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彝族自治州

涼山彝族自治州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的3個自治州之一,首府西昌市。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與雅安市、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與雲南省相望,東臨雲南省昭通市和四川省宜賓市、樂山市,西連甘孜州;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高,南部低;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市6.04萬平方公里,下轄1個縣級市,15個縣,1個自治縣;2017年戶籍人口521.29萬。 涼山自古就是通往雲南和東南亞的重要通道、“南方絲綢之路”的重鎮;地處“大香格里拉旅遊環線”腹心地帶,有A級景區27個,其中4A級景區9個,有邛海—瀘山、螺髻山、瀘沽湖、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等景點;有全世界唯一反映奴隸社會形態的博物館—涼山奴隸社會博物館,有彝族漆器傳統技藝等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火把節”是國務院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申報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瀘沽湖摩梭文化有“人類母系社會活化石”之稱。 2017年,涼山彝族自治州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80.91億元,增長5.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6.52億元,增長3.8%,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14.5%;第二產業增加值621.88億元,增長5.0%,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39.1%;第三產業增加值562.51億元,增長6.5%,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46.4%。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0669元,比上年增長3.7%。三次產業比重為20.0:42.0:38.0。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涼山彝族自治州地圖 涼山彝族自治州地圖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派大軍征西南夷,殺邛君、笮侯,正式設立越嶲郡,下轄邛都、遂久、靈關道、台登、定笮、會無、笮秦、大管、姑復、三絳、蘇示、闌、卑水、潛街、青嶺15縣,郡治邛都縣。

王莽篡漢後,始建國元年(9年)改越嶲郡為領戎,後又改名為集郡。天鳳二年(15年)越嶲部族首領任貴率兵殺太守,自立為谷王。

東漢建武元年(25年),任貴降附蜀王公孫述。建武十一年(35年)任貴降漢。東漢越嶲郡轄邛都、遂久、靈關道、台登、青嶺、三絳、會無、定笮、闌、蘇示、大笮、笮秦、姑復、卑水14縣。

蜀漢初仍沿東漢舊制,章武元年(221年)境內部族首領高定元率軍反蜀,殺太守焦璜,占領全境。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率兵南征,收復越嶲郡,將越嶲郡所轄遂久、青嶺、姑復三縣割屬雲南郡,笮秦併入台登、大笮併入定笮,復設潛街縣,新設安上、馬湖二縣。越嶲郡下轄邛都、台登、闌、靈關道、會無、定笮、三絳、卑水、潛街、安上、馬湖12縣。

延熙元年(238年)後,越嶲部族反,殺太守,後任太守遷駐安上縣。延熙五年(242年)太守張嶷收復越嶲郡,復置縣。

西晉仍蜀漢舊制,泰始九年(273年)改靈道縣為護龍縣,越嶲郡轄邛都、會無、定管、台登、護龍、蘇示7縣。晉愍帝建興四年(316年),寧州平樂郡太守董霸降成漢,其後晉僑置平樂郡、縣于越嶲郡境內,安置平樂郡流民。平樂郡轄樂於、新定、新興、三沮4縣。

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年),成漢李驤、任回攻占越嶲郡。鹹康四年(338年),成漢在越嶲郡增設晉興縣,越嶲郡下轄8縣。

南北朝時期,中原戰亂不休,大批流民進入越嶲郡境內。劉宋時期(420-479年),置平樂郡,改護龍縣為新興縣,越嶲郡仍領8縣,郡治邛都。南齊之時,遙置越嶲僚郡,無力管轄。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武陵王蕭紀鎮蜀,置嶲州。周武帝保定五年(565年),改嶲州置西寧州,後因戰亂廢治。周武帝天和五年(570年),大將軍鄭恪率軍征越嶲,改西寧州置嚴州,宣化、邛部、亮善、白沙、平樂6郡,改定管縣為定管鎮。越嶲郡領越、邛都2縣,宣化郡領可泉縣,邛部郡領邛部縣,亮善郡領蘇祁縣,白沙郡領台登縣。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為加強中央集權,廢郡,推行州、縣二級制。開皇六年(586年)改嚴州為西寧州,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為嶲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越嶲郡轄越嶲、邛都、可泉、台登、蘇祁、邛部6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越嶲郡為嶲州,轄越嶲、可泉、蘇祁、邛部4縣,州治越嶲縣。析台登縣置登州,轄台登、漢源、陽山3縣,州治台登。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州增設昆明縣。武德九年(626年)廢登州,台登縣還屬嶲州。貞觀二年(628年),割雅州陽山、漢源2縣屬嶲州。

貞觀八年(634年)增置和集縣。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右武侯大將軍梁建方率兵征討松外夷人,在其地設昌明縣。共轄越嶲、邛部、蘇祁、可泉、台登、昆明、和集、陽山、漢源、昌明10縣。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置會川縣。

