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城區

柯城區

柯城區是浙江省衢州市市轄區,是衢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浙西明珠”之美稱。全區位於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東靠衢江區、西臨常山縣、西南與江山市接壤。柯城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東漢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設新安縣,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衢州,柯城歷來為衢州府路道區的治署所在。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柯城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五、六萬年前已有先民繁衍生息。
春秋末為越國西部姑篾地,戰國時歸楚。東漢初平三年(192)後,歷為新安、信安、西安、衢縣治、衢州(路、府)治所在地。
三國時期置崢嶸鎮,迭經滄桑。至民國31年(1942)城內設崢嶸、鹿鳴兩鎮。民國35年,鹿鳴鎮併入崢嶸鎮。柯城,一詞始見於明朝詩人的詩文中,之後才被使用,到清朝基本就成了衢州府城的代稱。
1949年5月6日衢州解放,於衢縣城區設衢州市(縣級)。7月1日,建浙江省第三專區,轄衢州市(縣級)及衢縣、龍游、江山、常山、開化、遂昌6縣。10月,第三專區改稱浙江省衢州專區。1950年5月撤銷衢州市,設城關區,併入衢縣。
1952年1月,設衢縣城關區(縣級),隸屬衢州專區管轄。1953年5月,改屬衢縣管轄。1981年4月撤銷衢縣,設立衢州市(縣級)。
1985年5月衢州市升為地級市,實行市管縣體制,並於原衢州市設衢縣,同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心城區設立柯城區。1997年,下轄柯城、下張、花園、石室、汪村、黃家、浮石、萬田、姜家山9個鄉、上街、下街、荷花、新新、巨化5個街道、176個行政村、53個居委會,總人口25.7萬人,非農業戶口占總人口的55%,是一個城鄉結合的城郊型城區。
2001年12月10日衢州調整市區行政區劃,柯城區地域面積、人口隨之得到相應增加,成為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城市,同意撤銷衢縣,設立衢州市衢江區。並將原衢縣的華墅、溝溪、七里、九華4個鄉和航埠、石樑2個鎮劃歸柯城區管轄。

地理交通

柯城區位於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於1985年隨撤地建市而建區,是衢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柯城區爛柯山爛柯山
也是國務院批准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區總面積609平方公里,人口42萬,下轄2個鎮、7個鄉、8個街道,310個行政村、30個社區居委會。

柯城歷來為衢州府路道區的治署所在。柯城是山青水秀之鄉,歷史文物之都。境內有天生石樑、如虹凌飛的圍棋仙境爛柯山,有闕里氣象、鄒魯流韻的南宗孔氏家廟,有蒲松齡《聊齋志異》中記載的“衢州三怪”出沒的遺蹟,有江南保存最完好的古城門,還有聞名遐邇的天寧寺千手觀音。

柯城是一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是一座蘊藏著巨大潛力和生命力的城市。這裡悠久的歷史文化、優越的自然條件、廣闊而潛力巨大的市場、較強的工業基礎、豐富的旅遊資源以及日趨完善的投資環境等,為投資者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服務。

柯城區柯城城市地圖

柯城地處浙、閩、贛、皖四省交界,素有“四省通衢”之稱。浙贛鐵路、杭金衢、黃衢南、杭千衢高速公路、320和205國道橫貫境內,民航班機連線北京、上海、深圳、廈門等國內重要城

市,杭新景高速、杭長鐵路客運專線、九景衢鐵路及衢江航運正在興建,形成了相當完善的公路、鐵路、民航、水運綜合立體交通網。柯城與杭州、上海等周邊中心城市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距安徽黃山、福建武夷山、江西三清山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公路車程均在3小時以內。

