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白果

泰興白果

白果是銀杏的俗稱,泰興是銀杏之鄉,以盛產果大、仁滿、漿足、殼雹粒重、色白、味甘糯、耐貯藏的“大拂指銀杏”而著稱於世。泰興白果營養豐富,藥食俱佳1999年,被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指定為全國唯一無公害白果,享有永久冠名權。2004年9月,通過國家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雙認證;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原產地域保護”產品。

簡介

泰興白果泰興白果
泰興是中國著名的銀杏之鄉,栽培歷史悠久。據有關記載及專家論證,銀杏栽培已有1000多年歷史,現有500年以上古銀杏121株,其中千年以上的12株,百畝以上古銀杏群落20多個,嫁接歷史也相當悠久,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250多年前泰興就採用嫁接技術繁殖白果,現存100年以上的銀杏嫁接樹6186株。
泰興銀杏資源豐富,全市擁有定植銀杏樹630萬株,人均5株。銀杏成片林12萬畝,其中千畝以上連片的16個,百畝以上連片的270個。常年白果產量4000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3。銀杏苗圃面積3000畝,各種規格苗木1200萬株,年產乾青葉2000噸以上。
泰興銀杏以家前屋後、大小四旁栽植為主,家家戶戶都有銀杏樹,百年以上的古銀杏樹隨處可見,全市擁有銀杏圍莊林20.2萬畝,約占村莊總面積的50%以上,形成白天看不見村莊,晚上看不見燈光的生態奇觀。為人們提供了最佳的生產、生活環境。泰興百萬人民健康長壽,安居樂業,百歲老人數位於全國縣級市前列,也許能從這裡找到迷底。
泰興白果是公認的果用優良品種。和其它品種相比,它具有果大,殼薄,出核率高,出仁率高,仁飽滿,漿水足,種殼結構細密,糯性強,貯藏期長(常規可貯5個月)等特點,其品質為全國之冠。

營養價值

泰興白果營養豐富,藥食俱佳,歷來是泰興人民招待賓客的名貴菜餚和饋贈親友的最佳禮品。泰興白果中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脂肪、黃酮、萜內酯,特別要提到的是種仁中含有人體需要的各種胺基酸,其中包括9種人體不能合成或不能完全合成的亮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纈氨酸、精氨酸及嬰兒必須的組氨酸。
根據華東師範大學對江蘇河海納米公司用泰興白果開發的白果精油測定結果,泰興白果精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在同類產品中最高,約占80%,而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清除自由基,延年益壽。

榮譽

泰興白果因品質優良,先後獲得多項榮譽稱號。2002年7月,被江蘇省無公害農產品認定委員會認定為“江蘇省無公害農產品”;2003年4月,“泰興白果”證明商標經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核准註冊;2004年8月,經國家質監總局批准獲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2004年9月,被中國綠色發展中心認定為AA級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

藥用功效

泰興白果泰興白果
經常食用泰興白果,可防治老年痴呆、哮喘痰咳、遺精、帶下、尿頻等多種疾病,特別是對心腦血管疾病有特殊療效,還具有強壯身體,健腦提神,嫩膚抗皺等功效,是滋補身體的首選佳品。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白果對多種類型的葡萄球菌、鏈球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結核桿菌等有不同程式的抑制作用。新鮮白果提取的白果酚甲,對實驗家兔有短暫的降壓作用,並能增加血管滲透性。

烹飪方法

白果是上等乾果,採用炒、蒸、煨、燉、燒、炸等多種烹飪方法可製成白果燒雞、白果雞丁白果蒸鴨、白果燉雞、白果銀耳、蜜制白果番茄、糖醋白果、白果八寶飯、白果臘八粥、椒鹽白果等數十種美味佳肴,既飽口福,又能延年益壽。

象徵

銀杏是泰興的象徵,銀杏是泰興的驕傲,銀杏是泰興的希望,銀杏已成為泰興的特色經濟,“銀杏之鄉”泰興將以獨特的風姿熱忱歡迎來自海內外的各界朋友!泰興人民將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做大做強銀杏產業,為人類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發展狀況

泰興是聞名遐邇的“銀杏之鄉”,銀杏栽培歷史悠久,古銀杏、銀杏定植數、銀杏產量、銀杏品質均居全國之冠。通過標準化技術的推廣實施,示範區內銀杏平均每株單產增加11.19公斤,產量增長29.99%,人均增收259.9元。

泰興白果國家標準的頒布實施,為保護泰興白果品牌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必將帶動更多的果農增收。

由泰興市供銷合作總社申報的“銀杏早果、豐產、無公害標準化示範區”建設項目2007年已通過了國家級考核驗收。該項目位於胡莊鎮,總面積1萬畝,總投資800多萬元。立項3年多來,示範區通過推廣銀杏早果、豐產綜合技術,銀杏產量大小平衡技術等標準化生產技術,使成年銀杏高產穩產、幼年樹早果豐產,2007年示範區增產銀杏350噸。

