全切除術為宜。也可根據腫瘤的臨床特點來設計手術:腺葉+峽部切除術適用於腫瘤直徑小於1cm、明確局限於甲狀腺一葉內的低危組患者;‚甲狀腺患側全切+峽部切除+對側近全切,適用於腫瘤直徑大於1cm,較廣泛的一側乳頭狀癌伴有淋巴結轉移者;ƒ甲狀腺全切除術適用於高度侵襲性的乳頭狀、濾泡狀癌,明顯多灶性,兩側淋巴結腫大,腫瘤侵犯周圍頸部組織或有遠處轉移者。15歲以下或45歲以上病例,淋巴結轉移率較高,可達90%,對該組病例應考慮全甲狀腺切除。

頸淋巴結清掃範圍同樣有爭論,是常規行中央區頸淋巴結清掃或改良淋巴結清掃,或只切除能觸及的腫大淋巴結,尚無定論。薈萃分析資料提示僅兩個因素可幫助預測是否頸淋巴結轉移,即腫瘤缺乏包膜和甲狀腺周圍有腫瘤侵犯。該兩因素均不存在者,頸淋巴結轉移率是38%,兩因素均存在者頸淋巴結轉移率是87%。

頸淋巴結清掃的手術效果固然可以肯定,但是病人的生活質量卻有可能受到影響,所以目前對於預防性頸淋巴結清掃的決定非常謹慎。尤其是低危組病人,若手術時未觸及腫大淋巴結,可不作頸淋巴結清掃。如發現腫大淋巴結,應切除後做快速病理檢查,證實為淋巴結轉移者,可作中央區頸淋巴結清掃或改良頸淋巴結清掃。前者指清除頸總動脈內測、甲狀腺周圍、氣管食管溝之間及上縱隔的淋巴結組織;後者指保留胸鎖乳突肌、頸內靜脈及副神經的頸淋巴結清掃。由於再次手術時行中央區淋巴結清掃易損傷喉返神經及甲狀旁腺,因此有主張首次手術時及時未見腫大淋巴結,也行中央區清掃。對高危組病人,肉眼可見頸淋巴結轉移、腫瘤侵犯至包膜外以及年齡超過60歲者,應作改良頸淋巴結清掃;若疾病分期較晚,頸淋巴結受侵犯廣泛者,則應作傳統淋巴結清掃。2、內分泌治療:甲狀腺癌做次全或全切除術後患者應終身服用甲狀腺素片,以預防甲狀腺功能減退及抑制TSH。乳頭狀癌和濾泡癌均有TSH受體,TSH通過其受體能夠影響甲狀腺癌的生長。甲狀腺素片的劑量,應根據TSH水平來調整,但是對於TSH抑制的精確範圍,尚缺乏足夠有效的數據支持。一般來講,有殘餘癌或復發高危因素的患者,TSH應維持在0.1mU/L以下;然而復發低危的無病患者TSH應維持在正常下限附近(稍高或稍低於正常值下限);對於有實驗室檢查陽性但無器質性病變(甲狀腺球蛋白陽性、影像學陰性)的低危組患者,TSH應維持在0.1-0.5mU/L;對於長年無病生存的患者,其TSH或許可以維持在正常參考值內。可用左甲狀腺素鈉片(優甲樂),每天75ug-150ug,並定期測定血T4和TSH,根據結果調整藥量。

3、放射性核素治療(131碘治療):對於乳頭狀癌、濾泡癌,術後套用碘適合於45歲以上病人、多發性癌灶、局部侵襲性腫瘤及存在遠處轉移者。主要是破壞甲狀腺切除術後殘留的甲狀腺組織,對高危病例有利於減少復發和死亡率。套用碘治療目的是:①破壞殘留甲狀腺內隱匿微小癌;‚易於使用核素檢測復發或轉移病灶;③術後隨訪過程中,增加用狀腺球蛋白作為腫瘤標記物的價值。

4、體外照射治療(EBRT):主要用於除了乳頭狀癌以外的其他甲狀腺癌。

疾病預後

在惡性腫瘤中,甲狀腺癌的預後總的來說是好的,不少甲狀腺癌已經有轉移,但是病人仍然能存活10餘年。涉及預後的因素很多,諸如年齡、性別、病理類型、病變的範圍、轉移情況和手術方式等,其中以病理類型最重要。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患者,95%可以較長時間存活,特別是乳頭狀癌的生物學特性傾向良好,預後最好,隱性乳頭狀癌預後更好,但是少數也可間變為惡性程度極高的未分化癌;未分化癌的預後最差,病人往往在半年內死亡。腫瘤體積越大,浸潤的機會越多,其預後也越差。據有關統計學資料顯示,有無淋巴結轉移並不影響病人的生存率,原發腫瘤未獲控制或出現局部復發可導致死亡率增高,腫瘤直接蔓延或浸潤的程度比淋巴結轉移更具有重要性。