體育事業

【全民健身】:認真實施《全民健身計畫綱要》 ,全民健身活動深入社會,走進家庭。全區現有體育社會指導員108名,其中一級8人、二級28人

柯城區柯城區體育事業
、三級68人,全民健身工程11處,許多學校、企事業單位的體育場所已向社會開放。全區範圍的傳統性、系列性的健身活動年年開展,規模逐年擴大。街道、社區、鄉、村的健身活動貼近民眾,生動活潑,湧現了一批體育特色街道、社區和體育特色鄉、村。行業、系統範圍的健身活動具有鮮明行業特點,吸引了廣大民眾的積極參與。老年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已成為全民健身活動的一個亮點。全民體質監測工作有計畫地開展,並深受民眾的歡迎。全區的全民健身活動不僅廣泛深入地開展,而且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體育鍛鍊已是人們追求“科學、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校體育】:學校體育堅持以在教授體育技能基礎上培養學生鍛鍊興趣、運動習慣和頑強意志為指導思想,以體育達標活動、體育競賽、體育升學考試為基本抓手,以全面提高體育師資的質量和學生的身體素質為目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條例》 ,在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區各中國小都配齊了專職體育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其中大專以上學歷的體育教師占總人數的63.5%。體育教師中共有138人次在省、市各類比賽中獲獎。堅持兩課兩操兩活動,確保學生每天有1小時的鍛鍊時間。各校每學年都能召開學校運動會或舉辦體育節。全區

柯城區足球比賽
共舉辦了16屆中國小生田徑運動會,同時還舉辦了球類、棋類等單項比賽。體育升學考試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就近、安全”的原則正常開展。體育達標工作常抓不懈,達標率均在95%以上,已連續十二年被評為省級體育達標先進縣(區)。

【業餘訓練】:實行業餘訓練比賽資格審查、骨齡年檢、運動員註冊制度和業餘訓練先進工作者評比制度,有計畫地開展田徑、籃球散打拳擊摔跤桌球圍棋等單項競賽,對教練員、運動員實施以獎代補,從而加強了業餘訓練競賽工作的管理,完善了業餘訓練工作的制度建設。廣泛開展業餘訓練的調研工作,鼓勵教練員向教科研要質量。全區業餘訓練網點布局合理,訓練方法科學,教練員中有32篇業餘訓練論文在省、市比賽中獲獎或省級以上刊物發表,一位教練被評為國家體育先進工作者,一位教練被評為國家級體育優秀裁判。

【競技爭光】:16年來,柯城區向國家、省、市輸送體育後備人才達200餘名,其中包括戚麗麗黃葉陳麗霞等全省知名運動員。在市舉辦的各類體育比賽中,我區有15次榮獲團體總分第一。參加歷屆浙江省武術錦標賽,共獲8枚金牌,7枚銀牌,13枚銅牌。在浙江省第四屆縣級運動會上,我區代表隊榮獲乙級隊團體總分第二,並被大會組委會和省體委授予體育道德風尚獎。在浙江省第十一屆運動會上,我區運動員陳北平為衢州市代表團奪得唯一一枚金牌,為我市實現保九爭八目標作出了重大貢獻。

【場館建設】:建區以來,柯城區共投入1200餘萬,用於體育場館建設,這些體育場館分布於有關鄉、街和學校。現有水泥球場36個,塑膠田徑場4個,籃球、排球場3處,風雨操場2處,室內健身房2個,籃球館1個,體操房1個,門球場1個,足球場1個,文化體育活動中心1處。所有這些都為我區業餘訓練、民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在96年浙江省第四屆體育場地普查中,我區被評為省級先進單位。

城市定位

柯城區柯城城市建設柯城城市建設
柯城是一個新興的城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大潮在整箇中華大地涌動。1985 年,衢州升為省轄市,柯城區應運而生。

柯城是一片發展的熱土。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堅持“工業立區”、“借力發展”兩大戰略,以推進城鄉一體化為主線,全力打造“實力柯城、生態柯城、人文柯城、數字柯城、平安柯城”等“五大柯城”;著力最佳化投資環境,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全區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經濟質量明顯提升;全面實施社區“四化”工程,紮實推進文明社區、特色社區創建,城市社區面貌得到全面改觀;著力推進“百村整治工程”、“鄉村康莊工程”、“萬名農民素質工程”和農村信息化建設,農村網際網路實現村村通;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人民民眾安居樂業,全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柯城是一個特色之鄉。這裡有一方物產富饒的沃土,氣候溫和,物寶天華,特色經濟發展得天獨厚。近年來,區委、區政府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 積極創建“畜牧大區”,柑桔、特禽、花木等各種特色產業正朝著規模化、基地化、園區化的方向發展,先後被命名“中國柑桔之鄉”、“中國特禽之鄉”和“中國花木之鄉”。