經濟價值

泰興白果泰興白果

銀杏,又名白果,古稱公孫樹(意為“公植樹而孫得實”)、鴨掌子(葉似鴨掌)、平仲果、靈眼、佛指甲等,屬銀杏科,僅一屬一種,學名Ginkgo biloba L.
銀杏,珍稀名貴,果珍材良,用途廣泛,是特等優質多功能的經濟果樹,全身都是寶。銀杏木材紋理細密,材質優良,經久耐用,為上等材;銀杏種仁品味甘美,營養豐富,藥食俱佳,為上等食療乾果;銀杏葉含有多種藥用成分,藥物製品療效特殊,暢銷歐美;銀杏樹綠化觀賞,美化環境,格調高雅;銀杏生命力強,壽命綿長,一次栽植,千年受益。
中國是銀杏的故鄉,是世界銀杏的分布中心。銀杏樹幾乎遍布全國,不論城鎮鄉村、山區平原均可發展。在很多地方,家家可種,戶戶可栽。栽植銀杏是山區、農村脫貧致富、生活富裕的一條重要途徑,是城市園林、街道公路綠化美化的優良樹種,是利國利民、造福子孫的綠色工程。
銀杏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遠在其他果樹之上,無論從經濟建設來說,或從社會發展來看,開發銀杏資源,對提高經濟效益,最佳化生態環境,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銀杏經濟價值——木材經濟價值:
銀杏木材質地優良,兼有特殊之藥香味,素有“銀香木”之稱。其材質紋理直,結構細,纖維富有彈性,膠著力大,乾縮性小,釘著力強,耐腐性強,不翹不裂,不易變形。加工該木材,切削容易,膠粘容易,掘釘力小,加工後表面光滑,油漆後光亮性良好。
由於銀杏木本身具有特殊的藥香味,無蟲蛀之虞,經久耐用,因此常用來雕刻匾額、印章、裝飾品、鑲鉗物、木魚及高級雕刻工藝品。在工業上,最適宜製作X射線機濾線板(散光板)、紡織印染筒、機模(翻砂模型)、脫胎漆器的木模、高檔膠合板等。在家庭中,可製作立櫥、書桌、書架、茶桌等高檔家具,可製作木尺、測尺、繪圖板、儀器盒等文化用品,以及圍棋盤、風琴鍵盤、網球拍柄等高級娛樂玩具。銀杏木還是櫥房中的高檔用品,用它所做的砧板好處極多,除了不易產生木屑外,嵌進去的肉菜等物的碎屑,過一夜後會被自動擠出來(泰興的銀杏樹砧板遠近聞名)。
在古代,銀杏木被當作高檔稀有珍木來利用,開封相國寺的“千年千眼佛”是用銀杏木雕做的;宋代皇帝的座椅,元代大臣早期時手執的朝笏均為銀杏木製成,寓意千秋不衰。在江蘇泰興,南宋岳飛題寫的“延佑觀”匾額也是由銀杏木做成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論述銀杏木:“其材耐久,肌理自膩。木家取刻符印,方能召使也”。有數百年歷史的浙江省東陽縣的木雕,工藝精湛,譽滿中外,所用的原材料多選自銀杏木。
銀杏經濟價值——種仁經濟價值:
銀杏種仁即食用的部份,俗稱白果,其品味甘美,營養豐富,藥食俱佳。
(1)食用價值:
銀杏種仁中含有澱粉、粗蛋白、核蛋白、粗脂肪、蔗糖、還原糖、礦物質、粗纖維等,是上等食療乾果。
經常食用泰興白果,能養生延年。相傳宋朝就把白果列為貢品,皇帝一食賞千金,並賜雅號“銀杏”。因受上下推崇,一時舉國南北皆推銀杏為至高聖品。北宋文豪歐陽修詩中說:“降囊因人貢,銀杏貴中州;公卿不得識,天子百金酬;主人名好客,贈我比珠投”。可見,當時銀杏就很珍貴。
烤熟的泰興白果,晶瑩透明,色香味美,十分可口。宋代大詩人楊萬里對烤銀杏(白果)有精彩描述:“深灰淺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韻最高;未必雞頭如鴨腳,不妨銀杏作金桃”。宋代詩人張無盡妙文記述銀杏多為豪門權貴所享用:“鴨腳半熟色猶青,紗囊馳寄江陵城;城中朱門翰林宅,清風明月吹簾笙;玉纖雪腕白相照,爛銀殼破玻璃明”。
銀杏的食用方法很多,可採用炒、蒸、煨、燉、燜、燴、燒、熘等多種烹飪方法製成美味佳肴,如:蜜汁白果、白果燉雞、銀杏全鴨、銀杏籽排煲等。隨著科學的發展,近年來銀杏食品迅速增長,如:白果露、銀杏汁、銀杏晶、白果罐頭、銀杏月餅、白果酒等。銀杏食療方法甚多,如:銀杏止咳湯、銀杏紅棗湯、白果蓮子粥、白果粽子、白果八寶飯及孔府家宴中的“詩禮銀杏”等。
在國外,東南亞國家有食用銀杏的傳統習慣,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八月十五以及春節期間,銀杏為各家的必備品,也是親友交往中相互贈送的重要禮品。重要的宴會上有銀杏上桌,賓主視為尊榮。泰興白果遠銷東南亞、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日本不少人每日必食銀杏,大賓館早餐特設“銀杏桂圓湯”。
(2)藥用價值:
古今醫藥界認定銀杏果仁的性味為甘苦澀平,有微毒,並歸經於肺、胃經,其功能是:斂肺氣、定喘嗽、止帶濁、縮小便,主治哮喘、痰嗽、白帶、白濁、遺精、小便頻數等。
《本草綱目》對白果的藥物功能論述為:“入肺經,益脾氣,定喘咳,縮小便,止白濁;生食降痰,消毒殺蟲。嚼漿塗鼻面手足,去齇皰黯皴皺及疥癬疳陰虱”。