飲食注意

甲狀腺癌患者術後基本可以正常飲食和工作,適當控制富碘食物,避免過度疲勞和避免菸酒等。需重視甲狀腺檢查,包括影像學和甲狀腺功能檢查,若發現異常需及時就診。

淋巴瘤

原發性甲狀腺淋巴瘤是少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占甲狀腺癌的1%~2%,男:女為1:3。大多在橋本甲狀腺炎的基礎上發病,多數為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淋巴瘤中唯一女性發病為主的腫瘤。以中老年女性多見,主要為頸部腫物,腫物增大速度不一致,速度較快者者與甲狀腺未分化癌的臨床症狀相似,可伴有吞咽困難,如壓迫氣管甚至出現呼吸困難,偶爾侵及喉返神經, 引起聲嘶及局部疼痛;部分生長緩慢, 與結節性甲狀腺腫和橋本氏病不易區別。本病的定性診斷主要依靠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及手術活檢,易與以小細胞為主的未分化癌混淆。對於原發性甲狀腺淋巴瘤的治療已從單一手術發展到手術、 放化療等綜合治療。

轉移瘤

甲狀腺轉移瘤並不多見,據屍檢檢查資料,死於播散性癌症患者的甲狀腺,有4%~24%受累。甲狀腺轉移瘤的來源不外乎三個方面:鄰近結構直接擴散(如咽喉、食管等)、淋巴轉移(常見的主要是乳腺癌)、血行轉移(乳腺癌、肺癌、腎細胞癌、皮膚黑色素瘤、纖維肉瘤、肝及膽道癌、卵巢癌等)。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及組織學手段,治療措施主要是原發病的治療。

專家觀點

甲狀腺疾病,尤其是甲狀腺癌呈上升趨勢,需高度重視。甲狀腺手術由於容易出現聲音嘶啞、低鈣等手術併發症,手術切除範圍需根據患者的病情及醫療技術條件等進行判斷,需符合腫瘤切除原則,同時儘量爭取保留好神經等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手術技巧及加強綜合治療是提高療效的努力方向。對於有疤痕體質及有特殊美容要求者也可行腔鏡下頸部無疤痕的甲狀腺手術。

相關飲食

預防甲狀腺腫瘤的食物預防甲狀腺腫瘤的食物

飲食注意

這類患者的用碘很有講究,如沿海地區,素有食海產習慣者,患甲狀腺腫瘤,很可能是碘依賴型的,以無碘鹽為宜,同時少食海帶、紫菜、淡菜、貝殼類海產品等,減少碘的攝入。如果患者生活在內陸,本來無食海產品之習好,那大致是缺碘性的,食碘鹽、中藥以運用些海藻、昆布、黃藥脂、夏枯草類即可,海帶、紫菜類則不屬禁忌範疇。

這類患者,辛熱類事物不宜食用,如牛肉、狗肉、羊肉及火鍋等,因為這類患者常有陰虛火旺存在。

這類患者的食療很有意義,常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生理狀態。

甲狀腺癌病人的飲食注意事項

1、忌煙忌酒,吸菸酗酒不僅對於病人的恢復是不利的,對於正常人的身體也是有害的。

2、忌油炸、熏制、醃製、燒烤、發霉等含有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

3、一些粘滯、肥膩、堅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也不要吃,會加重病人負擔,不利於後期康復。