行政區劃

柯城區轄7個街道、2個鎮、8個鄉:府山街道、荷花街道、花園街道、信安街道、白雲街道、雙港街道新新街道;石樑鎮、航埠鎮;萬田鄉、石室鄉、黃家鄉、姜家山鄉、九華鄉、七里鄉、華墅鄉、溝溪鄉。

府山街道轄府山、城站、坊門街、蛟池街、北門、天皇巷、縣學街、鐘樓8個社區。

信安街道轄迎和、紫荊、書院、斗潭4個社區,東門、北門、沙灣、周莊、雞鳴5個村委會。

花園街道  轄安裝、金融村、綠陽、花園4個社區,溪東埂、普珠園、官碓、缸窯、塔壇寺、花園、上大門、下大門、松園、五坪、上洋、新葉、箬蓬、姜村、上祝、立新、孔家、陳西、上草鋪、東周20個村委會。

白雲街道轄白雲1個社區,嚴家淤、鹿鳴山、錢家山、湖柘壠、亭川、龔家埠頭、地藏寺、花園崗、雙塘嶺、過溪畈、回龍、壓潮、河邊埂13個村委會。

荷花街道轄新荷、松園、荷東苑、興華、清蓮里、荷西苑、朝暉7個社區,大南門1個村委會。

新新街道轄三衢、金桂、彩虹、楊浦4個社區,楊家田鋪、十五田鋪、官莊、白沙、上妙、建新、東埂、戴家、童村碓、後貽、小南門11個村委會。

雙港街道轄雙港、雙水橋2個社區,汪村、葉家、埂上、皂角、孫姜、百家塘、梅家、高欒、大墳、方家、呂家、酆家、陳家淤、黃頭街、落馬橋、五湖16個村委會。

航埠鎮轄萬川、梘頭、長澤街、官窯、大橋頭、大力口、航埠、彭村、毛村、墩頭、安里、殿前、邵家、北一、北二、將軍葉、梘陳、新劉三、黃泥山頭、王家坂、壟中、周家山、下淤頭、汪家、下繆、上繆、上萬、金萬、曹門、下河東、上河東、上塘周、嚴村、孫家、姚山、翁家、橫源塘、何雙蓬、莫家、塘下、三十六畝、陳村塢、外前塢43個村委會。

柯城區柯城區

石樑鎮轄石樑、塘公、麻蓬、過溪、楊家源、九田、上靜岩、蕎麥塢、下靜岩、中央方、柘川、祝家山、蔣家、梅村、李家、後塘、柴家坊、流塘、白嶺、珊塘、兩頭塘、大埂、里前塢、小溝、童前、半源、大俱源、下村、黃茶、派溪頭、**底、大源山、寺橋、張西34個村委會。

九華鄉轄下鄭、沐一、沐二、沐三、布穀橋頭、上清、溪淤、外近山、內近山、關溪、范村、上鋪、下鋪、上宅、下坦、周角壟、下彭川、塔石嶺、上童、下童、上彭川、外宅、源口、新宅、雲頭、茶鋪、石坑源、外陳、寺塢、塢口、周公山、涼棚、大侯、上方、孟高寮35個村委會。

姜家山鄉轄姜家山、翁梅、後姜、柴坊、三山、毛峰、西池塘頭、陳坊、鄭雲、姜興、大塘頭、前閽、前徐、八角窯、黃塘橋、吳家、富周塘17個村委會。

石室鄉轄下石埠、姚頭、石室一、石室二、石室三、東村、大塘底、荊溪、崇文、開元寺、濱江、姜家埠頭、沙埠一、沙埠二、龍壇、畢家、上廳、響春底18個村委會。

萬田鄉轄和方、姚家、白渡、池家、橋頭汪、順碓邊、張莊、慈姑壟、上蔣、下蔣、山後徐、塢石、順家路邊、爐頭、爐頭王家、萬田、蔡窯、馮家、坦上、田鋪、饅頭山、蒲塘、余家山頭、山坑、碓塘底、楊家溪邊26個村委會。

黃家鄉轄寺前、張家、旺吳、四都劉、下劉、新山底、東山、王千秋、黃家、十五里、後川、坑西、宣家、新鋪、下盧、呂宅16個村委會。

柯城區柯城區

七里鄉轄上門、少伸、雙嶺、毛塢、治嶺、龍坑、五代榮、上村、大頭、新店、黃土嶺、均良、七里、七里排、楊塢15個村委會。

溝溪鄉轄溝溪、上葉、墩頭窯、高塘、山頭、後塢、上余坂、洞頭、余西、余東、宋家壟、斗目壟、直塢、碗東、留山、李山、何家、梅坑、爐鋪、後力、五十都、碗窯22個村委會。