清代張璐璐的《本經逢源》中記載:白果具有降痰、消毒、殺蟲之功效,可治療“瘡疥疽瘤、乳癰潰爛、牙齒蟲齲、小兒腹瀉、赤白帶下、慢性淋濁、遺精遺尿等症”。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白果對多種類型之葡萄球菌、鏈球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結核桿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新鮮白果提取的白果酚甲,對實驗家兔有短暫的降壓作用,並能增加血管滲透性。
目前很多醫院用白果作中藥,用於止咳平喘、補虛扶衰、澀精固元,治療支氣管哮喘、慢性氣管炎、肺結核、白帶、淋濁、遺精等疾病。另外白果還有嫩膚抗皺、除皴消疾、治療瘡、癬的作用。
民間有大量的用白果治療疾病的土方、驗方,如:老年人氣喘咳嗽、痰稀無力,取白果種仁煎炒,和之蜜糖(或用白果種仁30克、冰糖15克煎水服),日服2次,半月可愈;幼兒遺尿溺炕,取白果燒熟或煨熟,每日7枚,每晚睡前取仁服用,連服半月可見效。
銀杏雖然營養豐富、醫食俱佳,但銀杏種仁(特別是胚和子葉)中含有對人體有毒害作用的微量白果酸白果酚、白果醇及毒害神經的4'-O-甲基吡哆醇等,因此過多食用或食用方法不當,會對人體產生毒害作用。為安全食用銀杏仁,應去掉胚和子葉,先用清水煮沸,倒去水和內種皮後,再加水煮熟或用於烹飪。
專家建議:生食銀杏果,成年人每天5-7粒,熟食銀杏果成年人每天20-30粒,小兒減半。推薦熟食,已發芽的銀杏種仁不能食用,食用銀杏果時切忌同時吃魚。

銀杏經濟價值——葉子藥用價值:
銀杏葉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我國古代就知道葉子外用對皮膚病、頭痛及雀斑有療效,1505年古書中提到可以內服。民間早有用銀杏葉煎濃湯治療未潰凍瘡的秘方。
銀杏葉的成分比較複雜,主要成分有類黃酮,包括雙黃酮、黃酮甙等,可以活化動脈、靜脈及微血管,具有解痙、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內酯,包括白果內酯、銀杏苦內酯A、B、C、J,主要可用於治療神經病、脊髓病和腦病;還含有多聚異戊(wù)二烯醇,有促進造血細胞增殖分化的作用;類胡蘿蔔素,對癌症有輔助療效;葡萄糖甙的保護作用和前花青素多酚抗自由基的作用,清除自由基,能起到搞衰老和延年益壽的作用,抗自由基也是治療肝炎和抗癌的根本機理之一。
由於銀杏葉是天然產品,一般無污染,無任何毒副作用,經臨床試驗證明,在目前使用的劑量範圍內,沒有任何急、慢性毒副作用,所以,銀杏葉製劑在歐洲風行多年,被視為“還少丹”、“延壽丹”。
在國外,歐洲的醫學家很久以前就用銀杏葉子提取物來處理一些老年輕微病症,如頭暈、耳鳴及短期記憶力喪失等症,其煙霧劑治療哮喘性支氣管炎,效果顯著。
1966年,德國科學家首先在銀杏葉中發現了多種藥用成份,並得到廣泛就用。目前,國外銀杏葉提取物製成的藥品有針劑、液劑、片劑、糖衣片及長效緩釋片等製劑20餘種,比較著名的商標有德國的“梯波寧”、法國的“塔拿堪”、韓國的“靜克敏”等,法國天然及合成製藥公司僅“塔拿堪”液劑一項,年銷售額在6000萬美元以上。在美國市場,銀杏葉產品的年銷售額高達20億美元。1968年,韓國成立了銀杏研究院,近幾年,研究院和企業界合作,已從銀杏葉中提煉出解毒劑、抗真菌劑、抗癌劑和治療哮喘、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疾病的藥劑及食品、化妝品添加劑,他們把銀杏葉看作除高麗參以外的又一大保健品資源,每年收購銀杏葉達3000-4000t。