武后大足元年(701年)陽山、漢源還屬黎州,唐中宗神龍三年(707)陽山、漢源2縣還屬嶲州,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陽山、漢源歸屬黎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州為越嶲郡,改可泉縣為西瀘縣。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吐蕃、南紹聯兵攻陷越嶲郡。至德二年(757年)唐於邛州臨溪鎮置行嶲州,安置越嶲郡遺民。唐德宗貞元五年(789年)十月,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遣兵與州部族聯兵,在台登縣北谷大敗吐蕃軍,收復台登縣。貞元十三年(797年),韋皋發兵復嶲州。貞元十六年(800年)收復昆明。至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年)嶲州轄越嶲、西瀘、蘇祁、台登、邛部、昆明、會川7縣。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至大和六年(832年),南詔連年入侵嶲州,大和六年五月,西川節度使李德裕移州治台登城。

唐懿宗鹹通六年(865年)五月,南詔攻陷嶲州。南紹在嶲州境內設一府、三郡、七州,即會川都督府,建昌郡、清寧郡、香城郡,建昌郡領建安、永寧二州,清寧郡領沙城、邊府、黎溪、永昌、會理五州。大理國時期仍沿南詔舊制,改建昌郡為府,增置蘇州,隸屬建昌府。會川府仍置。香城郡廢治,為如庫部據地,隸善巨郡。大理國統治時期,境內諸部落日漸強盛,各部相繼占城據地,各相雄長。大的民族部落有落蘭、沙麻、阿都、屈、赤頁縫、巴翠、絳、如庫、勿鄧、兩林、豐琶、門必畔、科、亻鹿鹿等14部,今雷波一帶為馬湖部。重要城鎮有籠麽、大隆、葛魯、亦且龍、龍泥、歸依、麻龍、龍納、烏弄、籠瓮、夷籠11城。

元憲宗五年(1255年),建昌落蘭部建蒂歸降元朝任命大理段阿這宗鎮守建昌;邛部川一帶任命都王明亞為邛部六番招討使鎮守。

元憲宗九年(1259年),會川王氏率兵降元,元仍以王氏守會川。元世祖中統五年(1264年),設邛部川安撫招討司。同年,落蘭部建蒂率諸部反元,殺邛部川六番安撫招討使都王明亞。

至元十年(1273年)元軍平定建昌叛亂。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子建昌沒羅羅斯宣慰司,下轄建昌路、德平路、定昌路、會川路4總管府,至元十五年(1278年)割建昌建鄉城設寶安州,改夷籠城為瀘州。至元十七年(1284年)在會川歸依城設永昌州,改泥龍千戶為武安州、改麻龍千戶為麻龍州。同年改鹽井千戶為閏鹽州,以亻鹿鹿部置普樂州。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邛部川安撫招討司為邛部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降中州為縣。至元二十二年升里州為軍民總管府,八月,罷德平、定昌2路,設定德昌路軍民總管府。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撤寶安州,併入建安州。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合併普樂州、閏鹽州為閏鹽縣。設柏興府,領閏鹽縣、金縣。

元成宗元貞二年(1296年),撤柏興府,併入德昌路,其後又復置柏興府。到元末境內建置再無大的變化。羅羅斯宣慰司轄建昌、德昌、會川三路。建昌路領建安、永寧、瀘州、里州、闊州、邛部州、隆州、姜州、蘇州、禮州10州,中縣、北社、瀘沽3縣;德昌路領德州、昌州、威龍、普濟4州;柏興府領閏鹽、金縣2縣;會川路領武安、永昌、麻龍、黎溪、會理5州。

至元十三年(1276年)馬湖部歸降元,設馬湖路總管,下轄雷波長官司治雷波境內。

元順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紅巾軍明玉珍率軍攻占建昌。

明洪武四年(1371年),羅羅斯宣慰使安配率部歸順明朝,授土指揮使,仍守建昌衛,管轄昌州、普濟、威龍3州。同年置馬湖府,設雷波長官司。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境內設建昌、德昌、會川、柏興4府,併兼置衛。建昌府轄建安、永寧、里州、闊州、瀘州、隆州、蘇州、禮州、邛部州9州;並設建昌土衛。永寧州領碧舍、中縣2縣。洪武十七年(1384年)中縣改屬蘇州,蘇州領瀘沽、中縣2縣,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蘇州兼置衛。德昌府轄德州、昌州、威隆、普濟4州。會川府轄永昌、武安、黎溪3州。柏興府轄閏鹽、金縣2縣。洪武十七年(1384年)撤金縣,

二十四年(1391年)降柏興府為州,將閏鹽縣併入柏興州。洪武十五年境內原屬會川路所轄姜州、會理州、麻龍州改屬雲南東川府。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昌衛指揮使月魯貼木兒聯合諸部叛亂,占據境內。十一月,涼國公蘭率師平定叛亂,廢府,設建昌衛軍民指揮使司、越嶲衛軍民指揮使司,蘇州衛軍民指揮使司、會川衛軍民指揮使司,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設鹽井衛軍民指揮使司。改蘇州衛為寧番衛。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增設建昌前衛。並設四川行都指揮使司於建昌,管理六衛政事。同年撤併州、縣。

