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蓴菜

太湖蓴菜

太湖蓴菜是蘇州著名特產之一。蓴菜的幼葉與嫩莖中含有一種膠狀粘液,食用時有一種細柔滑潤清涼可口的感覺,並有一種沁人心肺的清香,口感極好、風味獨特。太湖蓴菜食用方便,可配葷炒,可素食、可氽湯,也可做餡,是做美味佳肴的上乘之品。

介紹

太湖蓴菜太湖蓴菜

蓴菜,又名水葵,俗稱“馬蹄草”,屬睡蓮科。多年的野生浮葉植物,葉子是橢圓形,浮於水面,嫩莖和嫩葉外附透明膠汁。本是野生,至明萬曆年間開始人本培植。明萬曆之後,蓴萊被列為“貢品”。

太湖蓴菜又有水萊、水葵等別名,是一種生長在湖澤池沼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清明致霜降間可採摘嫩葉供食用,與鱸魚齊名,用以調羹,香脆滑嫩,渭沁齒頰。《耕余錄》云:“蕙味略如魚髓蟹脂,而輕清遠勝,比亦無得當者,惟花中之蘭,果之荔枝,差堪作配”。

太湖蓴菜的收穫期主要在5--10月間,新鮮的蓴菜採收花圃只能存活一天左右,因此蓴菜採收後須立即殺青或速凍保鮮處理,加工後的蓴菜可常年銷售。太湖蓴菜食用方便,可配葷炒,可素食、可氽湯,也可做餡,是做美味佳肴的上乘之品。

功效

太湖蓴菜太湖蓴菜

產於中國太湖沿岸的淺水湖灘和沼澤區,蓴萊清香爽口,潤滑不膩,鮮味獨特。吳縣東山有白生種蓴菜水盪。據中藥大辭典記載,蓴萊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維生素C澱粉蛋白質葡萄糖、胺基酸等多種營養成份,有清熱補血、利尿、解毒潤肺、止瀉功效,對熱痢、黃疸、腫痛、瘡皰等也有療效,且有防癌作用。

特色

太湖蓴菜太湖蓴菜

蓴菜是一種多年生的水生植物,原來野生於長江以南的湖泊和池塘中,尤以蘇南太湖、杭州西湖出產最多,也最著名。蓴菜的葉子呈橢圓形、深綠色,背面分泌出一種類似瓊脂的粘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葡萄糖等多種成份,可煮可炒,不僅是風味獨特的珍貴蔬菜,而且有清熱、潤肺、利尿、消腫、解毒、健胃、止瀉等功效。太湖蓴菜從明末清初開始人工栽培,生長繁殖快,每年“清明”前後水底的地下莖開始萌芽生長。在這個時節採摘的蓴菜嫩片稱為“春蓴菜”;“立夏”之後,氣溫上升,蓴菜生長旺盛,到“霜降可大量採摘,稱為“秋蓴菜”。

目前,以東冊財團湖區和西冊消夏灣的蓴菜產量最多。每年夏秋,那裡大片地布滿了一簇簇蓴菜,連綿數華里,仿佛給碧清如鏡的太湖湖面繡上了翠綠的“花邊”,美不勝收。蓴菜除鮮蓴菜可食用外,還可以由食品廠加工成瓶裝或罐裝蓴菜保存或出口,太湖蓴菜不僅暢銷國內市場,還榮獲外貿優質產品稱號遠銷國外。用太湖蓴菜加輔料烹調而成的“是火蓴菜湯”、“芙蓉蓴菜”,滑嫩鮮美,清香誘人,是蘇式菜餚中的名菜,因此國內賓館、飯店、招待所對太湖蓴菜的需求日趨增加。人們還把太湖蓴菜比喻為思鄉之物。據《晉書》記載,歷史上有位名張翰的官吏,在北方想起江南的蓴羹,便棄官回鄉,這便是“蓴鱸之思”典故的由來。

栽培技術

1、田塊選擇

①選用符合無公害蔬菜生產環境要求的湖泊、池溏、河道、港汊及低洼田,以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有機質豐富、理化性狀良好、淤泥層厚度20cm左右、pH值5.5--6.5為宜。