國際市場上的銀杏葉原料主要來自韓國、法國、日本和中國。銀杏葉製劑目前在墨西哥、加拿大、西班牙等國均有出售。瑞典等國每年從中國進口大量用於治療心絞痛、心肌梗塞、動脈硬化和腦血管痙攣等疾病的銀杏葉乾浸膏。
中國對銀杏葉藥用價值的開發利用較早,據資料顯示,全國現有近百家GBE(銀杏黃酮素類和內酯類的英文縮寫)生產企業,17家銀杏藥品廠生產片劑、針劑、口服液等製劑。全國銀杏葉年產量在20000t以上,生產GBE達150t。
此外,銀杏葉提取物還可做成保鍵食品、保健飲料(銀杏茶)、朱古力糖、口香糖、釀造酒等,還可加入到美容化妝品中:護膚膏、生髮護髮劑及減肥製劑、口腔衛生製劑、牙膏等。
銀杏經濟價值——其他部份價值:
種殼。可加工成小工藝品、如烏龜、鳥兒、口哨等,在香港等市場有售。
外種皮。俗稱白果“衣子”,味臭,有毒,不可食,具有一定的醫用價值。據報導,從外種皮中可提煉出氫化白果酸和銀杏黃酮等,具有與地塞米松相似的對抗急、慢性炎症及免疫性炎症作用,並能直接拮抗SRS-A和HA所致辭的豚鼠離體迴腸收縮。外種皮水溶性成分具有較好的鎮咳祛痰、對抗過敏介質和抗原的功效,對呼吸道平滑肌止痙、降壓,增加冠脈流量和離體免耳血管流量均有作用,另外還對減少異性免疫、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起到抑制作用,且呈良好的劑量效應關係,其作用性質與環磷醯胺及地塞米松相似。其外種皮水或醇提取物對11種植物病菌的抑制率為88%-100%;醇類中間體對22種臨床常見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外種皮多糖還有增強細胞免疫功能,在體液免疫過程中有抑制B淋巴細胞的產生和抗體形成作用。有人試驗過,將乾銀杏果衣子撒在臥床四角處,跳蚤等害蟲可一掃而光。我國銀杏外種皮資源十分豐富,目前利用率還很低,如加以利用,製成生物農藥(新鮮外種皮水溶性提取液對蚜蟲、菜青蟲有一定的殺傷效果,對果樹多種真菌病害的孢子萌發有極顯著的抑制作用),前景廣闊。
樹根和樹皮。除用作雕塑及制香的配料外,還可入藥,因其含有白果苦內酯A、B、C、M,性甘,溫平,無毒,故可治療白帶、遺精等諸多疾病,亦可製成獸藥。

美食集錦

泰興白果泰興白果

銀杏營養豐富、藥食俱佳,為中國著名乾果之一,常用於宴席或家庭接待賓客。
經常食用泰興白果對防止心腦血管疾病、動脈硬化等老年病症和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延緩衰老有顯著療效。
根據對用泰興白果開發的白果精油測定,泰興白果精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在同類產品中最高,約占80%,而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清除自由基,增強記憶,延年益壽。
泰興白果因品質優良,先後獲得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1999年獲昆明世博會唯一指定無公害白果,享有永久冠名權;2003年“泰興白果”證明商標經國家工商局商標局核准註冊;2004年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AA級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2005年獲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稱號。
白果的吃法較多,可採用煮、炒、蒸、煨、燉、燜、燴、燒、熘、炸等10餘種烹飪方法製成各種美味佳肴。
銀杏雖然好吃,又有很高的營養與藥用價值,經常食用能預防及治療很多的疾病,但卻含有微毒,每天不能食用過量,專家建議:生食銀杏果,成年人每天5-7粒,熟食銀杏果成年人每天20-30粒,小兒減半。
銀杏生食方法:
剝殼方法:徒手或用硬器將殼敲破,將種仁取出。
食用方法:取8-10粒白果去殼後直接食用或取肉拍碎,加熱牛奶(豆漿)和食糖(蜂蜜)沖泡,也可以直接泡茶。
美食功效:《本草綱目》中記述其功效:“生食降痰,消毒入蟲。”生食可以止咳潤肺、美容養顏、延年益壽。
微波爐炸銀杏:
製作方法:取適量白果放入信封或其它器皿中,用中火烘烤1-3分鐘即可。
美食功效:清香怡口,潤肺益壽。
椒鹽白果:
製作方法:將白果殼敲破,炒鍋上火,放入花椒、鹽、少許味素,倒入白果,用中火炒至成熟即可。
美食特點:口味鹹香、鬆軟怡口。
美食功效:活血化瘀,平喘斂肺。有利於增加血流量,可防止血脈硬化、改善血液循環、增強記憶。
白果燉雞
美食特點:湯汁濃白,雞肉鮮嫩,軟熟適口。
美食原料:新鮮母雞1隻、白果250克、紹酒30克、薑片15克、鹽10克、新鮮香菇(可選)。
製作方法:
(1)將雞宰殺,去毛、去內臟,清水洗淨。
(2)將白果殼敲開,將種仁洗淨。
(3)將老母雞剁成塊狀或整隻入鍋,加水(以淹沒雞為度),放薑片、紹酒。
(4)加蓋炯燒30分鐘左右,至雞半熟,放入白果、香菇,加蓋用文火燒15分鐘左右,至雞肉酥爛、湯濃即可。
美食功效:具有健胃補脾,清熱解暑,降脂降壓,防癌抗癌之作用。
白果燒牛肉
美食特點:軟爛香甜、形態豐滿。
美食原料:牛肉750克,蔥50克,白果250克,姜50克,醬油50克,白糖20克,澱粉10克,味素3克,鹽3克,豆油40克。
製作方法:
(1)牛肉洗淨,切成4厘米見方的塊。
(2)白果去殼,用油將果仁稍過一下,撈出,放入開水裡,搓去嫩皮。
(3)炒鍋上火燒熱,放少許油。投入白糖10克,抄成紅色時,下入牛肉塊,煸炒片刻。
(4)待糖色與肉塊炒勻時,加進開水,以沒過牛肉為好。
(5)同時下入白果仁、白糖10克、蔥塊和生薑塊,用旺火燒開,小火煨燜爛軟。
(6)撿去蔥塊和姜塊,用水調好澱粉後,倒入炒鍋中,勻薄芡,出鍋,即可。
美食功效:益氣補虛,清座軟堅,對動脈硬化、高血脂、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有防治作用。
拔絲白果
美食特點:色澤清雅、口味甜美、口感軟糯、清香誘人。
美食原料:白果250克、白糖150克、色拉油少許、水。
製作方法:
(1)白果去殼洗淨,過水2分鐘。
(2)將洗淨的白果裹上單液,放入乾生粉中拍粉待用。
(3)炒鍋上火,放入少量色拉油加熱,加入清水、白糖,用小火熬粘。
(4)放入白果,翻炒均勻。
美食功效:祛痰散瘀、清痤軟堅、澤膚美容。