永樂元年(1403)邛部州改設長官司。永樂二年(1404年),昌州、普濟、威龍3州改設長官司。

萬曆三年(1575年)撤建昌前衛併入建昌衛,並撤建昌土衛。至明末建置再無大的變化。四川行都指揮使司轄5衛、8所,4長官司。建昌衛領禮州後、禮州中、打沖河中前、德昌4千戶所及昌州、威龍、普濟3長官司。寧番衛領冕山橋千戶所。越嶲衛領鎮西後千戶所、邛部長官司。鹽井衛領打沖河中左千戶所,馬剌長官司。會川衛領米易千戶所。

清順治五年(1648年),農民軍張獻忠部將劉文秀率兵攻占建昌。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軍進兵建昌。同年改四川行都司為總鎮府。康熙元年(1662年)改設建昌監理廳,主管五衛政事。

康熙十二年(1673年),建昌為吳三桂軍所占。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軍收復建昌諸衛。

雍正六年(1728年),平涼山諸部落叛亂,裁撤建昌監理廳,設定寧遠府,管轄3縣、1州、1廳、土司11。建昌衛改置西昌縣,寧番衛改置冕寧縣,鹽井衛改置鹽源縣,會川改置會理州,越嶲衛改置越嶲廳。土司為威龍長官司、昌州長官司、普濟州長官司、河東長官司、阿都正長官司、阿都副長官司、沙罵宣撫司、馬喇副長官司、瓜別安撫司、木里安撫司、邛部長官司。

清宣統二年(1910年),增置昭覺縣、鹽邊廳。至清末,寧遠府共轄4縣、2廳、1州。

1955年,涼山彝族自治州由西康省劃歸四川省,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昭覺縣。原屬樂山專區的雷波、馬邊(駐民建鎮)、峨邊3縣及原屬西昌專區的越嶲縣劃入涼山彝族自治州。轄昭覺、布拖、金陽、普格、喜德、普雄、美姑、雷波、馬邊、峨邊、越嶲等11縣。

1956年,由呷洛地區設定呷洛縣(駐蒲倡麻);由益各腳地區設定洪溪縣(駐益各腳);由咪姑、瓦崗地區和雷波、美姑、昭覺等3縣各一部分地區合併設定瓦崗縣(駐咪姑)。涼山彝族自治州轄14縣。

西昌城 西昌城

1958年,呷洛縣由蒲倡麻遷駐西西腳壩;瓦崗縣遷駐雷池鄉。

1959年,越嶲縣改名為越西縣;呷洛縣改名為甘洛縣。撤銷瓦崗、洪溪、布拖、普雄4縣,將瓦崗縣併入昭覺、雷波2縣;洪溪縣併入美姑縣;布拖縣併入普格縣;普雄縣併入越西縣。涼山彝族自治州轄10縣。

1962年,恢復布拖縣(駐布拖)。涼山彝族自治州轄11縣。

1978年,涼山彝族自治州遷駐西昌縣,原西昌地區所屬西昌、德昌、冕寧、會理、寧南(駐東風公社)、會東(駐前進公社)6縣及鹽源彝族自治縣(駐鹽井公社)、木里藏族自治縣(駐博瓦公社)劃入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彝族自治縣改為鹽源縣。轄18縣、1自治縣。

1979年,由西昌縣析置西昌市,屬涼山彝族自治州領導。轄1市、16縣(含一個自治縣)。

1986年,撤銷西昌縣,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西昌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6月,涼山彝族自治州共轄17個縣級行政區,包括1個縣級市、15個縣、1個自治縣,分別是西昌市、鹽源縣、德昌縣、會理縣、會東縣、寧南縣、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冕寧縣、越西縣、甘洛縣、美姑縣、雷波縣、木里藏族自治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駐西昌市三岔口南路55號。

下轄地區面積(平方公里)政府駐地
西昌市 2655 西昌市大水井12號
鹽源縣 8388 鹽井鎮
德昌縣 2284 德州鎮
會理縣 4527 城關鎮
會東縣 3227 會東鎮
寧南縣 1667 披砂鎮
普格縣 1905 普基鎮
布拖縣 1685 特木里鎮
金陽縣 1587 天地壩鎮
昭覺縣 2699 新城鎮
喜德縣 2206 光明鎮
冕寧縣 4423 城廂鎮
越西縣 2257 越城鎮
甘洛縣 2156 新市壩鎮
美姑縣 2573 巴普鎮
雷波縣 2932 錦城鎮
木里藏族自治縣 13252 喬瓦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與雅安市、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與雲南省相望,東臨雲南省昭通市和四川省宜賓市、樂山市,西連甘孜州,地處北緯26°03'~29°18',東經100°03'~103°52'之間,涼山彝族自治州幅員6.04萬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涼山風光 涼山風光