太湖蓴菜太湖蓴菜

②根據生長與管理的需要,修築田埂、溝、渠、灌排設施,一般以0.50--0.67公頃為一單位。

③低洼稻田等種植蓴菜之前要精細整地,耕耙2--3次,耕深20--30cm,每667平方米用35--40kg生石灰清塘,去除雜草、藻類等,耙平。

④結合耕翻,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液肥1000--1200kg,或施腐熟餅肥50kg。

⑤種植蓴菜的水質應清澈、潔淨、無污染、透明度高,能夠四季水流不斷或添換方便。

2、定植

2.1 選擇品種 根據市場需求,選擇適應太湖地區的生長勢強、產量高、品質佳、宜於出口加工的品種,如紅葉紅萼、紅邊綠葉、紅葉綠萼等。

2.2 選擇種莖 選作種莖的母株應生長健壯、無病蟲害、膠質豐富。以地下匍匐莖作種莖的,選用白色粗壯的莖段,每段不少於2--3節;以水中莖作種莖的,選用粗壯、老齡、色澤綠、帶鬚根的莖段;越冬休眠芽在10月底11月初採集,扦插在淺水淤泥中,翌年清明前後移栽。

2.3 定植時間 蘇州地區春季清明前後、冬季小雪前後種植。

2.4 栽植方法 有條栽和穴栽兩種,地下匍匐莖和水中莖繁殖的,採用條栽,越冬休眠芽繁殖的,採用穴栽。作種的地下匍匐莖、水中莖、越冬休眠芽要隨挖、隨選、隨種,當天種不完的,要放在水中保濕。栽植距離根據栽種量和採收年限而定,條栽的行距為60--100cm,每行種莖單根順長排列;越冬休眠芽穴栽,行距100cm,株距30cm。


3、田間管理

3.1 水位管理 蓴菜田全年不能斷水,正常水位應保持在50--70cm。春季萌發階段或移栽初期,宜淺水,水位10--30cm;生長階段水位50--70cm,且不宜猛漲猛落;夏季高溫期間,水位可適當提高,但不要超過100cm;休眠階段,放淺田水,水位20--30cm,但入冬後11月下旬--翌年2月,水位適當加深至50--60cm。為保證蓴菜品質和正常生長,生長期間要求保持活水或添換清水,次數視塘田水質而定,生長旺盛階段宜3天左右添換1次清水。

3.2 施肥 生長期一般不施任何肥料。每年冬春在根莖萌芽前,可施腐熟餅肥50kg和過磷酸鈣50kg,或腐熟有機液肥1000--2000kg。

3.3 病蟲草害防治 蓴菜田中主要病害為葉腐病、根腐病;主要蟲害為菱角瑩葉甲、水蠅、食根水葉甲;主要草害為青苔、水花生。

①農業防治。一是及時添換清水,保持水質清澈透明。二是及時清潔田園。定植10多天后,每年蓴菜萌芽前,都要拔一次雜草,生長期間,結合採收,隨時拔除雜草。三是合理輪作。蓴菜種植4--6年以後,可改為魚池,養殖食草、食螺魚類,1--2年後重新種植蓴菜。四是適時更新換代。植株生長勢開始減弱後,可以部分或全部拔除,選用健壯植株的種莖重新排種。五是及時人工撈除。3月蓴菜萌芽、椎實螺大都集中在蓴菜田四周和流水口時,及時撈除。

②藥劑防治。葉腐病、青苔可用1:1:200波爾多液(如250g硫酸銅和250g生石灰加水50kg)噴灑防治。菱角瑩葉甲可用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防治,卷葉螟、水蠅可用愛福丁2000倍液防治。


4、採收

①採收時間。春季4月中下旬--7月中旬,秋季8月中旬--10月上旬。當年種植的蓴菜,需葉片基本長滿水面時才開始採收。

②採收方法。宜用小木船或菱桶、盆進入蓴菜田,人工採收水下看得見的嫩莖、嫩芽,放於木桶或塑膠桶中。生長旺盛季節應及時採收。

③新鮮蓴菜採收後及時進行漂洗、去除雜質,浸入淨水中保存,時間1--2天。需加工的蓴菜應當日採收當日加工。

相關典故

太湖蓴菜太湖蓴菜

蓴鱸之思 ( chún lú zhī sī )

解釋 比喻懷念故鄉的心情。

出處 據《世說新語·識鑒》:“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為見機。“後來被傳為佳話,“蓴鱸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鄉的代名詞。