華墅鄉轄華墅、方家、霧壟底、三官嶺、石崗、後王坂、上墅、塘北、龍泉頭、園林、水閣、徐村、棠村航頭、柴家、劉坂、金坂、連塘、楓樹嶺18個村委會。

全區合計:30個社區、310個村委會。(社區、村委會名錄根據“衢州地名網”)

經濟概況

舉全區之力推進東港柯城工業園和航埠工業功能區建設,“兩個工業主戰場”框架迅速拉開,平台承載能力不斷增強,裝備製造和新型建材初具規模。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抓手,

柯城區柯城區
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農業,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柑桔、鱘魚、蔬菜、食用菌等產業規模逐步壯大,被評為全國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示範區,鱘魚產業示範園區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現代漁業主導產業示範區,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基地”。“商貿興區”戰略成效顯著,以農家樂為主的休閒旅遊業加快發展,衢州專業市場城集聚擴散能力大幅提升,2010年市場交易額首超百億。“十一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財政收入、外貿進出口總額、工業總產值等六大主要經濟指標全面實現翻番。2010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31億元,增長13.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96億元,增長2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11億元,增長18.3%;財政總收入4.9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40億元,分別增長31.8%、32.6%;工業總產值72.1億元,增長37.8%;外貿進出口總額2.0億美元,增長66.5%;市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1元,增長11.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931元,增長12.8%。

2013年柯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2.4億元,比2012年增長9.5%;固定資產投資比2012年增長26.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2012年增長14.5%;外貿出口比2012年增長8.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2012年增長15.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比2012年增長11%和11.5%。

第一產業

2013年柯城區培育柑橘自營出口企業6家,出口柑橘8萬噸,出口額突破1000萬美元。通過國家級出口柑橘質量安全示範區複審。創建省級農業精品園3個。培育家庭農場237家、一村一品專業特色村148個。石樑鎮被農業部評為全國柑橘一村一品示範鎮。

第二產業

2013年柯城區投資37個重點建設項目和29個重點工業項目,分別完成投資30.97億元和15.05億元,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131.9%和101.4%。市“互看互學”的1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1.44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31.5%。一批投資10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快速推進。引進了弈谷文化產業園項目、傳化公路港物流綜合體項目,總投資分別為22.6億元和10.2億元。外向型經濟穩步發展,實際利用外資406萬美元。

第三產業

2013年柯城區衢州專業市場城列入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實現交易額129億元。專業市場信息中心項目主體完工,新鳳朝一期改造提升項目全面完成,浙江實達實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股改上市工作進展順利。“千鎮連鎖超市、萬村放心店”行政村覆蓋率達93%,書院和彩虹農貿市場完成改造任務,崇文農貿市場完成主體工程。出台建築業發展扶持政策,建築業產值增長34.1%。桃源七里國家4A級景區創建通過省級初評。

社會事業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人文軟實力不斷增強。先後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區、浙江省教育強區、浙江省體育強區、浙江省科技進步先進區、浙江省平安縣(區)、浙江省高標準平原綠化縣(區)、國家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區和省級食品安全示範區、浙江省民政工作先進區和老齡工作先進區等榮譽稱號。柯城已成為衢州市文明建設和對外開放的視窗。

教育事業

柯城區位於浙江西部,是1985年設立的衢州市市轄區,也是衢州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建區以來,隨著柯城區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文化、體育事業也取得了較快發展。柯城區於1991年開始全面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1993年通過省政府“兩基”驗收,成為全省首批“兩基”驗收合格縣(區),1994年通過了省教委的“普及實驗教學縣(區)”的驗收,1999年改義務教育學制“五·三”制為“六·三”制。2002年全區共有國中16所(城市3所,鎮2所,農村11所);國小19所(城市6所,鎮2所,農村1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總計國中生11539人,國小生22282人,專任教師國小1036人、國中714人,共1750人;師生人數比為1:19。2002年全區國小入學率為99.97%,國中入學率為99.69%;國小升國中比例為100%。其中02年的國中招生總數3859人,比上年增長了87%(01年的初一學生數是按原柯城範圍統計,02年的學生數計入了區域調整後的學生數)。