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大地構造位於中國東部穩定區和西部活動區的結合部,地質構造複雜。境城地貌極其複雜多樣。涼山地處川西南橫斷山系東北緣,界於四川盆地和雲南省中部高原之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高,南部低。地表起伏大,地形崎嶇,峰巒重迭,氣勢雄偉,河谷幽深,壁垂千仞,高差懸殊。山脈多呈南北走向,嶺谷相間,從東至西主要有小涼山、大涼山、小相嶺、螺髻山、氂牛山、錦屏山、柏林山、魯南山等山脈。這些山脈分別屬於大小涼山山系、小相嶺—魯南山山系和大雪山山系。海拔高度超過4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多座,如柏林山4111米、小相嶺4500米、碧雞山4500米、黃茅埂4035米、螺髻山4358米。貢嘎山系的木里夏俄多季峰海拔5958米,是州內的最高山峰。涼山地貌複雜多樣,地貌類型齊全,有平原、盆地、丘陵、山地、高原、水域等。  

氣候

涼山彝族自治州區域的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乾濕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乾暖;夏半年雲雨較多,氣候涼爽。除尼日河四季較分明外,其它地方以平均氣溫劃分季節,四季不明顯,海拔較高地區無夏,南部海拔較低地區無冬。四季雖不明顯,但乾濕季節卻顯著。大致是11~4月為乾季,5~10月為濕季。乾濕季特徵顯著不同。乾季氣候特點是降水稀少,溫差不大,陽光充足,氣候暖和。濕季氣候特點是溫涼濕潤、多陰雨。濕季的明顯特徵是多雨,故習慣上稱濕季為雨季。涼山州以安寧河谷為中軸,由中南向西北和東北逐漸升高的山地及眾多高大山體,造就區域地域上和整體地域上完整的垂直氣候帶譜,層次分明,有規律地再現水平方向上各種氣候帶的更替形式。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隨海拔高度增加而規律性地變化,變化幅度明顯較水平方向大。平均而言,氣溫水平方向上的變化每百公里不超過4℃,氣溫垂直方向上的變化每千米超過6℃。涼山地形的複雜及大氣環流的複雜多樣性,使涼山乾雨明顯、立體氣候特徵發生變異,程度不同地改變涼山氣候的基本格局,導致涼山氣候的複雜性、多樣性。在涼山東西寬360公里,南北長370公里的不太大範圍內,氣候既有南北東西差異,還有垂直差異、季節差異,呈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複雜多樣氣候景象。  

水文

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河流眾多,均為長江水系。幹流成系的有金沙江、雅礱江和大渡河三大水系。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1條:金沙江水系的塵河、鰺魚河、黑水河、西溪河、溜筒河、水洛河;雅礱江水系的理塘河、臥落河、安寧河、孫水河;大渡河水系的尼日河。大於500平方公里小於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1條:金沙江水系的大橋河、則木河、三灣河、西蘇角河、西寧河;雅礱江水系的鴨嘴河、海河、茨達河、錦川河;大渡河水系的越西河、甘洛河;大於100平方公里小於5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子耳河、田壩河、金陽河等123條。不足100平方公里的山溪小河數百條。境內還有邛海、馬湖、瀘沽湖等23個內陸淡水湖泊。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涼山州壯觀的農業景觀 涼山州壯觀的農業景觀

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礦產資源富集,具有品位高,埋藏淺,採取條件好,綜合利用價值高的特點。主要優勢礦產有釩鈦磁鐵礦、富鐵礦、銅礦、鉛鋅礦、錫礦、稀土礦、潛在優勢礦產有金紅石、金、銀。集中分布在冕寧、西昌、鹽源、德昌、會理、會東等縣。非金屬礦產也很豐富,產地遍及全州。位於川滇地軸成礦帶,已探明礦種103種,有相當儲量的60種,特大型、大型礦床30處,其中輕稀土氧化物保有儲量278萬噸、中國第二,僅次於內蒙古的包頭(3600萬噸),有色金屬礦產儲量全省第一,銅、錫、鈷、鉬等占全省的80%左右,銅136萬噸、鉛鋅382萬噸、鐵15億噸,釩鈦磁鐵礦12億噸。另外,貴金屬、鹽、磷、白雲石、矽石等金屬、非金屬礦種也有相當儲量。    

植物資源

涼山彝族自治州內森林植被跨越省內“川東盆地及川西南山地常綠闊葉林地帶”和“川西高山峽谷山原針葉林地帶”,其植被分布多樣,類型豐富。海拔1000~1200米以下的南部金沙江乾熱谷植被,含有多熱帶成分的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如木棉、番石榴、酸角、橄仁樹、紅椿、木蝴蝶、黃杞、小桐子、余甘子、羊蹄甲、黃茅、營草、藎草、芸香草,東北部海拔1000米以下雷波縣回龍場磚戶村至柑子鄉雞心巢村大岩洞金沙江河谷植被,水熱條件與南部金沙江河谷和北部大渡河、尼日河河谷差異較大,以樟科、殼斗科、山茶科樹種為主的天然植被已破壞殆盡,人工零星栽培有油桐、烏梅、苦楝、榕樹、白臘樹、女貞、杉木、柳杉、柑桔、枇杷等;灌木有黃荊、余甘子等;草本植物以黃茅、擬金茅為主。  