栽培技術

泰興白果泰興白果

哪些地方適於栽植銀杏樹:
有“活化石”、“東方的聖者”、“植物界的熊貓”之稱的銀杏,曾分布於世界各地,但經過第四紀冰川期,僅在我國保存一種。中國是世界銀杏的起源和分布中心,漢末三國時在江南一帶就廣泛栽植,以後逐漸擴大。
銀杏有較強的適應性,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溫帶、暖溫帶和亞熱帶50多個國家和地區普遍栽植的經濟樹種和風景園林綠化的重要樹種。在我國,除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寧夏、青海等省區外,其他20多個省區或多或少都有銀杏分布,大致在北緯22度-42度,東經97度-124度的範圍內,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1000米以下,少數地區可達2000-2500米。這些分布區很廣泛,主要是庭院綠化的栽植範圍,包括零星分散,甚至天然野生(這種說法有待證實),但並不完全是以生產銀杏果、葉子為產業的栽培範圍。
經過若干年來的發展、演變,目前我國已形成了四大銀杏栽培區,從北向南依次為:沂河產區,包括山東的郯城和江蘇的邳州,為第二大產區;江蘇三泰產區,包括泰興、姜堰、泰州兩區以及江都、靖江等,為全國最大產區,其中泰興為全國“銀杏第一市”(95年田紀雲副委員長題詞),“中國銀杏之鄉”(95年12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全國“中華之最”評選中授予的稱號),栽植株數、白果產量及品質均居全國之首,常年產量超過2000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最高年產量超過3000噸;浙江長興產區,包括長興、富陽、臨安、諸暨(ZhuJi)及周圍的江蘇吳縣、安徽歙縣(XiXian)、寧縣等地;廣西產區,包括靈川、興安和全州等地。
由此可見,在我國華東、華中、華北、西南地區的很多地方都可以栽培銀杏,具體要結合各地的環境條件發展,基本要求是適地適樹。切不可盲目種植(包括育苗),否則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銀杏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有哪些:
影響銀杏生長發育的環境銀多,其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決定因素)是溫度、水分、光照和土壤。
(1)溫度。包括空氣溫度和土壤溫度,氣溫影響銀杏地理分布,並制約其生長發育。銀杏對氣候條件的適應能力銀強,適生於溫帶、亞熱帶的氣候,在年平均氣溫8-20攝氏度的地區均可正常生長,但以年平均氣溫16攝氏度的地區生長最宜,冬季不會發生凍害,夏季不會發生日灼。如在華北(北京以南)、華東、華中、西南地區年均氣溫10-18攝氏度,冬季絕對氣溫-20攝氏度以上,年降水量600-1500mm,條春溫寒乾燥或溫涼濕潤,夏秋溫暖多雨的條件下生長良好,而在瀋陽冬季約對低溫達-32.9攝氏度,廣州年均氣溫21.8攝氏度,降水量1625mm,由於過分寒冷或濕熱,銀杏雖能生長,但長勢不旺。從生長發育階段來看,一般萌芽日平均氣溫應在8攝氏度以上,枝葉生長應在12攝氏度以上,超過25攝氏度則停止生長;開花期應在15攝氏度以上;休眠期耐寒力較強,甚至可耐短期-33攝氏度的低溫,但萌動後的溫度驟然降低,會造成嚴重災害。如1998年3月18-20日,泰興出現寒潮,24、48小時降溫分別達到16攝氏度、21攝氏度,20日普降大雪,降雪量達29mm,嚴重影響了萌芽和雌花發育,造成授粉後大量落花(當然也與人工授粉前的4月16-17日出現的浮塵有密切關係),結果大年變成嚴重小年,全年銀杏果產量不足500噸。可見倒春寒對銀杏的生長十分有害。
氣溫的變化又影響土溫。土溫影響著根系的生長發育和生理機能活動。當土壤水分適宜時,在0-25cm的土層內,土溫0-5攝氏度,根系活動微弱,6-10攝氏度時活動增強,12攝氏度以上開始發出新根,15-18攝氏度為根系速生期,20攝氏度以上生長緩慢,達23攝氏度時受到抑制。但是如果土壤乾旱,不管土溫如何,根系生長仍處於停滯狀態。
(2)水分。水分是構成銀杏樹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枝、葉中的含水量約占30%-40%,種子中約占80%。對銀杏生長發育有影響的水分因子是降水、空氣相對濕度、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位。