4、可多吃茯苓、山藥、香菇、無花果、蘿蔔、杏仁、海參、海帶、魔芋等食物,具有一定的抗甲狀腺癌功能。

5、可多吃柿餅、蘆筍、薏米、甲魚、核桃、蘑菇等食物,能增強免疫力,提高身體抵抗力。

6、可多吃韭菜、桑椹、鵪鶉蛋、梅子、扁豆、石榴等食物,具有健脾利水的功效,能促進食慾。

7、可多吃菱角、芋艿、油菜、芥菜、獼猴桃等食物,能消結散腫,尤其利於術後恢復。

除此之外,病人一般應少食多餐,食物要煮透煮軟,易於消化和吸收。

甲狀腺癌手術護理

【術前準備】

1.按外科一般術前護理常規。

2.甲狀腺功能亢進者術前準備

(1)口服複方碘溶液,從5滴開始,每日增加 1滴至 15滴,3次/d;或者 10滴3次/d,連續服2周。

(2)口服普蒂洛爾(心得安)10—20mg,每日 3 次,脈搏小於 60次/min者,停服 1次。

(3)測定基礎代謝率,控制在正常範圍。

(4)保護突眼,白天用墨鏡,睡眠時塗眼藥膏。

(5)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

(6)術前用藥禁用阿托品。

3.讓患者了解術中體位,並指導患者作頸部固定身體活動的練習,以適應術後的需要。

4.準備氣管切開包、小沙袋、無菌手套。氧氣、吸引器。

【術後護理】

1.按外科一般術後護理常規。

2.頸叢麻醉或全麻清醒後半臥位。

3.嚴密觀察血壓、脈搏、呼吸、體溫的變化,觀察有無聲音嘶啞、嗆咳、呼吸困難等症狀。

4.頸兩側置沙袋。

5.手術當日禁食,術後第2d流質,第一次飲白開水,防止嗆咳吸入肺。

6.甲亢術後繼續服複方碘溶液7d,服15滴者每日減少1滴直至停止。

7.雙側甲狀腺次全或全切術後要長期服用甲狀腺素片,觀察有無甲狀腺危象徵兆。

8.觀察有無手足抽搐,面部、口唇周圍和手心足底肌肉強直性抽搐和麻木,應給予補充10%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 11— 20ml,輕者口服鈣劑,並在飲食上控制含磷較高的食物,如牛奶、蛋黃、魚等。

術後飲食注意

手術後初期一般採用特殊途徑供給營養,如靜脈高營養。待胃腸道功能恢復後,可以先給清流食或流食,逐步過渡到半流食,經過一段時間後再依次過渡到軟膳食或普通膳食,以要給病人補充大量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為了促進病人的早日康復或儘快接受其它治療,術後病人原則上給予高蛋白質、高熱量和高維生素的營養膳食,如牛羊肉和瘦豬肉,雞肉,魚、蝦、雞蛋、排內及豆製品,可以給病人多喝牛奶、藕粉和鮮果汁,以及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

1.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暢,一般在術後48小時左右拔除。

2.如引流不暢,血塊堆集,出現壓迫症狀,應迅速拆除傷口縫線。

3.由於氣管插管的刺激,喉部水腫,術後可能出現輕度聲音嘶啞和吞咽困難,可對症處理。

4.術後出現嘔吐,應及時清理乾淨,以防污染物污染傷口和敷料。

5.注意保持頸部水平位置,避免後仰或前屈過度,影響正常癒合。

6.術後可慢慢由流食、半流食過度到普食,注意營養搭配,避免刺激性食物。甲狀腺癌術後如何護理恢復的好?

7.積極進行心理疏導,開導幫助病人,克服悲觀厭世情緒,增強生活信心,與病魔做鬥爭。

8.保持手術部位的清潔與乾燥,避免磨擦、搔抓與接觸刺激較大的肥皂、酒精、膠布等。男性忌刮皮膚毛髮。

9.如出現手足抽搐,四肢、口唇發麻,可靜注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症狀緩解可改用口服鈣劑,每次1―2克,每日3次,維持到症狀控制病情穩時才能停用。

海帶可預防甲狀腺腫瘤

海帶中藥名為“昆布”,可預防乳腺癌和甲狀腺腫瘤。海帶富含碘,能防“大脖子”病在中國已經婦孺皆知,實際上,海帶還有其他諸多“本領”,它含的海藻酸鈉與具致癌作用的鍶、鎘有很強的結合能力,並將它們排出體外;海帶可選擇性殺滅或抑制腸道內能夠產生致癌物的細菌,所含的纖維還能促進膽汁酸和膽固醇的排出;海帶提取物對各種癌細胞有直接抑制作用。

區別惡性腫瘤和良性腫瘤

首先要看腫瘤是否在甲狀腺上,如果結節隨著吞咽的過程活動就說明基本在甲狀腺上,如果確定不了就可以採取其它輔助檢查方式。然後還要鑑別一下是否存在甲亢和甲減的情況,如果有甲亢或者甲減就需要進行特殊治療。 鑑別到底是良性腫瘤還是惡性腫瘤需要進行綜合判斷,首先要看病史如有家族甲狀腺瘤,那么惡性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另外青春期前的兒童和60歲以上的男性患者出現甲狀腺瘤惡性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以前得過鼻咽癌,做過放療,5年後甲狀腺長了一個瘤子,那么惡性的可能性就比較大。然後要看臨床表現,看腫瘤是多發性的還是單發性的,一般多發性的腫瘤良性的可能性比較大,而單發性的腫瘤往往是惡性的。

還要看腫瘤生長的大小和生長速度,如果短期內生長速度非常快而且還有壓迫症狀就可能有惡性病變。還可以通過觸摸來判斷,觸摸如果感到很硬或者周圍淋巴結腫大或者粘連在一起就可以高度懷疑為惡性腫瘤。以上這些都是憑藉經驗來進行判斷的方法,通過一些輔助檢查方法更能確定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

疾病(二)

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是機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受病因損害作用後,因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的異常生命活動過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