動物資源

涼山彝族自治州內脊椎動物計有5綱、40目、100科、661種(含亞種),占四川省的52.1%。其中,獸類9目25科87種,占省的39.5%;鳥類計18目49科442種,占全省的63.2%。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陸生野生動物有:國家重點保護的一級野生動物:獸類有大熊貓、金絲猴、白唇鹿、虎、牛羚、豹和雲豹等。鳥類有四川山鷓鴣、綠尾虹雉、斑尾榛雞、金雕、黑頸鶴、白鸛、黑鸛、白尾海雕、雉鶉。國家二級保護的野生動物:獸類有小熊貓、獼猴、短尾猴、黑熊、馬熊、穿山甲、豺、黃喉貂、大靈貓、小靈貓、斑林狸、金貓、叢林貓、林麝、馬麝、白臀鹿、水鹿、鬣羚、斑羚、岩羊。鳥類有白琵鷺、鴛鴦、鳶、赤腹鷹、鳳頭鷹、雀鷹、大鵟、普通鵟、白頭鷂、鵲鷂、魚鷹、棕背田雞、血雉、灰鶴、大天鵝、小天鵝、紅腹角雉、白鷳、白腹錦雞、紅腹錦雞、紅隼、燕隼、灰背隼、針尾綠鳩、楔尾綠鳩、大腓胸鸚鵡、灰頭鸚鵡、紅角鴞、領角鴞、雕鴞、林雕鴞、毛腳魚鴞、領鵂鶹、斑頭鵂號鶹、灰林鴞、短耳鴞、白腹黑啄木鳥。  

政治

職務姓名
州委常委、州委書記林書成
州委常委、州委副書記、州長蘇嘎爾布
州委常委、常務副州長蔣剛
州委常委、副州長葛承書(掛職)、裴啟斌(掛職)、梁宏志(掛職)
統計截至2018年11月,參考資料來源 

人口

截至2017年底,涼山彝族自治州戶籍人口521.29萬人,增長1.71%。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為293.61萬人,占總人口的56.32%;彝族人口為275.73萬人,占總人口的52.89%。   涼山彝族自治州有彝、漢、藏、回、蒙、苗、傈僳、傣、納西、布依、壯、白、滿、土家等14個世居民族,總人口521萬,其中彝族人口275.7萬占52.92%。中國有近900萬彝族人口(2010年,第六次中國人口普查871萬),涼山占到了30%左右。  

經濟

綜述

2017年,涼山彝族自治州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1480.91億元,增長5.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6.52億元,增長3.8%,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14.5%;第二產業增加值621.88億元,增長5.0%,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39.1%;第三產業增加值562.51億元,增長6.5%,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46.4%。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0669元,比上年增長3.7%。三次產業比重為20.0:42.0:38.0。

2017年,涼山彝族自治州民營經濟(包括個體、私營、外商和港澳台經濟)實現增加值810.83億元,增長5.8%。其中,一產業增加值98.52億元,增長3.9%;二產業增加值406.91億元,增長4.5%;三產業增加值305.40億元,增長8.0%。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4.8 %,與上年持平,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59.2%。

2017年,涼山彝族自治州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上漲1.1%。居民生活消費八大分類指數呈“八升一降”的態勢,其中食品菸酒類上漲0.9%,衣著類上漲0.2%,醫療保健類上漲3.8%,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0.8%,居住類上漲1.3%,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1.6%,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下降0.2%,交通和通訊類上漲0.9%。

2017年,涼山彝族自治州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上漲12.9%,其中:輕工業產品上漲4.7%,重工業產品上漲13.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IPI)上漲12.4%。

截至2017年底,涼山彝族自治州施工項目達到1083個,比去年增加85個,增長8.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34.04億元,比上年增長2.0%。在投資構成中,第一產業投資32.83億元,增長78.3%;第二產業投資433.83億元,下降9.2%;第三產業投資667.39億元,增長8.4%。基礎設施投資314.58億元,增長3.4%;產業投資399.29億元,下降13.9%;民生及社會事業投資321.81億元,增長18.5%;其他投資47.05億元,增長16.8%。更新改造投資完成202.81億元,下降21.3%;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51.32億元,增長62.0%。主要行業中,農林牧漁業投資39.98億元,增長75.5%;採礦業投資29.46億元,下降16.9%;製造業投資42.74億元,下降12.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335.96億元,下降13.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214.68元,下降12.3%;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73.32億元,增長129.5%;教育業投資39.05億元,增長89.3%。全年投產項目達到627個,項目建成投產率達到57.9%。新增固定資產646.36億元,增長17.5%;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達到57.0%。