銀杏樹體高大,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水分。同時,它又是深根性果樹,且根系在土壤中呈均勻分布,所以,它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據介紹,在年降水量900mm以上的地區,生長期內大樹一般不需灌溉,但要看降水量分布是否與生長期需水相一致。作為商品經營的果園,在生長發育主要時期仍應適當灌水(根據天氣情況),尤其是萌芽、新梢旺盛生長期、果實膨大期和根系速生期。雌樹開花期和幼果膨大期內陰雨連綿,雨水過多,容易引起授粉不良和落花落果現象。同樣,生長期內連續乾旱,空氣濕度低於70%,則影響養分、水分的吸收,生長和結果量下降,也會造成大量生理落果和顆粒變小,葉變小,甚至落葉。
銀杏根系發達,呼吸量較大,耐澇能力極低,短時間內積水會使根系窒息,失去吸水能力,葉片變黃脫落,生長遲緩,不僅危害當年,而且影響翌年。當地面持續積水1周以上時,會導致樹木死亡。同樣,地下水位過高(達1米)時,根系生長受阻,地上部分生長不良。因此,銀杏適生於土壤水分適中、地下水位低的地區。明澇暗漬是銀杏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降水多時要及時排水。
(3)光照。銀杏為喜光樹種,除3年生以下幼苗有一定的耐蔭性,隨樹齡的增加,需光量加大,特別是進入開花結果期,要求充分通風透光。光照充足,有利於進行光合作用,增加有機養分積累,促進花芽分化,提高座果率。陰坡上生長的銀杏,樹體生長慢,樹冠開張角度小,結果少,明顯不如生長在陽坡上的。同樣樹冠內膛枝過多,相互遮蔽,冠內通風透光不良,枝條細弱,容易枯死,結果期推遲,結果部位外移,產量低。因此銀杏應栽在空曠、陽光充足的地方,及時去除雜樹雜物(讓銀杏始終為優勢樹種),併合理修剪,去除內膛過密枝、弱枝、重疊枝。
(4)土壤。銀杏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對土壤選擇不嚴,無論是山地、丘陵、平原、河坡,無論是肥土、瘠土,無論是壤土、粘土、砂土,均能生長,但以土層深厚(1-2mm以上)、疏鬆濕潤、地下水位不超過1m、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最好,生長旺盛,根系發達,健壯豐產。
銀杏對土壤酸鹼度的適應範圍很廣,在PH值4.5-8.5的範圍內均可生長,以PH值6-8最適宜。泰興地區土壤7.5-8,銀杏生長良好。
土壤含鹽量是限制銀杏生長發育的主因子之一,當土壤含鹽量為0.1%-0.2%時,銀杏能正常生長,增至0.3時,樹勢明顯衰弱,葉片瘦小,生長不良,甚至死亡。
以上是一些基本環境條件,另外一些因子(海拔高度、坡度、風、霜等)對銀杏生存雖不起直接作用,但對基本環境條件的變化卻產生間接影響,有時也嚴重影響其生長發育。如風,微風有利於葉片呼吸,增強蒸騰作用,促進根系吸收,輔助授粉等,而大風、颱風卻帶來危害,造成落花落果,,折斷樹枝,減產減收。在風多地區(風口),易發生偏梢甚至斷梢現象。所以應選擇背風向陽的地方栽植。
中國有多少銀杏品種:
銀杏為一科一屬植物,經過若干年的遺傳變異,形成了許多變種、栽培品種(即通常所說的品種)。據《中國果樹志之銀杏卷》介紹,目前我國有銀杏品種46個(實際可能超過此數),根據種核的長寬比例和兩軸線的正交位置,將銀杏品種劃分為5大類。
(1)長子類。種核紡錘狀卵形,一般無腹背之分。上端圓鈍,下部長楔形。兩側稜線上部明顯,下部僅見痕跡。有金墜子、橄欖果、粗佛子、圓棗佛手、金果佛手、葉籽銀杏、余村長籽、天目長籽、九甫長籽等9個品種。
(2)佛指類。種核卵形,腹背面多不明顯。種核下寬上窄,頂禿尖。兩側稜線明顯,但不具翼狀邊緣。有佛指、七星果、扁佛指、野佛指、尖頂佛手、洞庭佛手、早熟大佛子、野尾銀杏、長柄銀杏、小黃白果、青皮果、黃皮果、貴州長白果、長糯白果等14個品種。
(3)馬鈴類。種核寬卵形或寬倒卵形,種核上寬下窄,一般無背腹之分。種核最寬處有不明顯的橫脊。種核先端突尖或漸尖,兩側稜線明顯,中部以上尤顯。有海洋皇、馬鈴、豬心白果、圓錐佛手、汪槎(HongCha)銀杏、李子果等7個品種。
(4)梅核類。種核長卵形或短紡錘形,上下寬度基本相等。先端圓禿,具微尖、兩側稜線明顯,中上部呈窄翼狀,有時延至基部。有梅核、棉花果、珍珠子、眼珠子、廬山銀杏等5個品種。
(5)圓子類。種核近圓形或扁圓形,腹背面不明顯。一般較馬鈴為小,上下左右基本相等。上端鈍圓,具不明顯之小尖,兩側稜線自上而下均基本明顯,並成翼狀邊緣。有龍眼、圓鈴、垂樹銀杏、算盤子、大圓子、小圓子、皺皮果、葡萄果、桐子果、糯米白果、松殼銀杏等11個品種。