全區共有普高4所(區屬2所,鎮2所)。目前已達到省普通高(完)中A級辦學水平學校的有興華中學、航埠中學;達到省普通高(完)中B級辦學水平學校的有石樑中學、花園中學。2002年通過區域調整,增加政府投入等措施,擴充了高中教育資源。去年全區高中段教育招生1890人,國中升高中的比例89.35%。高中專任教師數313人,師生人數比為1:19。
2002年區屬公辦幼稚園有2所,在園幼兒1351人,3~5周歲幼兒入園率為,教職工78人,師生比1:17。兩所幼稚園均於95年被評為省級示範性幼稚園。

2002年社會力量辦學國小段共有4所,學生數450人;國中1所,學生數460人。

繼續改革和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並將其融入到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之中,全區繼續開展了中國小教師在暑假期間為期一周的繼續教育與師德培訓,認真貫徹省教育部減負“七項規定”和省廳“十項規定”,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積極推進創新教育,結合“新課標”在教師中樹立起創新意識、終身學習意識、以生為本意識。

文化事業

建區以來,柯城區的文化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全區的文化站建設也得到不斷加強,已建成省級站1個,省一級站2年,二級站6個,三級站2個;航埠鎮、汪村鄉被命名為浙江省“東海明珠”鄉鎮。花園鄉、萬田鄉、華墅鄉、石樑鎮、黃家鄉、石室鄉分別被命名為衢州市“文化金走廊工程”鄉鎮。10所學校成為省、市的藝術教育基地。近年來,全區共有31個文藝節目和近600幅書畫及攝影作品在省級以上大賽中獲獎,在市級比賽中獲獎的作品更是數不勝數。1998年,柯城區還被評為市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同時少兒舞蹈及少兒書畫在全省也有較高的聲譽和較大的影響,還與日本等國家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

柯城區的文化管理部門主要是柯城區教文體局文化科,設分管副局長1名,文化科科長1名,成員3名,主要任務是抓好全區社區文化建設、文化市場管理、文物管理和校園文化管理。各鄉鎮街都建有1個文化站,除航埠鎮、石樑鎮有2個文化員外,其餘各鄉鎮街均設立1個文化員,全區共有文化員19人。

初步統計,全區4個街道下屬的35個社區共配置圖書室23個,藏書34862冊,老年活動室28個,綜合活動中心19個,宣傳櫃窗60個,黑板報411塊。全區社會文藝隊伍共26支,其中包括舞蹈隊、秧歌隊、演唱隊、合唱隊、軍鼓隊等。其中書畫協會6個,腰鼓隊4個,老年合唱團2個,越劇團5個,軍鼓隊2個。各社區每年都開展了各種形式、豐富多采的文化

演出活動。配合黨的中心工作,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豐富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農村文化建設相對比較薄弱,但近年來,特別是2003年,我區回響市宣傳部、市文化局的號召,開展創建特色文化村活動。初步落實了13個鄉鎮的15個村為我區特色文化村創建點,各鄉鎮都把這一創建活動以農民俱樂部的開展結合起來,認真做好場地、內容、人員的落實工作,並以此帶動全區農村文化發展,豐富農民文化生活。

柯城區的文物管理工作起步較晚,是自2001年底區域劃分以後才履行職能的。目前我區文化科設專管員1名,全區現有省級文保點2處,一是航埠九淤村的蘭氏宗祠,二是九華鄉下坦村的恭陽候夫人方氏墓。區級文保單位(現場申報為市級文保單位)共6個,另有11處正在申報市級文保單位。今年蘭氏宗祠已列入省文物處的維修計畫,目前現場測繪工作已完成,省古建築研究已在制定維修方案和維修設計圖,力爭年內省廳撥款到位,並啟動維修工程。預計維修方案將耗資110萬元。九華的方氏墓力爭明年列入省文物處的維修計畫。兩市文保單位的維修資金主要來自本級政府,目前許多文物單位都因長期失修,面臨倒塌的境地,如九華下坦的“讀書台”,不及時搶救,後果不堪構想。