截至2017年底,涼山彝族自治州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完成197.08億元,增長13.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34.55億元,增長11.2%,其中:稅收性收入81.42億元,增長14.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79.85億元,增長4.3%。

2017年,涼山彝族自治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70元,增長8.5%;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8287元,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15元,比上年淨增1047元,增長10.1%;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734元,增長8.7%。全州住戶存款978.10億元、增長10.7%,其中:城鎮住戶存款640.45億元,增長9.0%;農村住戶存款337.65億元,增長13.9%。  

第一產業

2017年,涼山彝族自治州實現農林牧漁業及其服務業總產值513.02億元,增長3.9%。

2017年,涼山彝族自治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8.28萬公頃,增1.3%,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重為67.9%;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22.11萬噸,增長2.2%,平均畝產306.73公斤。主要經濟作物中,油類作物產量4.88萬噸,增長2.3%;烤菸)產量12.33萬噸,下降7.4%;蔬菜及食用菌產量302.17萬噸,增長5.8%;園林水果產量143.09萬噸,增長8.0%。

2017年,涼山彝族自治州完成造林面積27.06萬公頃,其中:完成退耕還林造林面積4093公頃,年末全州森林覆蓋率達43.0%。森林保護工作繼續鞏固,森林火災損失控制在0.026‰以下,森林病蟲害防治率達到97.8%。

2017年,涼山彝族自治州出欄肉豬470.27萬頭,增長0.3%;羊出欄319.69萬隻,增長1.6%;牛出欄31.36萬頭,下降0.5%;家禽出欄1815.78萬隻,增長1.3%。全年肉類總產量達44.94萬噸,下降2.1%,其中豬肉產量32.73萬噸,下降3.2%;羊肉產量5.50萬噸,增長1.9%;牛肉產量3.63萬噸,增長1.2%;家禽肉產量2.68萬噸,下降1.3%;牛奶產量4.77萬噸,下降0.1%;蠶繭產量2.61萬噸,增長0.8%。實現畜牧業產值197.72億元,增長1.3%。

截至2017年底,涼山彝族自治州累計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7.10萬公頃,新增0.33萬公頃;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3.73萬噸,下降0.6%;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351.79萬千瓦小時。  

第二產業

2017年,涼山彝族自治州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367.37億元,增長2.1%,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10.3%。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23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銷售產值增長4.7%。

2017年,涼山彝族自治州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中,鐵礦石原礦產量6035.80萬噸,下降4.7%;銅選礦產品含銅量4.10萬噸,下降16.3%;鉛選礦產品含鉛量4.10萬噸,下降39.7%;鋅選礦產品含鋅量11.30萬噸,下降24.2%;磷礦石(折含P2O5 30%)產量475.20萬噸,下降13.9%;磷酸一銨產量130.40萬噸,增長0.7%;發電量1076.71億千瓦小時,增長3.8%,其中風電29.52億千瓦小時,增長60.2%;太陽能發電量7.85億千瓦小時,增長28.3%。鋼材產量346.70萬噸,下降3.2%;水泥產量551.30萬噸,增長2.8%。

2017年,涼山彝族自治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04.7億元,增長8.1%;盈虧相抵後的利潤總額為139.5億元,增長24.0%;利稅總額為220.5億元,增長17.7%。企業總資產貢獻率9.95%,流動資產周轉率2.94次/年,成本費用利潤率14.34%,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為22.7%,比上年下降5.6個百分點;虧損額7.0億元,下降70.6%;產銷率96.9%。

2017年,涼山彝族自治州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54.55億元,增長10.0%。全州資質等級三級及三級以上的建築企業226個,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96.48億元,增長35.6%。  

第三產業

2017年,涼山彝族自治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6.28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其中:商品零售額516.60億元,增長11.7%;餐飲收入99.67億元,增長12.2%。從城鄉市場看,城鎮市場零售額為452.45億元,增長11.5%;鄉村市場零售額為163.83億元,增長12.4%。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完成銷售總額1054.84億元,增長14.7%,其中:批發業銷售額415.48億元,下降12.7%;零售業銷售額639.36億元,增長16.0%。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旅遊者4419.22萬人次,增長8.3%;旅遊總收入361.08億元,增長19.7%;旅遊外匯收入3.01萬美元,下降23.9%。

2017年,涼山彝族自治州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218個,協定引進資金2527.69億元,實際到位資金441.85億元。全年出口創匯4802.00萬美元,增長4.8%。

2017年,涼山彝族自治州郵政通訊企業全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4.77億元,增長5.2%。年末國際網際網路上網用戶數61.04萬戶,增長42.1%。公網電話用戶達424.66萬戶,增長9.2%,其中:固定電話用戶42.94萬戶,增長14.7%;行動電話用戶347.17萬戶,增長5.4%。