用法 作賓語;指思念故鄉。

因為思鄉,懷念家鄉的美食,竟然辭官回鄉,這是歷史上真實的故事。張翰,字季鷹,吳江人。據《晉書·張翰傳》記載:“張翰在洛,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苑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適忘,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這故事,被世人傳為佳話,“蓴鱸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鄉的代名詞。

張翰是個才子,詩書俱佳,寫江南的菜花,有“黃花如散金”之句,李白很佩服他,寫詩稱讚:“張翰黃金句,風流五百年”。不過,張翰留名於世,還是是因為蓴菜和鱸魚。關於“蓴鱸之思”,他自己有詩為證:“秋分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這是他在洛陽思念家鄉時發出的慨嘆。這蓴鱸之思,後來有很多人在詩中提及。把思念故鄉的情感,和蓴菜鱸魚聯繫在一起,確實詩意盎然。

唐人詩中,以蓴菜鱸魚的典故表達思鄉之情的作品很多。崔顥有七絕《維揚送友還蘇州》:“長安南下幾程途,得到邗溝吊綠蕪。渚畔鱸魚舟上釣,羨君歸老向東吳。”白居易《偶吟》:“猶有鱸魚蓴菜興,來春或擬往江東。”皮日休《西塞山泊漁家》:“雨來蓴菜流船滑,春後鱸魚墜釣肥。”元稹《酬友封話舊敘懷十二韻》:“蓴菜銀絲嫩,鱸魚雪片肥。”有趣的是,中國的“蓴鱸之思”,在唐代竟然還傳到了國外,當時的平安朝,也就是今日韓國朝鮮,他們的國君嵯峨天皇*,在詩中擬張志和的《漁夫詞》,寫了如下詩句:“寒江春曉片雲晴,兩岸花飛夜更明。鱸魚膾,蓴菜羹,餐罷酣歌帶月行”。這樣的詩句,收入唐人詩集,並不遜色。

唐人熱衷蓴菜鱸魚,到宋代,詩人們似乎興趣更濃。對張翰因思家鄉美食而辭官返鄉的舉動,詩人們不僅理解,而且多加褒揚。辛棄疾的《水龍吟》中有名句:“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蘇東坡也有妙句:“季鷹真得水中仙,直為鱸魚也自賢”。歐陽修為張翰寫過很有感情的詩:“清詞不遜江東名,愴楚隱言難明。思鄉忽從秋風起,白蜆蓴菜膾鱸羹”。不少詩人因迷戀張翰蓴鱸之思的典故,來江南感受蓴菜鱸魚的美味,儘管這蓴菜和鱸魚的產地並非他們的家鄉,但借題發揮,抒發一下思鄉之情,也非常自然。陳堯佐:“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風斜日鱸魚鄉”,米芾:“玉破鱸魚霜破柑,垂虹秋色滿東南”,陸游:“今年菰菜嘗新晚,正與鱸魚一併來”。宋敦儒的《好事近·漁夫詞》中,有這樣的描寫:“失卻故山雲,索手指空為客。蓴菜鱸魚留我,住鴛鴦湖側”,葛長庚的《賀新郎》更有意思:“已辦扁舟松江去,與鱸魚、蓴菜論交舊。因念此,重回首。”去江南品嘗一下蓴菜鱸魚,在那時似乎成了一種文人的時尚。

蓴菜和鱸魚,我也品嘗過,兩者其實很難同時吃到。蓴菜狀如荷葉幼芽,嫩滑爽口,並無特別的鮮味。我曾經和江南的朋友開玩笑說,喝下一碗蓴菜羹,感覺是吃掉了一池荷葉。而張翰詩中所寫的鱸魚到底是什麼滋味,我至今不能確定。鱸魚的種類很多,有四鰓和二鰓之分,據說四鰓的鱸魚現在已難得。我記憶中最美妙的,是一種被稱為“土鯆魚”,又稱“塘鯉魚”的小魚,這種魚,據說也是鱸魚的一種。三十多年前,我在太湖畔當學徒做木匠,吃過當地人用這種小魚燉雞蛋,味道無比鮮美。在飢貧交迫的日子裡,這是一道讓我無法忘懷的美食。我想,張翰當年懷念的鱸魚,應該是這樣的美味吧。

江蘇省特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