旅遊文化

柯城是山青水秀之鄉,歷史文物之都。境內有天生石樑、如虹凌飛的圍棋仙境爛柯山,有闕里氣象、鄒魯流韻的南宗孔氏家廟,有蒲松齡《聊齋志異》中記載的“衢州三怪”出沒的遺蹟,有江南保存最完好的古城門,還有聞名遐邇的天寧寺千手觀音……

爛柯山

柯城區爛柯山

爛柯山,又名石室山、石橋山。柯,指斧於的術柄,古往今來,到衢州的旅遊者,爛柯山是必游之地。燦柯山古木參人,青松翠竹鬱鬱蔥蔥,身臨其境,恍若進入迷人的仙境。山上除了了青霞洞、日遲亭、一線人、雁塔等四景外,還有百梁、柯山石橋寺、仙人棋、集仙觀,總稱柯山八景。

衢州府城

自唐朝以來,崢嶸山上建衙署造王府。山下民居盛集。歷朝歷代利用地勢山川河流建造衢州古城,到清朝末年,古城內共三十八坊、二十六條街、一百二十八條巷。城垣周圍四千五十步,設六城門,城上各建樵樓,東門稱迎和,小南門稱清輝,大南門稱光運,小西門稱通遠,大西門稱朝京,北門稱拱辰。城東、南、北三面掘濠引水,城西臨衢江,組成完整的濠溝城垣,素有鐵衢州之稱及城垣內三塔(天皇塔、鐵塔、銅塔)、三怪(獨角怪、白布怪、鴨怪)、九樓八閣十三廳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城有“府山”、“南宗孔廟”、“天寧寺”、“彌陀寺”及周王廟、藥王廟、天妃宮、趙抃祠、鐘樓、書院、徽州會館、碧春樓、古城牆、南湖、斗潭、陳弘墓等古蹟遺存。現古城濠區域內為衢州歷史文化名城規劃保護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柯城區柯城九龍湖
烏溪江風景區

九龍湖位於衢州城南17公里處,為黃壇口大壩截斷烏溪江水形成的高峽平湖,與圍棋仙地爛柯山隔壠相戶,如詩如畫般的湖光山色,古往今來,使無數風流人物傾倒,屬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內以山光水色著稱、兼有遊客參與性休閒娛樂旅遊項目,有環形島、湘思島、花果山生態園、臥龍山莊、九龍樂園等眾多瀏覽景點。

九華山風景名勝區

柯城區九華山

衢州九華山,俗稱小九華,是歷史名城浙江衢州的一大旅遊景點,是如今柯城區內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因與安徽九華山形狀與規模相近,故有“小九華山”之稱,既為浙西佛教勝地,也為衢州歷史較久的避暑勝地。 小九華山的梧桐峰海拔1091米,山洞盈長梧桐樹,山峰險峻鑽天,飛瀑如練,舊時紅英寺、梧桐寺、三王殿等寺現藏於山麓。山中多種梧桐樹,寺和山以“梧桐”命名,仍為衢州九華山特色。梧桐峰區域山水秀麗,佛、道、儒歷史文化底蘊豐厚,具有很高的旅遊開發價值。

白雲山·營盤山

石樑白雲山海拔206.5米,位於衢州古城之西,過衢江沿白雲山路西行十餘里即到。白雲山系千里崗山伸向金衢盆地的邊緣余脈,北臨石樑溪,南沿流塘澗,由白雲山、大崗、衢門山三座西東走向逶迤相連的山峰組成。民間傳聞山型如臥狀麒麟,白雲山是頭,大崗若背、衢門山似尾,山呈靈氣。《康熙縣誌》:城西二十白雲山亦名佛位評(俗稱塔山奄)……。是儒、釋、道三教聖地,距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

烏石山風景區

柯城區烏石山

烏石山海拔521米,系懷玉山余脈湖山(761)北麓山脈與金衢盆地南域交匯的山地。地處江山、常山、柯城三縣交界處,地質地貌變化十分豐富。常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湖山的西南麓。江山的古生物化學保護區位於湖山的東南麓。山周邊巨石圍匝若城,綿延數十里,高250仞。現山中尚存有“福慧禪寺”(烏石寺)、“將軍殿”、“三清觀”等佛、道寺院。唐紀龍元年(889)通濟大師在烏石山結廬,名福應院。宋開寶三年(970)建寺,祥符九年(1014)賜額。留下烏石山福慧禪寺千年古蹟,現為宗教局批准的佛教活動場所之一。山間留有當年通濟大師手植銀杏三株。樹齡已達1100餘年。還有宋、元年間建有的“慈雲塔”,“傑峰禪師塔”和宋岳飛題壁、張浚題壁以及明·宋濂撰《傑峰禪師愚公塔碑銘》碑和清·乾隆重整精舍記碑等歷史文化古蹟。每年農曆七月廿四至七月廿九是烏石山寺傳統廟會。屆時萬人云集烏石山,來自江山、常山、衢州周邊城市民眾香客朝山進香,成為衢南最有影響力廟會之一。