文化

泰興白果泰興白果
銀杏的起源和演化:
銀杏出現於距今約2.5億至3.5億年前,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樹種之一,被科學界譽為植物“活化石”,其生存發展歷史時間既悠久又蜿延曲折,因而目前關於銀杏的起源和演化問題還不十分清楚。雖有一些論述,也多是根據化石植物的印痕和所出現的地質年代,經過分析比較之後得出的一些初步結論。另外,由於銀杏類植物化石多數僅有葉部形態,生殖器官中除花粉之外,極少見有保存。所以,銀杏的起源與演化問題,目前僅能知其梗概。
周志炎院士運用古植物整體重建、分支系統學、異時發育以及透射電鏡和超薄切片等方法手段,深入研究了義馬侏羅紀的銀杏目植物化石。發現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完整的銀杏屬化石--義馬銀杏義馬果,闡明銀杏目大孢子膜發育後期的超微結構變化規律,探討銀杏目起源、系統發育和進化趨向,並提出了新的銀杏目分類方案。
從中生代的白堊紀晚期至新生代第四紀〈距今約0.8一0.12億年〉,地球上的氣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是氣溫的大幅度下降和冰川的侵襲〉,銀杏類植物由此開始衰敗,種類和數量不斷減少,最後一蹶不振,幾乎全部滅亡。只有銀杏屬中的銀杏,作為銀杏類植物中的傑出代表,絕處逢生,以其強大的適應能力戰勝了惡劣的環境巍然屹立存活至今,並再度向世界各地擴大它的分布範圍。
化石材料的研究表明,和現代銀杏親緣關係比較密切的有5屬:銀杏屬(Girthgo),似銀杏屬〈Gir:hgoites〉,拜拉屬〈BaierG〉,.毛狀葉屬〈TriCliopitys〉,兩歧葉屬〈Dichophyllurn〉。還有一些屬與銀杏屬在形態上也極為相似,如擬刺葵屬〈Phoenicopsis〉等。在化石研究中之所以把這些屬種歸入銀杏類植物,主要是因為它們均具有分叉式的葉脈和葉脈細胞的明顯延長。同時也說明已經滅絕了的這些銀杏類植物在進化過程中與現代銀杏具有一定的關係。
縱觀銀杏類植物發生髮展的全部歷史和性狀的一系列變化,銀杏類植物和其他植物一樣,從低級走向高級,由原始到進化和發展的。
銀杏名稱的考證:
銀杏在我國的發展,年代久遠,名稱也因年代的變遷而變更,從名稱的變更中可看到我國銀杏栽培歷史的悠久。在中國,銀杏有一系列的名稱,如“枰”、“平仲”、“鴨腳”、“鴨掌子”、“聖果”、“銀杏”、“白果”、“公孫樹”、“飛蛾葉”、“佛指甲”、“佛指柑”、“靈眼”、“鳳果”等等。上述這些名稱,有的象形其葉,有的象形其果,有的僅為譽稱,有的系皇帝賜名,有的尚有疑問,有的尚不知命名來源,有的顯示其生長特點,有的系根據醫藥需要,也有的僅為當地品種名稱。這裡僅對部分名稱加以考證。
有資料曾提及銀杏又名“聖樹”、“聖果”。此說目前雖無正式依據,但顯然系僧尼佛徒對銀杏的一種尊稱。唐代僧人釋處默曾有“聖果寺”詩留傳於今。詩云:“路自中峰上,盤圍出薛蘿,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古木從青靄,遙天浸碧波,下方城郭近,鐘磬雜笙歌。”唐詩注有:聖果寺在今杭州城南鳳凰山上。聖果寺的“聖果”除銀杏外,似無其它樹種可以享此美譽。詩中的古木,由寺名可推其意之所指。從唐代當時的社會情況看,崇佛信道之風靡及全國,寺廟建築疊相興起,為使莊嚴的廟宇更加莊嚴,宏偉的殿堂更加宏偉,修心養性和長生不老的信念能有一個良好的氣氛環境。用於寺廟的綠化樹種,除松、柏、槐之外,便是銀杏。由於僧侶們對這些樹種的精心培養和愛護,所以至今保存完好的古老銀杏大樹也多半見於寺廟之中。由此推斷在唐代或唐代之前,宗教界把銀杏樹尊為“聖樹”,果稱“聖果”是完全可能的。但這一名稱僅能作為對銀杏的尊崇之詞,而不應作為正式名稱。