截至2017年底,涼山彝族自治州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847.95億元,增長11.8%。年末各項貸款餘額819.60億元,比上年淨增69.82億元,增長9.3%。其中:短期貸款餘額174.66億元,增長5.3%;中長期貸款餘額578.54億元,增長17.9%。

截至2017年底,涼山彝族自治州證券經營機構4個,全年證券交易額815.54億元,比上年下降9.8%。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7年,涼山彝族自治州級各部門全年共承擔科研項目134個,其中省部級項目32個,州級項目102個,獲得省級重大科技成果獎二等獎4項、三等獎7項。  

教育事業

西昌學院 西昌學院

截至2017年底,涼山彝族自治州有各級各類學校994所,在校學生數85.8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62.02萬人,比上年增加4.88萬人;專任教師4.99萬人,比上年增加0.16萬人。

截至2017年底,涼山彝族自治州國小學校數792所,招生10.60萬人,在校學生59.41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72%,其中少數民族學齡兒童入學率99.36%。普通中學186所,招生9.95萬人,在校學生26.47萬人。中等專業和技術職業學校5所,在校學生1.01萬人;職業高中11所,在校學生2.07萬人。西昌學院本年度招生4870人,畢業3935人,在校學生16898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3039人。  

主要學校
西昌學院四川套用技術職業學院涼山州民族中學涼山衛生學校涼山農業學校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底,涼山彝族自治州擁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公共圖書館18個,藏書量126.48萬冊;文化館18個,鄉鎮文化站548個;博物館7個,文物保護機構16個。全州有線廣播電視用戶39.8萬戶,電視人口覆蓋率94.02%,廣播人口覆蓋率81.03%。全州出版地方報紙彝、漢文版三種,發行量1593.43萬份;出版地方雜誌彝、漢文版兩種,發行量41000冊。  

醫療衛生

2017年,涼山彝族自治州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30.52萬人,綜合參保率99.58%;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出27.39億元。年末全州有衛生機構1040個,病床位26462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2995人,其中:執業醫生6939人,護師護士9950人。在衛生機構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8個,婦幼保健站18個,擁有衛生防疫站技術人員822人,婦幼保健站衛生技術人員988人;鄉鎮衛生院561個,擁有執業醫生1818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底,涼山彝族自治州城鄉基本養老保險241.07萬人,其中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30.65萬人;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15.79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94.63萬人。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2.34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78%。城鎮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5.65萬人,保障金支出1.92億元;農村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43.49萬人,保障金支出9.04億元。全州共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48個,床位數8948張。  

交通運輸

綜述

截至2017年底,涼山彝族自治州公路通車裡程達到27398公里,增長1.75%。其中:等級公路通車裡程23651公里、增長10.5%,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228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貨物周轉量1219139萬噸公里、增長0.07%,旅客周轉量322569萬人公里、增長0.05%。  

航空

州府西昌青山機場有往返成都、北京等地的航班。

鐵路

成昆鐵路縱貫涼山州南北,沿線設定甘洛站、越西站、西昌站等等,交通便利。

建設中的成昆鐵路複線也將從這裡通過,設定有甘洛南站、越西南站、喜德西站、西昌西站、德昌西站等等,屆時對外交通將更為便利。

公路

國家高速G5京昆高速公路(雅西高速公路和西攀高速公路段)貫穿南北,規劃中的西昭高速公路、西香高速公路橫貫東西,形成涼山州高速公路網路。

國道108線與眾多的省道、縣道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風景名勝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截至2018年6月,涼山彝族自治州有A級景區27個,其中4A級景區9個,有邛海—瀘山、螺髻山、瀘沽湖、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等。瀘山主峰海拔2317米。邛海最大水域面積31平方公里,流域集水面積為309平方公里,容積為3.2億立方米,較大的河流有小清河、官壩河和鵝掌河,其中官壩河集水面積較大,能維持終年有水。邛海濕地總面積2萬畝,是中國最大的城市生態保護濕地。邛海旅遊度假期是首批17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一。螺髻山是第四紀古冰川天然博物館,主峰海拔4359米。瀘沽湖位於全州鹽源縣和雲南寧蒗縣交界處,水域面積58.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餘米,2/3的水域面積位於全州,庫容9.5億立方米。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中國4個航天發射場之一(酒泉、太原、西昌、文昌),文昌發射場也屬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發射場因為緯度更低,具有海運的優勢,主要承擔大功率火箭的發射任務。  

邛都古城

邛海瀘山景區 邛海瀘山景區

古人曾用“松風水月”來描繪古城西昌的風光,即瀘山的松、安寧河的風、邛海的水、西昌的月。

瀘山風景

瀘山又名蛙山,在西昌城南5公里的邛海南岸,是四川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瀘山海撥2317米。它東臨碧波如鏡的邛海,西瀕蜿蜒秀麗的安寧河,北有歷史古城西昌,南依巍巍聳立的螺髻山。