柯城特產

土特產有江山獼猴桃、江山金針菇、江山白毛烏骨雞衢州柑橘、開化龍頂茶、龍游小辣椒、常山胡柚等。

常山銀毫

柯城區常山銀毫常山銀毫
天綠牌常山銀毫產於雲蒸霞蔚的高山茶區,原料以一芽一葉為主,加上採制工藝精細,形成外形翠綠顯毫,香氣馥郁持久,滋味鮮醇帶甘,湯色嫩綠明亮,葉底完整成朵的品質特徵。

在部優、省優名茶雲集的衢州市名茶評比中,名列前茅,獲市最佳名茶稱號;91年被國家旅遊局浙江省人民政91杭州國際茶文化節組委會聯合授予“名茶新秀”獎盃及證書;常山銀毫經省多次評比,品質優異,質量穩定,成績顯著,被授予優質名茶證書;九二年獲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銅質獎;九五年在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超群軼眾,力壓群芳,又榮獲金獎,飲譽全國農產品最高獎。98年獲首屆浙江省名特優新農展會金獎。產品遠銷香港、台灣、北京、天津、濟南、太原、上海、杭州、寧波等中大城市,深受消費者青睞。

白毛烏骨雞

白毛烏骨雞是江山傳統名產,其特徵是羽毛似雪、肉骨如墨,為家禽類珍品,是中藥“烏雞白鳳丸”必用配方,歷來名傳遐爾,身價不凡。同樣,過去它處於農家自繁自養的生產狀態,面臨品種退化,規模萎縮,幾成珍稀品種。讓傳統名特產形成產業優勢,是江山領導層的又一決策。近年來,建種雞場、提純復壯最佳化品種,在全市農村推廣養殖,逐漸從家庭化小生產向工廠化集約經營的大生產過渡。

一品紅椪柑

衢江區是中國椪柑之鄉。“一品紅椪柑

”是柑中之精品。衢江區椪柑栽培有1400多年的歷史。明何秀遠《閩書》云:“近時天下之柑,以浙之衢州,閩之漳州”為最,自明代起,一直為皇家貢品。近代又被日本農藝專家田中長一郎譽為“亞洲寬皮桔之王”,享譽海內外。至1999年底全縣有12萬農戶栽培椪柑面積達20萬畝,總產量達38萬噸,面積與產量均居全國縣級之首。“一品紅”椪柑標準:常年採摘於11月中下旬。果實橫徑大於60mm,果形端正,橙色,色澤鮮艷,果面光潔,風味濃郁,酸甜適中,肉質脆嫩,清香爽口,化渣性好,可食率高。含16種人體所需胺基酸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具有理氣健脾,潤肺止咳、消食舒胃之功效。耐貯藏,貯藏到春節前後,風味更佳。

為了大力實施精品農業和椪柑名牌戰略,衢江區相繼採取了多項措施,制訂了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一品紅”椪柑系列標準;大力推廣以“三疏一改”為重點的椪柑配套栽培技術;建立了以航埠、石樑等11個鄉鎮、三個國營農林場為主的“一品紅”椪柑基地10萬畝,一級果達到65%以上;開展了“一品紅”椪柑質量競賽活動,參賽農戶達1萬餘戶。幾年來衢江區“一品紅”椪柑得到各方好評和讚譽。1997年在全省優質柑桔評比中榮獲一等獎;1998年在全國果品展示會上被授予“中華名果”稱號,並在全省名特優新農產品展銷會上評為浙江農業名牌;1999年在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又被認定為名牌產品稱號。