北宋初年,有關銀杏的記載開始增多。其中以歐陽修(1007-1072)和梅堯臣(1002-1060)對銀杏的記述最為詳盡。歐陽修以史官的身分用詩歌的形式,記載了銀杏命名的來源,和自江南向當時的京都開封引栽的情況。從“絳囊因入貢,銀杏貴中州”可以得知,銀杏之名,始於宋初皇帝的賜名,在此之前,銀杏在江南名“鴨腳”,但“鴨腳”之名始自何時已無從查考。歐詩注有“京師無鴨腳樹,駙馬都尉李文和自南方移植其地”,也說明了鴨腳樹的名稱不僅產生於銀杏之前,而且在江南一帶的民間可能已經流傳了很長的時間,至少在唐代民間是把銀杏樹稱作鴨腳樹的。梅堯臣系安徽宣城人,宣城古稱宛陵,宛陵盛產銀杏。梅堯臣說:“吾鄉宣城郡,多以此為勞。”可見當時宣城的銀杏已有相當規模的栽培面積和生產數量,栽培的時間也遠在宋代之前。梅堯臣對於銀杏栽培的目的,結實的時間,種子的形態,剝取種核時的手膚之苦,均作了扼要的陳述。在宋代,除安徽宣城外,湖北江陵一帶也有一定數量的銀杏栽培。宋代詩人張無盡(生卒不詳)有一首描述下級官吏用銀杏種子作為珍貴禮品奉獻豪門權貴生動情景的敘事詩。詩云:“鴨腳半熟色猶青,紗囊馳寄江陵城。城中朱門翰林宅,清風明月吹簾笙。玉纖雪腕白相照,爛銀殼破玻璃明。”
宋代陳景沂的《全芳備祖》一書(1225年前後),在國際上被譽“世界最早的植物學辭典”。他在這本書中的銀杏部分,收集了自宋代以來大量有關銀杏的詩文。在這些詩文中可以看出,在宋代很長一段時間內,銀杏和鴨腳的名稱同時套用。如張舜民(1112年前後)詩:“何人栽銀杏,青條數尺間。”陸游(1l25—1210)詩:“鴨腳葉黃烏桕丹,草煙小店風雨寒。”估計在當時的民間,鴨腳之名可能更帶有普遍性。但在宮庭內則多用銀杏,如宋代的《宣和畫譜》(1ll9—1125)中收錄的內臣樂士宣的“銀杏白頭翁”畫圖一幅,用“銀杏”而不用“鴨腳”。元代,“鴨腳”之名雖有,但已漸漸泯沒,“銀杏”之名則逐步廣泛套用。元代又增加了“白果”一名。白果一名根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編《中藥志》(1984)記為:“白果”,本品始載於《日用本草》,《本草綱目》列入果部,原名“銀杏”。經查歷史文獻《日用本草》為吳瑞所著,吳瑞的生卒年代不詳,僅知其在1328年曾任浙江海寧縣醫學教授。元代的李杲(1180一1251)所著《食物本草》中則早有此名。李杲約早於吳瑞一百餘年,按此,白果之名應始於李杲的《食物本草》,但目前諸多醫藥文獻卻均以吳瑞的《日用本草》作為“白果”一名出現的最早記錄。“白果”之名在歷代詩歌作品中很少套用,直至元末明初的劉伯溫(1310—1375)在他的“秋日”一詩中,“銀杏子成邊雁到,木犀花開野鴛飛。”用的仍是銀杏,而不用白果。明代之後,“銀杏”和“白果”之名大盛。但又增加了“公孫樹”這個名稱。公孫樹始見於周文華(生卒不詳)的《汝南圃史》,與目前流傳的“桃三杏四梨五年,無兒不栽白果園”的含義基本相同。陳扶搖的《花鏡》(1688)對這一名稱解釋為:“言公種而孫得食也。”近期佟屏亞的《銀杏史話》(1983)將“公孫樹”解釋為“傳說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氏複姓公孫,而銀杏樹的壽命可與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相比,因而稱為公孫樹”,但公孫樹之名,目前很少套用。至於“佛指甲”,“佛指柑”、“靈跟”等名稱,陳嶸在《中國樹木分類學》(1937)中雖列為銀古之異名,並援引有據,但據名推測顯系當時當地的一些銀杏品種名稱,不應作為銀杏異名套用。至於“飛蛾樹”一名,其含義與“鴨腳”相似,套用既不普遍,且僅見於個別書刊(《全國中草藥彙編》1976)。

江蘇省特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