地方文化

發形服飾

涼山彝族的服飾,多姿多彩,風格獨具。歷史上,由於彝族支系眾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飾區別明顯,樣式各異,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涼山不少地區四季冷涼,氣候變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飾季節性不強,察爾瓦(披衫)常年皆著。男子多蓄髮於頭頂,彝族稱“字爾”或“字木”。這是一種古老的傳統裝束。彝族女童蓄髮以後梳單辮垂直於腦後。長三四厘米,系紅色棉線穿於耳際。或戴紅色石質小圈,用線穿入圈中,分婦女上衣毛、棉、絲製、排襟、前襟、後項圈和袖口用彩線挑有圖案花紋。領口周圍綴以金器、銀器、珠寶和玉器。彝族男女都外著“察爾瓦”和披氈。一般青年男女服裝色彩鮮艷,喜用紅、黃、綠、橙、粉等對比強烈的顏色,紋樣繁多。中年人服裝的紋樣較青年人為少,使用顏色為天藍、綠、紫、青、白等色,素貌莊重。老年人多用青、藍布,一般不做花,僅以青衣藍邊或藍衣青邊為飾。

金沙硯系

金沙硯與攀枝花苴卻硯系同一硯種,石料同脈共生, 分別產於攀西大裂谷金沙江兩岸的深谷之中。最常見的有“綠標”、“黃標”、“青花”、“冰紋”、“水紋”、“彩線”“火烙”、“翡翠斑”、“胭脂凍”等。

摩梭文化

鹽源瀘沽湖摩梭人文化是全世界母系氏族文化保留至今、極為珍稀的遺存,不僅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極具旅遊價值。

民俗傳承

涼山彝族千百年來在這片富有古老文化、神奇傳說、迷人的自然景觀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傳承和保留著中國彝族古樸、濃郁、獨特的文化傳統,創造了具有涼山自然封閉形態的包括天文、星相、曆法在內的獨特而優秀的民族文化。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5日,涼山彝族自治州榮膺中國十佳魅力城市。  

2018年12月,2018魅力中國城年度魅力文旅發展潛力城市。  

四川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全省共18地級市、3自治州,14縣級市、122縣、3自治縣、41市轄區)
成都市青羊區| 錦江區| 金牛區武侯區| 成華區| 龍泉驛區| 青白江區| 新都區| 溫江區|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崇州市| 金堂縣| 郫縣| 新津縣| 雙流縣| 蒲江縣| 大邑縣|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大安區| 自流井區| 貢井區| 沿灘區| 榮縣| 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  西區|  仁和區|  米易縣|  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 納溪區| 龍馬潭區| 瀘縣| 合江縣| 敘永縣| 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羅江縣| 中江縣
綿陽市涪城區| 遊仙區| 江油市| 鹽亭縣| 三台縣| 平武縣| 安縣| 梓潼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 元壩區| 朝天區| 青川縣| 旺蒼縣| 劍閣縣| 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 安居區| 射洪縣| 蓬溪縣| 大英縣
內江市市中區| 東興區| 資中縣| 隆昌縣| 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 五通橋區| 沙灣區| 金口河區| 峨眉山市| 夾江縣| 井研縣| 犍為縣| 沐川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南充市順慶區| 高坪區| 嘉陵區| 閬中市| 營山縣| 蓬安縣| 儀隴縣| 南部縣| 西充縣
眉山市東坡區| 仁壽縣| 彭山縣| 洪雅縣| 丹稜縣| 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 宜賓縣| 興文縣| 南溪縣| 珙縣| 長寧縣| 高縣| 江安縣| 筠連縣| 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 華鎣市| 岳池縣| 鄰水縣| 武勝縣
達州市通川區| 萬源市| 達縣| 渠縣| 宣漢縣| 開江縣| 大竹縣
雅安市雨城區| 蘆山縣| 石棉縣| 名山縣| 天全縣| 滎經縣| 寶興縣| 漢源縣
巴中市巴州區| 南江縣| 平昌縣| 通江縣
資陽市雁江區| 簡陽市| 安岳縣| 樂至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 | 九寨溝縣紅原縣| 汶川縣| 阿壩縣| 理縣| 若爾蓋縣| 小金縣| 黑水縣| 金川縣| 松潘縣| 壤塘縣| 茂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丹巴縣| 爐霍縣| 九龍縣| 甘孜縣| 雅江縣| 新龍縣| 道孚縣| 白玉縣| 理塘縣| 德格縣| 鄉城 | 石渠縣| 稻城縣| 色達縣| 巴塘縣| 瀘定縣| 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美姑縣| 昭覺縣| 金陽縣| 甘洛縣| 布拖縣| 雷波縣| 普格縣| 寧南縣| 喜德縣| 會東縣| 越西縣| 會理縣| 鹽源縣| 德昌縣| 冕寧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備註1:成都市為副省級城市。
2:另有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業廳代管。
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