烏桃

烏桃屬南方品種群硬

核桃亞群,主要生長在海拔200-1200米之間,分布在常山新橋、芙蓉、金源等鄉鎮,尤以新橋鄉的前山、岩背、西嶺崗為最多。烏桃為高山野生水果,人工栽培有200年。

烏桃因外觀黑而得名。烏桃有大果和小果類之分,大果果徑6.5-7.5cm,小果果徑4.0-4.5cm。果形指數約為1.0,果肉紫紅,味甜微酸,爽脆適口,不洗果皮絨毛可直接吃。營養豐富,每100g鮮桃含糖5.22g,脂肪0.085g,顯著低於普通桃;含Vc20.29mg,粗纖維5.07g,無機鹽7.303g,高於普通桃,並具健胃助消化作用。可食部分比重大,達92%以上,易離核,加工性能好。豐產穩產,抗病蟲能力強,株產可達50kg以上。

油茶

油茶是常山縣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樹種。栽植歷史悠久,據記載,宋末已有廣泛分布,解放後得到較大發展。截至1984年面積已達19580畝,全國以縣為單位,序列第27位。1972年我縣茶籽總產量達6198噸,為歷史最高年產量。茶油是最好的食用油。其主要成份是以油酸和業油酸為主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占90%以上,無膽固醇。因此食用後不會使人體血清中的膽固醇增加,不易引起血管硬化血壓增加。不含引起人體致癌的黃麴黴素。茶餅用途廣,價值高。據測定,茶餅中含粗脂肪25%,皂素10%,脫脂去皂後的餅粕含有粗蛋白14%,皂素、粗蛋白、粗脂肪都是很重要的工業原料。

生態條件

全區兼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種地貌,平均海拔67米。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柯城的水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浙江省一級水源,市區飲用水源為一級地表水,森林覆蓋率達73.7%,常年空氣品質維持在國家一級標準,2010年順利通過省級生態區驗收,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柯城區土壤肥沃,物產豐富,是中國“花木之鄉”、“特禽之鄉”和“柑桔之鄉”。尤其是柑桔,早在南北朝、北魏時期的《水經注》中就有記載,明時列為貢品,被譽為“南國佳果”。現種植面積達20餘萬畝,年產量達30萬噸,以味甜、汁濃、核少、色艷而聞名遐邇。

風景名勝

衢州市爛柯山又名石室山、石橋山,是浙江省重點名勝風景區,被譽為“圍棋仙地”,位於衢州城郊13公里的石室村東。西臨烏溪江,海撥164米,東西長4公里,南北寬2公里,群山盤迴,景色幽邃。遠眺爛柯主峰,如一座巨大的石橋,鬼斧神工蔚為奇觀。石樑下主洞高10米,東西寬30米,南北深20米,即晉虞喜《志林》曰:“信安山有石室”之謂。 衢州孔氏家廟位於城中新橋街,是全國僅有的兩座孔氏家廟之一。孔廟,是我國歷代祭祀儒家學派創始人、人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友隨宋高宗趙構南潑,在衢州建立孔氏家廟,孔子後裔於孫在衢州度過了800多於春秋。衢州作為孔子後裔的第二故鄉,向有“東南闕里”、“南方聖地”之稱。

歷史文化

柯城始建於東漢年間,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人文積澱十分深厚。其中最具價值的孔氏南宗家廟,為公元1128年孔子第48代孫孔端友隨宋高宗南渡時所建,是全國僅有的兩座孔氏家廟之一。城南的爛柯山素有“道教第八洞天”之稱,景色秀麗,《晉書》所載的“王質遇仙”傳說即出於此,《中國名勝詞典》、《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皆有收錄;城內現存有古城門六座,為宋代修築,衢州府城牆的保存完好程度為江南之最;還有《聊齋志異》中所述“衢州三怪”(白布怪、鴨怪、獨角怪)出沒的縣學塘、蛟池塘和古鐘樓遺蹟等。

浙江各市縣

浙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環境宜人,山川秀麗,人文薈萃,名人輩出。在這裡你不僅可以感受到風景迷人的“杭州西湖”、古香古色的“嘉興烏鎮”,還可以感到經濟蓬勃發展中的中國。全省轄:11個地級市;32個市轄區、22個縣級市、35個縣、1個自治縣。行政區域內下轄杭州、寧波2個副省級城市,溫州、紹興、湖州、嘉興、金華、衢州、台州、麗水、舟山9個地級市,

浙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